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通往心靈深處的旅程

侯宜君 

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的不同
  我在實務工作中,常遇到藝術愛好者或對於藝術治療有興趣者,有些人不太能區分藝術教育與藝術治療的不同,以為學習某種藝術創作方式,就算是藝術治療。就像現在流行的禪繞畫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方式,適當的運用可能會有情緒穩定與收斂的效果,但其本身並不能稱為藝術治療。
  藝術教育通常會由美術老師來指導作品如何架構,從構圖的美感,媒材的使用,技巧的提升等等。在藝 術治療中,雖然藝術治療師本身需要是熟悉藝術創作和媒材的人,個案有需求時也可能出現藝術教育的部分,但並非主要目的,而是以心理需求為主要,個案本身無須具備有藝術創作的能力。因為藝術治療是透過藝術形式,運用在心理治療的工具或媒介;允許人們透過口語、非口語的表達及藝術創作的經驗,去探索個人的問題及潛能,以協助人們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間更趨一致。但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相同的地方是,我們以同樣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作品,不當的對待作品方式將扼殺創造力與表達,治療師的專業之一在於明白何者是自己的投射與自己的詮釋,而非個案所要表達的東西。


藝術治療的意涵
  若從藝術治療的定義來看,美國與英國的藝術治療定義如下:美國藝術治療協會之定義(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

  ■藝術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式,透過採用藝術媒介、心象、藝術創作過程及當事人感受等活動,作為呈現個人潛在情緒衝突、人格發展、心智能力及興趣等投射的一項專業。
  ■提供非語言表達和溝通的機會,允許當事人經由非口語和口語的表達及藝術經驗,讓當事人較為放鬆並增加其自我覺察的能力,探索個人的問題及潛能, 以協助人們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更趨為一致。」
  ■(陸雅青,1993 ;賴念華,1996;侯禎塘,1997;范瓊方,1998; Levick,1983; Waller & Gilroy,1994)
  而英國藝術治療家協會之定義(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認為藝術治療是一種治療的方法,在藝術治療者的協助下, 透過繪畫、塑造等藝術媒材, 從事視覺心象( visual images) 表達,藉此心象表達把存於內心而未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向外呈現出來。
  此一表達和呈現出來的心象產品,具有治療和診斷功能, 提供治療者和當事人治療期間的處理指標。治療期間,當事人的情感常常包含在藝術作品裡, 並在治療關係中加以處理與解決。」(Waller & Gilroy,
1994)從取向來看,藝術治療又分為兩大取向,為藝術即治療與藝術心理治療。
  ■藝術即治療(Art as Therapy ):藝術本身就具有治療的能量,它是一種自我發現、一種自我與外在世界溝通的管道,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治療的過程。此取向以Edith Kramer的理論為基礎, 傾向於藝術本質論的「藝術創作即治療」,透過藝術創作的美感過程, 舒緩情緒上的衝突,提昇個案對事物的洞察力, 以達到情緒淨化、強化自我認知的效果。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內在自療將自然發生,創作結束時,創作者產生頓悟也就是治療的達成。
  ■藝術作為心理治療的媒介(Art Psychotherapy):藝術心理治療取向則主張利用作品去做更進一步的詮釋、解讀、分析,創作只是治療的一部份。
  藝術創作(art making)作為一種治療的方法,一種病人與治療師之間象徵性、非語言的溝通媒介。強調藝術作品是一個有用的診斷工具來輔助病人和治療師之間言語上的溝通,進而解決問題、化解衝突、形成新的認知來促進個體的成長和正向的改變。
  Margaret Naumburg所主張的心理分析取向的藝術治療,將藝術創作運用於心理治療過程,協助個案對創作進行聯想和詮釋,以紓發情緒。

  無論是哪種取向,二者皆需先與個案建立安全信任的關係,讓個案能有一個開放、大膽創作的安全空間。因為藝術治療的本質是基於對人性的關懷、愛與尊重,才能發揮它的功效。藝術治療的過程中,藝術治療師不評價,不論斷個案與作品,對於作品沒有美醜善惡,沒有像不像,好不好。


