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倫理到文化創建(上)
◎1998.8.25講於高雄興隆寺「環境佈道師培育營第二梯次(南台營隊)」
■主講:陳玉峰
■整理:伍麗環
一、前言
人一生的記憶、印象中,影響最深刻的,往往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埋藏
下來了。在我小時候,台灣沒有什麼娛樂,鄉下地區如果適逢神明生日等
,就會有布袋戲和歌仔戲的演出。以前要看戲,須自備板凳。而我因個子
小,不僅拿板凳,有時也要拿梯子。而以前的梯子,都是需要找地方靠著
,不像現在有四隻腳支撐著,甚至可以坐到上面去。
有一次放學回來,因為觀眾太多了,連站的位置也沒有。最後終於找
到可以容身的地方,那就是在戲台旁的大樹上。雖然那時的演出正是最精
彩之時,但卻因視線被阻擋,根本不能看清楚,反而瞧見後台打著赤膊、
滿身臭汗的掌控布偶者。忽然間,以往對布袋戲的憧憬都被破滅了,而戲
台上、戲台下的荒謬性,就完全呈現出來。從那時候開始,我覺得每一張
臉譜是更大的戲劇。
看每一張臉,可以寫成許多不同的故事。匯聚臉譜最豐富的地方,就
是火車站。以往的人好多際遇都會在火車站,如:生離死別等。我無聊或
愁悶時,就蹲在那裡觀看一個一個……的滄桑故事。
就讀高中時,正值慘綠少年、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時代,就如同水果還
未成熟的青澀一般,也就是反叛時期,說是必然又未必然,但卻是大多數
人所經歷過的。
很奇怪!台灣女性比較少有這樣的時期,如果有,也很快就渡過;往
往有些男生的青澀時期,放到棺材裡還在發酵。為什麼會這樣?這根本的
原因是: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中,女性極度不受重視,於是必須壓迫她內
斂。整個社會結構,本來就是男性沙文的社會,男生從小就受到放縱,造
成不懂得感恩、體會,不懂得內斂、反省。尤其到成年以後更加困難。而
女性,從小到大始終屬於被壓抑的狀態,只好反求諸己。
前一陣子邱彰跳出來批判她的婚姻問題,我非常的激賞,並不是欣賞
她的模式,而是她終於擺脫了身為女人傳統定位的不幸,以「人的觀點」
向社會控訴。
邱彰這一件事,在報紙上竟然出現:「像這樣聰明的女人也會上當,
何況我們這樣的平凡小女子!」根本的關鍵,有沒有人能夠透徹剖析出來
?其中一項,是因為女性從小得不到完整的愛,當有男人為她大獻殷勤時
,無不芳心動搖;反過來,女性對男性表達愛意時,卻會被貶為三八?這
才是關鍵。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以前和我太太講平權的時候,往往發現反對最嚴重的是女人。看看陸
小芬演的媳婦熬成婆的故事──桂花巷;非常普遍,到現在還在演,只不
過服裝換了而已。
今天所要講的「土地倫理和文化創建」,這部份完全是我在野外生活
體會出來的。大約在十年前我們調查植物,發現自己不管讀什麼科系,和
所有其他科系是薈萃在一個共同的焦點。十年前那焦點很突顯的,就是政
治結構上的問題,十年後則伴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我現在所見的倒是集
中在文化結構體的問題。
為什麼今天台灣的文化社會是這個樣子?如何勸人家不要來侵犯台灣
。說真的,台灣人是一個很難被喜愛的民族。但又不得不愛,這麼一愛下
去,會有叫人無法承受的問題產生。真的是如此!講到這個社會,假使你
聽我由壞處談下去,那真的是天黑了大半邊。但請別忘了,只要各位心中
有一顆種子,大家永遠就是世界的希望。
坦白講,這幾天我已經隱隱約約感受到每一對眼神的脈動,感覺到那
一股力量滿大的。
二、什麼是文化?
到底什麼是文化?文化與文明又如何區分?文明是看得見的。我們說
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還有青銅器,叫某某文明。文化是活的,就
是一個族群的人類,在一特定的地區或某種環境條件下生活,受到該地環
境整體、歷史的、風俗的影響,也用其從前的生活習慣特色,試圖來改變
環境特色,經過一段時間後和自然生態環境調和,產生一種該區獨特的生
活類型;也就是在生命過程當中流露出來的一種生活型。
有關文化,我講兩三個故事。
比如有人向我說:「你一定有一個非常賢能的賢內助,連牛仔褲也燙
得非常筆挺。」他不知道我的太太是中午的時候在煮早餐;衣服燙平!那
是外面五十塊錢燙的。每次聽到「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位賢內
助」,就覺得這句話是一個恥辱!
