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4日妙心成長教育講座

生活與生命的反思──從工業文明談起( 下)

主講:李根政老師 整理:妙心寫作讀書會

三、政府政策圖利財團
        臺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對環境議題,幾乎沒有妥善且久遠的一套政策制定,以現在立法院制定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中,打算給與企業100%碳排放權更是荒腔走板。目前所制定的碳排放權,是依你目前的排放量,若1,000萬噸就給你1,000萬噸的排放權。以台塑為例,台塑排放量6800萬噸就給你6,800萬噸的排放權,一塊錢都不必繳給國庫。將來這些公司不必生產就可以賺錢,因為他們擁有排放權,新開的工廠需要排放CO2,就必須來跟我買排放權,我就賣你二氧化碳排放權就好了。立法院可能會通過這議案,變成污染愈大獲利愈高,這實在是天大的不公平、不正義。
        另外,政府為了讓台塑六輕有水用,就建了集集攔河堰,差不多花了三百多億,專用管線直接送到家給他們用,都是政府花的錢。現在為了離島工業區沒有水,所以又要建水庫叫做湖山水庫,賣給他們的水一噸才4元,民生用水在臺北最便宜一度7 元,最貴一度大概11元,臺南巿一度大約8、9元,但是政府賣給王永慶的水一噸才4元,意思是他們用一噸的水全民補貼給他們,他用得愈多我們損失愈多他賺愈多,他如果用30萬噸,人民一天補貼200萬,政府的政策都在徑貧濟富、圖利資本家。
四、人民總在等待企業家的大餅
        1993年,台塑集團要在雲林設工廠,畫了許多回饋鄉里的大餅。王永在總經理表示:將縮小隔離水道,興建長庚醫院、醫護社區、安養社區、購物中心、護專、客運中心、海濱休閒遊憩中心等,以回饋地方、帶動雲林及周邊縣市繁榮。台塑策劃的新市鎮計畫,面積2,820公頃,其中住宅區有916公頃、工業區約1,000公頃、公共設施用地846公頃,預計引進37,500就業人口,新市鎮人口引進共15萬人。王永慶董事長再三表示,將在麥寮地區興建長庚醫院、設立大專院校以回饋地方。13年後他又提出一個計畫叫台塑煉鋼廠,當時我做環評委員,我問他:「13年前你答應的事情現在做了怎麼樣?」台塑的代表說:「台塑企業並無承諾任何事項,而這些都是雲林縣政府的責任,跟我們台塑沒有關係。」各位想想看,13年前人民敲鑼打鼓歡迎這些企業來,今天我們看到企業主用這種態度來欺騙人民,真是情何以堪!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臺灣人就是這樣,幾十年來沒有進步。
        最近中油和石化業者想要建第八座的輕油裂解廠,台西有六輕的經驗所以不歡迎,他們就想要去彰化。彰化縣長卓伯源和當地的居民舉雙手歡迎,認為這樣會帶給地方繁榮。今天看到的臺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的失敗永遠沒辦法成為另一個地方的殷鑑,錯誤的歷史就一直再重演;臺灣人民好像愚痴,或是怎麼樣?都沒辦法覺醒,天真的相信政府或資本家所畫的大餅:「我來開一條公路、蓋一家工廠,你們就繁榮、有工作做。」結果大家都拍手說:「政府贊!政府好棒!」從來沒有想到多年來已經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難道還不能清醒!
