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師父2012馬來西亞弘法隨行側記(上)

 

吳文宗


法緣成熟


  馬來西亞人口 2千 2百 70萬人,其中馬來人佔了全馬人口總數 57%,是三大族群中最主要的;其他兩大族群包括華族、印度族,此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回教為馬國國教,信仰人口佔52%;佛教為馬國第二大宗教,佔有17%的比率。目前馬國的華人當中有百分之七十是佛教徒,而有登記且稍具規模的寺廟
,共有四百多間。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係團結全國佛教徒的中心,成立於一九五九年


  這一次,師父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馬來西亞佛學院、三慧講堂、馬佛總森洲分會、森美蘭洲波德申法海蘭若、八打靈千百家佛教居士林等佛教團體的邀請,做為期七天的弘法行程。隨行的有妙心寺秘書謝杏熏居士、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董事吳文宗居士等人。相較於師父1984、1987、1988年前後五次的馬來西亞弘法,這次弘法益顯彌足珍貴,因為師父身體不若盛年,但是師父不忍眾生苦,故其為法忘軀的精神在在顯現在每一場次的弘法中,甚至在接二連三的請益開示中,都可見師父精神奕奕,法喜充滿的神態。

出發
 三月十七日(星期六)

  下午18:30從高雄起飛的華航 CI723 班機抵達吉隆坡國際機場。佛友賴必雄居士已在機場入境大廳等候多時,遠遠一見,熱情飛奔前來,大家相見如故都源於佛法的牽引相繫。


  車行一小時餘,來到賴居士開設的「天然素食餐館」用餐。賴居士學佛多年,對佛法的義理追求熱切,每每在車上或在餐間無不緊抓住請益時間,一副孜孜不倦的好學模樣令人欽佩。

  飯後,車再行近兩個小時來到波德申法海蘭若安單,已近深夜 11 時。

佛像開光
 三月十八日上午(星期日)

  師父應長恩法師之邀,上午 8  時  30 分參加法海蘭若大雄寶殿釋迦佛像開光典
禮擔任貴賓。此外,應邀的大德有馬佛總顧問文建長老、馬佛總副主席兼森洲分會主席妙開法師、馬佛總總務兼柔佛分會主席禪亮長老、法海蘭若上人證能法師、法海蘭若上人證悟法師、籌委會主席宋藝臻居士等貴賓,以及北傳、南傳、藏傳法師多位。整個儀式有開光、灑淨、舞獅表演、切蛋糕、致贈紀念品、籌備會主席致謝詞

、大合照等,過程莊嚴隆重。

  長恩法師於 1989 年依止
能法師出家;出家後來臺灣彌陀禪寺寶華佛學院求學,與擔任教師的師父結下法緣。寶華佛學院畢業後繼續深造,獲緬甸國際佛教大學榮譽特優學士學位;2007年考獲斯里蘭卡柯拉尼亞大學特優碩士學位,同時受委為森州大馬佛總弘法主任。目前於馬來西亞波德申海邊路12英里創辦「法海蘭若」靜修道場。這次特別禮請師父參加,師父也欣然答應,應是對晚輩的一大勉勵。

  典禮圓滿後,師父一行趕赴吉隆坡國際機場搭乘下午 4 點10分飛往檳城的馬航班機。途中賴必雄居士特地為大家安排於「紅茶園」素食餐廳用餐。席間波德申周順利居士也特地趕來作陪,馬佛總沙勞越分會主席溫振輝居士及其兄長溫振光居士也特地來見師父,而妙開法師也兼程來餐廳取師父贈送的妙心文集、法印學報及淨土的吶喊
DVD

接機接駕
 三月十八日下午(星期日)