為什麼一個人的成功,必須要建立在另一個人的犧牲之上?小朋友乖
,要幫媽媽洗碗,自己吃飯用的碗,這是家裡共同的事,幫誰洗?國民小
學的教科書,編到現在仍是這樣:畫爸爸就是看報紙;畫媽媽,就是穿著
圍裙做家事;畫哥哥,就是打籃球;畫姊姊,就是彈鋼琴;畫弟弟妹妹,
就是呆呆的拿著棒棒糖;為什麼一直有這種刻板印象?然後告訴小孩子要
乖!為什麼我們要創造乖?我都對我的學生講:「我巴不得你們壞一點!
」不是叫他們去做壞事,只是要把他們被束縛的觀念突破開來。
要放掉我執之前,我覺得第一個步驟是先徹徹底底把自己的「我」找
出來,再來破除自己的「我執」。台灣人為什麼破不了我執?最嚴重的是
整個「我」都迷失掉,所有在破的通通是他執,哪來的我執?如果每個人
的自信沒有發現出來,如何去面對它?當自己在夜晚走路看見杯弓蛇影,
唯一的辦法就是直接面對;哪裡有問題,就去面對,自然而然就破除了嘛
!但是,我們卻一直隱晦著過程。
三、文化的力量
要談到文化,剛才所講的也都是文化的內涵,沙文也是一種文化。但
是,我先談幾個文化的力量。
(一)尋找檜木林的老人
十幾年前,有一位研究郡大林道檜木林的日本老人家,生命樂章已將
譜成,希望臨終前能重返年輕時在台灣山上做研究的地點。
當時我在台大植物所就讀,剛好被安排陪他去郡大林道的步道。由於
路面坎坷、崎嶇不平,在路程中,我真的很擔心他的身體不堪負荷,然而
,他的精神卻異常的好。按照他的地圖,配合新的地圖,走到郡大林道四
十七 K,也就是從前他做研究的地方。等到確定了地點,一看,原來是多
美的森林!如今全部砍光、燒光,一片荒煙蔓草。
他看了一看,問我:「你確定就是這裡?」我說:「是這裡,沒錯!
」「不相信,不相信,不相信!」其實,我相信他心裡比我更肯定,我僅
僅是按照地圖來的,他在這裡渡過多少歲月,怎麼會不清楚?這只是他不
願意承認的一種反應。
這位日本阿伯,連問了我三次後,就愣在那裡,瘦弱的身軀,風一吹
就像一片赤楊的落葉。忽然之間,他跌坐在地,放聲大哭。那種聲音真不
知該如何形容!似乎天地間所有空氣皆為之凝結一般。當時,我並不知道
他所哭為何,只感覺到難過而已。後來才曉得那是一種自然靈性。當他回
來找尋時,卻發現滿目瘡痍,而傷心欲絕。這是一種人與土地的關係。
(二)頑皮豹的故事
頑皮豹有一天撿到一顆蛋,放在家裡,那顆蛋突然打開,跑出一隻小
鳥。那隻鳥張開眼看見的是頑皮豹,就叫牠:「爸爸」,頑皮豹卻說:「
我不是你的爸爸!」這反應了養大於生!養育是一切之首,而不管基因、
潛在的本能是什麼。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台灣的連續劇:一個養子(女)好
不容易養育到成人了,忽然發現自己不是養母生的,就開始千里尋母。
我們常嘲笑蠶「作繭自縛」,其實,所有作繭自縛最嚴重的就是人。
尤其是由文化塑造出來的,最恐怖!一旦塑造出來,再變化為一個牢不可
破的籠牢去限制人的發展。所以,常常有人問我:「我正常嗎?」我就反
問他:「什麼叫做正常?」
在演化的潮流中也許像日本,有一段時間為了要改良人種,就鼓勵日
本人與美國人結婚,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日本人的身高變高了。但這個生
物性要改變卻是非常慢的。
人類的演化,尤其在文化的變化中,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江山
是什麼?這完全是變動性的,我們要教學生不是完全執著在比率最多的叫
