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薪傳.守護妙心
──紀念 傳道法師圓寂十周年活動
編輯室整理
規畫與籌備
自2024年8月底公佈活動消息以來,即開始籌備各項紀念活動的進行方式;今年徵文獎學金,徵文辦法於113新學年開始,向各大專院校遞送公文及辦理簡章。參加佛學心得徵文的投稿者在文意表達上較以往進步與用心,書寫與自身生活相關的佛學心得,很高興見到用心澆灌的學佛種子逐漸萌芽、成長。明年是「傳道法師圓寂11周年」,歡迎青年學子踴躍投稿。今年總共來稿95件,經過評審審查篩選,最後通過的得獎者共計70名。
往年「演說比賽」,因參賽者需自備佛典故事臺語稿內容,再加上疫情影響,讓報名參賽者人數年年遞減,於2021年取消比賽。2022年首度舉辦臺語佛典故事「朗讀比賽」,今年已是第三年辦理,期能延續傳道法師對於臺語教育的大力推廣。本寺準備了三篇佛典故事相關的臺語朗讀文稿,請臺語教學顧問莊雅雯老師協助修改,上傳至本寺官方網站,供參賽報名者下載,練習、準備與賽。於比賽準備期間,收到多位報名學生家長來電詢問相關事宜,方知有幾位參賽者,除了在學校有臺語老師訓練之外,回家也會和家長共同討論如何朗讀文稿、查詢不知如何唸的臺語詞彙;準備工作做得相當認真,也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使用臺語的時間。
紀念活動進行中
12月8日上午,法師、護法居士們接踵蒞臨妙心寺。志工們協助指揮交通,各項活動分別進行,場面溫暖,充滿活力。
兒童臺語朗讀佛典故事比賽說明
今年共有7位學生報名參加,年齡分佈為三年級到六年級。有學生是第一次參加,更有幾位參賽者是第一次參加語文競賽;嘗試新領域,勇敢站上台,自信展現練習成果,讓在場的聽眾佩服不已。比賽當天,由參賽者現場抽籤,於三篇文章抽出一篇登台朗讀。今年的7位參賽者剛好都沒有抽到第一篇,負責比賽的林美雲、郭廷立老師於正式賽後徵求自願上台朗讀第一篇文章的選手,有2位學生舉手表示願意上台,不列入計分讓2位學生較放鬆朗讀文章;因他們勇於挑戰,獲得眾人掌聲鼓勵。
賽制比照正規臺語朗讀比賽,報到時當場抽籤決定先後順序,於上台前八分鐘抽出朗讀的文章。比賽時間四分鐘,計時從說第一個字開始,時間到響鈴即下台。
今年由三位資歷相當豐富的臺語老師擔任評審,分別是:臺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莊雅雯老師、新南國小林滿足老師及前年甫從東區勝利國小退休的謝清美老師。三位評審老師就參賽者語音、聲情、台風等各方面作評分。
針對此次比賽莊雅雯老師講評如下: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和大家見面,時間過得真快,這個活動也已經十年了!一開始是因為圓真法師的邀請,才有機會來參與這活動。妙心寺不管是在宗教或是文教,以及臺語推廣教育的用心,都讓人感動。很開心見到有7位選手來參加今年的朗讀比賽,得知有幾位選手是第一次參賽,評審老師們都很肯定大家的表現。針對這次的比賽,我綜合三位評審老師的意見,和大家分享幾個比賽要注意的重點,讓大家參考。
朗讀比賽評分項目分三部分,分別是:台風、語音、聲情。首先是台風,選手們在賽前可以試著走上台,走到定位點,這裡地上有打叉(拍叉phah
tshe-á)貼紙;先熟悉環境,知道走到哪裡要轉(斡uat)過來面向評審和觀眾。轉過來之後,你可以先行禮(kiânn-lé)再打個招呼(相借問sio-tsioh-mn̄g),或是先打招呼再行禮,都可以。再來,把文稿打開時,記得別把臉遮住(tsa̍h--leh)。我們說話時,臉部會有表情(piáu-tsîng),要讓大家看到你臉部的表情;臉部的表情和聲音的表情是相關的。
接著,針對今天聽到的語音(gí-im
/ gú-im)內容,有幾個需要注意的詞語和大家探討:
1. 「深坑(tshim-khenn
/ tshim-khinn)」,這兩個字的音大家要特別注意,「深」唸完整有合唇音(ha̍p
tûn),「坑」不管哪種唸法都有半鼻音(-nn),要特別注意。
2. 講到合唇音(雙唇音),還有幾個字,「入山(ji̍p
suann)」的「入」(促
/ 入尾韻)、「油甘果(iû-kam-kó)」的「甘」(鼻尾韻)、「一粒(tsi̍t
lia̍p)」的「粒」(促
/ 入尾韻),都是雙唇韻,唸這些字嘴唇要閉起來。
3.濁音g要特別注意,例如:「懷疑(huâi-gî)」的「疑」就是有g的音。另外,像「一隻牛(tsi̍t
tsiah gû)」的「牛」、「十五日(tsa̍p
gōo ji̍t)」的「五」,也都有g濁音。
4.朗讀比賽規定要照稿唸,沒有的字不能添加,也不能少讀。
有時為了做聲情變化,像表演的感覺,會讓斷句尾音翹起,反而讓語音發得不完整或是過於矯情,今天有幾位參賽者都有同樣的問題,大家要特別注意。我們參加比賽,一方面訓練台風,一方面訓練臺語。每一次的比賽都可以觀察其他參賽者,看看其他人如何表現,互相學習、求進步,讓自己下次能夠更好。最重要的是透過朗讀比賽,讓我們有機會藉由佛典故事內容,學習佛陀的智慧。相信各位小朋友、家長、老師,都是很歡喜地一起來參與這個活動。很開心今天能和大家結緣,也謝謝所有參賽者,帶來精彩的表現。
為遵循傳道法師留給我們的教誨,接引孩童親近道場,落實臺語教育,是本寺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產生興趣才能持續學習,期待明年能看到更多參賽者一同參與寓教於樂的臺語朗讀比賽。