  下午5:00師父一行三人飛抵檳城機場,甫出海關即被一群手持大紅橫幅標語,大聲歡呼的歡迎群眾嚇了一跳,原來是三慧講堂住持繼傳法師率監院繼然法師、馬佛總財務組開寧法師、馬來西亞佛學院課程主任章慧法師、馬來佛學院學生及佛友等數十人來接機歡迎,盛大的場面熱烈溫馨。尤其意外驚喜的是:巧逢二十餘年前馬佛總老幹部洪祖豐居士也搭同班飛機,彼此久別重逢,格外親切。

  下午 5:40 師父來到三慧講堂,住持繼傳法師率全體弟子於大殿接駕並恭請師
父說法。師父讚揚三慧講堂開山竺摩上人代有傳人,期待在現任住持繼傳法師經營下,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使佛法慧命永遠傳下去。之後,住持繼傳法師陪同師父禮拜準提菩薩聖像並禮拜太虛大師、印順導師、竺摩上人的舍利。

  約莫  6:45,師父一行及講堂常住等來到素食餐館用餐,斯時二樓餐廳早已聚
集數十佛友信眾相迎 。歡迎晚宴席開8桌,為這位企盼已久的台灣大德表達最崇高的歡迎之意。席間,佛友陳昌賜醫師請教師父如何精進修學佛法的問題,師父以不貪、不染、不著相為論題核心開示,闡明不論學佛或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不應為自己設限,不要非怎樣不可,一定要怎麼樣。後來,師父以陳棄藥(尿療法)和大家分享。師父舉 1978 年直腸瘜肉開刀出血 3000cc ,以及後來罹患肝癌,最後都運用陳棄藥才痊癒為例,現身說法。在座的陳昌賜醫師及莊榮材醫師都聽得專注入神,嘆為觀止。巧的是隔日到佛友陳奕權醫師家中用餐,陳醫師也提及當年他在海濱度假,被海膽刺破腳底,幸得海邊救生員告知泡尿療治而得以在最短時間痊癒的經驗。

  餐後晚間 9 點回到馬佛總大樓,師父先參觀3A講堂,並目測講堂動線、講桌高度、與聽眾距離及其他設備;從中可見師父為這趟弘法行程的用心。隨後,參觀馬來佛學院並接受學生接駕,師父也為學生做簡短的開示後,結束今天的弘法行程。

老友喜相逢
 三月十九日上午(星期一)
  
  這一趟弘法行程的安排中,師父唯一的要求就是挪出半天空檔與老友見面。老
友是誰?師父如此重視。原來老友就是今年高齡  88  歲的邱寶光老居士與黃增金居士。邱寶光老居士福建海澄人,僑居馬來西亞。畢業於檳城鐘靈中學、英國喀比馬來西亞師範學院。二十四歲皈依竺摩上人,法名心海,號明智。老居士熱心佛教弘法事業,對馬來西亞佛教之推展出力甚勤,曾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秘書、常務董事。1984年,師父第一次馬來西亞弘法之行,在馬佛總太平分會的弘法與兩位居士結下殊勝法緣,後來邱寶光老居士的一本翻譯著作《怎樣克服您的困難》,也於1985 年同意由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加以修編並易名為《華雨慈光──怎樣克服您的困難》出版,與社會各界結緣,協助現代人導引其邁入幸福快樂的人生。

  中午一行人來到太平「素香齋」用餐,席間太平佛教會會長陳其發居士特撥空來會,益顯盛情。師父與大家分享臺語文保存漢字之美,大家無不讚歎,也崇仰師父治學功夫之深;一向做學問不落人後的邱寶光老居士紛紛記下筆記,坐在筆者身旁的三慧講堂監院繼然法師也探詢,這些資料是否有整理可得,筆者回答全都在師父的腦海裡,但卻也給我們提供一個思考方向,真的需要完整的留下來。

