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妙心法雨﹛第 34 期〔87('98).10.01〕﹜


菩提心的修習次第(二)

■主講:傳道法師◎1992年7月25日講於美國Akron OHIO
■整理:郭 誌 英

問答集: 
 
    二、是否要正見具足,才能成為初發心菩薩? 
 
    答:是的。初發心菩薩著重在十善正行,雖然是以人間凡夫的立場而 
學修菩薩道,但如前(上期)所述,他有兩點特徵:   
    (一)具煩惱身而正信正見具足──凡夫菩薩的可敬處就在此,他深 
知自己仍有種種的煩惱未淨,但他發心以佛法去調御它、去降伏它,所以 
他不會開口閉口開悟證果;也不會矯揉造作,一派儼然聖賢的模樣。因為 
他對佛法的根本理趣,有著相當的正確體認,所以能夠化導眾生,向於清 
淨的解脫境地,是眾生依止修學的對象。   
    (二)悲心殷切──初發菩提心的凡夫菩薩,必有迥異世俗一般的超 
邁氣概。他悲心殷切,不求急證,不求自了,而重於度生利他。所以菩薩 
不是人事不知的幼稚園生,他發心廣大,福慧雙修,悲智雙運,是人中的 
最上最尊。 
 
    三、問:師父說算命有不妥之處,但為什麼算命仍然存在?   
 
    答:講起來這也算是市場需要吧!中國人向來最相信地理風水和算命 
,究其實,就是貪心、懶惰,想不勞而獲的心理在作祟。自己不思考、不 
循正當途徑做事,只想走旁門左道──就因為這種僥倖的心理存在,所以 
這種行業仍有他生存的空間。佛陀告訴我們:世間一切是緣起的輾轉相依 
,凡是存在的事事物物,皆無一單獨存在,也無一固定不變的本體。儘管 
「命運是由個性造成的」,但並非一成不變,或可藉由外力去改變的;重 
要的是我們的觀念、言行改變,命運自然改觀,所以根本不需要去算命或 
改運。   
 
    至於算命先生為什麼算得準?那是因為你的潛意識裡頭,已經接受了 
他的暗示。例如一個已經結婚的人,算命的告訴他命中有三妻五妾,當時 
也許夫妻感情很好,他並未相信;改天夫妻吵架了,他看妻子是越看越討 
厭,一遇到談得來的異性,心裡不由就想起算命先生的話:嗯!這就是了 
!所以,不是我自己願意,而是命中註定的。你看!問題就來了! 
 
    自漢代講陰陽五行開始,中國人長久以來就掉落在風水地理的窠臼裡 
頭,真正有正知正見的佛教徒,是不會去聽信這些邪因論的。說起來算命 
其實比大專聯考、托福考還容易,你們相信嗎?一個人從幾歲到幾歲,所 
遭遇到的是什麼,祇要有一點社會經驗的人,從長相、穿著、談吐,大抵 
也可以猜得出梗概。俗語說:「一歲兩歲手裡抱,三歲四歲涂(土)下爬 
,五歲六歲滿地跑,七歲八歲上學校。」一個人的成長過程與內心的善惡 
層次,造就了他的外貌與氣質;而一般會去算命的,多是遭遇挫折或困難 
的。如果是好玩而去算命的,他的神情看起來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台北有位算命的,自稱「鐵口敢斷」。一位大學生心想: 
如果算命的沒有兩把刷子,別人怎麼會心甘情願的拿錢給他呢?於是這位 
大學生就去拜算命先生為師,他想要了解到底為什麼準?他想知道這個祕 
密。一天,來了四位太太,她們對算命先生說:我們四個人當中,有一位 
先生剛過世,你算算看到底是那一位?要是你算得準,那我們就通通給你 
算,而且禮金加倍。   
 
    如果你是那位算命先生,你怎麼辦?看臉色?這可不一定準!有可能 
她的父母、子女生病,正憂心著;也有可能先生平日就對她拳打腳踢的, 
這下死了,她正好解脫,高興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面帶愁容?如果有婚 
外情,那先生死了更好!所以光看外表神情是不準的。   
 
    算命先生高明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對她們說:先生去世的人,她的印 
堂(前額)會發黑。其他三位太太一聽,不約而同地,立刻就回頭看那一 
位先生剛過世的太太,算命先生也因此得到了訊息,那當然算得準了! 
 
    臺灣現在還很流行一種算命方式,你進來了什麼話都不必講,只要看 
你的相貌、你的手和背後,就可以算準你的過去、未來。為了證明他算得 
準確,算命先生通常會問你十個問題,比方說姓名、年齡,甚至身上帶多 
少錢(包括零錢),你都要據實回答,然後算命先生再出示他的答案,結 
果當然是完全正確。你們猜猜,他是怎麼辦到的?其實,是你回答的時候 
,他們的人在現場寫的。   
 
    因為我是宗教師,所以我會去留意這些人怎麼騙?《老殘遊記》中曾 
提到有所謂的「隔夜算命」,算命先生說他昨天就知道誰今天會來算命, 
所以早就寫好在卷宗裡頭了,他一一問了十個問題,問完一打開來,全對 
!為什麼會這麼靈?你們想想看!   
 
    對了!是因為有人在隔壁寫,寫好了之後聽暗號再由機關送過來的, 
所以說穿了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身歷其境,卻往往被唬得一楞一楞 
的。我還沒出家、還沒學佛的時候,曾經去學魔術,因為我想知道魔術師 
到底如何矇騙過一般人的眼睛。例如:杯子裡面明明有汽水,碗裡面明明 
有熱騰騰的麵,他是如何讓它由有而無,又由無而有呢?後來終於明白他 
是利用「聲東擊西」的方式,他先將兩個碗的碗口正向蓋著,再覆上布巾 
,起先讓我們看的下面的碗是空的,那我們也自動預設立場,認為在上頭 
的碗,也是空的,其實它只是被圓形的蓋子罩住而已。當他把碗放回布巾 
下,反轉過來打開圓蓋,放到另一個碗裡,熱騰騰的麵或汽水就變出來了 
!講起來似乎三言兩語就道破了,但我可是花了不少學費的!   
 
