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與新生
──《物華天寶話開元》跋

        國有史籍,能知其治亂盛衰;宗教有誌書,得窺其成敗興壞;若能藉史誌鑑古觀今而展望未來,則衰替可免而治盛可期矣。
        臺南開元寺乃臺灣最早古剎之一,不但歷史悠久,園林幽雅,殿宇宏偉,樸素莊嚴,其人文薈萃,文物豐富,更是臺灣古剎之最。然自創建迄今,逾三百年未曾修誌,以致史料諸多散落;仁人志士雖欲親近探研,尋幽訪勝,卻不得其門,誠美中不足之憾也!
        筆者有鑒於此,每於禪誦之餘,行腳所至,積極蒐集臺灣古文書暨歷代高僧遺墨,以備他日編纂史誌之用。其間,幸獲開元寺書記鄭卓雲於昭和五年(1930)所書之〈開元寺誌略〉手稿,方知其為盧嘉興氏1967年於《古今談》27、28兩期所撰〈北園別館與開元寺〉之所本;並為「開元寺沿革、財產目錄」等之底本。其後,又陸續蒐得開元寺第二代住持竺盦福宗禪師之遺墨真蹟等,不禁慨然:名剎文物之流失若是,職事者實難辭其咎!
        1991~2001年,筆者藉任教開元禪學院之便,曾建議主事者:普查該寺文物與歷代住持、執事僧伽資料,並建立檔案,以編纂寺誌,或資學者研習;惜因緣不足,直至去年(2006),該寺新任住持郁定法師偕監院會泰法師等,蒞臨妙心寺參觀典藏文物之緣,筆者才又重申前議。事後並經曾任「熱蘭遮城」、「百年司法風華再現」等特展策展人王麗芬,推介熟諳文物調查之團隊十一人參與,遂於8月18日成立「臺南市二級古蹟開元寺95年度文物調查暨出版計畫」小組,作為執行單位。
        該小組由筆者擔任總召集人,成功大學博物館之專任助理王麗芬為主持人,成大歷史研究所博士生闞正宗負責撰述開元寺史稿,成大歷史系副教授陳玉女為總審稿。建築組與石質組分別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古蹟暨歷史建築保存修復與活用科技計畫」研究員談宜芳,及擅長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出土文物保存、文物材料檢測分析之邵慶旺擔綱。陶瓷文物組則委任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盧康泰負責。美術編輯暨攝影則由解構創意廣告設計之陳志明、黃嘉雪執行。至於文物調查小組:陳美伶、雷繼成、溫淑婷與專案助理鍾幸玲等,不僅曾參與多項文物調查,並職司特展之專案助理,實務經驗豐富;其敬業精神,尤為難能可貴,值得肯定與鼓勵。
        在文物調查過程中,時有意外之發現與驚喜。如:依據大正六年(1917)十二月,臺南舉人羅秀惠撰寫之〈貞女林氏妙緣齋行記〉,始知臺南殷商林文賢翁令長女朝治,因遇開元寺住持榮芳和尚之緣,故而更名「妙緣」。她既建慎德齋堂淨修,並為傳芳和尚駐錫開元寺時之大護法;因其鼎力資助齋糧,故以其名建塔,是為開元寺奉妙緣為塔主之「蓮池塔」由來。而其姪林清江之墨書陶牌,則於圓光寶塔無名氏罈內尋獲;久尋未著之傳芳和尚遺骸,亦於中塔頂上赫然現蹤!名家作品亦多所斬獲,不但有謝琯樵之墨竹,施梅樵、佘壽鏞、林江水(觀濤)等之書法,許松英之墨梅,日僧東海宜誠之達摩像;更有臺灣名雕塑家黃土水之銅塑〈釋迦立像〉。至於老照片、古書籍、地籍圖等,亦種類甚夥,深信能裨益於史誌之纂述。
        尤其值得一提者,歷史組闞正宗從資料暨古文物之梳理中,首度得出:西定坊天后宮(今大天后宮)住持兼任開元寺住持之推論,因二者均屬「官寺、官派」,故此一重大線索之發現,極可能揭開開元寺第八代至三十四代法燈闕如之謎,從而終結此懸宕已久之歷史公案,極具價值!
        開元寺由昔之貴族玩樂別館,蛻變成今之梵修道場,意義非凡。現又藉由文物調查、整理、建檔、撰述,終將出書面世,或能稍慰前賢於萬一。今後,若能進而積極規畫文物展場及典藏庫,以作長期常態之保存、研究、展覽、出書,使更多人能因接觸而啟發歷史文化之傳承使命,重振宗風而淨化心靈,繁榮社會而國泰民安,則是佛教之幸!眾生之福!
        末了,謹向團隊成員分工合作之辛勞申謝,並感銘寺方執事大德之信任委託,提供如此可貴之資料與機會。在本書付梓之前,謹略述始末因緣,以資紀念;唯願先進大德參佐,見聞者亦能因而更珍視先人文化遺產,進而創發新生為盼為禱!
佛曆二五五一年(2007)正月
月圓書于妙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