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慈恩護法會會訊
104年浴佛法會 傳燈師父開示
釋迦牟尼佛的生日,說法不一,但慶祝佛誕主要是紀念佛陀,真正是那一天並不重要。紀念就是尊重、懷念、學習。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出家、修道、成道、說法、入滅,這是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的示現。
經上說,從開始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由時間看,修行的快慢,每人不同,因為因緣不同。開悟證果成阿羅漢,一輩子都可以修,但一定要精進。精進不同,成就有先後。進度慢,不必自悲;有成就,不要驕傲。
佛陀說,人的希望在信願菩提心,有人往生西方,有人往生東方。太虛大師、印順導師、傳道法師,則希望回到娑婆世界繼續推展人間佛教。
欲界,在六欲天享受快樂。他化自在天,自己不用做,別人幫他做(如請外勞)。色界天,修禪進入禪定;無色界天,身體都沒了,更自在。
但,這都未了生死,都在三界中。比如說,我往生天國享福,忘了修行,天福享盡,就又墮入六道輪迴。在人間,有苦有樂,可以修行,成佛的機會較多。
傳道法師就經常強調:「人道是修行的最好場所,是上升下墮的樞紐。」經上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生。」所以,大家要好好珍惜自己,發慈悲心、菩提願,自然成佛。
說到慈悲,慈悲是要有程序的,要由近而遠,由親而疏。由眷屬、家族到親友、同事。比如說,對父母不孝順,去慈悲蚊蟲、蟑螂、老鼠……,這叫顛倒。另外,布施別人,超過對方的需要,會害了對方;超過自己的能力,也會害自己。
我們學佛,要有正知正見,了解三法印,依八正道修行,自然能解脫自在。什麼是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諸行無常」是一切世間法在生住異滅中無常變遷。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未來也會變化。「諸法無我」是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沒有一個不變性、獨存性、自主性的實體。「涅槃寂靜」是涅槃境界,滅除了生老病死的痛苦,是自在安樂、寂靜的。凡符合這三原則,便是佛的正法,有如世間的印信,故名法印。
「八正道」,又名「八聖道」。道者,路也。八條聖者修行的方法之路:
1. 正見:正確的知見。
2. 正思惟:正確的思考。
3. 正語:正當的言語。
4. 正業:正當的行為。
5. 正命:正當的職業。
6. 正精進:正確的努力。
7. 正念:正確的觀念。
8. 正定:正確的禪定。
我們要依「八正道」修持,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有些人常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不正知見,比如電視劇中常見的:「我下輩子還要當您的女兒」、「我下輩子還要和你成夫妻」、「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等等。我們要正見能生為人類,必須修學「十善業」,而且要因緣具足才能接續父子、夫妻的關係。認為人死後必生為人,這是「常見」,非佛教的「諸行無常」。有些人認為「死了就沒有了,什麼都結束了」,這是另一種偏見──斷滅見。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為因緣生,我們成為一個家庭、社會團體、國家。只是在家庭中,「生」時我們歡喜,「滅」時悲傷。我們要如何脫離生、老、病、死糾纏的情緒呢?只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脫。
台灣民間習俗在對死亡的親人時,長輩們會叮囑:「不要把你的眼淚滴到亡者的身上!」因為你的眼淚會讓亡者放不下塵緣,亡者心放不下就不能安寧面對死亡離別。因此生者、死者都要有「放下」的因緣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最後,希望大家要惜緣惜福,相聚時要和樂相處,珍惜善因善緣。因緣滅了要坦然面對,無怨無悔,不要有惡因惡緣來影響我們的成佛之道。祝大家
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