    像空手遁煙,將點著的煙藏起來,再從別的地方拿出來,其實他是有 
個道具,像鋼筆套一樣的,先將煙藏了進去,再經過橡皮筋之類的東西彈 
到另一邊,所以取出來之後還可以抽呢!他們的花樣是夠多了,但我們也 
要明白:這些都是幻化不真實的,不過是利用人的好奇心而已。 
 
    大家聽過這個笑話嗎?算命的告訴某人說:他生來就帶了兩個財庫, 
那人一聽,從此不工作了,每天就躺著吃喝拉撒,太太氣得與他離了婚, 
最後就餓死了。下了地獄,他問閻羅王:「我命裡明明帶兩個財庫的,怎 
麼竟然會餓死?」閻王就問屬下:「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屬下說他有送 
錢財給他啊!但是他不要。某人辯白說:「那有啊?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閻王的屬下說:「有啊!我送到你床上,還變作一隻老鼠咬你的腳, 
你都不起來,還踢我呢!……」 
 
    所以,如果迷信自己的命是天生的,那就錯了!應該問問自己:有沒 
有去把握因緣,創造因緣;但要創造因緣,首先必須順應因緣──順應環 
境、考察環境,然後才可能創造環境,而不是等待因緣、隨緣哦!  
 
    所謂「隨緣」,真正的意義是:凡事我盡心盡力,至於成與不成,那 
才隨緣。如果什麼都不做,而只是假托隨緣,那是隨便。舉凡有意義的事 
情,我願意隨分、隨力,盡心、盡力去做,而且不計成敗得失,這樣才能 
稱為「隨緣」,否則就像這個笑話一樣囉!說有一個人躺在水果樹下,成 
天都張著嘴巴等水果掉到嘴裡,旁人問他:怎麼不爬上樹去採新鮮的果子 
呢?根據我在鄉下成長的經驗,掉下來的果子大部分都是已經長蟲的。所 
以,為什麼要等待機會而不創造機會呢?即使不會爬樹,也可以用竹筴啊 
!自己不會採,還可以請別人幫忙嘛! 
 
    曾經有一位地理師告訴我,有一塊地多好多好,買了它就會發財,要 
我去看。我告訴他:「我要修行,不想發財。既然那塊地這麼好,你自己 
擁有它不是更好嗎?」他回答我說,所謂「福地福人居」,他沒有這種福 
報。我就再問他:「一個人如果懶惰,在福地上什麼都不做,會不會發達 
、發財?」那位地理師說:「一定會發財,而且自然會有人拿來給他。」 
「那如果一個殺人犯躲在那裡,會不會被抓到?」他頗有把握地說:「不 
會!」「不會?那還有法律道德嗎?」他連忙改口說:「事實上是這樣啦 
!如果這個人操守不好,無形的神明力量就會改變地理。」你看,這不是 
穿幫了嗎? 
 
    我還曾經遇過一個在家人,穿著出家衣服,捧著佛像,擺著松枝,就 
要人家選一片葉子,然後他再根據這個解釋給人家聽,可是每每解釋得非 
常離譜!就在高雄宏法寺旁邊騙人,信徒告訴我,我去看他,他說:「大 
部分的出家人,都不會來算命(意思是叫我不要讓他算)。」我雙手合十 
為禮問他:「你看,我會不會算命?」他說:「我可沒說你不會算哦!釋 
迦牟尼佛也教人算命的。」我請教他:「那一部經典裡頭,釋迦牟尼佛也 
教人算命?」他答不出來,就要我待會兒再來(把我當作是來揩油的)。 
信徒要我走人,說點到為止,不料我們走到轉角,再回過頭去看他,他竟 
然三字經、祖宗八代全罵出來了!   
 
    我就再走回頭問他說:「師父,你剛才念的是什麼經啊?佛教的慈是 
與樂,悲是拔苦,你假出家人來算命騙人,造作如此惡業,命終是將會下 
地獄的;如果我不救你,就不慈悲!」他接著就搬出佛教界諸多大德的名 
號:「白聖長老、悟明、道安、道源、菩妙老和尚……等等,都沒說我不 
可以算命了,你憑什麼?」我對他說:「那些大德修養到家,他們是不忍 
心說你,我這小沙彌修養還不到家,所以有什麼說什麼,對就說對,錯就 
說錯。」他於是才滿臉不高興地收拾東西離開。 
 
    所以,慈悲不可濫用,不要為對方巧妙的言語所騙,而輕率地給以應 
付方便。在臺灣,有一些假出家人,天天就站在十字路口,披著袈裟托缽 
化緣,他們有些是生活很苦,不過也有一些是被有組織的黑社會,用毒品 
控制。很多信徒騎車經過,還折回來拿錢給他,錢包裡頭的給不夠,連私 
房錢都掏出來給他;但這樣不是在行善,而可能成為幫兇。據泰國外交部 
發言人透露:近年有二十二名假泰國和尚,被新加坡驅逐出境後遞解回國 
。其他在馬來西亞和香港、臺灣等地,都有類似事件發生。泰國政府已決 
定禁止泰國和尚,在國外非法募款和沿街托缽。泰國政府表示:該行為不 
僅破壞泰國佛教形象,也使泰國駐外機構受到極大困擾。因此,我們應該 
探究真相,也告訴親戚朋友,別再助紂為虐,才能杜絕這種異象。 
 
