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妙心法雨﹛第 48 期〔88('99).12.01〕﹜
亦師亦友之忘年至交
──紀書家朱玖瑩與妙心寺之因緣
◎1999.11.12「跨世紀書癡──朱玖瑩書法紀念展」發表會引言(一)
記得五十三年剛出家當小沙彌,到台北佛學院求學時,初習書法,便
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其兼具實用與修道之涵養。首先,顧竹君老師指導
我們臨柳書以為基礎,喜其挺拔骨氣;次習歐書,以增其清秀;後學二王
,體會其流暢。同學之中,有學顏書者,其書帖及習作多矯柔造作之弊,
故對顏書向無好感。乃至六十二年至台南妙心寺,仍以柳、歐、王書為常
課;唯覺無法瀟灑縱橫,且難磅礡嚴飭,竊以為憾!
六十七年,妙心寺大雄寶殿暨兩序建築接近完成,正擬禮請書家書寫
楹聯之際, 恰遇陳吉山先生引荐, 始與其師──國寶級書家朱玖瑩(
1898 ∼ 1996 )老居士(人稱「玖公」)結緣, 為妙心寺題匾、書聯。
親睹玖公快然直書,結體方正穩重,初悟顏書「直起直落」之用筆,一掃
向來對顏書之成見!漸漸得知:玖公才華橫溢,民國十五年( 1926 )即
以廿九之齡出任譚延闓祕書,嘗自述其一生受譚先生甄陶、培植最多。譚
氏楷書本得自顏真卿之「麻姑仙壇記」,在結體上有「左不讓右」、「上
不讓下」之口訣,用筆則圓融雄渾;玖公一生展繹其法,而益發揚之。七
0年代以後,更融合了北碑、南帖兩派而獨樹一格。
六十八年一月六日(農曆戊午臘八),妙心寺大殿落成典禮,並同時
舉辦臘八粥會。玖公偕藝文界友好濟濟一堂,共話詩文書畫,且對客揮毫
,寫下「逍遙安靜室,不須削髮也如僧」以自況。七月,節書「明末留寓
金門遺老盧若騰詠台灣詩」等相贈,妙心寺收藏玖公書作,遂從此時開始
。 往來日久,在閒話家常中,方知玖公從小篤信佛教,不敢或忘其尊翁
樹楷公「到寺心清、到寺心安」之垂示,剛正不阿而善處平淡。平日不但
專志於書藝研究與創造,極力提攜後進,且深入內典,《金剛經》精熟能
誦!六十九年( 1980 ),又臨「泰山金剛經」,落筆更見圓渾。七十四
年,因讀《維摩詰經》,疑團未解,竟下問於道!疑銷有省,特於元宵的
前三日,書「制心一處渾忘我,問道多途喜遇君」持以相贈。玖公長道四
十三歲,而以詩、書與佛法結緣,可謂亦師亦友之忘年至交。
結緣以來,每逢星期四早上,必趨座前請益,其諄諄善誘,每令道如
沐春風,實為平生難得之明師益友也!玖公門雖設而常開,七十三年冬某
星期四,道見其信箱有一公文,便順手攜入;玖公一看是嘉義縣政府邀請
撰寫吳鳳廟之楹聯,即刻裁紙直書:「功非倖至、名非倖成,大勇若先生
,廟食自當昭百世;民正待蘇、國正待復,長圖期志士,銘勳一樣永千秋
。」從看公文到撰聯、書寫完成,四十個字的長對子,竟只花了二十分鐘
,直歎其才思敏捷,同儕難望其項背!
七十年( 1981 )十月,玖公八十四歲,應邀於香港美國圖書館舉行
個展,各界佳評如潮,因而受到海外各國之爭相邀展。玖公素懷弘願,矢
志將中華書道推廣至國際,乃于每月「師掃帚齋」門生聚集妙心寺時發布
應邀展覽消息。時觀其意氣風發,雄勁壯書,咸慶其長壽將逾百歲;不料
事與願違,年經四載,至七十四年(八十八歲),出國簽證一直未獲核准
。後經管道得知,因四年前到香港個展時,同班機的馬某投共,傳說玖公
也曾偕往大陸,因此不准朱某出國。這對玖公而言,無疑晴天霹靂!思及
一生忠黨愛國,卻遭此枉曲,頓時萬念俱灰,意志消沈,自念生存無益!