  飯後驅車回檳城已是下午 3 點,師父稍做休息也為晚上的第一場專題講座醞釀一下。下午  4 點  30 分,三慧講堂的好意安排,住持繼傳法師帶我們到佛友陳奕權醫師家用餐。陳醫師與同修林怡葆醫師從事順勢療法、自然療法、生物共振波療法多年,目前也專精於電磁輻射的研究,生活作息重視自然有機飲食。因此,晚餐陳媽媽煮了一桌美食都非常健康,有很多我們從未吃過的馬來傳統料理,美味極了;但師父從未耽好於口,僅取飽爾,然讚美之辭從不吝嗇,也算是給主人的一大回饋



  回程,謙和賢淑的司機文玉師姐特地為我們介紹:今日的檳城留著昔日受外國影響的痕跡,同時,早期在馬來西亞北部植根的印度文化、葡萄牙、荷蘭及後來到東方尋找香料和發展貿易的英國,對檳城也有深遠的影響。

人菩薩行的精神與特質
 三月十九日晚間(星期一)

  晚間 8:00-10:00 師父的第一場專題講座在佛教總會3A禮堂為大眾弘法,講題:人菩薩行的精神與特質。

  行禮如儀後,師父以與馬來西亞佛教的因緣,及有幸親近印順長老的殊勝因緣開場。師父說:第一次到馬來西亞弘法是報恩,因為當年所讀的戒光佛學院,由於白聖長老、賢頓和尚及印老的關係,受到南洋緇素的贊助,尤其馬來西亞、新加坡
、菲律賓;所以師父當年許願:受人點滴,泉湧以報,將來那邊若有需要,有人邀請,一定去回饋。

  師父說:當年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會長梁國興與繼程法師非常慈悲,備了 300題問答,我花了一整晚沒睡覺準備,除了 2 堂課外,還利用每天早晚課與用餐之間回答完畢,慶幸沒有漏氣。那一次馬來西亞弘法非常震撼,也是一種考驗。如今已不是三十七、八歲的體力了,目前我全身是病,曾罹患直腸瘜肉開刀、肝癌、睡眠呼吸中止症、顏面神經痙攣,但我為佛法為眾生的心,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所以各位叫我法師不如叫我菩薩──凡夫菩薩。

  接著師父揭示人菩薩行的精神,師父說:菩薩有三階段,人菩薩有二大特質。我們信佛、學佛、成佛就是向佛學習感恩、報恩的人菩薩行。佛陀具備圓滿的智德
、恩德、斷德,是我們人類學習的最佳典範。從人發心修菩薩行,再由菩薩行圓滿而成佛。

  師父進一步指出:一切法緣起性空,不論生命、環境、乃至大自然界都是緣起相互依存的整體關係,無法單獨存在,因此生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普渡眾生
,不捨一人的志業使命。其精神為:一、忘己為人;二、盡其在我;三、任重致遠。接著師父舉  1981∼ 1991 在監獄、看守所布教,和受刑人初次晤談時,受刑人幾乎都把自己的處境歸咎於受他人的影響為例,進一步說明:其實,宇宙萬物,人、動物、植物、礦物都無法單獨存在,萬物息息相關。師父再舉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水的試驗,在在證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比電波、光波更了不起,它能毀滅世界,也能拯救宇宙,那就是──你我心中的心念。難怪  1999  年,江本勝博士的恩師鹽谷先生號召 350 人為琵琶湖高頌祈禱文,高呼世界和平的心靈合而為一,迴響在琵琶湖畔,使得一個月後的琵琶湖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力量,原本優氧化的湖水奇蹟似的轉為清澈澄明,可見只要對待萬物以愛,不忘感恩的心,意識便會轉化為美妙的力量。這也是江本勝博士「水結晶」試驗所明確傳達的訊息,這與萬物相互依存、息息相關的道理是一致的。

  如此,「地球村」、「生命共同體」的概念起來了,同體大悲心起來了,無緣大慈起來了。師父更深入一層解釋「緣起有,自性空」的道理。師父說:「有,是緣起有;空,是自性空。」有,是存在;空,是不存在的意思。所以用「緣起」代替「空」比較不會誤解。「空」在「緣起」中展現,遇到順境逆境,心是否能像虛空那樣無障礙。我們如果都沒有去服務別人,沒有順境逆境只有打坐,那不是「空
」。凡人心隨境轉,菩薩境隨心轉,從思想轉為念力,心性化為言行。