    有一本小冊子──《怎樣克服你的困難》,大概是美國人寫的。書中 
提到:恐懼憂愁的原因,是我們向來不曾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意志 
。書中建議我們試著做義工去幫忙別人,這樣自己的恐懼憂愁,無形中就 
消失無蹤。心理學家也說:我們的嘴巴,不能同時講兩句話。同理:我們 
的身體,不能同時做兩件事情;我們的內心,不能同時存在兩種思想。當 
我們在服務別人的時候,往往會無意中發現:那些恐懼憂愁,早已不翼而 
飛。因為你在勸人家,或安定人家的情緒之前,一定得先經過思考;思考 
之後講出來,自己再聽一遍,所以,別人還沒得到好處,自己就先得到利 
益了。這正應了一句話:在淨化別人的同時,教育了自己;同樣的,想罵 
別人,其實已經先罵到自己了。所以,幫別人克服困難,就等於是在克服 
自己的困難。自己能夠解決自己的困難,自然無須求助外力,那麼那些江 
湖術士,也就沒有機會施展他的伎倆了,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四、佛教的神通是不是真的?
   答:神通,是禪定所引發的,所以是修定的副產品。如果有神通,有 
定無慧,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因為貪心、瞋恨心、愚癡心,都還未淨盡, 
修得神通反而害人害己。 
 
    神通一般分為六種:ヾ他心通、ゝ宿命通、ゞ神足通、々天眼通、ぁ 
天耳通,這五通是共世間的,外道得根本定的,也有五通;但佛法所重的 
是あ漏(煩惱)盡通,即自覺煩惱的清淨。前五通有報得與修得二類,譬 
如造惡業墮到鬼神道的眾生,就有五神通。鬼、神其實是相同的,不過有 
福報、有人供養的是神,沒人供養的是鬼。如同我們一進到百貨公司,就 
有冷氣、地毯可享用,而且只要你人在那裡,這些服務就存在,到離開了 
才失去;這就相當於報得的神通,只是隨報體而暫時擁有,一旦轉生,就 
隨著消失。此外,就是由修定而引發的五通,因仍未破我執、斷煩惱,所 
以尚不得解脫生死輪迴。如果是修得的三明六通,就不會因轉生而失去, 
還可以自在地隨願度生。 
 
    六通之中,他心通能知眾生的起心動念。宿命通,能知自身與眾生的 
前生前世;一般鬼神只知道一生,較高明的則知三世或五世。神足通,是 
隨意變現,可以飛天入地,可以穿牆、入水、過火,一切無礙的神通力。 
天眼通,可以看到天堂、地獄,是自在照見世間一切的神通力。天耳通, 
能自在聽聞世間眾生的苦樂音聲。漏盡通,則是斷盡見思二惑,不受三界 
生死而解脫。   
 
    一般人如果修定使精神集中,內心很安寧,是可以有一些常人所沒有 
的特殊體驗的,例如:還沒到的事情,可以先聽到、看到;但是如果未修 
漏盡通,去貪、瞋、癡、慢、疑,恐怕是原來的問題,還沒有能力解決, 
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一類定慧俱解脫的阿羅漢,煩惱淨盡,具足六神通; 
菩薩則除了六通,還具備宿命、天眼、漏盡三明。明是智慧,菩薩比鬼神 
、阿羅漢的神通範圍更廣,比如阿羅漢只知五百世,菩薩超過五百世,佛 
則遍知一切。 
 
    例如佛世,有一名弟子要來釋尊的座下出家,釋尊不在,目犍連尊者 
卻拒絕了他,因為據他打坐入定所觀察的,這名弟子五百世以來,不曾講 
過一句好話;善根不具,出了家也不會成道。這名弟子聽了哭著懺悔,不 
願離開。釋迦牟尼佛回來知道之後,答應了這名弟子出家的請求,結果他 
才出家數月,就證得了阿羅漢果。眾人都不明所以,就來請問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便向諸弟子說,有兩個原因使他疾證無生,一個是宿因:在 
無量無量的五百世以前,這弟子是一名樵夫,有一次被老虎追趕上了樹, 
在那急迫萬分的當兒,他摯心誠意地念了一句「南無佛」,後來雖然被老 
虎吃掉,可是經過這麼長遠的時間,因緣終於成熟了。另外的近因就是眾 
位師兄嘲笑他,激發了他的慚愧心,而勇猛精進求道,所以很快證得聖果 
。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那些自認為很有聰明才智的人,尤其知識分子,常 
常就以自己世俗的學問、地位自高,怕頂禮出家人或佛像,這是我慢心在 
作祟。《六祖壇經》裡頭,就敘述有一位法達禪師,來禮六祖慧能時,頭 
不至地。六祖對他說:「你內心一定有什麼東西在,所以才頂禮而頭不著 
地。」法達告訴慧能,自己誦《法華經》已經誦了三千遍;六祖告訴他: 
即使誦了上萬遍的《法華經》,若是於法不通達,不過徒負「法達」之名 
罷了!六祖接著為他開示法華要義,法達遂心開意解而恭敬頂禮。所以我 
們要知道,頂禮目的是要折伏自己的我慢,一個聖者並不需要一般人對其 
頂禮膜拜;頂禮,只是利益自己的修行。   
 
    一般五通仙人必須經過修鍊和集中精神,才能夠有神通;阿羅漢必須 
打坐入定;菩薩作意(專注)即可;佛則無入定、出定之別,可說二六時 
中,常在定中。阿羅漢的神通是觀察自己與眾生的煩惱,「來者不拒,去 
者不留」,隨分度眾生;菩薩的神通,則是為了可以清楚明白眾生的起心 
動念,而知所救度。他們的一個共通點就是,都不隨便顯現神通。 
 
