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圓真法師
鄭秀環
回憶從空專、妙心寺與圓真師所結的善緣,也啟發我們學佛(《妙雲集》等的讀書會)的因緣。今日圓真師雖已捨報,但她為人親和、深入經論、廣結善緣、為法講學、利益眾生等等,皆在我們心中如影歷歷及終身受惠。
民國108年1月7日晚上,摯友白安富來電告知:圓真師圓寂!太震愕了!與安富在半小時的對話中,當下並沒有太多的起心動念,只是不捨又失去一位善知識。
103年12月30日傳道法師因主動脈剝離,驟然離世,呂姝貞為報師恩,也完成自己出家的因緣,於104年1月9日圓頂剃度出家,法號圓真。
得知圓真師圓寂,當晚入睡中,翻攪著與圓真師的緣分。我們在成大附設空中商專結緣,她是學姊,同是企業管理科,但吸引我的不是同科系的緣,而是編輯社的因緣。直至圓真師畢業,她是不認識我的,我是「單戀」在她的寫作編輯文筆上。
隨著修業年限,我也空專畢業。當初抱持著要過自己想過的日子而入空專,投入許多的心思在社團上,甚至同時身兼企管科學會、歡心社、編輯社幹部,而我課業成績仍保持一定的水準,最差的是第二名,大都是第一名,這是我的堅持也是能力所及。
空專生活,並未尋找到我心中想要的境界。之後,突然收到一份《平凡的一生》讀書會簡章。想想:我追求的也不過是平凡,就去看看印順導師的平凡一生吧!事後才知這份簡章是安富郵寄給我的,我倆參加了《平凡的一生》讀書會。每週一次的讀書會,下班後搭公車到台南,再搭最後一班公車回阿蓮,為時已是晚上11點;當時總有整條馬路就只有我一人騎著車,而月光、路燈、車燈伴著我回家。參與讀書會約有二年的時間。
到達妙心寺,才知心中仰慕的寫作學姊呂姝貞,竟然身居妙心寺,且是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的編輯要角之一。呂姝貞是寺中人,當然也參與了讀書會,難得的因緣,便訴說了關注「成大商專青年」之種種,以及對她的讚歎;我與安富便攀了空專學弟學妹之緣,成了姝貞學姊關照的對象。
因為空專的緣分,與小貞(寺院中人都如此稱呼)之間並沒有隔閡,在妙心寺的讀書會中,我與安富都受到會中肯定與關懷。《平凡的一生》研讀結束後,大家決定再繼續研讀印順導師的《妙雲集》。我知要把24冊的《妙雲集》透由讀書會研討完畢,那是非常不易的。從《平凡的一生》及《妙雲集》中,初次開啟我的佛學之路。因為安富要去高雄醫學院就讀心理系,而我也要到空中大學讀人文學系,我倆離開了妙心寺的讀書會,但這份緣並不滅。
與小貞之間的互動是從寫作談起,空專也是我投稿的開始,第一次拿到稿費,真是欣喜。而稿費的計算是算字數,一個字一塊錢,標點括號也算錢;我都覺得怎麼有這麼好的事?而小貞曾寫了一篇空專招生徵文比賽得獎作品,刊登在《成大商專青年》;她畢業後,學校繼續辦招生徵文比賽。我當然要試,小貞的作品我反覆不斷的看,想探討如何獲得評審的青睞。之後,我寫了一篇〈空空的來 滿滿的走――空專生涯〉投稿應徵,結果獲得第一名,獎金7000元。這是我唯一最大的獎金與榮耀;而寫作過程與背景是受到小貞的啟發。這件事,我從未說出,如今小貞走了,她卻無緣看到聽到!
當全臺開啟了讀書會的風潮,民國86年元旦第一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在臺師大舉行。妙心寺為了參加第一屆的博覽會,讀書會的內容必須整理以便成果展示,小貞把這個任務交付給我,我拿著書,把一年來研討過的重點內容篩選,一一輸入電腦,亦從中深入佛法要義。我們一行人搭火車及飛機往返臺北。整理資料雖然花費不少工夫,但受惠最多的也是自己。沒想到博覽會結束後,小貞竟拿了一筆酬勞要給我,不好意思也不能收;小貞只好建議《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剛出版不久,又有優惠,不如把這款項請回一套百科全書給我,我勉為接受。所以我所擁有的一套《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的因緣,是妙心寺與圓真師送給我的。
在妙心寺讀書會的因緣中,小貞與眾人原本想要再成立「妙心寫作讀書會」,為此,我們有去採訪成大中文系陳昌明主任,那時我才發覺,想參與的人,有些真的連基本的寫作能力都沒有,一篇文章要吾人幫忙修改,那可能全部都要改了,最後妙心寫作讀書會不了了之。
妙心寺的成長講座,有些為了刊登,必須寫成文字稿,小貞曾給我一次任務,就是把演講者的錄音帶,逐一把內容整理出來,且要一字不漏。說真的,整理錄音稿,非常累,我做過三次,我能力不足,覺得做這些事好難。但小貞在這方面的能力很強,這是她的志業與興趣。
小貞曾說,她在妙心寺的編輯工作,等她退休了,我可以來接;這是開玩笑的。《妙心雜誌》的創刊,正值當時我們讀書會之時,如今已到169期,這可是小貞的心血之一,難以取代。很奇怪的,我每次看《妙心雜誌》的第一件事,是看內頁的發行人名字:呂姝貞。當傳道法師圓寂後的一期《妙心雜誌》,我仍是那樣的舉動,我看不到呂姝貞三個字,心中一直盤想,怎麼了?直到看到她報師恩出家了,原來呂姝貞已改成釋圓真。往後,我再翻開雜誌篇頁,再也看不到找不到我熟悉的名字。
小貞空專之後,又讀空大社會科學系,碩士是讀玄奘佛學所,博士是讀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一路走來,學習之路不間斷。圓真師的佛學底子是深厚的,編輯《妙心雜誌》裡邊就有她許多的佛法內涵大作,在妙心寺也熏習了32年。圓真師是個人才,今痛失良才,真是一大損失啊!
總是在「死亡」之後,串聯更多的訊息與親近。因為傳道法師圓寂,我們重返妙心寺院,圓真師也承擔了更多的寺院事務;或許真的太勞累了,積勞成疾。一個人間佛教的實踐者,在52歲之時,揮揮手與世離別。印順導師一脈是師承人間佛教,亦即是在人間修行;圓真師亦如是。但在她受幽冥戒時,有很深刻的感受;雖然想在人天之中修行,但後來圓真師也跟我分享說:應該先到西方極樂世界,再發願來娑婆世界,才有保障,我說:正確。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啊!
凡事要契理契機,民國84年圓真與妙心寺結的緣,也在妙心寺皈依,但總感欠缺什麼?圓真師總是非常客氣謙虛的與我們應對,笑咪咪迎接每位信眾。圓祥師還對我說:再4或5年要把寺院的重任交給圓真師她們。如今猶言在耳,圓真師卻早走了一步,世事無常啊!祈願圓真師往生西方淨土,世世常行菩薩道!今天是圓真師頭七;108年1月9日告別式,真是巧合,圓頂剃度到告別公祭的日子,剛剛好四年!最後的追思告別,我會去參加,告別這一生難得的善友善知識,感恩您:圓真師!
2019.01.08(二)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