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佛教辭典》選刊

                                                                                                                                  編輯部

心覺(1899-1969)

     台南縣永康市妙心寺開山住持。俗名梁加升,台南市人。小學畢業後,赴廈

門同文書院就讀,並赴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經濟科。畢業回台後,積極投入爭取

台籍人士權益的社會運動。先後曾參加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團體。

  1928年高雄淺野水泥公司發生勞資糾紛,台籍工人為抗議公司的不平等待遇

,乃集體罷工,約有八百名台籍員工罷工達78日之久。師在當時即係台灣工友總

聯盟所指派的罷工團副團長兼糾察隊長。事後為日本政府拘捕。七個月後,始被

判無罪。

  師獲釋後,旋赴福建、廣東等地經商。日本戰敗後,台灣人被日軍徵召赴各

地的「軍伕」流落四處,無人照拂。師在當時即盡力幫助這些台胞能安返台灣。

  光復後,師返台灣,曾任國民黨黨職。1955年,師於高雄縣大崗山禮超峰寺

住持開照為剃渡師,正式出家為僧。1958年,師於大崗山創設靜心覺苑,栽臘梅

千株,以為清修之所。1960年又在台南縣永康市開創小東山妙心寺。1968年大雄

寶殿落成,師於次年即告辭世。

 

中國佛寺志

 

  又稱《中國佛寺史志彙刊》。係彙集多種與中國佛教有關之地方志、山志、

寺志於一編的大叢書。杜潔祥主編。全書有三輯,內含97種,共110冊。第一輯

收有《洛陽伽藍記》、《金陵梵剎志》等五十種。第二輯收《江南梵剎志》、《

重修曹溪通志》等三十種。第三輯收《幽溪別志》、《青原志略》等十七種。其

中有多種資料係海內外僅存的孤本,頗具史料價值。

 

日產寺院

 

  日據時代,日本佛教若干宗派曾在台灣設立不少寺院及佈教所。光復後,台

灣佛教界即將這些日本寺院稱為「日產寺院」。

  1943年,日本總督府文教局所統計之日本各宗在台灣的弘法道場,大約有140

處。分屬於真言宗等九個宗派。這140處道場包含有各宗派在台灣的主要寺院及次

級弘法單位(佈教所)。其中,主要寺院有24處,略如下列:

名  稱

宗派

所在地

設 立

年 代

佈教所

數 量

高野山臺灣

別院弘法寺

真言宗

臺北市

西門町

明治43

13 

高 野 寺

臺南市

鹽 埕

昭和10

大 師 寺

臺 中
新 高

昭和3  

淨 土 宗
臺 北  別 院

淨土宗

臺 北
樺山町

大正15

22

淨 土 宗
臺南佈教所

臺 南
臺 町

明治32

明 照 山
法 隆 寺

嘉 義
北 門

昭和6  

曹洞宗兩大
本山別院 

曹洞宗

臺 北
東 門

明治43

32

興 國 山
久 寶 寺

基 隆
義重町

明治40

新竹禪寺 

新 竹
南 門

明治45

曹 洞 宗

員 林 寺

員林街

大正15

臺南禪寺 

臺 南
鹽 埕

昭和10

鎮南山臨濟

護國禪寺 

臨濟宗

臺 北
圓 山

明治33

11

萬 壽 山

龍 泉 寺

高 雄
內 惟

大正12

東 禪 寺

花蓮港

真 宗  本 派

本願寺別院

真宗本
願寺派

臺 北
新起町

明治34

30

蓬 萊 山

光 尊 寺

基 隆
壽 町

明治38

光 明 寺

臺 南
鹽 埕

昭和9  

南 溟 山

寶 船 寺

高雄市
壽 町

大正9  

大 谷 派

本願寺別院

真 宗
大谷派

臺北市
壽 町

大正10

12

本 觀 寺

臺 中
老松町

昭和12

南 海 山

法 華 寺

日蓮宗

臺 北
若竹町

明治31

8

臺 南 山

妙 經 寺

臺 南
鹽 埕

明治34

法 華 宗

臺北佈教所

法華宗

臺 北
老松町

大正11

8

法 王 寺

天台宗

基 隆
堀川町

大正9  

4

 