    我以前還在佛學院讀書的時候,老師就曾經告訴我們這個故事,說有 
兩位出家人在山上打坐,修慧解脫與俱解脫。慧解脫阿羅漢他以智慧勘破 
無明我執而解脫,但是定力薄弱,所以沒有神通;但俱解脫阿羅漢則定慧 
俱修,所以解脫之後有神通。慧解脫阿羅漢的定力,就像進入黑暗的屋子 
取物,只要精神集中,在極短暫的時間內,如電光一閃,即得知目的物的 
所在,而能輕鬆取走,所以他所修的定,叫做電光喻定;而俱解脫阿羅漢 
就像屋子裡頭有燈一般通體光明,而能出入自在,所以慧解脫阿羅漢雖然 
已解脫生死煩惱,但仍和凡夫一樣,必須忍受饑餓、生病等等生理上的痛 
苦,俱解脫阿羅漢則否。   
 
    話說有一天,這兩位在山上修行的師父同時要到河的對岸,一位就與 
眾人一起坐船筏渡河;另一位則不勝得意地,施展神通飛過河去,享受眾 
人豔羨的目光之餘,內心自是喜不自勝了。這位坐船筏渡河的師父就問他 
:「你出家修行多久了?」「二十年」,愛現的師父這麼回答,坐船筏的 
師父這才有點恍然地自語:原來二十年修行,才值一張船票──兩塊錢! 
 
    這真是對那位以神通渡河的師父的當頭棒喝!二十年的用功修行,都 
去不掉爭強好勝的習氣了,何況其他!我常看有些人閒來無事,手裡就拿 
根筆,在那轉來轉去,要知道:用一年養成的習慣,可能改了三年還改不 
掉,所以修行要從日常生活中體驗,這很具體、也很實在。當我們想要去 
追求一些奇奇怪怪的神通,或什麼的時候,請記住「二十年只值一張船票 
」的故事。   
 
    神通的「神」,是變化莫測;「通」,是達而無礙。一個人文章寫得 
很好,我們說他「下筆如有神」;毛筆字寫得很漂亮,我們說是「神來之 
筆」。像我喝下這杯茶,它在我的體內會消化、會通而無礙,這就是神通 
,而且這種神通,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都會。更進一步說,如果 
我們聽到一句順耳的,或者與我們的心意相違背的話,我們都能夠消化無 
礙;看到一件事情,不論善惡、好壞,都能夠吸收作為我們的經驗和養分 
,而且我們自身就具備足以扭轉逆境的能力,這種神通才是最有價值、最 
值得追求的,飛來飛去那種神通沒什麼了不起。   
 
