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面對SARS,佛法有什麼辦法?(下)
吳美滿•楊添振撰
四、素食:
佛教主張素食的原始意義,是「自通之法,慈悲護生」。以現代的話就是「將心比心,尊重生命」,其基本的前提是「人可以不取旁生(動物)的生命,就能維持生存。」
基於此種緣由而素食,當然屬於「善行」,必定有「善報」,仍然合乎因緣果報原則;當然,再次強調,果報不一定發生在現在,也不一定能恰好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面對SARS,有一部分的人感受到面對死亡的恐懼,將心比心,聯想到動物的處境,天天要面對刀刃,牠們的恐懼和我一樣,故選擇不食動物肉的飲食方式,這是符合佛教「慈悲護生」的原則,不但不會有後遺症──例如:不會在疫情緩和就又回到肉食;而且會在此種「動機純正」的基礎下,擴大護生的層面,如維護社會公義是護生,持守五戒也是護生。
較可惜的是,有部分人的邏輯是:素食等於護生,護生有功德,功德可以消災除病,又落入「○○有功德,有功德可以○○」的思想窠臼;忘了「功德是依照動機、方法、效益」來決定的。
對素食的意義並不了解,只是為功德而素食,是不盡理想,美中不足的,甚至會有副作用。例如:把素食當作「滅火劑」,大難臨頭時,趕快齋戒幾天;平時生活卻吃魚又吃肉;太平盛世,婚喪節慶,則加重「殺豬宰羊」。
在疫情吃緊時,有人發願要素食一個月(或更長久),肉食的鄰居朋友們知道了,並不敢說出心底話,大約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等到疫情緩和時,就有意見了:
1.吃素真可憐!肉魚等美味都不能吃,如果天災地變,人禍不斷,不就要天天吃素嗎?到時候,恐怕人人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甚至提早死亡呢!
2.素食的人,比較不會染SARS嗎?吃素就比較健康強壯嗎?
3.在SARS之前,就一直在素食的人(包括出家師父),是不是都為了「躲避災難」才吃素的呢?
這個時候,對素食的方法、內容和意義不了解的人,在面對別人的質問時,就無言以對,只能無奈的說:「彼此尊重吃肉與不吃肉的選擇」,甚至動搖了自己吃素的決定。
有人基於「神明指示」而糊里糊塗素食,雖然已經素食,但是不能吃茄子,和喝紅鳳菜的菜湯,因為,神明說它們像地獄的血水,看了就噁心,吃了也會不吉利!
有人為了靈修才吃素,認為動物有靈性,吃了會障礙身體的輕安;同時也不吃菇菌類,認為腐敗木頭所生的食物,是惰性食物,也不可以吃。
這些都是「非因計因」(怪罪於不是真正的原因),也就是佛法上所說的「戒禁取」(所禁止的並沒有意義,不該戒而戒),都是因為不明白佛教素食的意義而素食,所產生的弊端。
佛弟子應謹慎反省自己素食的動機,才不會使得本意單純又明白的佛教素食主張,蒙上了神祕又荒謬的色彩,不僅損害正確佛法的形象,無形之中,也阻礙了正確佛法的推展。
綜合佛法的主張,和其他科學研究及民間信仰,從較根本的到比較淺薄的,簡單列舉素食的意義如下:
1.尊重生命,慈悲護生:
如前面所說,人可以依靠植物而生活,營養充足;人也能提昇同情心,以理智、感情和意志力來改變欲望,不再貪圖動物肉的美味,安心而快樂的享用素食。
2.為了環保:
根據研究,採取素食的方式,至少節省五倍的糧食,因此,也減少消耗水資源,和減少將森林開發為耕地,避免動物糞便污染環境……等,確實是一個非常環保的飲食方式!
3.為了個人的健康:
從草食性和肉食性動物的生理構造特點來比較,發現人類是適合素食的;又從牧養動物的過程研究發現,生物濃縮效應所殘留的農藥、各種藥物和抗生素等;以及從肉品的營養組成,和存活在肉品上的細菌種類和毒性等各方面知道,素食的確要比肉食更有益健康!
