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韌性──談正向看待生活中的逆境

 

呂春梅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無奈的事,讓人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但,為了還要繼續活下去,就必須一一去克服,從逆境中學習經驗,並正向的將它視為是積累人生更多智慧、勇氣、能力的資糧。正向的態度、積極的面對,將幫助我們較能心平氣和的度過那段艱辛的日子,願意敞開心胸,接納不同以往的思惟、意見,讓自己從反省中找到更兩全其美的辦法;只要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更有韌性,就會讓自己與別人活得更快樂、更自在。


        從「心動奇蹟──瑪莉與三隻小狗的故事」影片中,我看到生命的韌性是無限寬廣的。2004年在日本新瀉縣山古志村發生了大地震,縱然天崩地裂,驚恐慌亂,但瑪莉這隻義犬表現出的勇氣與懷抱希望,卻令我大為感動。地震後瑪莉在一心救主的勇氣驅使下,掙脫繩索,拚命的在瓦礫堆中用前足挖掘,尋找主人,不畏雙足已受傷流血,仍奮力奔跑帶領救難人員回家救主,並在救難直升機無法將其與主人一起帶出至安置所時,勇敢的與三隻小狗在無人的村落,懷抱希望的等著主人回來。在第十六天後,終於奇蹟般的與主人相遇,並一起留在安置所,等待與村民一起回家重建家園。
 

        瑪莉與主人一家人因擁有正向的價值觀──感恩、愛、希望,才能化危機為轉機,並綻放出燦爛的生命光輝。因為有著「感恩」的心,才能激發瑪莉有勇氣,不畏隨時餘震所產生的危險奮力救主;而「母愛」也是支撐瑪莉適應大自然的動力,才能在無人的十六天中,尋找食物餵飽牠的三隻小狗,並在惡劣的環境中,平安的保護著牠的小狗;「希望」更是瑪莉與主人阿彩一家人能夠重聚的力量,有希望才會有毅力持續奮鬥、等待,也因懷抱希望與愛,主人才有機會返回救出瑪莉。
 

        再從「回家──死刑犯湯銘雄的救贖紀錄片」中,讓我體會到「原諒」也是創造人性光輝的情操;人與人之間,可以在懺悔與寬恕中化解大仇恨,因而進入善的循環。1992年11月21日湯銘雄因酒醉在臺北「神話故事」KTV縱火,造成16人喪生。鑄下大錯後,在不斷的訴訟過程中,因受不了心理的煎熬,曾三次想以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後因更生團契牧師與杜花明一封寬恕的信,燃起他在死牢中的希望,並因而心生悔改,同意捐贈器官遺愛人間。在死前的三個月,刻意保養身體,連行刑前那杯高梁酒也沒喝,希望以最好的身體狀況捐出器官。
 

        杜花明是受難者之一的姊姊,她的寬恕帶給湯銘雄力量與盼望,因此在槍決前一夜,湯銘雄再次寫了十五封信,向受難者家屬致歉,這是他死前再次表現出的誠意與責任。
 

        杜花明的寬恕情操,就如同臺大副教授謝煥儒被更生人楊振堂打死的事件中,謝太太(張美瑛)在第一時間選擇原諒一樣的偉大而充滿智慧。她的寬容安撫了所有人的不安,她說:「我不要丈夫帶著仇恨離去,若是前世欠下的孽債,還了,當下解脫;如果沒有欠,那他就是示現菩薩。無論原因為何?她都欣然接受。」所以,她在丈夫的耳邊輕聲的說:「爸爸,我們原諒他。」她希望丈夫走的無牽掛。在謝教授的告別式中,她送給參加的親友一本《生死皆自在》,書中封面上寫了一段話:「遠去的親人已如一只飄揚的風箏,假如有一根線把它拉住了,這個風箏就會一直掙扎;祝福它,放下它,就讓風箏自在飄到它該落地的地方。」
 

        無論是杜花明或是張美瑛,她們都呈現人性中最正向的胸懷,打從心底做到「慈悲喜捨放長情」,從心放下,欣然看待生死題。就如張美瑛說的:「人要好好活著,因為我們對別人有責任。」正向的看待生活中的逆境,這種情操不是容易做到的,需要有大愛的精神、寬闊的胸襟,才能做到放下;在自己真正做到放下仇恨原諒別人時,才能真正的放過自己,讓自己過正常的生活,生命也因這樣的韌性而更有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