    佛世有一個故事,對迷信神通力者,有相當的警示作用。話說有四個 
具神通的婆羅門,他們預知自己在七日後,即將壽盡命終,為了讓無常鬼 
抓不著,於是一個飛到高空中,一個潛入深海底,一個穿著普通的衣服, 
藏身菜市場的人群中,另外一個則躲入石縫中。他們揚言,可以自己的神 
通力避死。七日後,有人來回報國王說,躲在菜市場的那個人,被人群擠 
倒在地上,給踩死了;飛上天的那個,因為沒穿太空衣,所以不耐高空稀 
薄的空氣和壓力,七孔流血而亡;鑽到海底的那個,因為抵擋不住深海水 
壓,所以也氣絕而浮了上來;至於用神通跑進石縫的那位,業果報一到, 
神通消失,就被擠死在石縫中了。釋迦牟尼佛因此說了一首偈:「非空非 
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大正 4 . 559b ) 
  另外,釋尊晚年,琉璃王興兵要滅釋迦族時,目犍連不忍見其被滅, 
遂以神通力,用缽救出了其中的五百青年,沒想到他們最後終究變成血水 
;而目犍連自己,因宿世的業報成熟,儘管神通第一,末了仍不免死於外 
道的亂石之下。這都是佛世神通不敵業力最佳的例證。 
  臺灣有些自稱大師的人,具鬼神通,像某某大師,他是黑教,而不是 
西藏傳統的密宗。 黑教就是薩滿教,也就是原來西藏的巫教── BON 教 
,漢譯為「苯教」或「棒教」。西藏人稱它黑,因為它代表不好;而佛道 
是無量白業所成,白業即是與無我相應的清淨善業。佛教進入西藏後,曾 
引起鬥法,結果 BON 教輸了, 便長期吸收佛教的部分教義,再加上巫術 
發展而成。黑教重在以咒術解決一切問題,但那只是暫時性的,而非究竟 
。 
  近代儒學者徐復觀先生,在臺灣某醫院養病時,這位黑教大師就特地 
前去看他,我一位朋友當時也在場。只見這位黑教大師閉目打坐片刻之後 
說,徐先生家的浴室壁燈不亮,樓上漏水,因此才生病,他並且幫徐先生 
做了法。壁燈不亮和漏水,是真的,但這與徐先生的病有何關聯?好像我 
們都沒有進一步去深思。如果你只一味地相信別人說的,桌子要怎麼擺才 
會賺錢等等,那你就要倒霉了!因為賺錢有賺錢的條件因素,根本不是在 
那些桌椅的方位,你如果相信了他,恐怕改天買車,連車牌號碼也得問他 
,往那個方向開也得問他,那你整個精神和生活就完全為他所制了! 
  佛教的業果報觀是這麼看的:在還未造作新的福業之前,我們每個人 
今生有多少福報是前生所造的,現在你卻因為他做法而事先預支了,享受 
過眼前短暫的風光之後,恐怕到最後會因為無法償付預支的部分,而過得 
淒涼無比──這就是追求神通者的下場。  
   密宗裡面,紅、黃、花、白四教派的黃教,算是比較講究戒律的。有 
些人只嚮往學習無上瑜伽、祀奉歡喜佛,而忽略受持戒律,這樣是容易變 
質的。所謂的無上瑜伽,就是修雙身;而歡喜佛其實就是印度愛神廟性力 
的崇拜。可見密宗吸收了不少不是佛教的東西,修雙身男女交媾,這絕不 
是佛陀所教,欲望放不下,則解脫無門!
  密宗注重圖像、儀式、持咒、法器,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一種暗示 
,暗示你進入狀況,如果顯教教義或戒律,你完全不懂,你會害怕、著魔 
,還容易精神分裂呢!修密的人除了要注意密宗的無上瑜伽之外,還要注 
意他們不是講三皈依,而是講四皈依:在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前,首先是皈 
依金剛上師。再者,他們所強調的是信仰,而非智慧,這一點也與佛教依 
法不依人的精神相違背。佛教的特色是智慧,而不是盲信盲從,所以要看 
上師講的道理是否合真理,而不是他的名氣大不大。密宗一向太過強調尊 
師重道,以及對上師的話唯命是從;即使上師所講的道理違背佛教的經律 
論,仍然絕對不能懷疑,否則就會前功盡廢,這樣的說詞實在太過牽強! 
所以,具正信正見,是非常重要的。 
  五、臺灣傳言吳火獅死後變成蛇,是不是真的? 
  答:不要聽信這些子虛烏有的傳聞吧!即使人死後撿骨,發現墳裡面 
有蛇或是蛇洞,都沒辦法就此證明這隻蛇就是他轉世的。富有人家難免與 
人結怨,人家記恨於他,便加油添醋,說得繪影繪聲。但是我們要注意: 
舉例不等於證明;多數人認為對的,不一定對。   
  士為風氣之先,一個高瞻遠矚,有修養的知識分子,在事情還沒發生 
之前,往往見微知著,憂心忡忡。例如人類學家擔心人口膨脹,而呼籲節 
育和愛惜資源等等,但是大部分的人想不到這些,反而會認為是那些學者 
杞人憂天,所以聖賢通常是寂寞的。   
  英雄和聖人不同,英雄是降服別人,而對自己的傲慢毫無所知;聖人 
則降服自己,因為他知道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非外界的人、事、物 
。功夫影集裡頭,有一集是少林弟子甘貴成和敵人對打,對方打不過他, 
就施幻術變成另一個甘貴成來與他對打。他想到少林寺的師父曾經對他說 
過:「如果無我,就沒有人可以打贏你!」甘貴成強敵當前,但終能臨危 
不亂,他一沉靜下來,幻相就消失了。   
  還有一個寓言是說道:有一個外道,他能變幻成很多種東西,但他唯 
一做不到的,是變回他自己。所以要看到別人很容易,能夠看到自己、看 
透自己,才是高難度的。聖人就是從認識自己、降服自己著手。佛法所重 
的也是反觀自心,與心外求道的外道不同,像剛剛提到的求神通,就是心 
外求法。《阿含經》裡頭,佛陀教示我們:有正知正見的人,絕不會去求 
一句咒語、無益苦行,或學習幻術、神通,來牟取自己的利益;去學的人 
,必墮惡道!反觀現今的人,卻疏於向內求道,而專向外求,這與原始佛 
教的精神可說已背道而馳!   六、輪迴的實例和意義是什麼? 
  答:輪迴是形容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一再的循環重複,例如:生、 
住、異、滅,一個念頭生起、安住、改變,最後消滅;不斷的生起、安住 
、改變、消滅,像輪子輾地般地周而復始,就叫做輪迴。我們無時無刻不 
在輪迴,不是想這、就是想那,一刻都不曾稍息;縱使進入睡眠狀態,還 
是在潛意識裡頭循環,每一個凡夫都是如此。   
  說到輪迴,就得講到三世因果:三世的「世」,是時間──時間就如 