做「標準」,而是了解變遷,讓人的心智貫穿人類流程裡的文化概念。可
是今天不論你是教人家的,或是被教的,都是用一把小小歪曲的尺,量遍
每一個人。奇怪!用本身就有缺陷的東西,如何開啟世界之窗的靈魂?其
實,我只是想到正常本身不正常的問題。
我們講文化的力量,為什麼日本人會這樣?而我們不會?再來看看,
獵人獵殺猴子時,都是把小猴弄走,再去抓母猴的殘忍畫面,又說「羊要
吃奶都會懂得跪著,人怎麼可以不孝順?」那種母性的力量,你不要用我
們文化的觀點去把它誇張,僅是純粹看著生物圖存最基本的內涵。
我們養兔子就曾經看過母兔為小兔子犧牲的狀況,真的會令人動容。
但兔子一旦成年禮之後,被趕出洞外,從此形同陌路,沒有再回頭的。只
有人是一直延續下來,這主要靠著後天文化的維持。
有些生物就是一輩子兩隻終身廝守,一隻死了以後,牠真的永遠守貞
,但那是每個生物都有對族群生存的機制存在。每個人的身體,不是偶然
發生的,而是幾十億年來累進下來的,每一樣功能都是具有無窮奧祕的。
養子女與生身父母相認以後,所有的問題都來了,最後氣得心想倒不如
不認。這一點是基因的作用嗎?談基因作用,談得最徹底就是現在的社會
生物學( DNA )。
當父母與小孩只能擇一搶救時,中國人是救父母:孩子還可以再生,
父母卻是唯一的。而西方人卻是救小孩,認為老的已經沒用了,小孩子還
有機會保留自己的遺傳因子。這是最單純的兩個極端:一個殺子文化,一
個是殺父文化。但是,如果有五個孩子,有兩個小孩和父母親住,有三個
小孩住在一邊,同時火燒時,要救哪一邊?他們就計算基因,看哪一邊有
利於遺傳因子,就救將來可以留在後代最多的那一邊。
為什麼會發展到這樣?因為生物學發現歷來所有生物都是自私自利的
,比如生態學的一大原則:個體的能源絕不為第二個個體所用,除非在捕
食的過程中被吃,或像現在的人互相輸血。
當一隻老鷹靠近鳥群,其中就有幾隻趕快跳出來,吸引那隻鷹來吃牠
,以保全整體的離開;愛斯基摩人冬天食物不夠,於是老人家為自己造墳
墓揚長而去,把食物留給年少的。以前的生物學家始終搞不懂為什麼會這
樣?因為,我們所知道的都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又為何有利他的
行為產生?後來周修白二里解決了問題的一小部份,他提出計算出來對族
群、遺傳、物質的保存比較好的利他因子,延伸下來發展成 DNA,變成用
來解釋人之所以如此的一個託辭。
基本上人的行為中,比較側重在養育過程。所以,中國歷來傳統以男
性為主的封建制度,其實是愚蠢得不得了。因為按照男女生的遺傳物質,
女孩擁有父親比較多的因子,是女生才能代表父親。比方說:姓王的男生
和姓李的女生結婚,生下來還是一樣姓王,如果生出的是男生,其實他是
有較多母親的基因。
但如果用姓氏來講,這是第一代,第二代就二分之一,到第三代的時
候就四分之一,還能保存什麼王朝、血緣?哪來的血緣?這套完全是文化
決定論的產物,在生物學上男性是 xy,y 是來自父親, 父親的部份斷了
一截;女性( xx )是母親與父親的同時都有,皆很完整。因此通常男生
小孩的夭折率比較高,而卻用男生去代表;所以,還是母系社會較為有道
理。
我們現在並不是要挑起男女性的戰爭,我們只是要破除文化成見,所
有現在思考的「祖宗家法不可廢」,這是不一定的。凡是人間所創造的文
化道理,通通是無常的。
「什麼都有例外,除了例外本身沒有例外」。這是一個表象的法,並
不是真實的,這只是在生物圖存策略中的種種蛻變。有的人僅掌握一點點
