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求法」的可貴

李孟綢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師父示寂已經快七個月了。
  「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遙碧天唯冷結,
   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
   往往將經容易看。」
          ∼唐.義淨大師
  這首詩是由師父以台語發音,寫在黑板,課堂上、錄音帶裡都流傳著,令人印象深刻。
  在過去的時代,為求正法而跋涉千里,歷經千辛萬苦,氣候溫差、體力的嚴酷考驗,種種磨難,絕非現代人可以想像的。詩的最後一句才是重點――「往往將經容易看(ㄎㄢ)」,這個「看」字有看輕、輕視的意思。師父在課堂上說:「我以前只要聽說哪裡有法師講經,再遠都會去。」到了講堂聽經,可能因為法師鄉音重,還不一定聽得懂。為了求法,師父曾跪著聽。他最佩服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坐在小板凳上聽法,一坐就是兩個鐘頭,問老人家聽得懂嗎?回說:「不懂,但是聽法師講經很好啊!」這類是結緣眾,結個善緣。現在要聽經聞法方便太多了,不但大量印行經書,在電視、電台、網路……等傳播媒體都能接觸到,然而就是因為太方便了,經書論著到處都拿得到,得來太容易便覺得沒什麼,也因為感覺沒什麼,就有看輕之意。
  師父常說要懂得感恩,他尤其感恩印順導師,讓他縮短暗中摸索至少十年的時間,那麼對我而言,道師父影響我更甚,感恩師父!
  聽師父說法促使我認真深入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得之不易,陽光、空氣、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那麼一切物質在取得容易之時,是否也該想想,因緣的不可思議。話至此,抬頭瞧瞧,今天,風和日麗呢!
 

2015.7.25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