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                                 

臺灣檜木的形態

 

                                  扁柏樹皮                            毬花、毬果、胚珠、種子、發芽率

                                                                            及生長,紅檜雄花穗頂生(陳月霞攝)

        紅檜樹皮較薄,故又名「薄皮仔」。扁柏樹皮厚且有辛味,又名「厚殼仔

」。扁柏偶可見螺旋向上的樹皮。

  紅檜的鱗片狀三角形葉,先端銳尖,逆撫觸有刺感。扁柏的葉先端鈍形,

逆撫觸無刺感,且常見白色氣孔帶。

  如同大部分裸子植物之主幹長期維持頂芽優勢的成長,形成三角錐體的大

樹。而主幹之外的側枝生長,以樹梢或樹冠的上部最活躍,但下部的生長則甚

緩慢;只有樹冠上部有活力的2年生第二側枝得以產生胚珠芽,而第二側枝的

頂芽枝生長比其側芽枝緩慢;在同一生長季,可產生至第三或第四側枝,第三

側枝的頂芽無優勢且生長甚慢,其上的芽體全數為營養枝,構成全樹最主要的

光合作用。第四側枝椏常沿第三側枝的同一側排列。在下個生長(春)季,第

四側枝椏的頂芽,位於活躍的第二側枝上者,可產生新的雌性或胚珠芽。

  紅檜與臺灣扁柏的雌花穗芽體,於8月或更早,形成於樹上部第四側枝的當

年生長端,然後約有6個月的停滯期用以發育及分化。胚珠芽約在隔年2及3月胚

囊發生前打開。此開花季節完成授粉,但精卵結合卻遲至5月下旬,同年11月毬

果成熟而落子。

  松浦作治郎(1942)計算紅檜及扁柏單株種子量,他在太平山取樣母樹,

總計得出臺灣扁柏一年產生790,354粒,紅檜2,135,362粒種子。

                                    生長                                                        腔腐

  

                          紅檜及扁柏幼苗                老樹樹幹常呈中空的紅檜(南橫路邊)
           
        由紅檜及扁柏小苗先長出針葉,後長出鱗葉可推知,檜木的鱗葉係由針葉

演化而來。

 扁柏生長緩慢,長出1立方公尺需約350年,紅檜較快。然而,各地族群、不

同植株之生長速率變異甚大。

紅檜樹幹易受白色菌(Stercum sulcatum)或稱蓮根菌的侵蝕而呈中空,此

的侵蝕方式殆為同心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