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滅為樂 乘願再來

追悼法鼓山聖嚴長老

編輯部

        一生追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長老3 日下午4 時圓寂,享壽80
歲。噩耗傳來,雖不令人震驚但卻令人悲慟。長老多年來飽受腎臟病所苦,年初因為多發性肝臟腫瘤住進臺大醫院,之後雖短暫出院,但沒多久再度入院治療,在接受多次搶救後,病況並未好轉。然而,長老看待生死是非常灑脫的,在面對死亡時,也依然了了分明,「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這是長老了悟的態度。
       聖嚴長老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14歲在南通縣狼山出家,1975年獲得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1977
年起歷任中華佛教文化館長、中國文化學院教授、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1992年擔任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長老一生修學,集人本、人文、人道主義於一身,著作包括:《戒律學綱要》、《世界佛教通史》、《比較宗教學》、《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正信的佛教》、《禪的體驗》、《佛教入門》。因此長老不但是宗教家,也是教育家、思想家、作家。
        長老畢生心力不只致力宗教弘傳,更投入心靈環保、教育學術工作,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就是這份對眾生的大悲大願,即使無數次與病魔搏鬥也無礙他弘法利生;面對死亡,反而有更深入的體會。他曾說:「佛法的慧命,不在於個人的成就;生命的價值,也不僅限於歷史上的紀錄。」因此他不斷燃燒自己,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終其一生悲、智、願、行的法喜。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是長老大願的最佳詮釋。這位「風雪中的行腳僧」在一甲子的弘法生涯中,推行說好話、做好事運動多年,受到社會各界愛戴,影響社會深遠,尤其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來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提供現代人具體可行的觀念與方法,正面影響臺灣社會。尤其在臺灣社會風氣敗壞、價值錯亂、文化萎靡當中,確實發揮宗教啟迪思想、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鍛造我們社會的文化品性,豐富社會的文化內涵,永遠是端正社會風氣之先的巨擘。長老對社會的影響是正面的、是深遠的、是值得肯定的。
        1989年,長老為了具體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實現他「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在臺北縣金山鄉興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2005年10月21日建設完成,舉行「落成開山大典」。傳道師父領妙心寺信眾躬臨盛會,我等目睹法鼓山的開山典禮,令人感動;然而令人感動的不是道場的開闊壯觀或是佛相的莊嚴無比,而是佛幔上的題字「大悲心起」。整個系列活動以「大悲心起」為主題,以「大悲心起」作為整體活動之精神指標,希望透過教育來學習觀世音菩薩慈悲與智慧的精神,開啟每一個人心中的寶山。長老期許所有參與法鼓山的人們,在感念菩薩的恩澤之餘,也要進一步做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化身,起大悲心,彼此相互關懷。今日長老悄然捨報,我等佛弟子當更要學習其精神,以達到淨化人心、淨化世界,「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
        長老色身捨報前,沒有一天離開他的願行。去年11月18日在中正精舍發願時,還提到「我還有法鼓大學和許多的願未完成」;之前也曾說「也許我的業已經了了,可能很快就會往生,也可能不會,因為我還有法鼓大學和許多的願未完成。」然而「人的壽命能有多長,我們雖然沒有把握,但是活一天就應該做一天,做一天能做的、做一天允許我做的事。」就如同印順導師勉勵傳道師父的話「度一個算一個,度兩個算一雙」。「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今生做不完的事,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推動;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大家共同來推動。」多麼的悲心宏願令人震撼,也令人感動。
        今天追悼長老不是表達震驚,也不是表達悲慟;而是要體悟長老「大悲心起,願願相續」、「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悲心宏願。日日精進修學,以菩薩無限的悲願來關懷眾生,造福社會;與長老的願力相契應,共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