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1日妙心成長教育講座

尋找生命的隘口

主講:蘇振輝老師 整理:妙心寫作讀書會

壹、前言

        道師父、諸位法師、居士、菩薩大家晚安!
        回到妙心寺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記得第一次來妙心寺是開證上人帶我來的,此後來到這裡,看到常住師父就像看到自己的家人一樣。雖然上人已往生多年,但我的心情還是像以前一樣;今天回到這裡用感恩的心情,和大家分享我的創業歷程與對這塊土地的感情。
今天的講題──「尋找生命的隘口」,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轉捩點就像隘口一樣,你必須要經歷、要選擇,儘管過程比較辛苦,但你不可能跳過它,所以我今天選擇這樣的題目來與大家分享。
生命中第一道隘口──年輕創業

        我是在嘉義縣布袋鎮出生,小時候家裡環境困苦,當時父母整天忙碌卻還是欠別人很多錢,我總是恨不得自己快點長大,可以幫忙賺錢,讓父母不必那麼辛苦。因此,十歲時就一直告訴自己:二十歲一定要當老闆。這種想法是很清楚的,絕不是一時的靈巧,而是從飢餓中得來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飢餓的人,腦筋最清楚。」餓了,腦筋才會更清楚,可以想很多事,因為飢餓,更加堅定了創業的意志。
        十二歲那年,我發生了一場車禍,在養病的一兩個月裡,一直思考著:以後我要怎麼努力創業?我有哪些好的、不好的習慣?經過這一番思考沉澱,我才發覺以前我很愛講話,總是只顧著自己說,卻沒有聽別人講,這是不對的,一定要修正過來。於是我開始不那麼愛講話,變得喜歡觀察、思考,在這當中我發覺有時候同樣一件事情,透過不同的人卻會產生不同的想法,我會去思考他們如何看待事情,然後去分析、比較不同的人所用不同的角度,當時的我,已經知道去沉澱、去內省、去思考。
        很快的,我在二十三歲時就創業,創業初期,我第一次出國,這也影響了我的一生。第一次出國就到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國詳細考察,那時候的我看見世界是如此的大,頓時猶如從古井走出來一般,心想一樣出生為人,為什麼國外的生活內涵會跟台灣相差那麼多?回國以後,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這些疑問,然後從中學習,因此在後來,公司員工只要工作二年以上,我就出錢讓他出國見識,不論他回國後是否還會繼續待在公司,到目前為止,我還持續在做這件事,因為我認為一個有理想的青年,愈早出國增廣見聞,對他的影響會愈大,人生只要盡早跨出去,就會帶來很多不一樣的體驗。
        自創業迄今,已經拿下德國頂級衛廚六大品牌的代理,由於賣的是高級衛浴產品,有時難免會有一些消費者疑惑著,為什麼要花費一、兩萬的價格去買一支水龍頭?我都會告訴他們,一間房屋一住就是二、三十年以上,平均下來一天花不到多少錢,而且每天早上起床就能使用到自己很喜愛、品質又好的東西,每天帶給你啟發,讓你會想要把事情做得像它這麼完美、這麼漂亮,如此一想就會覺得錢花的很值得。我一直強調:品質的追求,不是一般人花錢去達到,而是要知道設計者的用心和他堅持的理想,我們要感受到;雖然我們不一定要擁有,但如果有一天我們有機會擁有時,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去追求生活中的質感與美感,為生活增添藝術的氣息!
生命的第二道隘口──與藝術音樂結緣
        猶記當時為了工作而出國,首次造訪文藝復興重鎮──義大利佛羅倫斯時,心裡那種震撼與感動,到現在一直都在,之後我開始慢慢去研究文藝復興的歷史,了解到現在所有的科技、工業革命、藝術文化等很多東西都是由文藝復興而來。特別要提的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很多前所未見的天才,其中包含了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仔細去欣賞研究這三位的生平,會發現他們不只是畫家,還精通多項技能,像是達文西懂得解剖學、光學、天文、音樂等;米開朗基羅亦是偉大的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還會帶軍隊打仗;拉斐爾除了是畫家之外,同時也是傑出的建築師,綜觀這些可知,以前的人做事情是多用心,用生命在從事研究。每每看到這種精神,內心都很受感動,回國之後都比較認真,所以我很喜歡出國看這些東西,它會讓你有動力,你會知道有些事情要再調整。社會亦是多元,藝術是在我們生活中是無法缺乏的,我們要慢慢去學習,不管多少都要去認識,我也是這樣慢慢親近藝術,然後從中獲得很多的啟發。
        談到音樂,回想到第一次到維也納時,覺得這個城市非常美麗,氛圍非常輕鬆,人非常詳和。奧地利雖然與德國同是日爾曼民族,但卻表現出不同的典型;我分析發覺這是音樂、藝術的力量所致。音樂可以給人優美氣質;音樂可以給人文明與和平,體悟到這點,讓我開始慢慢的喜歡上音樂,甚而愛上音樂,因此,2000年蕭邦享先生想成立樂團,找我幫忙,我說:「只要我有能力,我願意盡力。」因為我認為,一個人的精神、靈魂,心靈的層次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有物質、外表的東西,不能帶給一個人真正的快樂,基於此,台灣獨奏室內樂團就因而誕生。台灣獨奏室內樂團也不負眾望,以不同的組合,多年來舉辦一系列的室內音樂會,迄今在全國完成近百場不同樂派代表性作曲家的重奏作品,也為國人的生活注入更多音樂的元素。
生命的第三道隘口──宗教結緣