五、享受工業文明付出高昂代價
        憑心而論,石化業確實跟我們現代生活有密切關係,包括桌椅家俱、杯碗瓢盆、穿著衣物等其材料都與石化業有關係,然而現代文明享受便利也必須付出相當代價。我常說現代人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文明的型態叫做「拋棄式的文明」,即用過就丟的文明;這樣的拋棄式的文明也反應到人際的關係,所以人與人的關係變得很短暫。人類在陶器時代、銅器時代……當時要製作一個容器要費盡千辛萬苦,現代人不必千辛萬苦就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千百萬個杯子,但是我們用一次就丟掉,所以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代,也是很荒謬的時代。這些用一次就丟的東西變成垃圾,垃圾丟到河川兩岸,就成了垃圾山,包括首都臺北市也一樣就堆在淡水河口。儘管我們現在號稱比較進步了,政府說設立焚化爐就可以解決垃圾問題了,但是焚化爐真的沒有問題嗎?當焚化爐運轉的時候,一種致癌物質叫做戴奧辛及 喃就隨風飄散,大家同受其害。基本上焚化爐的原理就是一個煉丹爐,古代煉丹爐是將一些藥材放進去,煉到最後變成仙丹;現代焚化爐是將所有垃圾放進去煉製成很毒的灰渣或飛灰。100公斤大概可製造20、30公斤灰渣,所以我們把大量沒有毒的垃圾變成少量有毒的垃圾,只是量減少了,其實這是人類的短視;人類自以為眼不見為淨,只想把垃圾丟出去,不見了就好。
六、高科技、高污染
        電子業在臺灣稱為高科技產業,是臺灣另外一個高污染產業,也是另一個更劇毒的化工業。科學園區一樣要蓋焚化爐來燒廢棄物,周邊的地下水點火雖不像石化業會燃燒,但也是超過致癌標準20倍,園區內的員工健康風險也相對偏高。另外,竹科長期排出來的水造成香山的牡蠣嚴重污染,這種事情,政府慣用的手法就是愚民政策。2001年因為事件被踼爆,因此全臺灣的蚵仔都滯銷,政府官員因此又出來吃蚵仔,安撫人心說:「吃蚵仔無毒,安啦!」每次發現食物有問題,如:瘦肉精,就出來表演吃豬腳;雞有問題就表演吃雞腿……反正都是用這一套來欺騙人民,結果2006年漁業署公告香山牡蠣卻遭污染!臺灣人民吃有毒的蚵仔吃5年了,常常這樣,過些日子就忘了!不追根究底。此外,科學園區還會將有毒廢棄物到處亂丟。有一年,竹科委託昇利化工處理有機廢溶劑,結果他們把150公噸的有毒溶劑倒進高屏溪,當時,我家的自來水水面就浮上一層氯二甲苯,200萬人喝的水馬上受影響。其實還有很多有毒廢棄物被丟在山邊和海角,因為臺灣基本上沒辦法處理那麼多垃圾,臺灣的有毒廢棄物處理場加起來沒有幾處,容量也有限。
        科學園區排放出來的水不僅影響沿海地區,農田也一樣受影響。中部科學園區設廠沒有多久,因廢水被引入灌溉渠道,以致將近1,000公頃的農田鹽化。園區的用水一直過濾回收再利用,鹽份就愈來愈高,排放出去土壤就鹽化,導致種植在地面上的稻穗是空心的,有穀但無實,1,000公頃農田可能就這樣報廢了,農民欲哭無淚,只能自求多福。
        政府為了產業發展,更提供業者很優厚的免稅辦法,包括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等,為的是讓這些高科技可以免稅,而且所得稅統統都比我們還低。一般國民的綜合所得稅率最低是6 %,他們只有2 %,臺灣最有錢的台積電、聯電大科技公司,八年來繳稅竟然負30億,還有30億扣除額沒有用到。他們員工分紅配股都不用繳稅,其實這是剝削臺灣人民、剝削環境來造就少數高科技新貴,這純粹是政府獎勵投資、獎勵優惠所形成的不公平現象,但是全臺灣人民都被催眠,誤認為這是對的,都很欣賞、很歡迎科學園區來,我們的地方就會發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塊美麗的土地從此就被糟踏、污染了,你說付出的代價值得嗎?
