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6妙心寺成長教育講座

輕鬆過生活──談如何因應壓力(上)

主講:鄭皓仁老師 整理:妙心寫作讀書會

        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分享「輕鬆過生活──談如何因應壓力」這個議題,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大家生活得更輕鬆自在。
一、我有壓力嗎?
  (一)「壓力」是什麼?

          1.將壓力視為刺激(壓力源)
         被我們認為具有威脅性或傷害性的刺激,包含了災難事件、重大生活事件、環境問題。
          2.將壓力視為反應(壓力狀態)
         個人對壓力源的反應,針對壓力源所出現的心理、生理反應。
          3.將壓力視為歷程(transaction)──較好的方法
         包含了壓力源、壓力反應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
  (二)壓力反應
        1.警覺反應(Alarm reaction)
       危急狀況時的戰鬥或逃離反應,驚嚇為一開始的激發狀態,功能是動員身體的資源。
        2.抵抗期(Stage of resistance)
        生理反應進入抗拒階段,身體開始嘗試適應這個壓力源,生理激動狀態雖然消失,但是仍然比一般狀態高,開始出現壓力下的徵兆。
        3.衰竭期(Stage of exhaustion)
        資源有限,抵抗能力衰竭。若壓力持續,會產生疾病以及生理上的傷害。
二、壓力的徵兆
  (一)生理徵兆
         1.交感神經激發
        A.心血管:潛在壓力持續時,會有心臟收縮力量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等生理現象。
        B.腸胃:壓力的反應在消化系統方面如:唾液分泌減少、食道肌肉收縮、胃液分泌增加、腸胃肌肉蠕動異常等。很多人這時候會覺得口乾舌燥、吞嚥困難、胃痛、反胃、腸胃絞痛、腹瀉或便祕。其中口乾舌燥、吞嚥困難、緊張是短時間會出現的壓力;胃痛、反胃、腸胃絞痛、腹瀉或便祕可能是長期反覆的壓力之下所造成的現象。
        C.肌肉:肌肉收縮要用力,平滑肌也有一些反應。這時因用掉很多的能量,那你就需要更多的呼吸,這樣的消耗比較容易有窒息感,短時間比較像呼吸急促、氣喘,汗腺的地方可能會冒冷汗,這都跟交感神經的作用有關。
        D.免疫系統:高壓力會導致淋巴細胞減少。我們的淋巴系統有抵禦及吞噬外來病菌的作用,淋巴細胞減少比較容易生病。
        E.其他:氧的消耗量增加、呼吸速率增加、汗腺分泌增加。
         2.內分泌系統變化
        大腦的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會影響我們的腺體。從下視丘分泌腎皮促素會讓腎上腺去分泌一些糖皮質素。糖皮質素可能被認為造成不當壓力的一大來源,其中之一是促進血糖增加,抑制胰島素。胰島素作什麼工作?胰島素能將過剩的養分儲存在肝糖裡面,等到需要時再分泌出來。它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例如當肌肉受損時修補內臟,也可用在骨頭使你長高,或修補骨頭等很多功能。倘若它沒有儲存起來,只是血糖在你的身體跑來跑去,所以壓力反應多的時候會造成你的血糖升高。很多糖尿病的人平常控制得好好的,可是當壓力來的時候,血糖升高超過他控制量的時候就容易病情更嚴重,跟激素有一點關係。此外,血糖還會攻擊你的淋巴細胞,這時候你的免疫系統比較差,容易生病。另外,還會影響其他的腺體──性荷爾蒙、生殖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
  (二)心理徵兆
         1.認知反應