通往心靈的旅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可以運用藝術治療的概念,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緩和情緒上的衝突或困擾,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
  藝術創作像是一條通往內心的旅行,我們可以運用創作出來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聯想,發展出自己的隱喻和象徵,隨著時間的過去,看到自己一系列的作品,作品中的意義與改變,就將更了解自己,亦處理潛意識衝突,維持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和諧一致。
  這是因為藝術治療在大腦的運作途徑發生在右腦,圖像的產生和連結能進入潛意識層面,如嬰兒是透過 摸、吸吮等感官知覺與外界互動,將記憶烙印在大腦,形成潛在記憶,在安全的環境下創作,能喚起無意識的記憶整合大腦的神經元,達到整合與療癒。


透過藝術創作與內在自我連結
  榮格提出共時性這個理論,即指「有意義的巧合」,用來解釋一般無法解釋的現象,如夢境成真,想到 某人,某人便出現等。榮格認為,這些表面上無因果關係的事件之間有著非因果性、有意義的聯繫,這些聯繫常取決於人的主觀經驗。這種巧合現象,並不局限於心理學領域,可以從「心靈內部」與「外在世界」,甚或同時從這兩方面跨越進入意識狀態。當兩者同時發生時便稱為「共時性」現象。
  而以藝術治療觀點看這現象,認為重複出現的意象不只是巧合,覺得它一再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應該有 更深刻的理由。透過藝術的途徑來探討,可以瞭解這些同時性符號的意義,以及何以會一再看到它們出現於藝術和人際關係,工作及其他生活面(Cathy A Malchiodi)。
  藝術治療先驅Margaret Naumburg 注意到在自創塗鴉中找出來的圖像,往往反應出先前未知或不曾說出口的想法和感覺,也就是潛意識的對談。藝術治療就是幫助你和自己潛意識中的象徵做連結的方式。
  嘗試去接收你的內在符號,刻意容許意象在藝術,夢境,和生活中浮現,並尋找滋養靈魂的方式。在生活中怎樣和自己做連結?怎樣和自我的象徵做連結?
  你可以嘗試的方式很多,像英國精神分析大師,同時也是知名的小兒科醫師溫尼考特,會和他的兒童病人玩塗鴉遊戲,然後請她們自己找出線條迷宮中的圖像。他把塗鴉遊戲和心理治療性咨詢運用在他和兒童個案的工作中。你也可以運用類似的方式,使用非慣用手,隨意塗鴉,找出自己有感覺的圖案和想像。每天創造一幅曼佗羅畫。冥想深呼吸,畫出自己的呼吸,並找一個最適合自己呼吸特質的顏色去畫。
  藝術治療師Cathy A Malchiodi認為符號有他們自己的生命及實際的生命期,出生期(符號的起源,創造或出現),成長期(符號的擴張,探索或轉變)以及結束期(創作者對這個符號失去興趣或出現新的符號)。
  我們可以透過圖像日記來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想像和意象,還可以加上文字敘述以及透過創造性的表現方 式,更瞭解這些要傳達的訊息。運用想象力尋找意義,會讓你從創作的圖像中得到智慧,指示你如何從事新的事物。
  畫樹,也是一種心靈探索的方式。「月光」(moonlight)是我在二零一三年的油畫創作,在兩三個月畫 畫停停的過程中,一開始我心中出現的意象是沐浴在月光中的樹,緩緩流瀉出貝多芬的月光鋼琴聲,漸漸地,隨著心境流動轉變,作品的色澤也開始流動轉變,月光鋼琴聲停歇,轉成很美的那句歌詞「月光曬乾了眼淚」......樹下也出現了潺潺水流,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而現在若再次創作,樹的顏色,樣式可能又有新的變化了!
  榮格認為樹象徵本質我的原型,內心想要成長以及實現完整內在形象的渴望。樹有許多共通性的聯想, 例如:生長,生命力,發展,培養,母性面如保護,遮蓋,庇護,有養分的果實,生命的來源,堅固,永久不變,根深柢固扎根某處,年老,死而復生等等象徵意義。
  因此我們可以從如何畫樹,觀察出創作者的身體,情緒與精神等各層面的狀態。但無需過度心理分析作 品,可以透過冥想內觀,與自己對話,與作品對話,幫助內在探索的旅行更深入。因為普遍性的象徵意義不 見得適用於所有人,你的圖像會隨著時間而有不同的意義,並不是這次為圖像作出解釋後,工作就結束了,就像人會不斷地自我成長一樣,我們和作品的關係會重新被創造。
  瞭解這些後,還在等什麼呢?期待閱讀本文的你,來找尋身邊有感覺的素材,開始探索你的藝術靈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