變,就以為掌握住全世界,事實上這僅僅暴露自己的無知罷了。
這樣講下去我們就來開座談會好了。因為現在我佔優勢,所以大家要
體諒一下,當自己站講台時要知道學生是弱勢。以前在上課時,叫學生在
我面前表現,他如果知道十分,只能講三分,而我不在旁邊時,發現他可
以講到十二分、十五分。這時候我就自己警惕了,天呀!那我是毒他作用
了。如果我在,會牽制別人,這樣不對啊!學生和老師是不公平的,就像
你們和我講話也是不公平。
(三)日本人的自然情操
前年,我搭火車要去太魯閣國家公園演講,碰巧和一整車的日本人(
老年退休的)同行。我正想休息,恰好經過一個隧道,忽然間全車的日本
人「哇!」的一聲,我嚇了一跳。所有的日本人都在看窗外,我也好奇的
往窗外探視。一看!原來河流中有兩隻水鴨。突然,給我一個不太好受的
衝擊──憂喜參半:喜的是這一群日本老人,竟然還會為自然界的現象與
一草一木驚呼,反觀台灣人,是否會因為感受到自然美景,而引起振奮的
歡呼?我們看到鴨子,通常只想到如何烹煮,而他們看到兩隻水鴨,竟然
發出那麼歡喜的聲音。那時候,我已將近四十歲,回想幾十年來,為什麼
沒有看過台灣的老人,為自然景物,為一隻生物發出讚歎?為何他們有,
我們沒有?差別在哪裡?因為他們有自然情操!
(四)龍貓
我看見春天的植物萌芽時,那種生命力的呈現,真是太好了!記得八
、九年前,我看到日本「龍貓」的動畫原版帶,全片的精華在於主角夥同
龍貓媽媽帶著小龍貓把種子種下去,然後圍著唱歌,看著那些樹一直長高
,呈現出源源不絕的生機,充滿著想像、希望,愉悅、清新。
(五)《夢》與《魔鬼終結者》
以前,看了一部黑澤明的《夢》。這片子好多環保團體推薦,只有我
不推薦,因為我看他們表達核能電廠的種種,遠不及阿諾的電影。阿諾.
史瓦辛格的那部《魔鬼終結者》,以戲劇反省科技文明的盲點,一再強調
:不論科學多偉大,人類終究要回到生命體的原點:有感覺、會哭、會笑
、敢愛敢恨的有情世界,雖然不見得完美,但卻是真實的人生。假若放任
機械世界的發展,終究會導致反生命的物化世界;創造了完美的人造物,
卻也徹底毀滅了人類。充份反映時代的夢魘,深沉檢討當代科技文明的危
機,更直接點出科技發展的死胡同,並呈顯科技大國文化反省的深度,鮮
明地闡釋二十一世紀人與自然(或人性)大對決的困境。其以最通俗化、
生活化的手法,詮釋當代科學哲學所欲警世的內涵重點;影片所導出對核
武、工技等,赤裸裸控訴、諷刺的效應。相形之下,黑澤明的《夢》中對
核電之場景處理,顯得欠缺科技深層文化的襯托。
(六)螢火輓歌
我也看過一部動畫片叫「螢火輓歌」。這片子的故事背景,幾乎和經
過日本五十年統治的台灣人民一樣,描寫二次大戰末期,日本的一對兄妹
,因戰爭父母雙亡,兄妹不堪親戚的冷淡,獨自到防空洞生活,由於洞中
陰濕,蚊蟲多,加上營養不良,時間一久,妹妹開始生病。哥哥為了替妹
妹醫病及填飽肚子,做了許多的努力,當哥哥買了東西跑回住處,卻發現
妹妹不在,四處找,找到時,妹妹已在彌留狀態。
當我看見那哥哥抱著即將死亡的妹妹要出來的畫面, 我這 LKK 卻水
龍頭控制不了,淚流滿面,想到如果讓妻女瞧見也怪不好意思的,於是就
偷偷的瞄了她們一下,原來那兩個水龍頭也是……。既然大家都在哭,乾
脆就抱著痛哭。那動畫描繪得實在細膩,因他所描繪的情境,根本和台灣
是一模一樣的。影片結束了大家還都不動,沒有人離開,影帶走完電視畫
面就一片模糊,差不多五分鐘後,我才把電視關掉,之後,心裡有很大的
衝擊與感動,這就是國家的力量,也就是文化的力量啊!