        A.短期壓力有益於集中注意力:因為這時候血液跑到你的腦部,當你腦部血液夠豐富的時候,足夠你運用它來集中注意力、思考。但是這個時間很短,大概過半小時,你血液裡面的養分用完了,便開始昏昏欲睡,然後注意力就沒辦法集中了。
        B.長期壓力問題更大:長期處在壓力之下的人或經歷戰爭回來的人,是屬於「有創傷症候群」者。他們是承受很大壓力的族群,臨床發現他們主宰短期記憶的海馬回萎縮,思考比較遲鈍也容易健忘。有神經連結機制我們才會有學習,比如說我聞到這個味,就想到是那一種花的味道,當我把視覺看到的東西、聽覺或嗅覺的東西連結在一起,神經跟神經連結在一起概念就很清楚。但倘若這個當中的連結萎縮掉,好比說我聞到花的味道卻連結不起來,要花很多的心力,經過很多的線索才能連結起來,所以比較健忘,思考比較遲鈍。
奅問題解決:無法清晰思考、無法做決定。對小孩子來講會影響智力的發展。
         2.情緒反應
        A.焦慮:緊張不安、害怕擔心、心神不寧、過度敏感、易怒。
        B.憂鬱:心情低落、消沉沮喪、悲觀消極、哭泣、心思茫然。
       C.崩潰
       D.創傷症候群:經驗重現、恐懼相關事物、麻木。
        認知在心理學有二個部份,包括我從知覺處理訊息到我的大腦,以及我怎麼提取訊息、怎麼反應等兩大歷程。有一派「認知心理治療」認為認知,就是你的想法、你的信念,它影響著壓力會不會造成憂鬱。有些人會嚴重到沒有希望,會崩潰、會有想不開的念頭、會有一些壓力症候群,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遇到壓力都會變成這樣子,其實這是少數。
  (三)社會行為徵兆
        1.行為:坐立難安、唉聲歎氣、精神恍惚、亂發脾氣。
        2.人際:自我封閉、不願與人互動分享、耐心不足、容易遷怒別人、易與人爭執。
當你的行為出現這些徵兆,這就要自我警覺,知道我現在處於壓力狀態。有些人他對壓力反應是遲鈍的,常常發脾氣也說我沒有,這樣的人我們請他填「壓力警策表」,用量表可以清楚知道你是否處在壓力狀態。
三、如何提升壓力因應能力?
  (一)影響壓力因應之因素
         1.個人壓力認知評估──什麼是壓力評估?
        壓力這件事情有些是認知因素,有些是心理特質,它們怎麼影響你?
         2.因應技巧
        健康生活型態可以保持身體健康,身體健康絕對是身心愉快的基本條件;身要照顧好才能照顧心,所以健康生活型態很重要。問題解決能力包括時間管理、放鬆技巧、溝通技巧。懂得一個技巧,也是解決問題的契機,使問題不致形成危機。我有時對國中生、高中生演講,甚至小朋友,我會做一些遊戲治療,以協助他們建立人際溝通的技巧。一個人一生中要學習很多照顧自己及人際溝通的技巧,如果小時候能學到很好的技巧,懂得照顧自己的健康,知道怎麼解決問題、知道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累積小小的成功,自我感比較高,比較有信心自己可以控制周遭的事情;經歷這些才可以面對挫折、失敗,因為錯誤的再修正,就是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應用這個方法來解決面對的困難,我們就不容易被挫折打敗。
        此外,社會支持、宗教信仰也很重要,它們其實是保護的因子,像安全網一樣,當你跌下來的時候,社會支持跟宗教信仰常常是撐住你的那個網子。當重大問題發生了,你的頭腦一片紛亂,你還講什麼能力、問題解決,這個時候,安全網牢固的人就會穩穩的被安住,等他慢慢恢復清醒的頭腦再來想想怎麼辦;但是沒有安全網就直接掉下來,這就是社會支持跟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二)壓力認知評估
        A.初級評估:某種要求是否危及到自己的安全,是傷害或失落?挑戰或威脅?如果這一件事情都不影響自己的安全、傷害、失落、挑戰或威脅就不是壓力,反之就是壓力。
        B.次級評估:自己可用來應付此要求的資源有多少?可以處理嗎?有哪些方法與助力?
四、信念
  (一)十一大非理性信念
        心理學家艾里斯整理出來的十一大非理性信念,可協助我們作自我檢查,自己有沒有這些非理性信念?