於是導致免疫系統功能降低,而罹患了帶狀疹(一種神經系統的濾過性病
毒,中醫名為背疽,俗稱飛蛇),住進台南成功醫院治療;然少見起色,
且夜晚刺痛尤甚!因此,道特地接他老至妙心寺養疾。雖然三天之內將其
身體上的病痛,以中藥驗方為其治癒;但罹病的心理癥結不除,仍有再發
的可能。特以菩薩的無我精神,激勵其寫經以利群生、淨化心靈;並慨允
為其出版書法選集、書法天地錄影帶留傳於世,以啟迪後進,澤被群黎。
玖公於是笑逐顏開,陰霾盡除,當下寫著:「克去私心,當如斬釘截鐵;
養成至性,要似止水澄波」的名聯,其雄勁快利,絲毫看不出是病中所書
,從此再造書法生命的另一高峰。
七十七年( 1988 )四月四日,玖公榮獲「國家文藝獎──書法教育
特別貢獻獎」;特請映象觀念工作室拍攝存檔。當時戒嚴令已除,政府也
還玖公以清白,禁令一解,玖公即迫不及待地想返湘探親;於是,趕在他
老回湖南之前,八月便將書法選集、書法天地錄影帶拍製完成,作為玖公
九秩晉一嵩壽的獻禮,以免日後留下遺憾。該年十一月二十至七十八年一
月八日,並策畫「朱玖瑩先生九一回顧展──玖公的書法世界」,于台南
市立文化中心展出。二月,在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至美軒展出;三月,
更于台灣省立美術館隆重展出。這一次的巡迴展,係按玖公的創作年代與
書體,作有系統而完整的呈現,可窺見一代書家之創作歷程與風格。
在《朱玖瑩書法選集》〈代序〉中,道曾剖析說:「玖公的書法涵蓋
性極廣,楷、行、草、隸、篆等體,皆結構優美渾厚,字字獨立;運墨筆
筆中鋒,氣勢雄渾豪邁;下筆蒼勁有力,方圓互用;又能藏巧於拙,藏勁
於圓。書風方廣圓活,能自出蹊徑,而不落前人窠臼。字形不求同於古人
,而其精神與筆意,又能與古法暗合;正所謂:『納古法於新意之中,創
新機於古賢之外』!一空依傍,超然繩墨,處處充滿禪機妙諦。」
很多不明就裡的賓客常問:「書家很多,妙心寺為何獨重玖公,不嫌
其單調?」道曰:「鐵打叢林,將傳之永世,豈能只求虛名技法而不顧人
品?玖公一生波瀾起伏,雖然累任軍、政要職,經歷了中國現代史之滄桑
,但卻不為所移!觀其書作,可窺知他老尤重始終;其品格、書藝,不特
『人書俱老』,更無疑是『人書合一』之典範。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而玖公亦因道諳其書、明其志,而締結為忘年至交,並贈其得意代表書
作,為妙心寺永久典藏。甚至到了晚年(九七高齡),記憶力已經退化到
認不得熟人了,去看他老人家的時候,竟然還認得出傳道,並當其孫女面
前說:「我要回妙心寺!我還能為妙心寺做些什麼?」令道感動不已!
玖公曾向專訪的記者詹森先生說:「市府若能出面維護我的故居與文
物, 當然不便反對; 而將作品擺在妙心寺裡, 更是所願。 」(見 79.
9.16 中華日報第七版, 記者詹森〈新聞分
公贈送之書作
以外,仍有計畫地自各地蒐購玖公作品,以俾長期展覽、研究與推廣。
八十二年九月十五至十月十日,承蒙台南縣立文化中心葉佳雄主任之
邀,于該中心二樓文物陳列室,舉辦「朱玖瑩書法展」。當時各大報紙競
相報導,盛讚玖公九六嵩齡猶習字不輟,勁挺迺健,書藝精絕。八十四年
十一月在台南社教館展出的「朱玖瑩百齡書法展」中,更提貢了十件珍藏
參展。玖公為書道教育貢獻幾近一世紀之久,這不但是道素來所敬仰,在
書法史上,更是絕無僅有的!為提昇社區教育,推廣書道以淨化人心,原
計畫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信心銘.般若心經》之後,請玖公每年
寫經一部,出版問世;卻因其孫女來台,以及玖公於八十五年五月,隨同
親屬返回大陸而作罷。豈料返湘探親的玖公,竟於九月三日猝然病逝于湖
南長沙!以致於只能于八十五年九月廿一日,與玖公的門生故舊,在其安
平故居舉行追悼會!
世本無常,生死平等!當代書家巨擘──玖公,已然看透世態炎涼,
走完百年人生;但字如其人,冰心風骨,典範猶存!雖以因緣差別,玖公
之文物用具等,未能如願設置於妙心寺為憾;然差堪告慰的是:陳設於妙
心文教大樓第五層的玖公書法研究室、展覽室,業已完成。今在慶成啟用
之際,首先展出玖公代表書作,並出版專書以饗同好、以報知音!今後,
不論在作品的管理上,或研究、教學、展覽上,都將聘請專業人員負責規
畫,期使玖公的書道精神鮮活再現,以不負至交所託!
佛曆二五四三年九月廿九日傳道寫于妙心書齋
┌───────────────────────┐
│ 廣大句義皆微妙,能令聰敏者融心。 │
│ │
│ ∼節錄自《攝大乘論釋》卷第一(大正31•321b)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