直線般前後無端地無限延伸。如果我們在直線上取一個定點(線段),以 
這一個定點為現在,那就有過去和未來;假如再以這個定點往兩端延伸, 
又會有無限的過去和未來,這叫做三世──時間的三個樣態。比如這一個 
小時,你有沒有專心聽,會影響到下一個小時和以後;而前一個小時的一 
切,也會影響你現在的精神和心理狀態,或者你會不會到這兒來。在這一 
個小時之中,每個人聽講所吸收的,也各自不同,文藝心理學稱作「再創 
造」,因為過去的成長過程及知識背景不同,所以吸收之後的變化也就不 
一樣。以現在來講,過去的因和緣,會影響現在和未來;而現在所造作的 
因和緣,更會影響下一秒鐘的未來,而且一直循環、一直延續,這就是輪 
迴。 
  七、請問老師,依佛教的因果關係,自己的業報與累世父母,因果也 
可能會混亂或中斷,對不對?依輪迴生死來講:我的祖先不一定永遠是我 
的祖先,比方從我和我媽媽的關係說,是母子因果;我姓張的祖父,可能 
是我現在的弟弟也不一定,這樣的因果關係,會不會混亂或中斷呢? 
  答:因果不會混亂,也不會中斷。因果有親疏不同,就是共業與別業 
,但共業中有不共,不共業中也有共同的。比方說空中巴士爆炸,或者天 
災地變,這可能在前生的某一世,這些人曾經造作了共同的業,所以同在 
那個地方遭遇共同的災厄。但是在一場災難當中,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僅 
僅受傷,有的人卻沒事,這就是共業當中,還有個別不同的別業。或者我 
們沒有那種神通力,可以去理解其中錯綜複雜的因緣,但一切的事物、際 
遇,絕對是有因有緣而成就的,這一點我們應該確信。比如我們和父親比 
較親近,或者和母親比較親近,一定都有宿世的因緣;但不是父母親所造 
的善惡業,卻由兒女來受報;而是因為共同應該承受這樣的業果報,所以 
才成為一家人。  
  印度稱業為造作,我們的思想、意志、言行完成之後,還會轉化為潛 
意識殘伏。按照蘇俄克里安照相術的理論,我們即使離開坐過的位置,半 
小時、一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它的磁場仍然存在,還是可以用科學 
儀器測試出來。質與能可以互換,而不是一個固定的物質在那跑來跑去, 
一般人或許很難去理解,但它確乎如此。   
  舉例來說:我們佛學院的天文學老師,是曾擔任成功工學院(成功大 
學前身)院長的王石安先生,王先生是文科、理科雙料博士,他在教我們 
天文學時,曾經告訴我們,他一位北大的同學,就知道自己前生的事情( 
沒有隔陰之迷)。因為有一次,他們去郊遊,來到一個地方,他突然對我 
的老師說:「這是我前世的家。」我的老師問他:「那你怎麼不回去呢? 
」他說:「我有我現在的家,一旦回去,就沒辦法再念書了!你不相信的 
話可以試試看,二十年前我住在這兒,閣樓上還有兩箱我念過的書。這些 
錢你代我拿去給我媽媽,然後幫我把那兩箱書搬回來,但是不要告訴她是 
我要的。」王老師真的就到那戶人家去探個究竟,閒談之間,知道老婆婆 
有一個兒子,已經去世二十年了,樓上還有他念過的書,她說如果王先生 
要,可以送給他,王先生硬把錢塞給對方,就將書搬了回來。那位同學請 
他拿出《史記》,要他打開第一頁之後,就十分熟習地背出眉批,真的是 
一字不漏。他們說:難怪他《四書》、《五經》、《史記》這麼嫻熟,原 
來前生前世念過的,他都還記得!   
  像我自己,從小也曾有過一些神祕經驗,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自己前生 
前世是出家人,每到寺廟去,說不上來為什麼,總覺得很熟悉,不想回去 
。像關仔嶺大仙寺吵鬧得很,我到了那裡卻像回到家一樣親切。年少時候 
我還沒學佛,就喜歡打坐,而且每坐下來就能得神遊太虛之樂。我曾經看 
到自己從百會穴出來,穿著一件藏青色的長衫,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去 
雲遊,有時候是沒有水只有山,那裡的花草都很漂亮,大約二十分鐘左右 
,自己就又回來。所以我喜歡打坐,雖然沒有人教,但是一坐下去,好舒 
暢啊!       
   等我學了佛,修習《小止觀》以後,這些現象漸漸就沒再出現了;可 
是,卻變得會在夢中預知一些事情;而後,是在定中;到後來甚至不用入 
定,在走路當中,就會看到一些即將發生的事情。連在高雄宏法寺出家, 
我都曾預先看到,那時還覺得奇怪,家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怎 
麼會去到宏法寺?她和其他的人站在那一個角落,家師如何為我剃髮等等 
,這些當時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就和我出家時候的儀式一模一樣,只有 
我穿的衣服不像。出家之後,兩位信徒見我沒衣服替換,就去買了人家論 
斤賣的布,縫製了長短衫;初拿到這件衣服的時候,著實嚇了一跳,那不 
正是自己打坐神遊穿的那一件嗎?      
  慢慢在佛法的熏修當中,建立了一些正知見之後,每次再出現什麼預 
象,我就念《金剛經》裡頭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 
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些東西也就不再出現。   
  因果循環確實存在的,我們若要親自見到才相信,這是太愚癡了!即 
使我們親眼所見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實,而往往只是假象或者表象。曾經 
有一位參加佛學營的同學告訴我說:我要親眼看到天堂、地獄,我才願意 
相信他們的存在。我告訴他說:要看到天堂、地獄並不難,基督教、天主 
教、道教各有他的領域,我們不討論。依佛教來說,修定引發神通,或者 
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進入念佛三昧,都可以看到。他說:「這太麻煩了! 
」我就開玩笑地對他說:「你沒有後腦,因為我沒看到。」他回答說:「 
只要我轉過來,或者你走到我身後,就可以看到了嘛!」「噢!那太麻煩 