        1.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自己生活中所有重要他人的喜愛與讚許。
        2.一個人必須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這樣的人才能有價值。
        3.邪惡、卑劣的壞人都應該受到嚴厲的責備與處罰。
        4.如果事情不如我們的預期,那就會很糟糕可怕。
       5.不快樂、不幸福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個人無法控制。
       6.我們應該非常注意危險可怕的事,隨時擔憂它可能會發生。
       7.面對困難與挑戰不如逃避來得容易。
       8.一個人應該要依靠別人,而且需要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依靠。
       9.過去的經驗決定了現在,而且是無法改變的。
     10.每個人應該為他人的難題或困擾而煩惱。
     11.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應該有一個正確完美的答案,如果得不到,將會是很糟糕的事情。
  (二)認知偏誤
        1.理性:彈性、多元化、符合邏輯、合理的、客觀化、就事論事、正向預言。
        2.非理性:太過於絕對性、極端化(災難化)、不合邏輯、過度推論、個人化(給自己壓力的人)、以偏概全(針對別人,比較容易看到他人缺點的部份)、負向預言(跟自己講我做不到、我會失敗的預言)。
        我有很多相同的個案,在面對考試之前最常出現緊張的人,他們常說他會考得很爛,他會考得差,他沒有辦法做到,幾乎每天都在想這件事情。我說:「那你有什麼時間念書?」他說:「沒有!因為我都在煩惱這件事情。」這就是負向預言,當然會考得差!我常常跟他們講:「你考得差,是因為你都沒有時間念書,因為你都在煩惱這。如果你坐下來把書讀幾頁就可以得幾分,你不一定要全部讀完考一百分;你讀完百分之八十也許就得七、八十分,這樣就好了。」
  (三)修改後的合理信念
         1.「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自己生活中所有重要他人的喜愛與讚許。」這一非理性信念假如把它修改成「得到大部份人的肯定」、「重要的人的肯定」,縮小合理的範圍,這才合理。因為有誰能讓所有的人喜歡?不可能!林志玲有好多人好喜歡她,但不喜歡她的人也是一大堆。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好,如:處處為別人,這種特質很好,常常幫別人很多的忙,可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這型的人,為什麼?有可能他在幫忙的過程中,讓別人產生自己沒有用的感覺。新進團體的人很怕遇到這種人,新進團體的人他想要做一點事情來融入團體,但若遇到「你都不必做,你看我做,我來做就好!」,這樣讓他呆坐一小時之後,他以後就不會來了,因為他會覺得我來這裡做什麼?他會覺得對這團體沒有貢獻、沒有功能。但是當那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懷,這樣特質正好符合期待。所以,沒有什麼特質是絕對好或絕對壞的,只要多數人覺得你好,就不錯了。
         2.一個人不須能力十足,也不一定要特別有成就,只要在某方面有成就,這樣的人就有價值。我們人的價值無所不在,重點是我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價值,有沒有貢獻於社會大眾。
         3.邪惡、卑劣的壞人都應該受到嚴厲的責備與處罰,這不合邏輯。他是否邪惡、卑劣你怎麼判定?壞人往往還有其他好的面向,只是我們沒有看到,這其實也跟公平性有關。大部份的人都很有正義感,從小讀的童話故事都告訴我們,做惡的人都要受到處罰,也符合我們的願望。為什麼我們有這種願望?因為生活中時常沒有這麼公平,甚至大部份的時候是不公平的,這是一個事實。不公平怎麼辦?照顧自己就好。簡單來講公平、不公平不是由你去判定的,也不是你費心可以做得來的,這是屬於不可控制的部份,有些人就說交給上天,也許他會有報應,只是不知在何時。總而言之,要接受眼睛馬上看到的所謂不公平的事情,也許不一定馬上可以得到平反。