        三十五歲以前,雖然事業稍有成就,但與一般年輕人一樣有少年時期的放蕩,時常深夜二、三點才回家。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腦海中突然有一種聲音告訴我:「鄉下來的純樸孩子,如今怎麼變成這樣!」這一驚覺使得生命在三十五歲時有了大轉變。當時有感於生命中缺少了理想,因此常會思考,到底人生來世是要做什麼?又為何而來?在因緣際會中認識了高雄宏法寺的住持──開證上人;因為這個因緣而與佛法接觸,也將佛法帶入我的生命之中,佛法慢慢地啟發了我的心靈。學佛讓我能思考生命的目的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了解這些之後又該如何去實踐?這對我來講是很深的反省,這一生要做什麼也更加清楚。
        當我對事業、家庭感到迷惑時,我會去請上人開示,上人默默聽我說之後,會講故事給我聽,讓我知道要如何做。每次找上人談,上人都耐心的為我釋疑,所以我感覺生命很奇妙。上人給我的影響很大,如今我非常感念上人,感念三寶,因此,學佛以來,也投入生態保育團體的活動,這都是因為感念佛法入世的因緣所衍生而出的。
        在我接觸臺灣生態環境的關懷期間,看到陳玉峰教授如何把自己的財產、生命無怨無悔的為這塊土地付出,讓我深受感動。我敬佩這種人對土地的熱愛,發願學習,盡一分力量,因此我也投入生態環境的關懷行動,為了後代子孫,維護生態環境的路,一定要繼續走下去;這塊土地,如果沒有人去愛惜,怎麼會有感情?學佛之後深切體認,認同臺灣就要以行動踏入社會、關懷土地,於是我擔任臺灣生態學會理事,目前亦擔任地球公民協會理事長。在地球公民協會裡有很多年輕人無悔的為這塊美麗土地付出,每每看到這些年輕人的堅持,我覺得很感動,很不簡單,所以臺灣不是沒有希望、沒有機會,而是我們能怎麼做,有沒有真正的去實踐!
結語:喜捨、支持、投入

        學佛之後深深覺得應該從基層社會去學習與關懷。我發現:在臺灣,一些民間社團要生存下去,實在很困難,尤其是環保團體;但是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在有限的生命的歷程中,增添心靈豐富的喜悅,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對的事,堅持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志得意滿,因為世間的因緣是很複雜的!我曾領受師父的教示:對的事情要堅持去做,人的生命是那麼短暫;投入去做就好,很多事情的成就因緣是很奧妙的,不是你一個人認真去做就能成功。但是沒有人去做,一定沒有機會成就好事,所以盡一切的力量去做該做的事情,雖然成果可能無法馬上看到,但是透過大家彼此的努力、相互幫忙學習,這個社會未來一定會漸漸邁向更美好的境界。
最後,祝福大家
    平安、法喜充滿
師父回應

        今晚是一個豐富的心靈饗宴,我有幾點感想與大家分享:
        一個人要有希望、目標、理想,如果沒有目標、理想,走到哪裡算到哪裡,那人生就沒有意義可言。蘇董十歲時就想當老闆,不是憑空而來,是經由飢餓想出來的。因為,人在困頓中,會產生思考,激發力量。所以,安逸的生活,是不會有成就的,困境給人無限的啟發,隨著啟發而產生不斷學習的力量。尤其目標要遠大,要放大視野;蘇董如果只待在臺灣,沒有出國走走,結果是會不一樣的。記得方東美教授第一次坐飛機飛上天空後,回來跟學生上課時說:「先坐飛機,飛上天空看一看,再來說哲學,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我們交朋友,如果只限於一些時常來往的,就沒有什麼突破;以作生意來講,時時接觸不同的人,開發不同的客戶,就含有無限的商機。有的人出國一趟,回來還是原來的樣子──沒有進步。我們的視野要廣,心量要大,要有遠大的目標。
        另一個啟示是:我們要學習了解我們自己的土地。你在世界各地走一趟後,會覺得還是臺灣比較美。倘若你對這塊土地都沒有了解,怎麼會有感情;你對臺灣沒有感情,如何愛臺灣?林俊義教授以前到美國求學時,他說:「在異地愈久,愈想臺灣的一些家鄉口味、廟口文化等等。」以前鄉下人沒有讀書的居多,但為什麼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信等道理都懂?原來他們都是在廟口前,聽人講古、看路邊野台戲學來的;教育就是從那邊來的。所以,他們對土地有認識、有理想。反觀現今某些人不想了解臺灣,從小在臺灣出生,也不了解臺灣,這些人怎麼會愛臺灣?我去加拿大、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看到外國的風景實在很美,但是只要在臺灣走一走、看一看,你將會發現臺灣的風景更美、更壯麗,會使你感動。外國山上的植物只有單類,而臺灣的山上,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的植物都不一樣,倘若你沒上山一睹風情,你是不會感受出來的。就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所以不會珍惜,因此我們應該真正的去了解我們的土地。華人讓人最瞧不起的是:只認同血統,不認同土地;在國外住了二、三十年,還說我是華人,不認同那邊的土地,土地只是他們賺錢的工具而已。
        蘇董不但發展事業,還從音樂、美術、環保多元化深入觀察、關心,這樣的人生才精彩。小時候想當老闆,等當老闆之後,覺得已經達到最高的目標,然後再想到還有其他理想,這是正常!希望我們對自己的土地先了解,才會有感情,這就是活在當下;當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人說景氣不好,我說不錯!我們不要管社會如何,只問我們有沒有做到應盡的義務?自己的力量有沒有發揮出來?一般人的潛能99%都沒有發揮出來,連偉大的科學家大腦也都用不到10%;頭腦愈用會愈好,不要捨不得用。蘇董常說:「不要和別人比,要和自己比!」這句話很重要!自己的學問、修養、脾氣好一點;貪心、懶惰少一點;關心社會多一點,這樣活得比較充實,人生就會無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