   (一)糧食危機
        由於科技產業發展,使臺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表面上我們的稻米95%以上都是國內自己生產,只有不到5 %是從國外進口,自給自足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真的沒有糧食危機嗎?臺灣40%的人吃麵,麵粉都是靠進口的!我們的牛乳也是進口,我們喝鮮乳,乳牛吃的草料100%是國外進口!豬肉所有的飼料也都是進口!所以真正說來那也不叫做糧食自給自足喔!臺灣的糧食自給率只剩下32%。開發科學園區排擠了糧食生產的農地使用,一處科學園區占地動輒100、200公頃,中科那邊,政府要在彰化、二林那邊撥出1,000多公頃給他們作科學園區。未來如果這樣繼續無限制的發展科技產業,有一天,所有的進口糧食都不能進來,全世界都在搶糧食的時候,臺灣最有錢的也不一定搶到糧食,因為有槍桿子才能搶到糧食!有槍桿子才能搶到石油!那時候才想要自己栽種農作物已經沒有土地了。這是經濟發展方向的錯誤,最後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上。
   (二)重金屬污染河川大地
        在高雄縣發現有一些中北部高科技業者把有毒廢棄物隨意丟棄在鄉間學校附近,放一把火燒了,使得小朋友連續三天都必須戴口罩上課。我們住在都巿沒有感覺,今天的鄉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類似的問題,尤其在工業區附近。現代人用電腦、手機、電視機的汰換率太高,就是因為我們的慾望無窮,然而我們的環境資源有限,我們的土地環境無法承受無限度的破壞、污染。因此,在這方面每個人也都要擔負起一些責任。試想:我們的電子廢棄物丟掉之後拿到那裡?美國的電子廢棄物丟在我們臺南的二仁溪,業者把它熔成貴重金屬,謀取利益。但當臺灣進步了,把五金業趕走了,於是有一些聰明的臺灣人跑去中國、越南等較落後的地區,以同樣的方式設廠賺骯髒錢,教當地人賺骯髒錢,受害的孩子變成中國、越南的孩子。現在大批的電子廢棄物統統丟在廣州的貴嶼,他們的經營方式就跟幾十年前臺灣一樣酸洗、熔煉、火燒只是為了抽取那麼一點點的貴重金屬,他們這樣就賺錢了,但是河川就死了,即使把當年所賺的錢都吐出來,也換不了一條二仁溪。這種模式在世界落後地區一再重演,這就是我們付出的代價,只是物換星移,別人付出我們在享受。其實,人無所頓逃於天地之間,很多問題不只是臺灣受害而是全球性的。臺灣人生活所消耗的資源要用自己國土面積的三倍才能供應,就是說一個臺灣根本養不起臺灣人消耗所需的三分之一。
七、臺灣CO2排放量居高不下
        在全球氣候變遷上,臺灣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個人口數占全球不到4%的小國家,CO2排放量竟然占全世界的1%。臺灣氣候暖化的速度愈來愈快,約為全球平均值的2倍,這種情況連植物都知道要往北遷。據陳玉峰教授的研究,臺灣中部的植物已北遷到臺北金山一帶了,有些低海拔的植物跑到高海拔。但是,CO2排放量仍然在持續擴張,我在2005~2007年當環評委員時曾作統計,全臺灣的各大開發案所產生的污染總和會使臺灣的CO2排放量再增加43%,其主要來源是北部的協和火力發電廠、深澳、林口,一直到南部的大林火力發電廠,全部都要新蓋燃煤發電廠。全臺灣所有新蓋的都是燃煤,其排放的CO2污染最嚴重,再加上煉鋼廠、石化廠,整個臺灣的發展模式和二、三十年前,蔣經國先生的十大建設模式一樣,沒有改變,這告訴我們,談了幾十年的產業轉型全都沒有效果。
        1998年生命地球報告:臺灣每人平均消費對生態資源造成的壓力值,為世界每人平均值的3.42倍。我們的二氧化碳成長量也很嚇人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過於浪費水電。臺灣用水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國家之一,許多歐洲國家一度水要4、50元,如果一度水漲到4、50元,大家一定節約用水;用電也是一樣,一度電才2元多,如果電價提高一點點,大家自然而然節約能源。另外,臺灣以汽、機車為主的交通發展,完全背離了環保的原則。我們的政府似乎被汽、機車業綁架,汽、機車業蓬勃發展,但如果今年銷售稍微差一點,業者就哀哀叫,要政府補貼。要知道,汽車業發展,就要發展公路,政府天天開闢公路排擠了原本要發展的鐵路軌道運輸,演變成稍微有經濟基礎的人才有車開,才有行的自由。不會開車的年輕人、老年人統統沒有行的自由;這是不對的。行是人民的權利,所以應該發展大眾運輸、軌道運輸,以鐵路為主不是以公路為主。因為每生產一噸的水泥就會生一噸的二氧化碳,何況更多的汽車就會使用更多的鋼鐵,也會製造更多的二氧化碳,如此將出現更多的惡性循環。況且闢建公路之後馬上會衍生一些問題,像宜蘭、美濃,高速公路一通,所有農地都蓋農舍,統統變成豪華農舍,農地一點一滴地消失,潛藏著糧食危機的問題。我們的交通單位很瘋狂地想在全臺灣都闢建高速公路,中部一天到晚都是土石流的地方,也準備建一條中部橫貫高速公路,這是政府的夢和理想,悲呼?