  隨後,師父取二故事勉勵大眾要懂得感恩,他人對我們的好不要視為理所當然



  故事一:有一則猶太故事說,有一天,有人問一位老先生,太陽和月亮哪個比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較重要。」為什麼?「
因為月亮是在夜晚發光,那是我們最需要光亮的時候,而白天已經夠亮了,太陽卻在那時候照耀。」你或許會笑這位老先生糊塗,但你不覺得很多人也是這樣嗎?每天照顧你的人,你從不覺得有什麼,若是陌生人這樣對你,你就認為他人真好;你的父母、妻子或先生一直付出,你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還有得嫌;一旦外人為你做出類似行為,你就受寵若驚,你就會很感激。這不是跟「感激月亮,否定太陽」

一樣糊塗嗎?

  故事二:有個女孩跟媽媽大吵了一架,氣得奪門而出,決定再也不要回到這個討厭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面閒逛,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但偏偏又沒帶零用錢出來,可又拉不下臉回家吃飯。一直到了晚上,她來到一家麵攤旁,聞到了陣陣的香味,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沒帶錢只能忍不住的吞口水。忽然,老闆親切的問:「小姐,妳要不要吃麵啊?」她不好意思的回答:「嗯!可是……我沒有帶錢……」老闆聽了大笑:「哈哈,沒關係,今天就算老闆請客吧!」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來。不一會兒,麵來了,她吃得津津有味,並說:「老闆
,你人真好!」老闆說:「哦?怎麼說?」女孩接著回答:「對啊!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那麼好,不像我媽,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氣人!」老闆又笑了:「哈,小姐,我才不過給妳一碗麵而已,妳就這麼感激我,那麼妳媽媽幫妳煮了二十幾年的飯,妳不是更應該感激她嗎?」被老闆這麼一講,女孩頓時有如大夢初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顧不得還剩下的半碗麵,立刻飛奔回家。才到家門前的巷口,就遠遠的看到媽媽,焦急的在門口四處張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有一千句、一萬句的對不起想對媽媽說。還沒來得及開口,只見媽媽已迎了上前:「唉呦!妳一整天跑去那裡了啊?嚇死我了!來,進來把手洗一洗,吃晚飯了。」這天晚上,這個女孩才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

  我們是不是也一樣,太陽一直都在,人就忘了它給的光亮,當親人一直都在,人就會忘了他們給的溫暖;一個被照顧到無微不至的人,反而不會去感恩!因為白天已經夠亮了,太陽不是多餘的嗎?所以師父特地以這二則故事期勉大家,信眾也深受感動,整個講堂掌聲不絕於耳。

  師父再度強調人菩薩行的精神根源於同體大悲心,所以學人菩薩行要先清淨自己,關懷別人,再進而淨化別人。

  接下來師父揭示人菩薩行的特質:

  師父說:人具有三特勝,勝於諸天。較之五道的環境,人間的苦樂適中,是修行的好道場。至於人的三特勝是什麼?即憶念勝、梵行勝、勤勇勝,也即心理學所謂的知、情、意;儒家講智、仁、勇是也。但佛陀教育我們的中道思想是將此三達德擴大為「無我」的三德,是勘破自我的執著,不以自我為中心去行一切善法,這才是真正的菩薩道,真正的成佛之道。一旦真正能悲濟眾生、證得無我空寂性,「
憶念勝」就是成佛的「智德」;「梵行勝」就成廣度眾生、同體大悲心的「恩德」;「勤勇勝」即成為斷煩惱、了生死的「斷德」。所以成佛就是將人性中原有的三特勝加以淨化、深化、廣化圓滿而已。

