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雨
法句經講記(三十五)
        自本期開始,將採南北傳對照的方式來作介紹;這種將學術上的比較研究法,應用在通俗教化,可說是道師父發前人所未有的創舉。偈頌,因為在翻譯時受到字數、句數及對仗的限制,所以在佛說的十二部經(十二種體裁)中,是屬於不了義體;或者在偈頌的解說上,可以較為自由的演繹,但相對地,也較不容易精確地掌握佛意。今藉由不同傳譯本的相互比對,相信更能抉發出佛說的真義,這是道師父此舉的第一點特色。
        其次,佛滅度後,弟子們與日而加深了對佛的信敬與懷念,於是佛的本生、譬喻、因緣,就在佛弟子的懷念中被集出;而人間的佛陀,也逐漸被想像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比的偉大!所以不管南傳或北傳的因緣、譬喻,在在處處皆流露出佛被神化的遺痕。向來弘揚人間佛教的道師父,因此在故事的剪裁上,盡量淡化其中的神變色彩,以還原出佛在人間平實教化的風貌,這一點特色,讀者若不是參閱過原典,其實並不容易發現。
        本期《法句經講記》所介紹的是北傳〈雙要品〉與南傳〈雙品〉的第一、二偈,此二偈說明心在我們一切的作為中,所佔的重要主導地位。佛法重視心,然卻非唯心論者;而是主張由內心的淨化做起,進一步淨化身、口的行為,乃至以心轉境,而促成外界的淨化,才算淨化的終極完成。
莊嚴菩提
八、雜明修行及退不退門(下)
        發心菩薩在修學過程,難免面臨各種情境,而影響修學甚至退轉。
        因此在本門中慧沼大師,特別加以闡述有關菩薩所具有的功德、修學過程中退墮及勝進之法、應當遠離及修學之內容、菩薩行及其對治之法、能成不退轉地與發心相違之法、能令不退菩提之十法。
        其中104 期已先刊出前三個部分,本期接續106 期「菩薩行及十種對治」從第八種對治法繼續刊登,以明瞭菩薩修學過程中的十種對治惡習之法。並詳細說明菩薩成就不退轉地的八法、五法,及阻礙菩薩行的三十二種情形。最後,則闡述能讓菩薩不退菩提的勸發菩提心、供養諸佛、聽法無厭、勤求和合、捨身護法、施以無畏、求大乘法、行大乘法、勸導眾生入法、教化眾生等十法,以供修學之參考。
專題報導
全球暖化時代的省思與行動(上)
        全球暖化已成了人類無法再忽視的危機,因此,近來世界多個國家,包括我國多個城市、法國巴黎、澳洲雪梨、香港,陸續舉辦關燈活動,喚醒世人對於暖化議題的重視。
        妙心寺五月份成長教育講座,聘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教授演講──「全球暖化時代的省思與行動」。演講內容涵蓋全球暖化的異常現象、面臨的浩劫、全球暖化的科學原理、國際社會的努力、臺灣的態度與作為、今後我們該努力的方向及作為等。由於內容豐富觀念完整,經妙心寫作讀書會整理後徵得葉教授同意,分兩期在本刊登出,以饗讀者。
        相信您讀後必然領會:地球氣候的巨大改變,不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期待本文能喚起您正視全球暖化的問題,您也能將本文推薦給您的親友閱讀,並且共同努力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生活萬象
心靈之旅(五)牽掛──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作者這篇小品看了令人動容。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孩子是媽媽永遠的牽掛,尤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遭受病痛或災難,導致發展比一般孩子遲緩,這時媽媽的內心惦念孩子的未來,便會有著數不盡的問號!這牽掛猶如飛翔的風箏掙脫不了細長的線。古詩「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遊子對故鄉的牽掛;「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慈母對遊子的牽掛。自古以來,這種牽掛無法以天平去衡量,它是無盡的愛的表現方式。
        然而,放不下那種對未來近乎永恆的牽掛,便是一種執著。要知道花開花落,世間的萬事萬物、山川大地、任何現象,包括我們的身體、思想、心理反應等都是在不斷的變動之中,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都會隨著時空的不同,而有階段性的差異,到了該改變的那一刻,該放下的就要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