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人間佛教研修院

八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選課公告
 

壹、選課事項選課日期:即日起至二月十五日止
上課期間:90年3月至90年6月
說  明:1.每課程之選課人數,須滿二十人始能開課,因此,為方便統計人數、確定開課及準備教材,請於選課截止日前選課,以便利作業。謝謝!2.出家師父,免費參加。3.每個課程,上課三十小時。課程費,每科貳仟元。選三科,優待一科;選四科,優待二科。各科全勤者,頒發全勤獎,以資鼓勵。
報名方式:(請註明姓名、電話及所選課程)1. 親自或通訊報名(寄台南縣永康市勝利街11巷10號)。

2. 電洽:(06)3115713.3111099轉341伍麗滿小姐

3. 傳真:(06)31157134. E-mail:miaoshin@ms28.hinet.net 或mst@mail.mst.org.tw
貳、課程介紹(依上課次序)

課程名稱:成佛之道(下)
授課教師:見岸法師上課時間:每週一晚上7:30∼9:20
課程簡介:佛法是理智的宗教。所以義理的開導,或是修持的指示,都是通過理性,而有豐富、正確的內容。但一一法門的應機特性、淺深次第、相互關聯,每被一般人所忽略,而儱侗的覺得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以為:一法就等於一切,不需要廣修遍學。有的,不能完滿的總持佛法,對自己多少理會的法門,讚揚到極點,覺得這是最殊勝的,最究竟的。總之,凡不能統攝總貫、始終條理,都會犯上偏取部份而棄全體的過失,徒使佛教走上空疏貧乏的末運!
  所以對:「福德資糧,則人天具攝;智慧資糧,則聲緣相協;律及經論,皆所依止;僅取一分,不成菩提」的全體佛教,虛大師給以非常的讚仰。虛大師深入佛乘,獨具隻眼,揭示了如來出世的真實意趣 ──教導人類,由人生而直趣佛道。
從虛大師抉擇開示的全體佛教來說,一切無非是成佛的法門。這不但綜貫了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的三階,統攝一切佛法,開顯由人而成佛的正道,而且還綜貫了正常道與方便道的一切,圓滿顯示了佛道次第的全貌,導歸於究竟無上的佛地。
《成佛之道》一書,是印順導師依據虛大師的開示,參考宗喀巴宗承印度的中觀與瑜伽,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而綜貫成佛的菩提道次第。並綜合導師在法藏中的管窺一斑,所寫出的一部簡要的、由淺而深,綜貫一切佛法,而歸向於佛道的著作。內容由歸敬三寶、聞法趣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五章所組成。
研讀此書者,不僅可以確立正見,並可藉此確知修行的道次第。
課程名稱:妙雲集導讀(二)正聞篇
授課教師:莊春江老師上課時間:每週四晚上7:30∼9:20
課程簡介:印順導師提示的修學三次第──得要、深入、旁通。本課程係屬於「得(大 )要」(重於大義)的第一個階段,這也相應於佛陀指導的聞、思、修(四預流支)次第。基於以上原則,課程內容,以佛教史概要及佛法法義概要為兩大主軸,其目的是希望學員們能對於全體佛教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以免落入宗派門戶之窠臼中,失去佛法「無諍」的精神。
        在教本的編輯上,都是從印順導師的著作中,剪輯而成。每一段剪輯,在段落之前,儘量標出剪輯該段之主旨,而在整段末後,均註明出處,以方便學員檢閱原著。至於補充教材方面,僅供學員自行參考,希望能有補助的效果。而各節末後的問題思考,則鼓勵學員儘量多加利用,並至少選擇一題作答,以為課堂作業。
        在佛法法義方面,將特別介紹佛法不共世俗與其他宗教的特色──「緣起法」,俾供學員們能漸次建立正聞正見,以做為「正行」之基礎,同時培養辨別正法的能力。
        至於上課方式,則採用講師講授大義,學員即席詢問(含心得分享)的雙向交流型態,鼓勵學員獨立思惟,敢於質疑,藉「疑」而達「佛法僧三寶」之不疑。
  總之,本課程的目標是:使參學者對佛法有全盤性的鳥瞰,從「正聞」中培養獨立思惟的能力,進而能分辨法、非法,以確立正見,並漸次落實佛法的實踐力。課程大綱:1.修學佛法的方法與態度2.佛教史概觀3.佛教在印度的發展4.經典的結集5.原始佛教簡介(1)我們的身心(2)生死流轉(3)釋尊教導的法(4)聖者的境界6.大乘佛教簡介(1)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2)大乘佛法三要7.中國佛教簡介(1)佛教在中國(2)中國佛教的創立與特色8.佛法的判攝與抉擇
課程名稱:印度佛教思想史(上)
授課教師:傳道法師上課時間:每週六晚上7:30∼9:20
課程簡介:(1)探求佛法宗本、特質,為信、解、行、證之所依。(2)明其流變過程,指出了抉擇取捨的標準。
課程名稱:大乘佛法授課教師:藍吉富老師
上課時間:隔週日上午10:00∼11:50下午 2:00∼3:50

課程大綱:1.大乘與小乘2.菩薩道3.五大菩薩(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彌勒)4.般若波羅蜜多──般若經的核心思想5.西方佛與東方佛──彌陀、阿處 、藥師佛6.淨土法門7.會三歸一與尋聲救苦:《法華》 大意8.彈偏斥小、嘆大褒圓  ──維摩與文殊9.華嚴境界與普賢行願10.大乘戒學11.禪波羅蜜與菩薩三昧12.善財童子五十三參13.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與 十聖(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