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
廖老先生家前溪谷地,土壤液化,泥沙外噴
泥沙上噴,宛似泥火山口
九二一大震使得中部災區發生土壤液化現象,導致噴砂、地層下陷和房屋傾
倒。 致有效應力變為零,致使土壤失去承載力,此現象稱為液化。 建物造成災害。一般由河川、湖泊、海洋等淤積、沖積形成之年代較短或人工水 力回填新生地的粉質沙土或細砂土壤,都較為疏鬆,很容易因震動而造成其孔隙 水壓力增高,亦即較容易產生土壤液化現象。因此,海岸、古河道、河湖岸附近 、水力回填新生地等,較容易產生土壤液化現象。 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台中、彰化、雲林、南投縣市多處,產生土壤液化。當土 壤發生液化時:顯著者,會發生噴砂、噴水現象,建築物基礎產生嚴重下陷、傾 斜、地坪被水壓力壓擠;輕微者,僅造成地層下陷及基礎之不均勻沉陷;再者, 土壤液化還會造成管路斷裂,導致可燃或有毒氣(液)體外洩。因此,凡是有土 壤液化現象的地區,應避免興建油槽、石化廠、化工廠及發電廠。此外,如大肚 溪的地盤下陷,土壤失去承載力,可能危及緊鄰的高壓電塔與堤防安全,須立即 評估、改善。 現場評估後,方能確定有效的改善辦法;此外,由於工程費用所費不貲,民眾在 施工前,應先衡量經費與房子價值,再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日後建築時,應蒐集 地下水文資料、辦理地質鑽探,並做土壓力分析和動態分析,設立預警系統長期 監測,而建築物最好採用椿基礎及開挖地下室,才能多一份保障。至於部分民眾 自行灌水泥的作法,似乎不宜。而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擬定通盤的政策解決。 地質鑽探為例:民國71年公佈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中,以建築師監督地質鑽 探和審查報告內容,而非地質專業人員。此次大規模土壤液化,正足以凸顯法律 制定上的瑕疵。另外,一些民意代表,要求政府承受土壤改良的費用,甚至補償 地價下跌的損失。對此,政府應邀請相關專家,協助民眾鑑定建築基地的地質, 研擬經濟、有效的改良方法,提供民眾參考。至於由政府補助災民的土地改良費 用,甚至補貼地價下跌損失,則恐怕有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之虞。 值,作為日後與自然共存的法則;那麼,我們將無愧於罹難者,並且,為後世子 孫留下最珍貴的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