開證法師,法號惟大,係1925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市左營軍港桃子園。俗姓黃名金柱,父名黃天南,母名黃李品。幼兒時隨父母禮佛,廣植善根,是內惟國小第六屆畢業生。後不斷在佛學上作各種研習。1955年參學於白聖大師創辨的臺灣佛教律學研究院,研究律學與《楞嚴經》等教典。師對醫、卜、棋、書有其素養,生活簡易,性格幽默灑脫,平易近人,具有禪家道風,師為大崗山法脈之長老。

 

(一)學佛經歷(師承、學佛緣起等)

     師於1951年在元亨寺依達和尚座下披剃出家,1953年於大仙寺受具足戒。出家前曾任職於省立高雄救濟院,該院吳院長是一位正信的佛教居士,長素奉佛甚為虔誠,善談《金剛經》,師於其左右學到不少佛學知識。後來到元亨寺,親近達和尚法相莊嚴,精通教義,梵唱嘹亮悅耳,扣動浪子心腸,因而歸依三寶,履霑法益,成為後來的出家因緣。

(二)對佛教的看法與主張  

師常常告訴他人,他最服膺慈航大師的遺訓:「教育、慈善、文化,是佛教的三個教命圈。」就是這一盞明燈引導著他,踏著生命的步伐,把宏揚佛法,推動教育與文化事業當做終生不渝的使命。他所做的事業,如成立佛青國樂社、慈恩幼稚園,出版佛教兒童叢書、設立慈恩育幼基金會、慈恩獎學金、慈恩婦女會、護僧會、義診所等。更於1984年發起成立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委會,編輯《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這都是法師實現教育、文化理想的實際展現。此外,對教團的革新時有建言,特別強調佛教教團,應發揮佛教整體的團結力量,使佛教在世界上永遠保有堅強的實力,這在法師的著作──《慈恩集》中,時可發現。

    (三)佛教活動(在佛教社團、寺院任職、參與佛教學術會議等)

        師為高雄宏法寺開山住持、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榮譽董事長,並曾任台南妙心寺、佳冬慈恩寺住持,台東縣佛教支會理事長、高雄市分會常務理事、高雄生命線常務理事、正法輪宏法團榮譽團長等職務。師曾參與各地的弘法活動,並選派百科專員到大陸考察及參加國外的學術會議。法師樂於幫助後學,鼓勵青年僧出國進修,因此被青年僧所敬重。

(四)對佛教之貢獻(如自覺有所建樹或有所推動者)

     法師參加創辦能仁家商職校,舉辦多次大專夏令營、兒童文藝營─培養許多兒童文學師資人才,並不斷推動教育、文化、慈善等利生事業。法師相當關心大陸佛教的發展,有感於五台山文殊菩薩聖地無良好的朝山道路,於是發心修建大智路,在1991年10月 2日舉行通行典禮,以報菩薩恩德,並嘉惠朝聖者之方便。

(五)著述(包括論文、專著、譯作、藝術作品等)

     法師有《慈恩集》、《美西遊記》、《美加之旅》等著作,用以廣結善緣,此外又親手編宏法寺寺誌及重編《早晚課誦本》,一生盡佛弟子之本份,對弘法利生之如來家業不遺餘力。

    M第四任住持傳道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