         4.如果事情不如我們的預期,那也不一定就會很糟糕、可怕。這一問題常常反應在愈成功、愈內控的人,他們很擔心事情不如預期會很糟糕。這其實不一定,因為造成事情結果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很多意外的發生是讓人多麼驚喜。比方說像演講,有時候我準備得很好,效果不一定會很好;有時候隨心去跟大家談天,效果反而好,為什麼?團體不適合、氣氛不適合……,各種原因都有可能,如果有些人剛好喜歡團體這樣的方式,這樣就合了,一拍即合。《斑馬為什麼不會得肺癌》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一般而言,斑馬所擔心的是跟肚子有關的事,例如:被獅子追、找不到食物、找不到母斑馬可以繁殖下一代等煩惱的事情。現代人就很少煩惱肚子餓、也不擔心被什麼東西吃掉,我們大部份的壓力都來自心理壓力和社會壓力。尤其是心理壓力,比如說你想到兒女的婚事,就一直煩惱,天天煩惱,你體內的反應就跟斑馬在逃避獅子的追逐一樣大,只是你靜坐不動,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的煩惱來自自己的想法。
         5.不快樂、不幸福有些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有些是個人因素所致;人為的努力是可以趨向快樂、幸福的。有些人會把所有的失敗歸咎於運氣、歸咎於某些人阻撓他,這其實是過度推論。
         6.我們應該非常注意危險可怕的事,隨時擔憂它可能會發生。這個不合邏輯,因為我們過度注意,反而容易發生意外。例如我們開車的時候很怕旁邊坐了一個窮緊張的人,因為他會隨時緊張地跟你提醒要注意這!要注意那!你被他嚷嚷得很緊張,稍微有狀況就慌亂起來,結果反而容易出事。所以一直擔心會出狀況,就比較容易應付那些事嗎?有時候常常不是這樣。
         7.面對困難與挑戰不如逃避來的容易。這是負向預言,應該修改為:「面對困難與挑戰,不要逃避,應勇敢面對,我相信我做得到。」
         8.一個人應該要依靠別人,而且需要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依靠。完全依賴別人最大的問題在於永遠沒有機會建立自己獨立的能力,靠山擔心山倒,更加沒有安全感。但是過於逞強,完全不依靠別人也是太過極端的做法,所以如果信念修正為「適當依靠別人,也讓自己成為別人可依靠的人」也許比較恰當。
         9.過去的經驗會影響現在,現在的努力可以改變未來。小時候沒有好好的念書會影響現在,這無可否認,但未來不是不可改變,絕對是可以改變。太多自我充實的管道可使你成長,太多的工作可令你充實,這些都要由經驗而來,不是由書本而來,換句話說可經由你的技能、你的努力而不是經由文字、知識,很多都是可以改變的。
       10.每個人應該為他人的難題或困擾而煩惱。這個其實不是壞事,但是這太沈重了,常常會讓自己過度超載;何況很多時候,這些煩惱可能是需要另外的人來協助,一個比自己更適合的人,而不見得全都是你。比如說一個受委曲的人,他需要有傾訴的對象,可是你卻忍不住要給人家建議,他對你的互動反應不好,因此由他感覺互動好的人來做,比你去向他建議一大堆來得好,不一定什麼東西都要自己來完成。不要自認為事情一定要我,我一定要負責照顧所有的人,這樣常常會讓自己過度負荷的。
       11.人生中的每個問題,未必都有一個正確完美的答案,如果得不到,也不必然是糟糕的事。故事書傳遞的意念很多是「希望」的,我們希望每件事情都有好的答案,因為我們都有願望,但現實生活中不見得有的,因此藉由故事書來達成。我們知道很多事情都沒有答案,或許你現在不知道答案,沒關係,過一個十年或許就知道答案了。
五、自我價值感
  (一)自我價值感高的行為特性
         1.對自己有信心,喜歡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教育小孩子身上比較有作用的,就是教他一些技巧累積成功,會慢慢對自己比較有自信,對自己有自信的人對未來有信心。
         2.欣賞別人的優點,容易與別人相處。
        會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常常只是羨慕、嫉妒而貶低別人;愈喜歡自己的人愈會喜歡別人。
         3.心情經常是愉快的,會開別人的玩笑,也經得起別人開玩笑。
        有些人很擔心別人取笑自己,愈擔心別人取笑自己的人,顯示出對自己的信心不夠。
         4.對環境有探究的興趣,喜歡新事物。
        有些人喜歡固定的事物,不喜歡改變,反應的是自己的不安全感。壓力是一種變化,固定事物讓你沒有變化,變化不見了,你就覺得安心;但是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有時候愈喜歡一點變化,有點壓力讓自己感受像腎上腺分泌那一種愉悅,然後克服它。因此,他們喜歡做一些小挑戰,好有成就感。
        5.在團體中願意貢獻意見與力量,能為自己想法辯護。
       他們不會因他人有不同的意見,就把自己的意見縮回來,這樣是表示對自己的自信比較不夠。