形成一個國家,最主要的大概有三大要素:第一是政治力;第二、道
德力;第三、文化的力量。這三大要素形成一個國家民族最基本的構造。
我們講政治力量,像現在來講就是選票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底限就是司
法的力量。問題是現在政治的力量,我們人民的共同力是如何?不高,很
低,非常奇異。因台灣現在正是不像樣的時代,完全談不上成長。第三個
文化的力量,也就是族群中的凝聚張力,我認為是最近真實的力量。台灣
五十年來,除了黃春明所寫的《看海的日子》、《蘋果的滋味》以外,還
沒有這種感染力的文藝創作。
以往台灣的小說裡頭,最會玩文字遊戲的就屬余光中,但和這塊土地
根本毫無關係。
另外,有位很會寫的典型代表──白先勇的《台北人》。那屬於遊牧
文化,舊時堂前燕,在台灣最後的曇花一現,做最後的迴光返照;這不可
能在台灣生根。看看今天的台灣,如果住在台北,想出名並不困難,但那
是聯合國文化,和這塊土地脫離得非常遙遠。坦白講,台北人的水準真的
是台灣最高,我在全台灣各地演講的過程中,從台北到台東,從台中到南
投,這其間的落差,加上山頭主義,這裡一國,那裡一國。可說台灣除了
萬萬稅之外,還要加個台灣萬萬國。
我剛講的三大力量:國力的政治力、司法道德力量不用講。文化本身
的凝聚力有多少?現在僅存一點選票力量,那是一種形式上的。一個國家
三隻腳擺著如鼎之三足而立,當兩隻腳斷掉剩下一隻腳,想站住的唯一辦
法,就是跳蹦蹦球;台灣文化現在是標準的這種現象。它必須不斷的變,
看看今天的流行文化就可以明瞭!
為什麼台灣今天變得那麼快?所有的生存之道,就在於以變制變,就
在於用一個新的東西去造另一個垃圾,再產生一個垃圾,再用一個新的蓋
上去。台灣的根本問題從未解決,但是無人願意正視。
台灣沒有國土規畫,只有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台灣地區綜合開發
計畫就是臨時條款。一切臨時的方便,讓閣揆可以完全依照人事去做。台
灣的經濟建設委員會,是整個政體提供幕僚最複雜、完整的、資訊最多的
單位。
今天,我們到底用什麼樣的力量在維持這個地區?政治、道德是那樣
,文化又沒有辦法建立起來!各位想一下:現在大家在強調台灣話,什麼
都要講台灣話。其實,語言只是便於交流,不然學英語做什麼?學了那麼
多外語為的是什麼?千萬別把民族過去的仇恨,透過自己的窄愛和排他性
來呈現。講這些並不代表我就是不愛台灣,就不是台灣人了。
我們再拉回來文化的問題。我剛講的今天台灣的根本問題──跳躍式
的文化,它的根源當然是從政治的結構下來。台灣最大的轉變時期是退出
聯合國,那真正是決定整個台灣文化價值觀最重大的轉捩點。從那時候開
始,全民萬念俱灰,人心惶惶,百業凋零;只有餐飲業大發利市。因為大
家都不知道明天會如何?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即時享樂」的價
值觀就出現。
剛才講的故事,已經點出文化的力量。那是一個國家民族形成一個中
心內涵凝聚集體的夢,然而今天何在?我也將告訴各位,為什麼今天台灣
文化裡沒有辦法凝聚這些的根本關鍵,以及將來又如何透過我們這一代、
下一代不斷的重建,再真正根植在土地之上的。
就像想表達自己有文明、有文化的大學生,因為自卑情結而套用一大
堆術語在講話一樣;也好像在黏貼風箏、面具一般,一層一層不斷的在更
換新的。不是這樣!而是把這些面具一層一層的剝掉,我們今天要的,是
直接面對這個肉身是何物!不要一直挖外表的空洞,寧可去挖自己內在的
空洞。
四、台灣文化
今天台灣為何會這樣?因為受到中國文化強烈的影響。我們不可否認
,整個台灣文化皆以中國文化為主體。但台灣文化是聯合國,不是哪一個
大的問題;而是在不同的層面上展現不同的風貌。中國文化的問題是發源
