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灣海岸與東北角海岸獨特的植群――臺灣海岸生態觀察(5)
陳玉峯
珊瑚礁海岸林
全球最複雜多樣的森林生態系,即熱帶雨林。赤道南北緯23.5˚之間,熱帶雨林區的海岸,仍然受制於海岸環境因子的囿限,因而熱帶的海岸林又名「簡化型的熱帶雨林」。
臺灣因北迴歸線穿越,南部地理上,平地屬於熱帶邊緣。姑且不論氣候條件,就植群而言,屬於典型熱帶雨林的物種以茄苳最具代表性;而海岸部分,臺灣恆春半島漸進式珊瑚礁上的棋盤腳與蓮葉桐,是該等海岸林在地球分佈上的最北界。它們的存在,跟黑潮及恆春半島南端的地形有關。
地圖上恆春半島的南端狀似高跟鞋:鞋尖是鵝鑾鼻,鞋跟是貓鼻頭;內凹處為南灣。於是,黑潮北進,以及每天潮汐,在內凹處常出現迴流;於是,包括鯨魚、南洋漂流來的種實,很容易在南灣等凹陷圈打滾、著陸或鯨魚迷航。此所以日據時代,曾經在南灣設置了臺灣唯一的捕鯨漁港;而南灣至鵝鑾鼻海岸線一帶,曾經存在「棋盤腳——蓮葉桐熱帶海岸林社會」。日據前後,以開發緣故,只剩下香蕉灣一小處原始的該海岸林,1984年劃歸墾丁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區,為臺灣留下一處熱帶風情。
奇怪的是,墾丁海岸上自日據時代迄今,不時看見海漂而來的椰子果實著陸,臺灣島上也人為栽植不少的可可椰子;卻始終不見可可椰子在臺灣海岸天然自生而出。
但,近年來,可能因為全球暖化的緣故,在恆春半島、東南部大武沿海,已發現栽植的可可椰子樹下,天然萌長出小樹。
可可椰子一向是熱帶海岸地景的標誌。
至於分佈最廣的海岸林即欖仁社會,只因人為植栽太多,分不清天然或人為。
海岸林植物的最主要生態特徵之一,種實來自海漂。
親近山林不只是智性、知識(系統),而是看神在所造物中,因為我們的五感六識、性靈意識本體,都是來自山林天演所衍生。我們不是宣說美好,而是讓美好的根源宣說;只要任何人願意傾聽自己內在的心音,好讓天籟打開時空天機。
香蕉灣如今殘存的這片海岸林,讓我們從海向陸,瀏覽天造地設。

▲香蕉灣位於後灘珊瑚礁岩上的亞灌木水芫花族群,植株低伏於風切面之下。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隨著向內陸,植物愈來愈高,至海岸林。

▲這群大學、研究生從低伏到舉手,乃至拋帽,模仿風切面的由低至高,而以海岸林喬木的高度坐收。
,但在香蕉灣盡低伏於風切面以下。.jpg)
▲水芫花是珊瑚礁岩上第一植物帶的灌木,它在蔽風處可以長高到3.5公尺或以上(最高紀錄在綠島大湖漁港的東北段,2014年9月3日調查),但在香蕉灣盡低伏於風切面以下。