八、過度消費衝擊地球生態環境
        只是做好資源回收不會解決問題,最根本的重點就是減量,節制消費,然而它卻和當今的文明相衝突。當代文明之所以發展,其特徵就是鼓勵消費,一天到晚刺激你消費。大賣場「家樂福」文宣說食、衣、育、樂天天都便宜,你需要的家樂福都有,你不需要的我們也有,所以也可以買回家。無知的人們明明自己需要不多,卻買了一大堆回家,因為貪便宜,到最後不是過期丟掉就是家裡變成倉庫。我常常跟年輕人講,有一天你需要愛情,這裡也可買得到,而且已經賣了。例如冬天到了,電視上一定開始廣告:年輕的情侶們一定要去7-11吃一杯熱呼呼的關東煮,這樣才會幸福。是不是?自己回家煮就不會幸福?這是洗腦!
        是誰教我們中秋節一定要烤肉?電視嘛!為什麼會有電視廣告?烤肉醬的廠商、肉商嘛!他們結合起來就變成中秋節要烤肉,不然就不像過中秋節。所以沒烤肉的小朋友變得很可憐,如果沒有烤肉不知道如何寫日記,真的!人家有烤肉我們家只有吃月餅,這就是廣告洗腦。唸研究所時,我有一位哲學老師姓趙,趙老師每次上課都會講一些重覆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就是許仙與白娘娘的故事:許仙與白娘娘下凡來,白娘娘白天到處去施放毒藥,告訴女生要漂亮就要抹SK-Ⅱ、男生要壯就要威而鋼。許仙晚上就來擺攤位,你需要的東西我這裡統統有,白天施放的訊息晚上都有在賣,誰知道他們二人是一夥的。我們的生活不是這樣嗎?廠商、廣告商不就是許仙與白娘娘下凡來的嗎?我們生活是「人生而不自由」,當代的人不自由,不自由是所有的思考、想法統統都被逮住了,我們的慾望也是被這樣刺激出來的,似乎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才會滿足。
        過度刺激消費的生活反應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現在過的生活好比人人都拿了一張地球生態卡、臺灣生態卡,迫不及待地去刷、刷、刷……,刷到爆了,地球、臺灣爆了,誰買單?我們的小孩子來買單。我們的小孩買單時發覺父母小時候的河川還在嗎?不在了!他們賣掉了;父母小時候可以大口呼吸的空氣跑去哪裡了?沒有了!他們賣掉了。我們統統把它賣掉,所以我們這一代承擔比過往更大更恐怖的罪惡和責任,我們幾乎把後代賴以維生的祖產就在我們這一代給敗光了。
九、生命同源
        現在我們把視野慢慢擴大到全球,這個我們賴以維生的地球差不多有46億年的歷史,這46億年當中真正有生命的時間差不多38億年左右。而真正人類的誕生大概是2、300萬年,這2、300萬年相較於地球整個歷史算是太短暫了。有人將地球生態46億年的演化史濃縮為一天,人類的歷史就是最後6 秒鐘,也就是半夜11點59分54秒誕生的。然而最後6秒誕生的人類所發展出來的工業文明,卻可以毀滅地球好幾次。達爾文告訴我們,事實上,所有的生命都來自同一個根源,包括龐大的海鯨和渺小的人類。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這就是地球生命的奧祕和奇妙,所以人一點都不孤單。但是人有一個特徵,就是當今這個地球最有破壞力,也是唯一能拯救這個地球的人。
        達爾文告訴我們生命同源,人類是演化而來。因此,生態學家陳玉峰教授演講時也常常會問台下的聽眾:「猴子是我們的兄弟姊妹?還是祖先?」若是,則我們在山上遇到猴子就可以「爺爺你好!曾祖父你好!」這樣問候對嗎?你知道猴子跟人有多少差別嗎?猴子手指指紋每一根也都不一樣。實際上根據最新的基因科學資料顯示,人類確實是從猿類演化而來的;和我們最親的是猩猩,再來是老鼠。為什麼人類一天到晚捉白老鼠做實驗,因為牠跟人類最像,神經反應跟人類非常接近,所以要捉白老鼠做實驗就是這樣。這樣的生命同源就算植物也才11億年前才和動物分了家,以前也是一家人。