於黃土高原,是全世界最貧瘠的地帶。從建築來看,子午線、君權神授、
皇權思想環繞著城牆文化。中國文化有一個根本上的特性,那就是唯用主
義的貧窮文化之展現。「窮則變,變則通」,已發展到全世界最厲害的階
段。
台灣文化帶給現代學生一大堆迷惘。他們想到台灣文化竟然是這麼想
:全世界沒有的,只有台灣有;那就是電子花車、六合彩,還有歌仔戲─
─這叫做台灣文化。雖不能否定它們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但也不是拿這
些當台灣文化。到底台灣文化在哪裡?在所有認為自己是這一片土地的子
民身上。
「要讓人是歷史的一部份,要讓歷史成為人的一部份。」這句話各位
了解嗎?各位什麼時候掌握到歷史,就是真正在這裡有文化。我以前在基
督教團體裡講說:「你們現在講的基督文化和兩千年前不一樣!」甚至我
說現在的佛法和兩千年前的佛法也不一樣。如果能夠真正理解、洞燭佛陀
所領悟、締造的佛法,那就已經跨越時空了。可是,真的是「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所謂文化的主體,就存在這文化本身,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道
統。
今天台灣文化受到貧窮文化影響,而產生什麼樣的情形?可看我寫的
一篇〈南非移民〉。我去南非,旅遊團每一次都把我們安排在廁所旁邊進
食。我說是不是我繳的錢比較少,為何落地窗前那麼美的地方,不讓我們
在那邊用餐?那導遊很聰明,他對我說:等一下我再向你說明。打完電話
,不解釋什麼,只講了一個故事給我聽:南非有一個海灣,海灘上有很多
螃蟹,法律規定在那裡一個人一天可以抓一隻,大家有得吃,天天有得抓
。可是,台灣人一來到,逼得當地警察來取締。一叫喊他就跑,再趁著夜
晚出來偷抓,逼得人家弄個直昇機擺著機關槍,裝著探照燈在那兒。在這
種情形之下,仍舊有人會偷偷的去抓,於是爆發:在南非人的住家院子裡
發現許多螃蟹跑過來,驚嚇得居民趕緊報警處理。警察跟著螃蟹進入隔鄰
中國人所住的地方檢查,發現他們竟然養一整間浴室的螃蟹。為了一個「
貪」,這種行為叫做「骯髒的貧窮文化」。
再看看我們到外地用餐,「趕快!吃夠本的!吃夠本的!」為何要像
監囚一般?我們去吃蒙古烤肉,台中福華飯店一客七百五十元,也會看到
大家用搶的。雖然穿著很斯文,照樣用搶的,貧窮文化嘛!貧窮文化是什
麼文化?就是停留在生死存亡邊緣的文化。吃頓飯為何不能從容、優雅?
為什麼不能懷著感恩的心情,去了解每一粒米的美妙,盡情享受色香味!
台灣文化的根本問題何在?中國的逃亡文化,逃了幾百年,到現在還
在逃,從貧窮文化已經走上今天的文化貧窮,現在更已經蛻變出新的問題
。
五、台灣文化歷史的特徵
台灣文化在以中國唯用文化為主體的影響之下,又接受了如此多的政
權洗禮,到底今天我們所處的文化特質是什麼?因此,我們必須先挑出台
灣文化歷史的特徵,來澄清思考。
(一)政權快速更替
第一大特徵,就是三、四百年來政權換得太快太多了。太快太多有什
麼問題?日本人教了五十年,台灣全部變成日本人,國民黨教五十年,變
成國民黨人。我們以前辱罵中共,要殺朱拔毛,要反攻大陸;我讀高中時
和那些拜把之交,相約隔年在長白山上見,如何回去,我不知道,當然,
那時候很真。曾幾何時?今天談判兩岸關係,卻不敢多言,深怕那邊會打
過來。
從前台灣人是日本人,現在是國民黨人,一旦換了政權,如同我們在
懷念日本人的德政一樣,同樣我們會懷念國民黨執政。這根本的關鍵在哪
裡?打個比方:三年換一個父親或母親,你看這種家庭的小孩不精神病才
怪。這就是今天台灣文化的問題所在。
台灣有史以來最大批的移民,且是改變結構最大的,當然是一百六十
萬的外省人。這是個事實。每一個要洞燭整個歷史上的資具,而試圖用我
們真正認同的心態去扭轉這些不好的現象,並不是在排斥誰,在怪誰,如
