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中國禪宗史》之考察

──兼與胡適及日本學者相關研究的比較

道序

釋傳道

        印順導師是近現代臺灣佛教史上極重要的高僧大德,著作等身;其中,尤以《中國禪宗史》一書,得到日本學界的推崇,並因此獲得日本大正大學博士學位的殊榮。
        中國佛教由於受到禪與淨土思想偏頗發展的影響,「向來走極端,認為看經論不如實行,因此摔了經論,冥索暗求,走向盲修瞎練的黑漆洞去。」(印順導師:《教制教典與教學》,頁167 )這種捨棄經論法義的探究,而專重信仰實踐的傾向,一方面使主智的佛法真義,逐漸隱晦而失去其振聾發聵的功能;一方面又導致佛教行人對於自己體驗的內容,過度自信與誇大。悲夫!其結果,就是將大智佛陀所體證的真理淺化、俗化,甚至扭曲了!
        及至現代,中國佛教又因日本佛教重於學術研究的影響,而吹起了研究風,遺憾的是,此風對於佛教界而言,不過是從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專重學術研究,說食數寶,同樣無益於身心的淨化與解脫,甚且有棄宏觀佛法大旨而引向瑣碎枝末的危險性!
        導師曾自述其學思歷程,說他自「出家以來,多少感覺到,現實佛教界的問題,根本是思想問題。」所以他「願意多多理解教理,對佛教思想起一點澄清作用。」(《華雨集》第五冊〈遊心法海六十年〉,頁7~8)綜觀導師一生所努力的,所著述的七百餘萬言,也的確是在對流傳二千多年的佛教思想,作釐清、判攝與正本清源的工作。只是導師的目標、動機與方法,不同於一般佛教學者的為學術而研究,甚或為餬口、為名聞利養而研究;而是真正為了信仰實踐,為了涅槃寂靜的終極目標而研究。
        這種一貫的研究立場,同樣的表現在這本《中國禪宗史》中,因此在禪者傳承與禪法演變的研究中,導師得出如下的結論:「會昌以下的中國禪宗,是達摩禪的中國化,主要是老莊化,玄學化。……曹溪禪融攝了牛頭,也就融攝老莊而成為──絕對訶毀(分別)知識,不用造作,也就是專重自利,輕視利他事行的中國禪宗。」(〈自序〉,頁 8、10)從思想到行為,由思想而影響行為,這個結論,不啻為導師早年所質疑的:「思想與行為,真可以毫無關聯嗎!」(《華雨集》第五冊〈遊心法海六十年〉,頁11)作了最佳的註解。而這,又可以回歸到他老人家所意解的:「現實佛教界的問題,根本是思想問題。」所以佛法的研究者,絕不能將研究的成果孤立於現實人生之外,而作為無關乎自他生命的研究!這樣的研究,才是有價值的研究!
        本書作者邱敏捷早在民國68年左右,當她還是臺南師專的學生時代,即曾至妙心寺參訪,及至進入中文研究所深造,更時常與我討論佛學暨印順導師的《妙雲集》。也許是透過這樣對於佛法的啟發,所以她的碩博士論文,都以佛教思想作為主題;特別是博士論文,即以「印順的佛教思想研究」為題。難得她這幾十年來,始終在佛學研究的領域上努力不輟,令亦師亦友的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敏捷所以研撰本書的主要動機之一,在於探討印順導師的《中國禪宗史》,究竟與日本佛學者先前的相關著作有何關聯,甚至是否涉及「抄襲」等問題。這一點,由她在書末附錄的《中國禪宗史》日譯本譯者伊吹敦所作的「註文」對照表,即可得到反證而窺知導師研究的所本。關於本書,敏捷的確作了相當的努力,也得出一些中肯的結論,信能釐清學界的質疑,值得給以肯定。
        妙心寺向來重視佛教正知正見的弘揚與推廣;印順導師的思想、著作及以之為研究對象的有關論著,也都是我們孜孜發揚與支持的對象。因此,在得知敏捷本書將受邀於「第八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上作為新書發表時,亦樂意由妙心出版社出版。相信本書的發行,當有助於學者與信眾對於以導師《中國禪宗史》為核心研究之相關論說的認識與了解,故而本人樂為之序。

傳道書於妙心寺200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