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敬重與敬仰
傅素珠
很早以前就住妙心寺後方,那時機緣尚未成熟,沒想到要親近佛寺。直到搬離勝利村,家母病重,當時同修是妙心幼稚園娃娃車的司機,心想著到寺裡去求佛菩薩,只求能痊癒就早點痊癒,不能的話就讓家母好走一點,佛菩薩慈悲,家母隔天就往生了。
辦佛事的一位出家師父推薦我到妙心寺找上傳下道法師皈依,當時未能如願。佛菩薩慈悲加被,我沒被捨棄,經朋友引渡進了妙心寺,見到師父,那份無法言喻的法喜,總算是得償夙願吧!
一開始想親近又不敢,覺得師父很嚴肅,對他感到敬畏,但過了一段時間,發覺師父其實是很慈悲的。總是不厭其煩,事事關懷,時時叮嚀,就像我們家中的長輩一般,相當親切。師父為正法,為公義不畏強權的行事作風,讓人由衷敬重,像是師父站出來揭發黑心素食,就使我相當佩服。師父博學多才,開示時妙語如珠,廣談闊論,談古論今,是眾所皆知的,拙筆也未能訴盡。我想很多信眾一定見過月光下師父打著赤腳,在妙心寺的庭院裡一面散步,一面吟唱詩句,身影安詳而灑脫。那種入世關懷,卻又能保持出世的自在,讓我由起初的敬畏,到敬重,再到敬仰。
師父上課時說:「做事一定要有目標與動機,這樣就會去完成他。」這句話已深刻烙印在腦海裡,成為我的座右銘。有次師父在開示時問大眾:「你們準備好了嗎?業未盡,不用怕死,業盡了,也不要執著,準備隨時都可以走。」想到這句話,我剎時愣了一下,別說我們對自己的死沒有準備,師父您帶著無數人的心,無預警的走了,我們又何嘗有準備?有如海中求生的浮囊被取走,頓時沒了依靠。人世間缺了位人間菩薩,心中的不捨是筆墨難以描述的。師父生前的言行風範,點點滴滴再多的篇幅也訴說不盡,謹以此文緬懷師父,由初始的敬畏、敬重、敬仰到揪心的不捨,期盼師父早日乘願再來,與眾再續法緣。
弟子 合十叩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