了!」我也學著他這麼說。同理可證嘛!如果從前面看,一定看不到後腦 
的;若從後面看,也一定看不到眼睛、鼻子等;但是,我們卻可以從旁觀 
察別人,而推論人有後腦,也有眼睛、鼻子……。   
  佛陀對於種種超越經驗認知層次的問題,向來避而不談,也不回答, 
這叫作「無記」。在《箭喻經》裡,佛陀將追求形而上問題的人,比喻如 
被箭所傷而不拔箭、上藥,卻急於知道一些無關緊要的答案的人,諸如是 
被那一種箭所傷?射箭的人是誰?箭是從那一個方向射來的?箭鏃是什麼 
做成的?……等等問題。這樣的人恐怕在得到他的答案之前,早已傷重而 
亡。眾生在貪、瞋、癡尚未徹底淨除之前,反而探討一些形而上的問題, 
這正如中箭人所提的問題。佛教的教育注重「法說、義說;法饒益、義饒 
益」,不論是直說或迂迴說,方便說或究竟說,目的都是要讓對方得利益 
,而能夠提升淨化,否則便不說。 
  八、可是釋迦牟尼佛也是講過他前生做過什麼什麼……   
  答:是的,確實講過,但釋尊卻不是對凡夫說的,而是對阿羅漢講的 
。因為印度有四姓不平等的種姓制度;佛陀卻主張人人平等,眾生皆有佛 
性,賤族也能與貴族平起平坐,同樣地修道證阿羅漢果。但他們卻以此為 
足,釋迦牟尼佛為了激勵他們回小向大,繼續修菩薩道成佛,所以才宣說 
了這些本生故事。 
  九、那請老師激發我們的佛性,不是更快?既然每個人都有佛性,都 
是菩薩的話。  
   答:那可不一定,每個人都有佛性是不錯,但能不能成佛,還得看你 
自己有沒有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有佛性,不 
一定就能成佛。  
   有些人想知道他的前生,只不過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但佛法不 
是用來滿足好奇心的,釋迦牟尼佛為了要激勵阿羅漢「恥有所不知,恥有 
所不能,恥有所不淨」,而學佛一般廣行菩薩道,廣度眾生,所以才告訴 
他們前世的本生故事。例如迦葉尊者,因為他前生當過舞師,所以一聽到 
天女奏樂,還會聞樂起舞;又因為他五百世都生在富貴人家,所以有著傲 
慢的串習,儘管今生證了阿羅漢,但習氣未斷。因此,釋尊就開示他的本 
生,引發其慚愧心,來激勵他再出發、再向上。希望已證阿羅漢者不要得 
少為足,就此固步不前。不管他今生是高貴的統治階級,或者卑賤的奴隸 
種姓,只要肯發大心,均有淨盡煩惱習氣而成佛的可能性。釋迦牟尼佛以 
統治者的身分,進求弱勢階級與統治者平等,這是多麼的偉大! 
  十、請問師父,陰陽眼是不是神通?   
  答:那是前生前世修來的,修外道或修佛都可能會有,但修的不大像 
樣的也會有,我就曾經遇到過。如某大學的一位教授,從小就看到身邊有 
一隻獨角獸,長得很高很高,高到仰起頭來看牠,帽子掉了都還看不到牠 
的頭;而且不論進廁所、進房間,牠都在,所以這位教授也並不怕牠。像 
這樣的人,前生前世多多少少都有修行。  
   還有一位小姐,因為她能預見車禍,使她心裡非常難過,到處問人, 
就問到我這裡來了。我沒將她當作精神病患看待,只告訴她:「妳不要東 
問西問,小心別人對妳使壞心眼!」她說:「我不怕!只要對方起了邪念 
,我就能夠知道,我會避開。」我於是教她起慈悲心開示對方,請對方念 
佛,轉生善處。   
  一般民間祭拜的王爺,是屬於有財鬼(神),只要有人拜,他就來。 
因為鬼神有五神通,所以他會知道一些事情;你拜關公,他來了就說他是 
關公,但不一定就是關公。鬼神因為還未超脫輪迴,所以會轉生他道,原 
來的鬼神轉生之後,又會有其他的鬼神來遞補他。      
  我再舉個石臼公的實例,給各位聽:有一位商人路過某地,恰好刮起 
風下起雨來,他帶了把雨傘,想想風雨那麼大,就在那裡休息一下吧!沒 
想到三年後再經過該地,那裡已經蓋起一座廟,據說不但香火鼎盛,而且 
非常靈驗!他覺得不解,當地的居民就告訴他:「你不知道這多靈驗!三 
年前某一天,刮大風、下大雨,水淹得好高,這個石臼裡頭居然一滴水都 
沒有!」商人說:「我還以為是什麼事靈驗呢!那是因為我當時撐著傘, 
停在那邊休息,等雨停了才走的緣故啦!當然石臼一滴水也沒有。」經過 
他這麼一講,石臼公居然從此就不靈了!因為被拆穿了,所以依附在那裡 
的鬼神也就跑掉了。  
  又如碟仙、掃帚神都是,但層次較低。我們曾經聽過臨床心理學醫師 
的實驗報告,幾位女同學請問碟仙,老師的年齡和姓名等等,凡是同學裡 
面有人知道的,碟仙都答得完全正確。後來,老師從隔壁房間拿了一包東 
西,過來請問碟仙,這一次只有老師自己知道裡面是書,但不知道有幾本 
;這時碟仙走了很久,才終於指出裡面是書,但是他不曉得裡頭有幾本, 
這就如同心理學所講的暗示期望。 
  十一、師父說發菩提心之前要有正見,請問師父:應如何修習正見? 
  答:這個問題很好。修習正見須從聞、思、修入手。龍樹菩薩曾經說 
:佛法從三處聞──從佛聞,佛的再傳弟子聞,以及從經典聞。從經典聞 
是見聞,前二者則是聽聞。多聽、多聞,然後經過思惟抉擇。正確的思惟 
必須如實、如理,別人講什麼,要實實在在的理解,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思 
亂解釋;如果怕聽錯或聽不清楚,可以再問一次,而不是專挑人家的缺點 
作批判。如實、如理的思惟之後,接著就要實踐。理論上講得通的,不一 
定就行得通;如果實行有困難,就要修正。惟有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 
不斷的修正,這樣的聞思修,才能得落實於日常的正見。   
  正見可分世間正見與出世間正見。世間正見有四:正見有善有惡,正 
見報必由業,正見有前後世(三世因果),正見有凡有聖。 
  (一)正見有善有惡:佛法的正見,先從確信世間有善、有不善,有 
道德與不道德著手。善與不善,從自己的內心說,無貪、無瞋、無癡的清 
淨心,是善的;反之,貪、瞋、癡、無慚、無愧等等不清淨的心念,就是 
不善。若從見於事行來講,損己利人、利人利己是善的;損人利己、損人 
不利己是不善的。佛法的世間正見,不但要確信有善有不善,而且要分別 
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以此作為我們身語意行的標準。 