妙心合唱團演出
頒獎典禮一開始,由妙心合唱團帶來演出,由陸一嬋老師帶領,為大眾演唱四首歌曲。第一首是華語歌〈希望之光〉,自COVID-19肆虐以來,世界天災人禍不斷,特別演唱這首歌曲來撫慰、安定人心。第二首,華語演唱〈寒山僧蹤〉,曲子開頭就點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佛法的核心義理是「緣起性空」,有句偈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人人向內自尋,又何需入寒山去追尋僧蹤?第三首,臺語演唱〈四季四句話〉,讚頌我們臺灣寶島四季風光物產,提醒我們要愛護自己的國家,珍惜我們這個寶島臺灣。第四首,臺語演唱〈故鄉的果子園〉,此曲特別由擅吹口琴的高茂源師兄起音伴奏,溫柔悠揚的旋律讓聽眾沉浸在內心的果子園裡。
妙心合唱團是本寺的特色之一,傳道法師深感於動人的樂章可以豐富人們的生命,帶來心靈淨化,於是在1992年成立合唱團,由妙心慈恩護法會贊助,請陸一嬋老師指導,迄今已32年了!妙心合唱團特別準備了四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分享給所有在場的貴賓,也紀念卅年前成立合唱團的傳道法師。
燈師父在典禮上開示:創造自己的價值
上午11時30分,本寺住持傳燈師父於「各項頒獎典禮」中致詞表示:
各位法師、貴賓、參賽者、家長,以及前來比賽、領獎的各位同學;在場所有菩薩,大家午安。
時間過得很快,眼一眨,傳道法師已經圓寂十年了。我們每日誦晚課時,〈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天一天過去,一年一年過去,我們餘下的生命隨著時間流逝也在減少。人間佛教是印順導師畢生奉行也推廣的,傳道法師承繼這樣的精神,弘揚佛法、接引青年學子、提倡環境保護、推廣臺語教育等,都是傳道法師所走的路。有人說要等到開悟、證果才來渡眾生;假使尚未開悟、證果,就沒有機會渡眾生了。傳道法師自稱為凡夫菩薩,凡夫具足煩惱,但他的心、他的行為都在在顯示了他的菩薩行。我們有生命的時限,但精神是無限、無量的,佛陀圓寂已近2500年,佛法至今留傳全世界,持續影響後世眾生。
我們要好好把握當下,創造人生的價值,無論你是孩童或是成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論年紀多或少,我們都可以找到自身價值。要問自己:「我的人生,究竟有什麼價值?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有什麼想做的?」不是只有賺錢、吃飯、睡覺,庸庸碌碌過完一生,這樣的人生很普徧,但,我們要試著想想,我們還可以做到什麼?佛陀成道後,弘揚佛法49年;只要還有三寶,佛法就可以存在,還能繼續留傳。透過佛法,我們知道如何解脫,得以了生死,更能使人幸福、滿足。《佛本行集經》四句偈言:「知足寂定最安樂,知足觀諸法甚深;安樂不惱於世間,亦復不殺害眾類。」世間若想達成齊頭平等,富貴平均,這大概是癡人說夢;但我們可以盡本分做事,為理念而行,盡力而為,享受能力範圍內創造出來的成果,這就是知足常樂。
我們的生命價值,不分貴賤,由我們自己定義。富有的人佈施財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一種佈施。清潔隊員不畏髒亂,為維持環境整潔清運垃圾,這也是一種佈施,值得我們讚歎。不分宗教的宗教師們,透過教義淨化人心,這也是佈施。老師教會我們知識、仁義;長輩傳授經驗,傳承智慧;辛苦的農家務農,讓我們可以飽食。能像現在這樣平安活著,我們要感謝很多人,士農工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價值。用感恩的心面對世間,感受世間恩情,佛教說的「報四重恩」,也就是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時刻感恩,也想想自己能為這個世間做些什麼?
一個道場如果沒有信眾護持,寺務無法運作,無法弘揚佛法,也不可能成就眾生,更不用說要發獎學金幫助青年學子了。我們領取獎學金,待日後學有所成,可以的話也回饋社會,或是不用等到日後;佈施不是富有人才有的權利。財施、法施、無畏施,我們一定都具備佈施的能力,建立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在這裡恭喜各位獲獎,另一方面,也期許大家在未來,有能力能回饋社會、國家,創造自己的價值。祝福各位,感謝大家參與,阿彌陀佛。
頒獎典禮圓滿完成
今年四個獎項,分別是「傳道法師大專佛學心得獎學金」、「圓真法師大專佛學心得獎學金」、「國中小培炬獎助學金」、「兒童臺語朗讀佛典故事比賽」,由燈師父、前臺南市教育局局長鄭邦鎮教授、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顏美娟教授,擔任頒獎人,一一將獎狀、獎金頒予得獎者。各頒獎人於頒獎後,與所有得獎者合影留念。四項獎項共計96位受獎者。頒獎典禮到此圓滿閉幕,期待明年12月大眾都能來參加這個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