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的功德

賴秋昌


  妙心寺文教大樓的教室內擠滿了人,大家很有耐心地等待這位很特別的書畫家──林冠廷的到來。

  等了二十分左右,主角出現了。

  一進入教室,這位二十多歲的少年郎,舉直了右手,彈著手指,憨憨地笑著,彷彿告訴大家:「為我拍手,為我喝采吧!」教室內立刻響起如雷的掌聲,大家都難以置信,這位唐氏症的青年,怎麼這麼熱情,這麼不怕生,他有唐氏症嗎?跟在後面的是臺東縣立生活美學館的林永發館長賢伉儷及冠廷的弟弟。
 
  在收藏家陳進乾老師的介紹下,林永發館長開始告訴我們這段養育唐氏症寶寶的「轉念」過程。
 
  剛出生的冠廷,黃疸指數居高不下,接生的醫生,曾不敢大意的提醒主治醫生 :「會不會是那個……。」在產房外的林永發,當時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含意。
 
  講到這,林永發不禁哽咽,他回憶這個過程,那種從出生的喜悅,迅速掉入痛苦的深淵,剩下的只是「怎麼辦?」──這個凡人都不願面對的問題。

  他說,一般人都只有二種選擇,放在家裡讓他自生自滅,或花一筆錢,眼不見為淨,送到看不到的地方,當作是惡夢一場。
 
  一個朋友,和他際遇相同,但把孩子送到中國雲南的寺廟,如今看到林冠廷現在這樣,林館長自信又驕傲地說:「這位朋友說:『很後悔!』」

轉念的功德

  要轉變觀念或行為,談何容易。林永發館長回憶:「很多絕情的話,像『生到這種兒子,是做不好的業報啦!』『最好拚一輩子去賺錢養小孩!』等,令人更難過。」他們一方面求神問卜,一方面蒐集有關唐氏症的醫學文獻,下定決心,原本當老師的媽媽,辭職全心照顧,一方面結紮,不再生了。

  堅定的語氣,一張又一張的投影片,林館長告訴我們有關唐氏症的知識:

  「唐氏症是第二十一對染色體異常,重複增生。每十幾萬嬰兒就有一個。」

  「現在已經確認,年輕夫妻也可能生出唐氏症寶寶,產前檢查是一定要做的。 」

  「科技進步,懷孕初期便可很安全檢查羊水,不必到後期才檢查。」
  

  當我們對法義、知識更詳盡、如實地了知,我們就更不會犯錯,這是佛教「多聞熏習」的精神。我們看到林永發館長和夫人正對我們「法布施」,那種積極轉念的態度,也難怪林冠廷偶而也會對他們倆「開示」一番。

  林永發說了二個故事,來告訴我們林冠廷不凡的語言思維。
 
  冠廷小時候要騎自行車到特教學校上學。有一次,從拱橋下坡時,因他的身體對緊急狀況反應慢,連車帶人衝到橋下,已經鼻青眼腫滿臉鮮血跌趴在地。事後冠廷自己牽著車,走到學校。爸爸接到學校通知,趕去學校看他,只見已經包紮好的冠廷,活動自如,走來走去,林永發心疼地問:「你跌下橋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八、九歲的冠廷這麼回話:「這是人生要面對的問題。」

  還有一次,全家人要出去玩,冠廷的弟弟
(原本避孕的夫妻意外又生了一男),在家裡讓全家等很久,父親很生氣開罵了,冠廷就說:「老爸!老弟有他自己要走的路 ,你這樣罵他,就是在罵你自己。」聽到冠廷這樣的回答,做爸爸的林永發覺得養育這個唐氏症兒子「那是很甜蜜的負擔」。

  原來,唐氏症的小孩,沒有推理和邏輯思考的能力,但想像力卻和正常人一樣 。林永發館長賢伉儷,全力發展他兒子的想像力,怎麼做?
 
  小時候就讓他不斷抄書去認字,冠廷七歲開始就抄《法華經》,常把簿子抄得密密麻麻,一遍又一遍,讓他對文字有足夠的想像力。
 
  另外,出門一定帶著他,即使出國,也一樣。有一次去日本,日本人看到唐氏症小孩能寫書法,在紙上寫了「華」字,冠廷把它造句成「華華菩提」,令日本人讚歎。這幅字,也拿來給我們看。

  這種無比的毅力和耐心,十幾年下來,冠廷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已不見得輸常人了;對文字和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更不像是沒有邏輯推理的唐氏症寶寶。
 
  一張又一張的投影片,告訴我們林冠廷如何坐在地上和爸爸的藝術家朋友們互動。現在,冠廷寄居在北部學陶藝,已經可以離開父母親獨立生活。

轉念即是轉運

  觀念改變,行為就改變;行為改變,命運就改變。林永發館長伉儷從絕望的深淵中轉變觀念,使自己擁有甜蜜的負擔。正如林冠廷在最後上台展現他的造句功力 ,傳道法師提一「無」字,冠廷竟然接了「無中有妙心」,為他父母當初的轉念下了「開示」。

  回想自己當時親近妙心寺,正處於「積聚皆銷散」的時期,一臉苦悶,道師父看到我,不是加油打氣,而是「念煩惱不如念經義」、「有錢拿來布施,拿來做有意義的事」,這種讓我「轉念」的話,還真是「證教達實性,悲憫巧為說」。這樣過了十幾年,如今又看到二十幾歲的冠廷寫出「無中有妙心」,不勝唏噓,千金難買轉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