但是,純粹為了自身的健康而素食,也容易因為為了自身的健康而再度肉食,例如:當看到有機雞(豬、牛、羊……)、低膽固醇雞蛋、肝臟富各種維生素、某種動物食品「富含DHA、氨基酸,低脂肪,吃了頭好壯壯,健康多多,能抗SARS……」等各種「健康」訴求,可能因此就放棄素食。
所以,以健康為出發點開始素食以後,接著要認識素食的環保意義,體會到素食慈悲護生的根本價值,才能堅持素食,真正放棄肉食。
4.積福德(功德),能消災、解厄、除病……等,其利弊得失如前面所述。
5.出於恐懼心理──「吃動物一斤,來生還動物四兩。」
同樣在素食,一個懷著「慈悲喜樂」的心情,一個是「緊張恐懼」,誰比較能自在無罣礙呢?這個理論也很容易被破解,只要順著推論:「現在被我吃到的動物們,就是牠們在過去世所欠我的,所以,我可以很安心的吃牠們!」
因此,如果一開始是出恐懼而素食,接下來能漸漸了解到:素食有健康、環保和尊重生命慈悲護生的各種意義,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肆、結語:
不論SARS會從此消聲匿跡,或是死灰復燃,佛弟子都會把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小事當作功課,藉著周遭的人、事和物,檢驗自身學佛的程度和應用佛法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反省過程中,訓練了邏輯推理的智能,培養了慈悲柔軟的情感,鍛鍊了堅毅不拔的意志,達到理智與信仰並重的佛教宗教情操。
「世間多憂苦」,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疾病和死亡以外,還充滿著眾多造成身心苦痛的原因。有的人從未察覺,可能是因為福報太大,或智慧善根不足;有的人察覺了,卻不知道有解決之道,誤以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陰熾盛等八大痛苦,是無解的難題,內心深處只能無奈的接受。
通常,一般人表面上對生命甘之如飴,也好像對衰老、疾病和死亡毫不在乎;因此,常常會這樣說:「生老病死是人生一定要走的路,是人生必經的歷程!人生不在乎長短,而在於能發揮它的光和熱。」卻沒有接下去探討:有沒有解決辦法?想不想解決?解決了嗎?
雖然有人想解決生死大事,想解決世間種種憂苦,卻誤解佛法修行的方法,以為就要放棄一切的福報享受和鬥志,與世無爭;以為人生就從此灰濛濛,毫無色彩!有的將解決的希望寄託於「上天的安排」或「全能的造物主」。這些都是違背「因果法則」;因為,只要正確修行,種善因必得善果,福業成熟,誰也擋不住的,一定是「現生得安樂」,而且,「後生也安樂」的!
佛法不只是理論、知識或學問,也不只是撫平傷痛的安慰劑,或慰藉人心的精神糧食而已!佛法能有效處理人生種種困境──SARS所引發的病痛與死亡的惶恐,愛別離與求不得的無助和無奈,都在佛法所說八苦範疇之中,都是可以透過修行而得到解除的。
幸運的佛弟子,平時就要用功,千萬不要在大苦痛來臨之際,才抱佛腳應急!平日應多聽聞佛法,並思惟佛法上的世間正見(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三世六道輪迴和有凡夫有解脫生死的聖者),信守五戒,發出離心……等義理,才不會在欲樂和散亂中懈怠,或在「相似佛法」中迷失。
掌握佛法質樸而真實的理趣,在精進用功的過程中,漸漸認清世間,並超越世間,體證離罣礙的法樂。
參考資料:
1.妙雲集1~24冊(以「12成佛之道」為主) 印順 導師著 正聞出版社
2.新世紀飲食、還我健康 約翰.羅彬斯 著 琉璃光出版
3.動物解放 Peter Singer著 孟祥森、錢永祥 譯 關懷生命協會出版
4.佛教倫理學 昭慧法師著 法界出版社
5.365個素食的好理由 Victor Parachin著 宋楚芸 譯 遠流出版
6.生命的吶喊 (錄影帶) 關懷生命協會發行
7.醫學博士為什麼要素食 臺灣靈巖山寺 印行
8.農莊生活 (Helen & Scott Nearing) 梁永安 高志仁 譯 立緒出版
9.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Hope's Edge:The Next Diet for a Small Planet)法蘭西斯.拉佩、安娜.拉佩 合著 陳正芬 譯 大塊文化
10.城鄉生態 林憲德 著 詹氏書局
11.寂靜的春天 瑞秋.卡森 著 李文昭 譯 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