▲香蕉灣海岸植被剖面:7x90m2
植物編號——1:蓮葉桐;2:棋盤腳;3:茄冬;4:山柚;5:皮孫木;6:紅柴;7:銀葉樹;8:咬人狗;9:欖仁;10:林投;11:大葉雀榕;
12:黃槿;13:葛塔德木;14:臭娘子;15:毛苦參;16:土沉香;17:草海桐;18:水芫花;19:月橘;20:白水木。
棋盤腳
棋盤腳這俗名的命名,是日據時代所產生,因為其果實頗像日本人製作的圍棋盤的四隻腳。漸進式珊瑚礁岩的橫向之間,常有隔溝,彷彿1970年代暨之前,臺灣女學生的制服之一的百褶裙,於是礁岩所在地被稱之為「裙礁海岸」。如果爭論何者名稱才「正確」,是否為「無謂」的爭執?
不只如此,你可順勢推衍,數不清人生的「無謂爭」,從莊子的「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見山是山、見山非山、見山又是山」或《金剛經》的「即非弔詭」等等,大抵都是古賢人智者,在提醒世人,可以免除自囿囿人的比喻、暗示或示唆。棋盤腳不是棋盤(的)腳。
棋盤腳在蘭嶼被稱作「魔鬼樹」,生人除非迫不得已,都竭力避開;因為棋盤腳樹下曾經是人死後,浮葬置屍之地。棋盤腳通常在夜間開花,晨曦之前,花瓣及雄蕊掉落,它的傳粉多賴夜行性的蛾類代勞。但是我們不會說:「為了讓夜蛾傳粉,所以棋盤腳在夜間開花」,「因為,所以」的說法也是偏執;否則拉馬克對上達爾文,各自的演化論對決的結果勢必重寫。
「彎彎曲曲的樹,把它當作彎彎曲曲看,不就直了?」「直承、如實」,說得輕鬆,心念的轉換愈是理性、有知識、有學問,愈不易?
事實上,棋盤腳每株樹、每朵花的開花或掉落時間、時程都不一樣。
棋盤腳每朵花的雄蕊眾多,雌蕊單一,所以曾經被戲稱為「男朋友最多的花」,而「多」是「多少」?計算 2 朵的結果,分別是 404 及 432
根雄蕊。不必再算有無錯誤,因為是 4 的倍數,所以無誤。
單子葉植物的花瓣等,通常或正常是 3 的倍數;雙子葉則是 4 或 5 的倍數。自然界充滿數字的傳奇。

▲面海海岸林的第一排喬木棋盤腳,衝風的枝葉還是遭受風切面的「風剪作用」,而成枯枝。它們是在風力不強的時程中長出者。
。.jpg)
▲棋盤腳花苞(1984;墾丁)。 |

▲棋盤腳的花絲400條以上,展開後下垂,而後再充水上揚。 |

▲棋盤腳再度揚起的花絲。 |

▲棋盤腳接近盛開時分。 |

▲棋盤腳夜間盛花。 |

▲棋盤腳一般在清晨前花絲及花瓣掉落。 |
。.jpg)
▲有些棋盤腳落花部分至隔日仍然保持良好(2006.10.29;墾丁)。 |
。.jpg)
▲棋盤腳初果(1984.7.11;墾丁)。 |
。.jpg)
▲棋盤腳熟果(1984.1.20;蘭嶼)。 |