        有個實驗證明,人類最親的親戚──黑猩猩,在某些記憶反應上比大學生聰明。對我們來講,生命是重要的啟示,我們要怎麼對待自己的親戚和其他的生命?在60年代以前,科學家的物種分類將人獨立分為「人科動物」,與「大猿家族」是分開的。大概 4,000萬年前我們跟猴子是一家人;2,000萬年前跟大猿家族分立。之前人都自以為是萬物之靈,全世界只有人類會使用工具,並以此作為和動物區隔準據;後來,珍古德女士到非洲觀察到黑猩猩也會使用工具,而且也會學習人類使用魚叉來捕魚,什麼都會,這樣人類跟黑猩猩的界線就不見了,這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發現。
        80年代,有一個科學家收養了一隻黑猩猩,取名「華秀」,但是現在我們不能叫牠黑猩猩,應該叫牠「華秀女士」。雖然這位女士已經過世了,但她又打破人和動物的界限。以往科學家發現動物也會使用工具,但還未發現動物也會使用語言,然而華秀女士從小被科學家養大,因為黑猩猩的聲帶結構不適合發音,所以科學家教牠使用手語,華秀女士因此學會手語和人類溝通,所以人類和動物的界線又糢糊了。基因科學後來再進一步發現,人與猩猩的親族關係比60年代更親了,原來我們與舊世界的猴子在2,500萬年前是一家人,所有的黑猩猩、人類、大猩猩、紅毛猩猩統統叫做「人科動物」,因此可以說人類只是另一種猩猩,也可說這些統統是人。基因科學研究更進一步發現,人類和黑猩猩比較親,與大猩猩比較遠;也就是說黑猩猩與人類是近親,黑猩猩與大猩猩還是遠房親戚。人類法律規範殺人是犯罪的行為,如果科學上的定義牠們統統叫做「人」,以此推論,我們殺了無數的猩猩,這是要怎麼辦?我們要怎麼看待這些動物跟整個世界的關係;紅毛猩猩和兒童在外星人看來都一樣,只是一個有長毛一個沒有長毛。所以環境問題帶給我們的省思不只是做環保,它更提醒我們人類最根本的問題。
十、當代文明的省思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對過去人以外的生物的歷史、地球演化的歷史進一步的了解後,我們能產生一些什麼新的思維?
   (一)什麼才是進步
        到底什麼叫做進步?人類從直立人到現在為止大概是二、三百萬年,舊石器時代結束到現在是一萬二千年,也就是說整個人類歷史,採集和狩獵的時間占整個歷史的99.5%,人類是這樣的生活了將近二百萬年。《失控的進步》探討這二百萬年間,人類會不會做愚蠢的事情?書中說:「從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到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的獵人,是進步了。」──使用工具是進步;「但當獵人學會把整群長毛象逐下斷崖,一次獵殺200頭長毛象時,就是進步過了頭。」因為人類沒辦法一次吃完任其腐壞,這樣就是進步過了頭。這是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就做過的事,所以根據新的科學研究,長毛象很可能就是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滅掉的;這個不是特例,人類每到一座島嶼,那一座島嶼中「笨」的、不會飛的、大型的鳥就會最先滅絕了。書中的評語說:「舊石器時代:獵人的進步,即在武器與技術上的臻至完美,直接導致了狩獵生活的終結。」也就是說最後獵物減少、沒有了,人類只好改變生活型態轉向農耕。所以這樣武器的進步真的是進步嗎?我們現在的科學足以把人類毀滅好幾次,叫做進步嗎?所以我們要重新反思什麼才是進步?