  人間是如此的殊勝,人生是如此的難得,佛法又是如此的難聞,所以身為佛弟子的我們,實在應該好好的把握人身,充實自己、淨化自他,才不辜負佛出人間的真義。

  此外,師父告訴大眾,菩薩道有三個階段:凡夫菩薩、賢聖菩薩、佛菩薩。而凡夫菩薩以發菩提心,動大悲心,修空無我慧而修十善,本是人、天、聲聞、緣覺
、菩薩五乘共基的端正法。初學菩薩而著重於十善業,?以人身學菩薩道的正宗。太虛大師宣說的「人生佛教」,即著重於此。以人間凡夫的立場,發心學菩薩行,略有二大特質:

  一、具有煩惱身而起正見、正行:凡夫是離不了煩惱的,這不能裝成聖人模
樣,開口證悟,閉口解脫,要老老實實地覺得自己有種種煩惱,發心依佛法去調御他,降伏他。依《大涅槃經》說:有四依菩薩,可以作為眾生的依止師。初依,即具足煩惱的初學發心者。初依對佛法的根本理趣,有相當的正確體認;自己學修菩薩行,也能引導眾生來學。他雖沒有斷除煩惱,但能攝化眾生,進入煩惱所不染的境地,所以能成為大眾依止師。聲聞法中也是這樣,四果聖者能斷煩惱,未斷未證的順解脫分,順抉擇分聲聞行者,一樣的能住持佛法,教化眾生,為人間福田。


  我們能發菩提心,學修菩薩行,絕不誇高炫奇。如忽略凡夫菩薩具煩惱身,一味裝腔作勢,自以為傲,即是無慚無愧的。我們應該循序漸進,起正知見,減除煩惱業障,久而久之,自會水到渠成,轉染成淨。

  二、悲心殷切而為正法、眾生:初發菩提心的,除正信正見以外,應力行十
善的利他事業,以護持佛法,救度眾生。《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說:「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我們應以這樣的聖訓,時常激勵自己,勝解一切法──身心、自他、依正,都是輾轉的緣起 法;了知自他相依,而性相畢竟空的緣起慧,生起平等普利一切的利他悲願,廣行十善,積集資糧,向菩薩道前進。

  師父最後特推崇印順導師、慧瑩長老尼及竺摩上人為最具人菩薩精神與特質的典範。末以:勝解空無我慧而起大悲願行,是人菩薩行者不懼生死,不欣著涅槃的最大動力與活水源頭做結。

  最後師父預留了十分鐘的問答時間請大眾問疑。以下簡述:

  問:每星期到醫院慰問病人是否行菩薩道?
  答:是行菩薩道之一,但要有同體大悲心,視病如親的誠敬,祝福其離苦得樂。

  問:自知固執但無力改進,怎麼辦?
  答:師父舉「大路邊生、小路邊生」及「修到四果的阿羅漢,也只能看到眾生前 500 世的事,只有佛可以看到無始以來所有的事。」二故事開示。另外也暗示:自己知道自己固執已不是固執了,來鼓勵學員可以對治,只看自己要不要立定決心
,持之以恆去改進而已。

  問:凡夫怎麼學習發菩提心?
  答:剛才已詳說,您是否「夢見周公」──睡著了?(眾笑聲)

  問:憤怒當下,如何面對自己?
  答:知道就有救。可以:一、深呼吸使腦清醒;二、暫離現場;三、認識自己
,善待自己。四、如實觀緣起、如理正思維、如分正抉擇。

  問:不生不滅是什麼?
  答:不生=不滅。不生是不生起,與「緣起性空」相反的自性執:諸法都是因緣所生;既然緣生就不是自性自生──「不生」,更不可說是自性自滅──「不滅
」,緣起法當下,即空寂無自性,這是法性自爾。亦可別釋為使「不善不生,善法不滅」。(《維摩詰經•觀眾生品》(《大正藏》一四•五四七c)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