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台灣佛教、專題報導﹛第 33 期〔87('98).09.01〕﹜


台灣佛教 四大法脈/《台灣佛教辭典》編輯部


台灣佛教


四大法脈

                              文/《台灣佛教辭典》編輯部 
                 
    日據時期漢傳佛教在台灣所形成的四大傳承法系,又稱四大法脈。如 
果以各法脈創始人創建或經營各根本道場的年代,做為法脈形成的年代的 
話,那麼,四大法脈的形成時間大約是在 1900 年至 1910 年之間。 
 
    四大法脈的名稱、創始人, 及根本道場,略如下列:
     (1) 月眉山法脈:以善慧開創的基隆月眉山靈泉寺為根本道場所繁 
衍出來的法脈。
   (2) 觀音山法脈:以本圓開創的凌雲禪寺為根本道場所繁衍的法脈 
。凌雲禪寺位於台北縣五股鄉觀音山南,故佛教界習稱其寺為觀音山。 
     (3) 法雲寺法脈:以覺力、妙果師徒開創的法雲寺為根本道場,所 
繁衍出來的法脈。法雲寺位於苗栗縣大湖鄉。 
  (4) 大崗山法脈:以義敏、永定師徒所主持的超峰寺為根本道場, 
所繁衍的法脈。超峰寺位於高雄縣阿蓮鄉大崗山,故此一法脈以大崗山為 
名。 
  此處所謂的「法脈」,是指上述各根本道場的開創者及其嗣法弟 
子,輾轉在台灣各地住持道場、弘法授徒的傳承體系而言。由四大根本道 
場所繁衍形成的四大法脈寺院網,是日據時代台灣漢傳佛教的主流。屬於 
四大法脈的寺院,在二十世紀末葉仍為數甚多,仍然對台灣各地區的佛教 
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力。
   1988 年出版的《台灣佛教寺院總錄》(華宇版)中, 曾收錄有屬於 
四大法脈的寺院。茲依該書所載,將二十世紀末葉,四大法脈在台灣各地 
的分布,以表格揭示、統計如次:

四大法脈在台灣地區之寺院分佈表

月眉山 觀音山 法雲寺 大崗山
台北市 7 3 17 3
台北縣 6 2 23 3

基    隆

10 0 2 2
宜    蘭 1 2 10 1
桃   園* 0 0 12 2
新   竹* 1 1 21 0
苗   栗* 0 0 20 0
台   中* 7 1 22 0
彰   化* 2 1 11 0
南   投* 3 3 10 4
雲    林 2 2 0 1
嘉   義* 4 3 3 4
台   南* 2 21 2 16
高雄市 1 6 0 8
高雄縣 1 9 1 19
澎    湖 0 2 0 0
屏   東* 0 12 2 12
台   東* 3 1 2 3
花   蓮* 3 0 2 0
小    計 53 69 160 78

◎備註:縣市名後加「*」者,表含「縣市」。 

     


依據上面的統計,我們大體可以得到下列幾項解讀後的結論: 
 
   (一)四大法脈對台灣佛教的影響是迄今仍在發展中的。 其中,法雲 
寺脈的分支寺院數量最多,共計 160 寺。 其次是大崗山脈,有 78 寺。 
第三位是觀音山脈,69 寺。月眉山脈居末,只有 53 寺。 
 
   (二)在上列統計表中, 四大法脈所屬寺院的總數量是 360 寺。 依 
1996 年版, 內容以台灣佛寺為主體的《世界佛教通訊錄》(法輪雜誌社 
發行)所載,台灣地區的佛教寺院大約有 2200 寺。如果這一數量大體無 
誤,那麼,四大法脈所佔台灣佛寺總數的比例,是百分之十六有餘。可見 
四大法脈對台灣佛教的影響力,到二十世紀末還是不可忽視。 
 
   (三)各法脈的寺院,其分布大多與地緣有關。 月眉山脈的根本道場 
在基隆,因此,該法脈在基隆即有 10 寺,居各法脈之冠。法雲寺在其根 
本道場苗栗附近地區(桃園、苗栗、新竹、台中等地),所擁有的寺院數 
量都以懸殊比數超越其他各法脈。此外,大崗山在其根本道場所在地(高 
雄縣)所擁有的寺院數量,也遠非其他三脈所能及。唯一例外的是觀音山 
脈,它在自己的根本道場所在地(台北縣)的寺院數量,反而遠較法雲寺 
少,也不如月眉山脈。不過,它在台南地區擁有 21 寺,遠超過其他三系 
。 
   (四)各法脈所屬寺院的稱呼有: 寺、院、庵、堂、精舍、學舍、苑 
、巖、講堂、蓮舍、蓮社、會、園、洞、會館等多種,並不是都以「寺」 
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