   (二)肥沃月灣也會貧瘠
        上古文明的發源地──兩河流域我們稱為「肥沃月灣」。然而資源很豐富的「肥沃月灣」怎麼消失了?肥沃月灣從南部的烏爾開始建城,短時間快速發展到人口太多了。當時一個神話:蘇美人.烏特納匹斯提姆留下了文字說:「那時世界人聲鼎沸、人口倍增……恩利爾(蘇美文化中的大氣之神或風之主)聽到吵鬧喧囂聲,便對議會的眾神說:『人類的喧囂令人難以忍受,如今甚至無法入睡……』於是眾神同意殲滅人類。」就這樣子,當人們把森林砍伐之後,發生了大洪水六天六夜,獵物因而減少,人們只好轉為農耕生活。農耕文化其實沒有比較進步,因為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耕種上,獲得的食物營養也不見得比較多,因為採集狩獵包含肉類、蔬果都有。一開始人們在肥沃月灣這塊沃土上種植小麥,小麥需要肥沃的土壤,但經過幾個世代的引水灌溉之後,土壤鹽化了,持續幾百年灌溉的結果,土壤裡面鹽份就愈來愈高。不到幾個世紀,肥沃月灣貧瘠到不能種小麥只能種大麥,後來更貧瘠到變成沙地,最後只好放棄了,肥沃月灣也就這樣消失了。
        當年肥沃月灣的烏爾城像一個小都巿,文明昌盛,車水馬龍,但是後來的烏爾城全是沙漠,一片廢墟,王朝不得不遷往北邊的巴比倫。人類習慣糟踏了一個地方再繼續另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結束了然後再從另外一個地方開始。所以《失控的進步》評論說:「在河邊肥沃的土地上聚集成小村落,是個好主意;但當村落擴張成城市,在肥沃的土地上築屋鋪路,這就是個壞主意。」反思今天臺灣是否也是這樣。歷史經驗法則告訴我們:戰爭頻仍的地區容易出現兩種極端,一是資源匱乏到人類自相殘殺,一是資源豐富到西方的資本家跟當地惡質政客,為了覬覦那些貴重的資源而爭奪。所以今天我們就不難理解中東地區何以會有那麼多的戰爭?因為資源已經匱乏到很難生存。
   (三)復活島文明退卻
        1722年,十八世紀初,西方人首度踏上復活島。當時,島嶼上只剩下兩種哺乳類動物,一是人類、一是老鼠。此外,島嶼四周遍佈幾百尊巨石像,有的2、3公尺高,有的10幾公尺高,但沒有人知道這些巨石像是怎麼來的?當時的想法是可能外星人來擺的,要不就是以前曾有很強盛的文明,可是現在消失了。然而現代的人類學家、生態學家等研究發現,當初在這裡的人,確確實實就是現在還居住在當地的住民的祖先。這些玻里尼西亞人,和臺灣的原住民同是南島語系,都屬於南島語系的一支。他們是很厲害的航海家,有很強的航行能力,一、二千公里都沒有問題,西元九世紀,他們就航行到這個島嶼。這個島嶼距離智利海邊有3,700公里,要到達非常困難,但是玻里尼西亞人來到了。
        復活島本來有非常茂密的森林,但是玻里尼西亞人到達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砍樹,建造房屋、耕田、發展農業,人口再增加。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各部族之間競相樹立石像,石像愈大表示愈偉大,為此各部族展開瘋狂的競相比賽,因此要養活一大堆不事生產的人口,專門製造石像。結果不到500年光景,在西元十四世紀時,島上的樹就統統砍光,以致文明退卻,後代子孫不知道祖先為什麼要樹立這些石像。一個文明的崩壞不過500年,島嶼面積小,崩壞速度就愈快。準此,擴大到全球來看,這個地球的資源有多少可供人類這樣的揮霍而不壽終。
    (四)當代文明是脆弱的