        6.主動性高,願意冒險以擴展視野,偶而會接受自己犯錯。
事事完美的人,大部份對自己都欠缺安全感、不夠自信;不太怕犯錯的人愈挫愈勇,大部份對自己的自信是夠的,這也是現代企業很重要的一個用人關鍵。
  (二)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
         1.不斷自我覺察,正確自我了解。
        了解自己的優點是什麼。也許你的優點不在於你可以把事情做得多好,而在於你讓別人跟你相處感覺很快樂、很自在。一般而言,對自己的成就比較沒有那麼追求、自負的人,別人跟他相處會比較自在;所以你的優點不在於成就事情而在於與人相處。
         2.合理過濾別人的回饋。
        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褒貶,尤其是無心的或情緒性的批評更要合理的過濾。例如:有一位女士每天都在意別人對她穿著的批評,她擔心穿得漂亮,別人會批評她花枝招展;穿著太簡單,別人會批評她不注重外表,每天都擔心穿著,穿好的也不對,穿不好的也不對。其實她很喜歡穿得漂亮,我問他:「為什麼不能穿得漂亮?」她說她高中時曾經穿得漂亮出去,媽媽警告她說:「妳要出去招蜂引蝶,妳要出去誘惑男生,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行為……」這個不合理的回饋,可是影響了她一輩子。有些不正確的觀念或想法來自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它們也許來自別人的回饋,也許來自對自己很重要的人,當時他們講的那些話,也許自己都忘記了,或是說那只是他們個人的觀點,但卻深深的影響了你,成為負面的觀念,因此重新過濾別人對你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事。
        3.做實際的期望與合理的自我評估,避免完美主義。
        4.積極的自我對話,駁斥自貶語言,修改不合理信念。
        5.累積小成功,提昇自信心。
        6.發揮個人潛能,提升自我價值。
  (三)自我控制的信念
         1.內控:對事件的控制來自內在,是自己可以負責的。
         2.外控:對事件的控制來自外在,是自己無法負責的。
         3.自我效能:我們可以成功的做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信念。
        內控和外控無所謂何者比較好。客觀的說,內控的人比較相信取之在我,努力就好,所以大約來說,這種性格是屬於成功的特質;外控的人比較相信外在力量,別人喜不喜歡我、老天爺喜不喜歡我,攸關我的成敗,因此,這種人比較不努力,屬於散散形的。
        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寫過一篇被戒酒協會廣為引用的祈禱文:「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願上帝賜我智慧,能夠分辨兩者的差異。」這祈禱文關鍵在於你會分辨那些事情你可以內控?那些事情你可以外控?比方說很多人喜歡把生病內控,認為一定是我做不好什麼事情,我沒有做好那些事,所以我才會生病。但是很多病跟你的先天體質有關,跟你做了什麼事情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時候你拚命的內控、拚命的自責,對你沒有幫助,而且也不合理,所以懂得分辨那些事你可以控制?那些事你無法控制?這才是智慧。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就接受它;知道什麼是可以改變的,就去改變它。
  (四)習得的無助──歸因的認知歷程
        如果你容易把事情歸因成外在的、長期的、廣泛的等外在的攻擊,讓你自信心喪失,以致你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做了,容易感到無助與沮喪。倘若你把事情歸因成內在的,則你可能很容易失去自尊,認為一切的不好毀了自己一輩子,都是自己疏忽造成的。像很多離婚的婦女,很多時候會歸因成內控的,我做得不好,所以有離婚這件事,但很多時候有些外在因素確實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因此,歸因的認知歷程對你的生活影響很多時候是特定的、局部的,它影響到你的家庭功能,可是它沒有影響你的工作能力,也沒有影響到你跟延伸家庭的關係;它沒有影響你跟朋友的關係,甚至你跟社會團體、宗教的關係,你還有很多生活中的其他層面,這一點是必要確定的,也是歸因的重要性。
  (五)堅毅性格
