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辭典》選刊

                                                              編輯部

 超峰寺

    高雄縣古剎。日據時代台灣四大法脈中之大崗山派之發源地。位於高雄縣阿蓮鄉之大崗山。大崗山(又作大岡山)山中有寺廟多所,故南台灣居民多稱該山為「台灣佛山」。超峰寺即該山最負盛名的佛剎。由超峰寺所發展出來而遍佈全台的寺院群,其所傳承的法脈即被稱為「大崗山法脈」。
        本寺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僧人紹光在此修行。乾隆二十八年
(1763),台灣知府蔣允焄鳩資改建,並命名為「超峰寺」。光緒三十四年(1908),僧人永定來寺駐錫,以不忍古剎寺宇衰頹,乃於宣統二年(1910)擴建大雄寶殿,永定乃成為近世超峰寺之第一代主持。
   
1941年日軍擬闢大崗山為軍事要塞地,故強迫寺眾遷移至山下。寺眾乃於今之「新超峰寺」址建立「新超峰寺」。光復後,住持開照率眾回山。先行修建前殿及兩邊配房。1956年秋再增建後殿、禪房等。1959年開參接任住持,並於1962年舉行護國千佛大戒會。1977年,法智晉任為第四任住持後,銳意整頓寺內建築,寺貌為之煥然一新。此外,又舉辦有大專生佛學講座、創辦觀音中醫診所以及佛學講座等,寺譽日隆。目前(2001)仍由法智擔任住持。(江燦騰〈高雄大崗山超峰寺派的源流和發展〉)
  
附:超峰寺(連橫《雅堂文集》卷三)
   
超峰寺在大岡山之上。雍正間,有僧紹光結茅於此,境絕清閟。乾隆二十八年,知府蔣元樞乃建為寺。每年春間,進香者多,嘗一日至數千人。先是元樞度建之時,慮木石難致。鳩工治材,積於山麓。乃揚言曰:本府夢大士來告,以某日某時,當化百千萬身,以建此寺。至日,觀者數千人,元樞亦至。又言曰:本府當率眾登山,以觀靈異;然不可徒手往,木石俱在,眾可量力為之。踴躍而前,一時俱舉,元樞亦手兩瓦為導。既上,命工建之,閱日而成。復言曰:此則大士化身之力也。故名。超峰寺前左有兩泉,水自石隙出,深不及尺,雖數千人飲之不竭。泉中有白蟹,小如錢,進香者向佛乞筶,始可得,攜歸畜之,謂可介福。

  善導寺

        台北市名剎。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創建於1929年(昭和四年)。係由日本淨土宗所倡建。原係日本淨土宗在台灣之「台北開教院」,亦即該宗在台灣之弘法總部。創寺之時,住持為自日本來台之田村智學。
    台灣光復後,日本人撤離台灣。本寺產權改由台北市政府擁有,寺務則聘僧人達超主持。
        1948年,寺務改由李子寬接管。李氏接管後,先後聘請大醒、章嘉、印順、南亭等人任導師,1950年組織護法會及淨土宗共修會。1953年,改護法會為「善導寺財團法人」。二年後,李子寬面謁先總統蔣公,請求發還善導寺,作為佛教文化活動之用。此後本寺產權乃屬於佛教教團。
        1956年,善導寺董監事會決議,聘請印順為住持。其後繼任之住持有:演培、默如、道安、悟一、雲霞、妙然、了中諸師。中國佛教會遷台後,會址即設在本寺。故甚多重大佛教活動,皆在此舉行。
1986年,本寺在光復後改建的主要建物──「慈恩大樓」落成。此處乃成全寺的指揮中心。其中,四樓為「太虛大師紀念圖書館」,可容一百二十餘人。五樓至七樓,為「佛教歷史藝術館」。館內珍藏歷代石彫、木刻、金銅、陶瓷等,皆為珍貴之藝術品。目前(2001),本寺又在擴建中。

  獅頭山

        台灣名山。以寺廟眾多聞名全台。位於新竹、苗栗兩縣之分界處。山之西側呈蹲獅狀,清道光年間,淡水同知李慎彝乃依山形命名為獅頭山。西元1895年,桃園大溪人邱大公於該山嶺之中,發現一處天然岩洞,乃加以整修成寺,是為獅岩洞(元光寺)之始。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又有廣東興寧人黃炳三來山結庵禮佛。爾後,寺庵日增。先後成立之寺院有勸化堂、開善寺、金剛寺、水濂洞、萬佛庵、元光寺、海會庵等剎。茲略述各寺簡史如下:
        勸化堂: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陳秀蘭、林李雲等人利用岩洞開鑿而成。開創以來已有數次增修,最近一次,是在1978年。大殿分三殿,即玉清宮正殿、大成殿及雷音殿。為一民間信仰寺廟。
        開善寺:位於獅峰右側山腰間。始建於1928年。殿中所供玉質釋迦牟尼佛像,高二尺餘,為來自緬甸的玉佛。
        金剛寺:1913年妙善創建,1935年因地震毀損,後由水濂洞住持籌資復建。
        水濂洞:又名梵音寺。寺域為獅頭山最大之岩洞,洞頂有泉水,滴流不涸,酷似珠簾,故取此名。光緒末年由如淨肇建。
        萬佛庵:又名靈岩洞。1927年妙英創建。主祀千手觀音。
元光寺:即獅岩洞。開山祖師為邱大公(普提,又稱淨源上人)。自創建以來,迭經修建,規模宏大。
        海會庵:達明創建於1928年,殿中供奉西方三聖。
        1998年,獅頭山勸化堂管理委員會委託文史工作者,將百年來獅頭山寺廟拓建沿革、神祇、祭祀、建築、文物、人物等逐一詳細考證,編成《獅頭山百年誌》一書行世,為研究此山歷史之具體文獻。

   鳳山寺(高雄) 

        高雄縣民俗信仰古剎。位於高雄縣旗山鎮。全稱五龍山鳳山寺。創於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寺內有玉皇大殿、大雄寶殿、觀音佛祖殿、濟公活佛殿及地藏王殿等五殿。1962年於寺前廣場建濟公大佛,至1969年完工。1984年五月成立管理委員會掌理寺務。1985年建功德堂。1986年拓寬道路,擴建汽車停車場。

   鳳山寺(彰化)

        彰化縣佛剎。位於彰化縣溪湖鎮。達成創建於1940年。據說係依鳳穴所建,故名「鳳山寺」。屬曹洞宗。1973年,達成於寺後擴建大雄寶殿,尚未建成,即捨報示寂。其弟子聖定接任住持,並陸續完成大悲殿、寮房、禪堂等建築。寺中大殿樑柱甚多。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及迦葉、阿難像。佛龕左右有四幅天女圖。另大悲殿一樓供奉阿彌陀佛,二樓供奉觀世音菩薩。

   鳳山寺(新竹)

        新竹縣佛剎。位於新竹縣湖口鄉。妙禪創於1937年(日據時代昭和十二年),屬臨濟宗妙心寺派。曾於1972、1976年二次重建。新建寺宇,係一座連地下室高三層的宮殿式建築,大雄寶殿居中,殿內供奉華嚴三聖。此外另有棲鳳塔。本寺主修淨土,但開有「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研習會。另於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有共修會。本寺平常不舉辦法會,僅於農曆四月八日、七月三十日舉行法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