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慈恩護法會會訊

林南雄、龔貞妃


十一月份聯誼會導師開示

  藥師佛的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他不是普通的藥師,他是大醫王,十項全能,能夠照護我們的身、心、靈,醫治所有的病痛。

  心病乃是人最重大的病,雖說心病還要心藥醫,一但各種症狀出現了,就非標本並治不可。心病來自不健全的心理與偏差的觀念,會導致不正常的行為,傷己傷人。我們一發脾氣,首先受傷的就是自身,開口罵人時,第一個就是罵到自己,怎麼說?當我們罵他人「你是畜牲」時,會先在我們的腦子裡出現「你是畜牲」這些字眼,這樣不是先對自己說「你是畜牲」嗎?不就是所謂的「罵人罵自己」!有個故事說一位秀才做了副對聯貼在自家門前,對聯寫著「富富他家富,窮窮我家窮」,人人經過一唸,皆以為這位秀才心量大,殊不知在對著秀才家門唸著「他家富」時,不等於在祝福秀才?可知,我們在稱讚他人的當下,也就是在稱讚自己。別忘了當我們一根指頭怒指他人時,其他四根正指著自己。一位從前教過我的老師曾說
:「心胸最狹窄的人,就是愛生氣的人。」我們生氣時,不知體內會死多少細胞,產生多少毒素?像這樣自己都無法善待自己,自己都容不下自己,如何容得下他人
,這不是心胸最狹隘嗎?

  諸佛有一通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濃縮而言就是「慈悲與智慧」,此乃成佛的必修課程。諸佛又各有別願,因時、因地、因人而發不同的誓願。如藥師佛發的十二大願,就是他的別願。因他有一世身體衰弱,爾時社會福利不健全,醫藥不足,所以他發願成佛時,有情眾生只要憶持他的佛號,依他所教而行,可得飽足其身,脫離病苦災難
,能得身心安樂,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這些別願都在對治我們的身心,助我們脫離病苦貧窮,淨化身心。藥師佛三業清淨,無不可對人言,內外明澈,淨無瑕穢,所以才形容其「身如琉璃」。我們憶持他的聖號,實踐他的法門,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自然能如他一般清淨,身形端正,內外明澈。我們誦經時,持著清淨心,存善念,為他人求福利,自然與佛菩薩的頻率相接,這就叫做「感應道交」。一樣的道理,我們對藥師佛的教導能夠明記不忘
,憶持對治,確實施行,就能順逆皆自在,平安度過各種境界,自然可以消難免災殃。

  吾人往往以情導行,任情而動,無法節制。當人情緒失控,暴跳如雷時,就是暫時性的發狂,是一種狂心病。《楞嚴經》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我們必須時時憶持佛陀的教誨,覺照自己的心,克制自己的情緒,當境界一來時,才不會罹患這種狂心病。《普門品》也有提及──「……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這「黑風」指的就是發怒時的氣息。我們生氣抓狂時,臉紅脖子粗,呼出的氣混濁粗重,摔門拍桌,製造巨大的聲響,這不是「黑風」嗎?盛怒時的臉相,如川劇的變臉,不就是「漂墮羅剎鬼國」的呈現嗎?在待人行事上,只有慈悲而無智慧,會失之狂熱,但是只有智慧而不慈悲,也容易冷酷不仁,我們當學習佛的悲智雙運,以智導行,以智化情。

  日前本寺的成教講座──「找回心中的夢田」,講演中主講人提到幼時家道中落,暫由祖父、伯父收留,認為要貼切形容「寄人籬下」的生活可用「二等公民」四個字一語到位,頗多感慨。但是,我寧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寄人籬下」表示還有「籬」可寄,不致於流浪街頭,更何況雖然父母無法照顧他們,幸好尚有祖父母、伯父母等庇護,這一切不是很值得感恩嗎?我自身遭遇的困頓挫折較之數倍。少年時即出外謀生,受到各種磨鍊,更遇到任職的工廠經營失利,三個月領不到薪水;正逢青春成長期,每日僅賒一個紅豆餅果腹。但是我依然心懷感恩,感恩賣餅的人願意相信我的人格,讓我賒欠;感恩還有大哥租處可以寄住,讓我遮風避雨;感恩在謀職的困難環境中,我還能保有一份工作。所謂的幸福快樂實在無有定法,一個人若過慣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被人服侍的生活,一旦失去這樣的待遇,而須自己動手時,勢必痛苦萬分,再怨天尤人,不但於事無補,又增苦惱,豈非愚蠢
?我倒認為事事能自己料理,又能夠服務他人才是快樂。鐵經過水火的淬鍊才能成為精鋼,人也一樣,順境、逆境都是一種考驗,能夠時時心懷感恩,又有慈悲智慧才能昇華淨化。

  藥師佛有兩位掠侍──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日」並非字面的意思──太陽,「日光」是象徵智慧,可以照亮黑暗,淨化汙垢煩惱;「月光」代表慈悲,照顧他人,而不給壓力;他們周遍而平等地照顧眾生,一視同仁地尊重所有的生命。這兩位脅侍菩薩,象徵著藥師佛「悲智雙運」,普度眾生的內涵。可是我們愚癡的凡夫,前半生都在糟蹋自己的身心,後半生又努力修補人際關係,如果大家能學習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悲智度生的精神,以清淨心、平等心對待他人,人際關係自然良好,這才是稱念藥師佛的真實意義!各位切記,培養良好的關係需花很長的時間,但是要得罪一個人一秒即可,不可不慎啊!

◎重要訊息:自2013年起慈恩護法會之聯誼改為每兩個月舉辦一次,即於一、三
    、五、七、九、十一月之 第一個星期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