        輕人應盡早培養堅毅性格。堅毅性格的第一個特徵是控制,也就是相信自己能夠影響生活事件的信念程度。比方說想戒煙的人,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戒煙的信念,就是堅毅性格的表現。它的第二個特徵就是承諾,也就是你對生活事件所感到的目的性或涉入性。你今天的行事作為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你愈覺得為了自己,你愈能夠成功。這個承諾也很有趣,比方說一個媽媽煮健康的食物給小孩子吃,小孩子如果不喜歡吃、不領情,他就很生氣,因為他覺得我做這件事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不領情,親子關係搞的很僵,不是媽媽不煮了,就是小孩更排斥吃了。
        基本上,不是小孩子懂得要自己健康,而是媽媽要自己的小孩健康,所以只要小孩子健康,你就達成目的了。知道是自己自願做的,因為自己的心願是為了小孩好,我為了我的心願而努力,而非小孩要求我做的。那麼小孩子領不領情,就不會那麼令你生氣了,也許更能好好說明自己的用心,小孩也可以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第三個特徵是挑戰,將改變視為成長的機會,而非威脅。
        另外,談一談與堅毅性格有關的AQ逆境智商: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有些人當他處在逆境時喜歡分析,找出做得不好的部份加以改善,再接再厲。我相信有過一些社會經驗的人都可以體會,這樣的同事或後進很可愛,而且容易成功。如果遇到逆境就自艾自憐的人,實在是不容易成功的,唯有知道怎麼利用逆境,愈挫愈勇把它當成一個轉機,這樣的人才是現代企業界要找的人。
  (六)A型性格
        A 型性格就我們常稱的「急性子」,或稱「時間病」、「忙病」。研究心臟血管疾病的專家發現,A 型性格的人有這樣的共同特質:杕講話速度很快且聲音急促。杌動作很快。杈時間緊迫感很強。杝高成就導向、控制不住力爭成功的衝動、很少對成就滿意。杍攻擊性與競爭性強。杚容易生氣或產生敵意。杋容易失去耐性。毐休息玩樂或沒事做時,會感到不安或罪惡感。氙常常一心二用、同時做幾件事。氚自制力高。
         A 型性格的人休息的時候常覺得焦慮不安。比如看電視時的廣告時段,他無法閒著沒事,他一定努力汲取知識或做一點事,不能夠放鬆得像在印尼峇里島的發呆亭一樣無事可以做。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況就要注意──「忙病」的可能性。這樣的人他的腎上腺常常被激發,常常要緊張、緊張。要是別人阻礙了他,使他無法達到預定目的,或是別人擋了他的路,或是別人拖拖拉拉而影響了他的效率,他的心臟就會迸!迸!這也就是這類人常常生病的原因。
  (七)如何調整A型性格
         1.重新檢驗你所要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有必要此時做?
有些人生活得很緊張,常常覺得今天有好多事情要做。其實,當你想一想,就覺得很多事情其實不一定非今天或現在做不可。假如你把事情安排一下,可能我現在先做什麼、下午做什麼、晚上做什麼,這樣就覺得放鬆多了。
         2.放手信任別人,不必親自做所有的事,只要做最需要自己做的事就好。
         3.過程比結果重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努力過程。
        有些考試失敗的小朋友,我常常跟他講:「在學習過程當中,你學習得到的知識,有可能只得到70分、80
分、90分。有些時候學70分的分數,你學到90分的東西,有可能現在看起來對你一輩子影響很大的,其實沒那麼大;重點是你學到70分,你只要再把那些補起來,不補也沒有關係,等你長大,這70分可能是你人生知識的1%,1%的70%跟90%就沒有那麼大的差別。」所以,「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你付出多少努力,比成果更為重要。
         4.安排時間表時要把休息、娛樂時間排入。
        你在聽音樂的時候,有沒有一邊聽音樂一邊想家裡的事情,要是這樣就沒有辦法放鬆。休息、娛樂時,什麼都不要想,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5.別人說話或做事時,提醒自己耐心等待,不要中途打斷、打擾。
         6.凡事不要過度解釋或往壞處想,提醒自己不要把發條上太緊,否則容易斷掉。
         7.常常微笑,自己心情愉快,與別人也會更和諧。
         8.每天固定做一些運動或放鬆活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