▲棋盤腳名稱取義於像日本圍棋盤的桌腳;1999年筆者訪問原日本人伊藤忠,搬出日本圍棋桌。

▲棋盤腳果實類似棋盤「腳」形,從而訂名之。

▲可海漂傳播、萌發的棋盤腳小苗。
蓮葉桐
香蕉灣海岸林另一位喬木主角叫蓮葉桐。它的葉片心形盾狀,厚紙質,葉面如同打了臘,富光澤。其實怎麼看都不像「蓮葉」,也不像「梧桐」,無妨;指月之指不是月,何況蓮葉桐?
蓮葉桐的小花序通常是 3 朵單性花,1 雌 2
雄,但是,雄花開時雌花不開,雌花開時雄花已凋,似乎有種防止「近親交配」的機制。演化上多些變化,有助於多變環境的汰選。
花的總苞片彷彿一個圓盤,長成果實的過程中,逐漸膨大,像個燈籠包圍起果實。掉落時,因為果實對著總苞(在果實期可以叫做果托)的開口,以重力緣故,落在水面時,常常開口向上,活像個小水缸,可以漂浮流浪。其實不管上下,都可海漂。
1960年代及之前,臺灣有許多古典歷史小說,其中一本是《精忠岳飛傳》,說是岳飛尚在襁褓期時,故鄉遭逢大洪水,母親抱著他,母子塞進一個大水缸,被洪水漂流,終而得救。看官就別問水缸的材質、大小了,「小說」不是一向強調虛構嗎?不妨將之看成放大的蓮葉桐果托,戲劇性更佳。
。.jpg)
▲前岸的海岸林可以蓮葉桐為優勢(1984.12.11;香蕉灣)。
。.jpg)
▲位於小灣的蓮葉桐大樹(1984.8.20)。
。.jpg)
▲蓮葉桐小花序具3朵花,2雄1雌,雄先開花(1984.8.22;香蕉灣)。
。.jpg)
▲蓮葉桐初果(1984.8.22;香蕉灣)。
。.JPG)
▲蓮葉桐熟果的總苞膨大(1984.11.25;香蕉灣)。
。.jpg)
▲蓮葉桐(1984.11.30;香蕉灣)。
。.jpg)
▲蓮葉桐落果(1983.5.7;香蕉灣)。
。.jpg)
▲蓮葉桐落果可海漂(1984.6.11;香蕉灣)。
臺灣東北角海岸獨特的植群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跳蚤呢?細菌呢?病毒呢?親近自然,如同復返我們「心的故里」。靈鷲山心道師父楬櫫「靈性生態;生態靈性」,大致上是由禪定中,連結時空中的萬物萬象,了然萬法同歸方寸;愛護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同於愛惜自己的身、心、靈。而且,心靈是超越時空萬物萬象的自在自由,當然對生態系中網網相牽、脈脈相連的動植物,任其自由自在地生活、生長與孳息,不會予以干預,遑論剷除或改造它們呢!
於是,位居東北角雪山山脈拔海的第一座山頭靈鷲山,便有了天道自我復育、復建的機會,也就是生態學上所謂的「次生演替」,自由自在地發揮,不出3、40年間,回復到了這片土地本來真面目的初階,不久之後,可望重返原始森林的「楠海世界」。
所謂的「楠海世界」,指的是整個靈鷲山的終極群落,就是楠木類喬木的大本營;山系向海的中上坡段,以紅楠社會為最大優勢;下坡段及溪溝,以大葉楠社會獨佔繁華。如果森林有所破壞,次生而出的,是香楠社會,三者都是楠木屬的大、中喬木。另外,在背海的山坡,可以發展出長尾栲的櫟林社會。
每年春天,山系的外貌,由茂盛紅楠的族群,吐放近乎滿山的紅潤芽苞,一盞一盞鼓鼓的葉芽苞,彷彿臺灣人愛吃的滷豬腳;故而紅楠又名豬腳楠,坊間如是說。究其實,紅楠的芽苞一點也不像滷豬腳的外貌;此間,隱含有人類感官識覺的交流千變萬化。視覺顏色的刺激,轉變為嗅覺的滷香,再連結成「豬腳」而來。
佛經等,為明細詮釋人類心識、運作的種種,不得不劃分眼、耳、鼻、舌、意等六識;如同西方醫學的分工分科,腦部區塊專司各項功能的劃分,或如左、右大腦分別職掌理性與情意等等。然而,此等分析型的分別意識,很容易誤導人們忘卻人從來是一個不可切割的,完整的,可沒聽說過有人左、右大腦分割而可存活!
不同顏色存有不同色溫,冬天人們喜用溫暖色系的燈泡;各種感官識覺從來統籌於一心之幻變。從紅楠到豬腳楠,都是感官識覺的流轉。而禪,正是要直搗心識示現或應現的究竟之道,觀破妄相,直取根荄或本體,但本體超越感官識覺、意識、潛意識或無以名狀的阿賴耶識(第八意識或西方所謂的靈魂)。
靈鷲山的天然終極森林楠海世界,隱藏有植物界禪門的無門關的意象,或示唆的象徵。事實上,任何場域都有其自身的底蘊,以及啟發人心的竅門,端視人心如何自觀。
就在靈鷲山大殿側,或是建築群周遭的岩壁隙,每逢冷颼颼又十足潮濕的東北季風雨籠罩下,一種海邊植物石板菜正在萌長。
臺灣久來接受溫帶文化的教育,春芽(春耕)、夏花、秋果、冬藏,何況東北角的淒風苦雨,一山冷冽、霧雨茫茫,體感溫度在強風逆襲下,人們更直想往被窩裡鑽。
此等季節中,一群多年生的草花群,卻兀自展開年度的歡愉,昂首虛空。這群冬萌物種,從海岸潮間帶的石蓴、綠藻類,翠綠得把海與岸永恆的拉鋸填平,養眼養意,而讓人心曠神怡;以美的橋樑,連結陸海空與靈魂的通暢無礙。然後,海灘草花群的物種,例如:濱蘿蔔、濱當歸、濱剪刀股、茅毛珍珠菜、密葉黃菫、矮筋骨草、臺灣蒲公英、糙莖麝香百合、臺灣百合,在東北角的生態型,以及上述的石板菜,還有分佈不限於東北角的金花石蒜等。
依人們慣用語,這群多年生物種「逆勢操作」,選擇一般物種冬藏的「慣習」而逆轉;雖然各自合宜的節氣生長不同,共同的特徵是在酷熱的夏季隱匿。而如此反向操作的天演,成為東北角生界的一大特徵。
關於臺灣海岸的植物生態,就簡介到此。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