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慈恩護法會會訊
 

鄭美花整理

 

  

 


109年藥師法會福師父分享
  今天是藥師佛聖誕法會,我們誦經、拜佛,祈願藥師佛慈愍加持大眾遠離災難、病苦。但是,我們可曾想過藥師法門主要的精神所在呢?還有該如何面對生命之苦呢?
  世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苦,貪瞋癡心靈的苦,會毒害我們的身命與慧命。人有貪心永遠不會快樂,所以要止貪;瞋火能燒盡一切功德,故要化瞋為烏有;無明發動,癡心妄想,癡宜破除智慧才能現前:因此,我們要勤修戒定慧,才能息滅貪嗔癡。
  還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是人生必經的過程。
  1.生苦:未出娘胎時如處監牢,呱呱落地開口即哭,是為生苦。
  2.老苦:老的時候,眼花耳聾、髮白齒疏、手腳不聽使喚、氣虛體弱,真是苦啊!
  3.病苦:四大不調,造成疾病,乃至臥床不能起;如果貧病交加更是苦上加苦。
  說到病苦,我體會最深,小時候我體弱多病,常發燒、肚子痛或拉肚子;我的母親常帶我掛急診,去醫院就像吃飯一樣頻繁。記得有一次,阿嬤要去郵局,順便帶我去,我誤以為要去看病打針,到了郵局對阿嬤說:「阿嬤!我只要吃藥就好,不要打針。」
  4.死苦:面對死亡不知歸向何處的恐懼?以及對眷屬的難以割捨。
  其實,面對死亡最大的恐懼是不知道歸向何處?及害怕墮入惡道。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若生在不善家庭、諸事不順、逆緣不斷,這與過去造惡業、與人結惡緣及不好的習性有關;並非社會有一些人,妄想做些儀式即可改變命運。
  事實上,要改變從自身做起,認清自己調伏習性。平時多親近三寶,聽聞正法,依教奉行,佈施行善。還要發願來世生在佛教家庭、有三寶之地、會遇善知識。要常保持正念,憶持三寶:念佛:相好莊嚴、福慧圓滿等功德;念法:憶念佛法;念僧:憶念僧眾住持正法的功德。還有,念施、念戒、念天。念施:憶念曾清淨佈施種福田;念戒:自己曾持受五戒或菩薩戒的功德;念天:念自己一切善行能生天的功德。如此當面對死亡時,就能無所畏懼、安心自在。
  藥師法門即是慈悲法門,其精神是慈悲濟世;藥師佛十二大願皆不忍眾生受苦為救渡眾生、滿足眾生而發的。我們要學祂的慈悲心、大智慧心、救苦救難的心,來淨化自己,淨化別人。
  慈悲是成佛的根,成佛的門。修慈悲有何益處呢?人緣好、人所敬愛、相貌莊嚴、心能輕安、內心柔軟,慈眉善目人喜親近。
  我們要學習佛菩薩的大悲心,猶如慈母般時時的呵護著眾生。只要我們發菩提願以大悲心行菩薩道,與空無我慧相應,即能漸趣入佛道。有人說我怎麼敢做佛?這樣的觀念須修正,因為其實,佛也是由凡夫發心修學而來的,所以,要相信自己也能成佛。我們發了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此善願,在生死流轉中,即使有過失而造惡業,就算墮入惡道,也會很快出離,就像拍球彈起一樣;所以,不用擔心,要發願世世常行菩薩道,終能成佛道。
  和大家分享兩則故事:
  <則一>有個小孩在他年幼時期,父親就往生了,家庭非常貧困,單親媽媽非常的辛苦,一天工作十六小時,媽媽心中只有孩子,沒有自己。後來,有一次發生了大火災,這位媽媽為了救她的孩子,不管火燒得正猛烈,就闖進火場裡,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孩子,使其毫髮無傷,而媽媽自己卻全身遭火灼傷,面目全非。
  不過媽媽為了孩子,還是很勇敢的活下來,更認真地賺錢,供給孩子讀書。而孩子也沒辜負母親的期望,從小學到大學,一路都很順利,完成了他的學業。大學畢業後,很快的進入一家公司服務。從基層做起,一步一腳印,他表現出色受到上司賞識,一路被提拔,後成為公司的總經理,管理幾百名員工。但,他卻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有一位面孔難看的母親。
  朋友來家裡作客,母親的一手好廚藝,客人總問:「誰煮的一桌好菜?」他的回答:「是家裡的歐巴桑,她的廚藝很好。」當媽媽端菜出來時,他會介紹「這就是我家的歐巴桑,因為她家貧無依無靠,就讓她留下來。」母親總是默默地待在廚房,偶爾進到客廳裡,兒子就會抱怨:「妳為什麼要出來呢?」對母親情何以堪,但偉大的母親總是隱忍下來。
  有一天母親生病了,病得非常重,臨終前對兒子說:「兒子啊!對不起,我長得太醜了,讓你沒面子;但你知道嗎?我臉為什麼這麼難看,是因為你小時候家裡發生火災,那時候我拚了命要保護你,一根頭髮都不讓火燒到你,還好你平安無事,只怨恨這場無情的大火燒毀我的臉,讓你沒有面子。」兒子聽完媽媽的話,嚎啕大哭,跪求慈母原諒,自責悔恨,但為時已晚。
  <則二>有個年輕人,吃喝玩樂、賭博、吸毒樣樣來,時常跟媽媽要錢,要不到,粗口大罵甚而動手粗打,長久下來也不覺得不對。有一次,母親無法滿足他所需,往母親背後刺了十幾刀,當她接受治療時,有人去關心她,問她:「恨不恨兒子?」她說:「不恨!只希望兒子平安來看我!」因為她的兒子肇事後行蹤不明。
  上述兩位母親的愛無止盡,為兒女的付出總是無怨無悔。從此角度帶給我們的啟發是:行菩薩道時,不管眾生因無明而造種種惡,甚至傷害我們,我們能如故事中的母親般無有怨懟,永不捨棄孩子的慈悲心嗎?這樣的大悲心,是我們要學習的。
(當然佛陀教我們要悲智雙運:有智慧的慈悲,不會害了對方也不會給自己壓力,處理事事物物會更圓滿,減少憾事發生。這又是另外一個角度。)
  在藥師佛十二大願中的第二願,對於造惡業墮入惡道眾生也不放棄。藥師佛用其身光,照及幽冥的苦惱眾生,使其癡暗心眼,悉蒙開曉。所以,我們要學習藥師佛的慈悲心。
  雖然我們初學無法做到像佛菩薩一樣,但可從生活中漸進的修持,來長養我們的慈悲心。像現在疫情,我們以慈悲心祝福染疫者早日康復,疫情能盡快結束。多為人設想,幫助別人,時時關心他人,希望他們離苦得樂。還有,視年老者如父母、年長者如兄姊、年少者如弟妹、年幼者如己子。這都是培養慈悲心的方式。我們悲心越大,願也大、福德能越增長。
  社會諸多問題,來自於「自我」太強,為達成一己目的不擇手段,心心念念只想到自己,由此而衍生種種紛爭。佛說「無我」,一切不為自己,但為利益眾生。我們如能把每個人都當自己的父母、家人照顧,帶給別人溫暖,相信社會會更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