        近代人類無止境的揮霍來自工業文明。十八世紀中葉蒸氣機的發明引發了工業革命,當時人們真的覺得自己是進步了,但是今天我們要靜靜思考十九世紀以來,工業文明的發展帶給人類什麼樣的進步?人們拼命開鑿油田製造恐怖的污染,送到我們臺灣的煉油廠?送到我們的石化煉製庫,創造我們今天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何況這套東西不是只有在工業上用,我們今天連農業都全面的工業化,試想我們的肥料多少來自石化原料?今日臺灣用的肥料絕大部份都是90%以上石化原料做成的,只有極少部份是有機肥。這種高科技工業文明所帶來的快速工業機具,已導致地球嚴重受害。以抽水機為例,沙烏地阿拉伯抽取千年的地下水,把所有岩層的水都抽起來灌溉,發展出這樣的農業叫做進步嗎?地下水都枯竭了。非洲的查德湖在1972年時水面是滿的,現在只剩見底,我們灌溉效率愈來愈高,以為大自然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我們面臨農業過度擴張的危機。我們透過石化原料創造更多的肥料,發展出所謂的綠色革命,發展更好的灌溉技術,可以供應更多的人口;現在我們又要透過基因科技來改造我們的農作物,讓它能生產量更高、病蟲害減少,但是這個地球能供養的人口就是有限。現代文明幾乎靠石油在生活,然而石油有窮盡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要耗盡?40年!40年後的沒有石油的地球怎麼辦?沒有石化工業就沒有現代工業,幾十億人口要靠什麼養活?所以人類當代的文明是非常的脆弱。
   (五)不丹國家快樂力取代GDP
        地球可以滿足人類生活所需要,但不能滿足人類的慾望。不丹這個國家人民所得只有臺灣的二十分之一,但是他們有免費的醫療、教育,因為他們現任的國王在十七歲剛上任的時候,去問每一個村莊:「你最想要的是什麼?」人民告訴他:「我最想要的是快樂。」所以他們用國家的快樂力來取代西方國家包括臺灣都在追求的GDP、GNP(國內生產毛額、國民生產毛額)。不丹的政府、學校、社會機構都告訴人們,我們國家發展目標是讓我們的國民都能得到快樂,所以他們雖然生活簡單但是心靈滿足。追求簡樸、心靈豐富的生活應該是除了工業技術革新之外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種心靈改革不是抽象的,而是要從你的思考、行為方式去做改變,這樣才能得到救贖,所以這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中心思想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十一、追求自我實現
        我也經過人生的轉折,我思考過,當我40歲左右,如果眼睛一閉自己會有什麼遺憾呢?自己有什麼願望還沒實踐?人生很短,你不知下一刻在那裡?所以2007年,我辭去教職成立一個協會──「地球公民協會」。這不只是對個人生命的省思,也透過這十幾年來,在臺灣土地所做的環境實踐、看到的土地現實問題以及人類文明總體的思考,覺得人類當下要追求的絕不是物質的滿足。
        因此,參與環保團體,除了個人實踐以外,也要透過團體的力量,透過組織、教育行動機制來改變這個即將被破壞的世界。這樣的發展在全球是非常蓬勃的,但是在臺灣卻不夠積極。世界各國預防地球環境被破壞的團體動則幾十萬的會員,2001年我去香港「綠色和平」組織,他們三年有8,000名會員,每月捐400元,一個月經費320萬元;反觀我們臺灣,就差了一些!我奮鬥十年,現在才有大概300多人會捐款的團體。臺灣社會需要有些制衡政府跟大企業的力量,但是爭取臺灣人捐款給環保團體其實不太容易;大部份的環保人士就是幾個月不領薪水依照做這樣的事情。「地球公民協會」一向鼓吹一個簡樸的新社會,這樣的理念一定和經濟發展相衝突。然而,當前社會上顯現積非成是的論調,告訴我們生態環境要跟經濟發展平衡,這是錯誤的觀念。每一次環保人士只要做一點抗爭,政府或經濟部官員就說:「不行!經濟發展要和環保平衡。」其實,沒有地球怎麼會有經濟和文化;地球不是拿來量秤的,地球是所有生命包括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基礎。沒有生態環境怎麼會有一切,所以地球不是拿來平衡用的,它是維生基礎,但是我們的政府和大企業卻是站在破壞環境那一邊,所以我們需要監督和制衡。過去,我在陳玉峰教授的啟蒙下,陸續投入山林保護運動;另外也開展水資源保護運動,對抗高度工業化,反對高污染產業,號召朋友走上街頭展現人民的力量向政府抗爭、投書報章,這些都是常做的事情。