果各位停留在這裡,那種狹心症真的是無可救藥。我也是外省人,也是外
來者。今天在講台灣文化的人,多麼目光如豆,蕃薯一直挖,挖到後來都
變成統派。他們為了要懷念鄉土文化就找族譜溯源,還自以為是道統,是
傳承;這些封建制度,僅是權力分配的極致,鬥爭之後所發展出來非常精
緻的控制方式。
(二)西方科技文明的實驗地
台灣文化的第二個歷史特徵是:西方科技文明,全世界流變在東方最
快速的試驗地,台灣每個階段都恭逢其盛。台灣是不設防的國度,科技文
明以至各式各樣的文化,甚至人種,都是大混合的,在世界大變遷後,台
灣正是標準的實驗地域。細胞之能夠過濾,讓什麼分子不能進來,在於它
有一層細胞膜。台灣因政治結構的關係,對全世界各種文明無法抗拒,照
單全收。試看全世界文化的事物,沒有人變得這麼快。可是,那不叫變,
只是增添一大堆人工物質。
尤其現在的雜誌真的是……,不知道當老師看見學生在看的那種漫畫
,會作何感想?我看了真的會頭暈,若真要了解的話,我會一系列的看,
然後釐清小孩人格養成的各大階段,發現是哪個地方出現問題,再去找尋
渺小的你,能夠在哪一個點切入。但是我們現在沒有辦法過濾,那是無法
抗拒的,也是一種悲劇。
至今,所有最高汙染的物質,在台灣都找得到,從核能、石化和自然
資源的傷害……。
台灣這片土地,政權經常更替,再加上西方科技文明持續入侵、政治
因素,以及不排外,導致門戶大開,是第二個特色。
(三)太空人文化
第三個台灣文化的歷史特徵是:太空人文化。什麼是太空人文化?因
從未與所居住的土地相結合,台灣人民不了解自己的土地與歷史。台灣的
普遍現象是太空人文化,幾乎沒有真正踏在自己的土地上,來了解這片土
地的聲息,了解人民、動物與生命的現象。
換句話說,台灣的文化是沒有土:若說有!安土重遷。如何安土重遷
?我前兩套的《台灣自然史》中講得較為輕描淡寫,談到土地的情形,隨
便一個例子就會讓各位義憤填膺,咬牙切齒,以前我都略掉了,不想給大
家有那麼悲泣的印象,或者是我現在已失掉那種能夠激盪出感染力的情懷
。
我去田野調查,發現農人為了種茶和檳榔,用環狀剝皮,買硫酸澆灌
樹根,加入酒就像在拔毛一般,然後放一把火把原始森林整垮,就這樣把
一棵棵大樹弄死。當我瞧見,就上前去問他:「阿伯!你不知道這樣做,
樹會死,人也會死?你知道這麼做,對這些土地、植物、生態、後代該如
何承受?颱風來,會如何……」我就以賀伯災變做比喻來質問他。他說:
「年輕人!你會比我清楚?我在山上靠山吃飯,已幾十年了。你們住在都
市的人,賺了那麼多錢,政府未曾照顧過山上的農人。我們家庭需要開支
,小孩得上學,我們也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但不這麼做又如何在社會上
與人相比。我也知道以後這地方不適合人住。」他所講的內容,剎那之間
讓我難過。
從安土重遷到今天農民急著把土地賣出去,希望一夕之間成為暴發戶
。這樣的觀念,請問台灣的土地概念在哪裡?喊個土地文化運動,大量發
行一些垃圾書籍,搞了老半天,土地在哪?文化在哪?只不過藉此機會,
發著政治在轉變中的國難財,加以揮霍。
台灣最需要關心的這些土地問題,是誰在關心,誰真正在做?國土規
畫在哪?搞什麼保護阿里山神木,還風行什麼愛自然,老師帶著一大堆學
生走進自然,卻反而是踐踏自然。連基本上的認知都不懂,直接就帶人進
去毀壞,這是在消費自然、荼毒自然。
進入自然應是非常的虔誠、安靜。明明知道這文化裡頭根本沒有自然
的內涵,如同一個人非常飢餓,忽然給他牛排吃,一定會拉肚子的。這表
面上他有沒有錯?沒有錯呀!只不過這方式不適合。你看好多從事環境運
動者埋頭苦幹,到後來就跟了一群收割者。要據理力爭時都不見人影,等
到可以收穫時,專家皆露臉了。這些都還是小事。
每個台灣人民的心智狀態,才是我真正感到痛的一面。他很善良,但
很無知;他是白紙,但卻自認為是報紙;他是很好的,卻不敢相信他自己
,這才是悲劇!