        光復後,這些日產寺院的歸屬並不全然相同,有些被各縣市教育局接收,有

些被劃歸日產管理處,有些則移交給台灣宗教界。因此,各寺院的演變結果也互

有差異。譬如:真言宗的弘法寺現在已成為民間信仰的天后宮;淨土宗台北別院

成為善導寺;曹洞宗兩大本山別院已成為東和禪寺;真宗大谷派本願寺別院則成

為台北西門町的商業大樓。(曾景來〈日產寺院之變遷〉;飯塚俊夫《台灣開教

步 》)

 

中華大藏經

  1956年台灣佛教界所編修的大藏經。召集人為藏密弘法師屈映光,總編輯為

佛教文獻學者蔡運辰。

  依照倡印者的原意,此一大藏經原擬「統合海內外已入藏、未入藏之一切佛

典,作空前未有之結集」。版面製作方式係將原版四頁合為一頁,縮小後,照相

影印刊行。並未重新排版。依照原訂計畫,全藏包含下列四大部份:

  (一)選藏:即正藏,匯集中、日、韓歷代所編纂的三十二種漢文大藏經內

所有的佛典,去其重複,匯為一藏,共得三千九百餘部經典,分為四輯:1 第一

輯收《磧砂藏》及《宋藏遺珍》;2 第二輯為《嘉興正續藏》,去其已見於第一

輯者;3 第三輯收《卍字正續藏》,去其已見於前二輯者;4 第四輯則匯合各

藏,去其已見於前三輯者。

  (二)續藏:擬輯未入於前三十二種藏經中的佛典,以補各藏之未備。所蒐

集書籍多為民國以後的譯籍與著作,譯籍中有南傳的小乘經論、也有日本撰述。

但以藏密佛典最多。

  (三)譯藏:擬收集近百年來譯為外文的佛典,並擬繼續翻譯、收羅,以成

大觀。

  (四)總目錄:收集各種大藏經的目錄,分為四類:1 本藏目錄,即《中華

大藏經總目錄》;2 前述「選藏」四輯的原始目錄及相關著作;3 有關目錄,為

與基本目錄相關的藏經目錄;4 參考目錄,收集歷代中外值得參考的佛書目錄。

  儘管原先的計畫相當龐大,但是結果並未圓滿完成。全藏僅刊行第一部份「

選藏」中的前三輯及總目錄而已。至於「續藏」以下的各部份,除了本藏目錄之

外,都尚未著手,全藏之刊行即告終止。因此,有不少中外人士之已預付款項申

購全藏者,都因為無法取得全藏而頗有怨言。此一佛教文化大事,最後乃草率地

、令人遺憾地收場。

  雖然如此,此一大藏經之刊行,也並非全無正面影響。第一輯《磧砂藏》的

刊行,使今人得以輕易閱讀到十三、四世紀間所刊刻的古版佛典。第二輯《嘉興

藏》續藏的刊行,也使明清二代之數百種罕見佛典,得以普及於教界與學界。在

版本學上與明清佛教史料的提供方面,這部大藏經的刊行是有貢獻的。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當代出版品中,篇幅最大的中文佛學大辭典。藍吉富主編,台南•中華佛教

百科文獻基金會(開證、傳道主持)於1994年出版。全書十冊 (十六開本),內

文約一千餘萬字。

  依據該書之〈編輯說明〉,全書之內容及特質略如下列:

  (一)本書是一部綜合性、全面性的佛學百科全書。全書共計十冊:第一冊

是〈索引〉;第二冊到第九冊是本書的〈正編〉,也是全書的主體部份;第十冊

是〈資料編〉。

  (二)〈正編〉的內容,除了包含各條目(佛教相關辭彙)的系統性說明文

字之外,有不少條目也附載古代的相關文獻、或現代學術界的研究論文。在大部

份條目之末,也附有參考書目。在源自印度、西藏的條目之下,也都附有梵、巴

、藏文的羅馬字拼音。

  (三)第一冊所包含的〈索引〉內容,計有首字筆畫、首字注音、分類、外

文等四種。讀者可依不同方式以作檢索。

  (四)第十冊〈資料編〉收輯〈常用佛典〉、〈佛門必備課誦本〉、〈佛書

書名索引〉、〈當代台灣佛教資料〉、〈台灣佛教名剎圖片集〉等五種內容。這

是編者衡量當前台灣讀者的需要所設計出來的。要涉獵國內佛教界的常用佛典、

要瞭解台灣佛教徒早晚課誦的內容,以及台灣佛教界、佛學界的現況,在此冊之

中大體都可以找到相關資料。

  (五)對於全書內容份量的編配,編者在現代研究成果、古今修持方法、相

關之歷史文獻、及參考書目等方面,皆曾作費心的採擷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