結語──人類文明的改變都從一股微不足道的力量開始
        地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問題雖然這麼大,可能我們一生一世也不能解決,但是我要呼籲大家不要擔心個人的力量有限,很多人類文明的改變都是從一股微不足道的力量開始。有一個「猴子洗水果」的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有第一隻猴子去洗水果,第二隻猴子就會跟上學習。所以我們只要確認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趨勢可以慢慢扭轉,我們希望透過一些社會運動的形式,慢慢走出更好的改變。臺灣人如果學會一個月捐出所得的1%出來,大概100人就可以創造一個環保團體的工作機會,這個神聖的工作機會就是監督政府產業政策,並宣導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理念,讓臺灣這塊土地更理想,這是我的希望。我希望可以給臺灣的山林、臺灣土地、臺灣的後代子孫都有一個健康的環境。當然我們的夢不止於此,臺灣所有的資源來自全世界,我們絕對有責任對這個地球負起責任,所以我們才取名叫做「地球公民」。
師父回應:
        聽完李老師的演講之後心裏很沉重,但事實上不必煩惱。在一次人間佛教學術會議的場所,一位德國學者,知道我在做環保,要求我做一個專題報告。我說佛教關懷此地、此時、此人的淨化,現在臺灣環境惡化到接近無可救藥的地步,這個時候最需要關懷、淨化。德國學者問:「很理想!但是能做到嗎?」是不是理想?能不能做到?我說了猴子的故事來譬喻。猴子使用工具不輸給人,牠們愛吃馬鈴薯幾代下來都拍一拍就吃。這一天,其中一隻猴子拿去用水洗,猴首領嘲笑牠,但第二天猴首領也去洗了,再過幾天4、5隻猴子也拿去洗了,最後所有的猴子都去洗了。我說:「理論和方法、方向都正確的話,我不要求你做第一隻猴子,因為第一隻猴子要有睿智、勇氣與創意,但我也希望你不要做最後一隻猴子。」這是「同心圓」的原理,只要有心去做,就會成功。印度如果不是聖雄甘地,他們不能獨立;如果不是林肯解放黑奴,黑人永遠都是奴隸。只是我們臺灣還沒解放,我們沒解放是說心靈沒解放,都被權威洗腦了。我們臺灣在民國七十六年(1987)就解嚴了,但我於1990年去彰化縣政府演講〈凡夫菩薩的精神〉,聽眾居然說:「這個師父很敢講,不知道會不會被捉?」解嚴三年了,還有這樣的思維。我說:「師父不會被捉。」他們說:「聽的人會被捉。」我們的心靈深處都只顧自己而已,所以我就想到另一個猴子的故事。
        陳玉峰教授說:「大陸猴子叫做中國猴,臺灣的猴子叫做臺灣猴;大陸猴來到臺灣不適應,和臺灣猴交配之後生下的不像中國猴,也不像臺灣猴而成『不成猴』。要捕捉『不成猴』很簡單,只要先用獵槍打下一隻猴子,然後再向空中開第二槍,所有的猴子就都會自動掉下來,也沒有抵抗力。」我們臺灣的環保觀念剛在發芽,發生在臺灣各地的環保問題似乎都與我無關,等到發生在我家附近了才反抗,這叫做受到壓迫意識反彈。剛才李老師有說到一句話很重要,我們要記住,環保可以做嗎?可以!你要不要拿汙染、破壞環境者的錢?你要生活品質好或是你要拿錢而生活品質不好?這是一個決定性的關鍵。所以現在我們臺灣的環保運動,演變成有環保流氓去威脅、去要錢。像屏東方面實在可憐,小孩皮膚都爛了,只有一戶人家不拿財團的錢,其他的人都拿了錢,如果稍加抗爭黑道就來了,這樣就沒辦法。所以後勁地區的人絕不妥協、上當,真的很有後勁。
生活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生活要簡樸;需要和想要要分開。其實,我們需要不多;想要卻很多。像李老師從事這樣的工作,各位如果有認同可以加入,若沒有時間,可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關心,可以加入會員、捐款,這是一種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