我們受的教育把我們最偉大的定力、自然的特性,和自己自由自在的
那一份從容,整個矇蔽了。各位從事教育工作的,就是要找回這份愉快的
自然自在,不必搞得像搬弄布袋戲一般。
這種太空人文化還浮現出多少種現象!如:政治人物在台北市,貼一
張植物就好像代表他重視自然似的。看看我們的圍牆上貼著台灣的稀有植
物、動物,這叫保育文化嗎?
今天在強調人文素養,已經過時了。談到人文素養,其實是人本中心
教育,是繼續毒化的教育。全台灣有幾個人能夠看穿這些問題?今天要的
是天、地、宇宙,而不是人文素養。如果去中研院調查科學家,他們自認
為比調查者有人文素養,反而認為調查者沒有人文素養,而調查者卻向他
們強調人文素養。這些主張要在理工科裡加強人文素養的人,簡直是「被
蜆仔肉矇住眼睛」,沒有察覺整個社會的脈動,沒有察覺到事實真相,就
隨意訂定。
當時流行養電子雞,教育部就雞飛狗跳。其實根本可以不理它,那不
到三個月就會銷聲匿跡,結果大家卻一直批判。這是台灣常有的現象──
踏著垃圾前進,創造新的垃圾。
講這些,只希望看見各位心平氣和的笑,能夠平靜下來看看內在的世
界,看看眼前,懂得欣賞它,懂得感恩每一種維繫的存在。
(四)欠缺台灣意識
除了太空人文化,台灣的文化歷史特徵還有什麼?欠缺主體意識。我
們的意識最主要是封建遺毒的傳承。
台灣歷史幾百年來,什麼時候有台灣意識?現在才有。把那些本土的
東西拿出來看看,哪一樣有台灣意識?都是後來的人為了當前的政治目的
加上去的。
那時候所謂的四百年來第一戰,為了陳定南,寫文章去散發皆是自願
的,和他毫無關係,甚至在演講中自動為他助選。當他在選舉過程中,為
了四百年來第一戰,把那支老虎旗舉起來講那些,我看了都快暈倒了。我
們要針對的是症狀。整個歷史前因後果不清不楚,舉出四不像的東西叫做
台灣精神,用那種來作四百年來第一戰,難怪慘遭滑鐵盧。
坦白講,譴責、批評是比較容易的方式,真正難過的是在批評的同時
,內心的痛。因台灣民族不像五月花懷抱著某些政治理想,要去追尋理想
中的國度。由於主體文化無法建立,終究走上出賣台灣最原始的資源,偷
取自己後代子孫的「未來財」。
(五)欠缺國家意識
第五個特徵:欠缺國家意識。從台灣的歷史特徵,台灣走過的政權,
都欠缺台灣國家意識,這是值得省思的。例如:民國六十年,台灣退出聯
合國。當時,學術界有一作調查,研究台灣人民在退出聯合國後的反應。
調查員這麼問:「現在退出聯合國了,你會不會緊張?」就這樣到處訪問
。訪問到雲林縣麥寮鄉的一位八、九十歲的阿伯:「阿伯!現在台灣退出
聯合國了,你會不會緊張?」「什麼叫做聯合國?」調查員就向他解釋;
又說出台灣的處境,怕阿共仔會打過來,我們又沒有什麼人去抵擋,這樣
你會不會緊張?他說:「我算算看,我出生時是清朝宣統三年,後來來個
日本政權,這阿本仔實在很兇。但是到後來也發現做得不錯,到六十幾歲
,來個叫什麼『顧面桶』,這個更夭壽,更加惡質!這也很久了,你說的
是什麼?又要來一個了嗎?我這麼大歲數,前前後後經歷過不少政府,再
來什麼也沒啥差別啦!」仔細想想,真是諷刺、悲哀,可見,台灣有史以
來,從沒有屬於自己真正的國家。基本上,台灣人是無政府主義的。台灣
人不像美國人,是乘著「五月花號」從英國出來,要尋找一個沒有禍害、
獨立自由的土地,創建一個新世界,而大家來台灣沒有共同的理想,與成
就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