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慈恩護法會會訊
編輯室整理
觀音法會燈師父開示:「觀自在」與「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與漢傳佛教的因緣頗深,尤其在臺灣,佛教以外的民間信仰,多數都有供奉觀世音菩薩,祂的慈悲:「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這種不捨眾生的大悲大願深植人心。
觀世音菩薩的稱號有二:一是觀自在,二是觀世音。「觀自在」,是自利,祂能觀察世間一切事物的因緣又能安然自在;「觀世音」,是利他,觀察世間的音聲,能知道那位眾生在稱念祂、祈求祂,並適時的解圍。
觀世音菩薩是過去正法明如來。祂已經證果了,但為了渡眾生,倒駕慈航示現觀世音菩薩;祂是賢聖菩薩。而我們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願,也可稱為菩薩,但名為「凡夫菩薩」。「凡夫菩薩」的特色是:1.具煩惱身,能知自己有種種煩惱,發心依佛法來調御自己。2.悲心增上:發菩提心學習菩薩的慈悲利他的精神,初發心者很重要的具足正信、正見,以慈悲利他為先。
眾生修學「觀自在」菩薩需具足「正見」
正見——「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前後世」、「有凡有聖」。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善因善緣,得善果。如果有善因沒善緣,不一定得到善的果報;所以,有些人說:我好心,為什麼不能得到好報?因為有善心卻沒有善的行為,即不能得善報。就如:種芒果,不一定收成時是芒果,為什麼?雖然種芒果,但過程中加了不同的緣,如接枝其他水果,果實就不同,接枝就是緣的不同;緣的不同會使結果不同。另外,假使將種子種在貧瘠的沙石上,絕對不會發芽開花結果。還有,若是播種後,過程的緣,若沒有施肥,沒有吸收到陽光、空氣、水,就會枯死。所以,有善因、惡因,還要有緣的助長,才能成果報。因、緣、果是互為相關的。
還有,要相信「有前後世」,即是有過去、現在、未來世。「世」就是時間,時間如箭頭一樣,一端向前指,一端向後指;時間就是前後性的別名,是離不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因此,曾經造的善惡業,因緣會遇時,於來生果報還自受。
由上得知,有善惡、業報,在未來生當受報,這樣六道流轉,生死死生,會無止盡的輪迴。不就沒有希望了嗎?不會的。正見,還有一項「有凡有聖」,只要確信佛陀的教法,依教奉行,就能轉凡成聖,脫離輪迴之苦。
修學佛法,不離世間
修學佛法是不離世間的。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是沒有角的,你離開世間要找菩提,就像找兔角一樣。所以,修行是在大眾中修,有順境、逆境:順境時我們不會起貪心,逆境時不因對方的阻攔而起瞋恨心。眾生都因迷執於世間事物而起貪、瞋、痴、慢、疑,這五惑使我們暗鈍,故名「五鈍使」。另外,迷於「理」之惑的「五利使」,利,指其性體猛利;使,有驅役之義,為諸惑之總稱。五利使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其中身見最難破。問大家:我們最愛的人是誰?最愛自己,這是自體愛就是身見,就是我執,破我執才能轉凡成聖;證初果、初地都是破我執。菩薩要到第四地才破法執。《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要捨,如果執著你就不能解脫,沒有辦法證菩薩聖位。就如:從此岸到彼岸需要船,船可喻為「法」,從生死的此岸到解脫的彼岸,上岸了船(法)當然要捨。
菩薩達第八地證到無生法忍後,留惑潤生,還餘留些許煩惱,繼續渡眾生,用善巧方便智來渡化眾生。此階段也能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渡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能精勤的修持觀音法門,能得到菩薩的護持。記得我讀初中時,有一次騎車過橋時,不小心連人帶車跌到橋下,冥冥中感覺有人接住我,不可思議的我的車子沒有壞,人也沒有受傷,我想是觀世音菩薩現身的救護。我那時每天都持大悲咒。大悲咒的內文,就是八十四位菩薩的聖號。
觀音菩薩現身渡化眾生
觀世音菩薩應化種種身渡化眾生,有時現童子身、出家身等;還有現馬頭觀音、魚籃觀音、送子觀音等,這都是菩薩的化身。祂觀察當下這人要用什麼身來渡?祂就現什麼身來渡化。所以,觀世音菩薩沒有固定的身份,有的人竟為觀世音菩薩是女生還是男生而諍論,其實,觀世音菩薩沒有限定是什麼相的。應該現男身,祂就現男身,應該現女身祂就現女身。但觀世音菩薩在人類中的應化,現女身的較多,因女性內在具有了母親的特性,故以慈悲為特德的觀世音菩薩,即多應現女身。
有關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故事。祂曾化身為一絕色的賣魚女,她手提著魚籃沿街叫賣,吸引許多青年為她所傾倒,都要來追求想要娶她為妻。賣魚女提出:「誰能在一夜之間熟背《普門品》者,我就嫁給他。」第二天竟有二十人能背;賣魚女又說:「誰能在一夜之間熟背《金剛經》者,我就做他的妻子。」隔天,尚有十人能背,賣魚女要他們再背熟《法華經》,結果僅有馬郎一人做到。然而,就在新婚之日,賣魚女卻患急病過世,馬郎從此天天誦經以療癒心傷,漸漸對佛法有了感悟。數月後,有個和尚忽然上門告知賣魚女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是為渡化在地人,教大家誦念佛經而來。馬郎在和尚點化下開棺驗證,只見棺裡留著一副黃金鎖子骨,賣魚女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說,終於傳開來。後人稱為「魚籃觀音」。還有,觀世音菩薩為了降伏羅剎、鬼神、天龍八部中的一切惡魔,消除無明業障、瘟疫、病苦、免去一切惡咒邪法,化現為馬頭人身,人稱「馬頭觀音」。
眾生效法「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有各種應化身,都是不忍眾生受苦,基於其大慈大悲,我們要學習其精神。大慈,就是給人快樂;大悲,是讓人不痛苦。大,有平等之意,平等的與樂拔苦。就如:醫生的使命就是救人,十惡不赦的病人也一樣救。宗教師也是一樣,善人、惡人都要平等渡化。其實,佛陀的弟子有外道,在十大弟子中目犍連、舍利佛、三迦葉、迦旃延等,他們都是當時的外道領導者,因緣際會接觸到佛陀,聽佛陀說法而誠服成為其弟子。
我們目前雖無法達到觀世音菩薩的境界,但我們要學習祂的平等慈悲眾生的精神,去影響與我們有緣的人來修學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