  (二)正見報必由業:「業」, 梵語叫 karman,漢譯為「羯磨」, 
原為議事、辦事,引申為造作、行為之意。善與惡,有他一定的行為價值 
存在,但是,也有他應得的果報;如果對此不具堅定的信念,那在某種環 
境下,便會動搖其行善的信心。所以我今天和未來的好壞,都是由我自己 
過去以及現在的身語心行造作所感;不是上天的懲罰,不是命中註定,更 
不是無因無緣的。如此,行善為惡才不致落了空。 
  (三)正見有三世因果:善惡有其果報,多數人是能夠信受的,只是 
現作現報的,畢竟是少數,這就需要進一步對前生後世有堅定的信解,才 
算世間正見。例如:儒家就不相信有三世因果,而只信這一生,這才使得 
儒家對人的行為約束力降低,而不得不另外立了三不朽──立德、立言、 
立功。惟有確信三世因果,我們才會安心地孳孳行善,而進求自心的淨化 
。 
  (四)正見有凡有聖:聲聞、緣覺、菩薩、佛是四聖;天、人、阿修 
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眾生是六凡。信解前面三種正見的人, 
固然是難得的,但若不相信可能經過修道而解脫自在,那人生真是一場苦 
苦不已的悲劇!唯有正見有凡夫、有聖人,復有清淨自在的境界可求,才 
能策發我們向此光明的前途邁進。  
  一般佛教徒具備這些正見的人是多,還是少?事實上似乎是正信的人 
多,正見的人少。除了佛法僧三寶、羅漢及護法神之外,王爺、媽祖、抽 
籤、地理風水、神通等一概不信的,這是正信。如果是一個有正見的人, 
他就不會去算命,有正見的人知道「報必由業」,所以也不用消災。所謂 
不憂不悔,自己做的事,該來的自己承擔;絕不會自己做了,卻要阿彌陀 
佛來承受,這樣就太不負責任。應起慚愧心,深切懺悔,把錯誤的觀念、 
錯誤的行為改掉。   
  惡的言行已經造作,消不掉,但可以轉化它;就像面對自己喜歡吃的 
菜,我不夾,轉過去夾別道菜也是可以,這不是壓抑,而是轉化、淨化。 
具正見的佛教徒雖沒有正信佛教徒來得多,但正信總比迷信好。我們不要 
笑人家,如果我們沒有教導他,就沒資格笑人家沒有正見。一般稍稍讀一 
些經文,或有在親近法師的人,很容易犯了這毛病,要格外小心謹慎,免 
得阻礙了人家求道的心!學佛應如建大廈般深植地基,才能走得穩、走得 
遠。  
   出世間正見是緣起中道,也就是正見世間所有的人、事、物,都從因 
緣而起,而因緣還是依因緣而生,彼此相互依存,而構成了人生世間的重 
重網絡──正見四諦。所以,人生的一切不是由命運或神而控制,是因緣 
際會所造成的。有出世間正見,即能超凡入聖,究竟解脫。《金剛經》上 
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以對緣起中道的體悟淺深而 
分賢聖。   十二、有人說原始佛教不拜佛像,不談儀式,這對不對? 
  答: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弘法,一直到他滅度後約百年,部派分裂以前 
的初期佛教,我們通稱為原始佛教。(由原始佛教轉變到大乘的歷史沿革 
,請參考印順導師的著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另有《說一 
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等書,亦可 
參考。) 
  佛像在佛世,起初是不被允許的,釋尊之所以稱為佛,是不能在色聲 
等相好中得見的,這或者是佛滅度後只供養舍利,而沒有造佛像的原因。 
禮拜佛像是「佛滅度後,佛弟子對佛陀的永恆懷念」所產生的。佛典中有 
釋尊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優填王因想念佛陀而造旃檀佛像的記載;不過依 
據其他史料顯示,佛滅後數百年,印度仍未出現佛像。這是因為印度對聖 
賢太過尊敬,所以向來不敢塑造聖賢的圖像;也因此,早期佛弟子的禮拜 
對象,是供奉釋尊遺骨的舍利塔。在描繪釋尊事蹟的佛傳圖中,則以菩提 
樹象徵釋尊成道,以法輪、台座象徵佛陀說法,以足跡表示佛之遊化,也 
並未以人像來表現佛陀。  
   西元一百年前後,位於西北印度的犍陀羅,首先突破傳統而以人像來 
表現佛陀。剛開始,佛像出現於浮雕的佛傳圖中,是以與弟子、信徒一樣 
大小的形像表現,後來逐漸演變成佛像較大;單獨佛像的出現,則在更晚 
期。  
   大乘佛教興起之後,不再僅限於為釋迦牟尼佛造像,出現於大乘經典 
中的佛,比如藥師佛、阿彌陀佛、大日如來,也都有其造像出現;甚至菩 
薩像、明王像、諸天像等也相繼出現。由此看來,原始佛教佛弟子是不禮 
拜佛像的,他們禮拜象徵佛陀的圖騰,如菩提樹、足跡等,後來禮拜舍利 
塔。雖然時代不同,禮拜的對象不同,但禮拜的意義是相同的。我們不能 
因為原始佛教不禮拜佛像,就說我們現在拜佛像不對;也不能說我們現在 
拜佛像,原始佛教不拜就是不如法的。只要懂得禮佛的意義,是在提升自 
己,由衷表達對佛的尊敬,並以他為學習楷模;至於形式、儀軌種種,是 
會隨著時空的變遷而改變的,千萬不要拘泥於外在。 
  印順導師自言,他研究佛法,是以三法印為準則。因為諸行無常,所 
以在不同的時空,制度可以變,形像、儀式可以變;可以印度人用一種方 
法,我們另外再用別種方法,這都可以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佛弟 
子直接頂禮釋尊;釋迦牟尼佛滅度後,大家再也見不到佛了,遂發展成象 
徵圖像的禮拜。離佛越遠,大家對佛的永恆懷念就越是深切,所以有法身 
、報身、化身的說法出現。雖然我們這個世界,佛陀已經滅度;但是遍十 
方世界,仍有諸佛現在說法,如釋尊宣說的《藥師經》、《彌陀經》,即 
介紹了東方與西方淨土,這或者可聊以安慰眾生的心吧!   
  南傳國家的頂禮方式比較特殊,我去斯里蘭卡的時候嚇了一跳,因為 
他們行頭面接足禮:拜下去之後,雙手抓住你的後腳跟,然後頭就碰觸在 
你的腳板上。至於日本的拜佛方式又不一樣,但不管哪一種禮拜方式都無 
所謂,只要不強人以同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