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是人生的總和

呂春梅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會遇到許多「生命的課題」,當我們面對這些課題時,若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處理,就會有不同的決策,因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我們遇到問題,是否能夠用正向的思維來面對,完全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智慧。羅馬哲學家奧里略說過:「你的煩惱完全取決於你的態度,一旦改變態度,就如同遇見暴風雨的大船入港般,覓得寧靜安詳,一切事物都將變得更加平安且穩固。」
  美好的生命,不是活在他人的預期之下,而是活在自己的預期裡,如此,生命才會有活力也才會感受到幸福。每個人都預期自己有個美好的人生,但是,實現夢想是需要規劃與學習的。除了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之外,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更是重要,如此,讓生命建立正向力量,才能夠在人生的任何階段發揮作用,讓自己無論獨處或與人相處,都能怡然自安;也要學習認識自己,培養內省的能力,知道生命中哪些東西對自己是最有價值的,如此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才能有智慧的抉擇。此外,更要學習親近有智慧的人、事、物,比如:多與有智慧善良的人交往、多聽演講、多看勵志書籍、宗教書籍等,進而學習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體會理解其動靜之間蘊含的意義。如此才能幫助自己悲智並進。
  所以,我們除了活到老學到老,幫助自己增長智慧的能力外,也要培養自己擁有慈悲柔軟的心,才能幫助自己擁有豁達、積極、幽默、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這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就是邁向夢想的重要要件。
  有時,我們也會羨慕別人,尤其是當情緒在低潮時或自覺不如意時,總覺得別人夫妻感情甜蜜、子女上進、先生事業有成、太太賢淑美麗……。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即使如美麗漂亮的英國黛安娜王妃,深受世人愛戴,卻也因婚姻生活不睦而離婚,最後甚至車禍身亡;所以,當我們還未替生命中的課題尋找出答案前,不要讓悲傷、憂鬱、憤怒、忌妒悄悄的侵入我們的內心,因為,「心的寬度,決定路的寬度」,放下負面情緒,讓我們心中的保護因子「轉念」,來幫助我們轉換心情拯救自己,將所有的疼痛,視為是老天爺的提醒,不是老天爺的處罰。或許我們會說,當發生不如意事時,要轉換心境談何容易?但是,只要我們學會在逆境中轉換心情,能夠勇敢的接納自己的錯誤,肯定堅持的運用自己的優勢努力來「補救」;願意原諒別人帶來的傷痛,在傷痛中覺知並給自己愛。相信「時間能治療一切」,悲傷和痛苦一定會過去,過些時間我們將發現事情絕對沒有當初想像中糟糕。就如專家所言:幸福不是沒有問題,幸福也不是解決了問題,幸福其實是一種選擇,當我們愛的能力更多時,也就會活得更幸福。
  以下,分享幾則小故事,與大家共勉,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體會「轉念」的技巧,擁有正向的人生態度。
一、「不過一碗飯」的故事
  話說有一天,兩個在事業上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一位師父。年輕人請教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工作得實在太辛苦了,請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他們退下。隔天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卻沒動仍就待在公司上班。
  轉眼十年過去,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十年來他忍著氣、努力學習、盡心工作,漸漸受到公司器重,已經成為經理。有一天,兩人相遇,農業專家:「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何必硬巴著公司,讓自己難過,所以就辭職了。」「你當時為何沒有聽師父的話呢?」經理笑道:「對啊!師父說:『不過一碗飯。』我只要想到:『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就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兩個人決定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又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又揮揮手……。
二、「還是有兩個機會」的故事
  有個年輕人,屆逢兵役,抽中最艱苦的海軍陸戰隊,因而鎮日憂心忡忡,其深具智慧的祖父便尋思要好好開導他。
  祖父:「孩子啊!沒什麼好擔心的,當了海軍陸戰隊,到部隊中,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內勤職務;另一個是外勤職務。如果你分到內勤單位,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年輕人:「那,若是被分發到外勤單位呢?」
  祖父:「那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本島;另一個是分發外島。如果你分發在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年輕人:「那,若是分發到外島呢?」
  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後方;另一個是分發到最前線。如果你留在外島的後方單位,也是輕鬆的!」
  年輕人再問:「那,若是分發到最前線呢?」
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站站衛兵,平安退伍;另一個是會遇上意外事故。如果你能平安退伍,又有什麼好怕的!」
  年輕人:「那麼,若是遇上意外事故呢?」
  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受輕傷,可能送回本島;另一個是受了重傷,可能不治。如果你受了輕傷,送回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年輕人顫聲問:「那……,若是遇上後者呢?」
  祖父大笑:「若是遇上那種情況,你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倒是我要擔心,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場面,可不是好玩的喔!」
三、每個人都要有這樣的準備
  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在天主教教友週報上,發表自己在病中的三次出糗經驗:
  第一次,是因肺部積水住進高雄聖功醫院,醫生讓他吃了一種強烈利尿劑,以便將積水排出,他毫不知情,當他正在主持聖祭禮時,藥性發作;起初,他強忍著,讀經後褲子已尿濕了一半,不得不去洗手間,地板上也撒滿尿水。他說:這是他晉鐸五十七年來,在主持彌撒時,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當時他感覺自己的尊嚴和顏面盡失,在修女和醫護人員面前無地自容;但事後,他發現這是天主在治療他虛榮心的開始。
  第二次,是由高雄轉到臺北耕莘醫院後,因兩天未大便,醫生給吃了一些瀉藥。當半夜藥性發作時,便叫醒熟睡的男看護攙扶去入廁;剛進入洗手間尚未到馬桶前,糞便不自禁的撒在地板上。當時男看護不小心踏上一堆糞便,滿腹不高興,一邊用水沖洗,一邊抱怨,他將我的髒睡衣脫下,讓我赤裸裸的坐在馬桶上,用水沖洗我兩腿上的糞便,同時如同大人訓斥小孩一樣:「離馬桶兩三步,你都忍不住!給我添這麼多麻煩!」當時,他覺得自己就像剛滿週歲的小孩般,無言以對,只覺得看護的每句話就如利刃般,將他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等一層一層地剝掉了。但次日早晨,那位男看護還是畢恭畢敬的照顧他,好似不知夜間那件不愉快的事。事後,他感謝天主利用此機會,治癒了他從小養成的羞怯──不敢一絲不掛的讓人看到,讓他恢復了如兒童的純樸、天真、謙卑……。
  第三次是他剛住進耶穌會頤福園內,因腳水腫,早餐後,在不知情下,醫護人員給他吃一種強烈排尿劑,但那一天上午,他必須去耕莘醫院接受放射性治療;因未準備排尿器具,因此,在途中藥性發作,他只好強忍了十分鐘,終於無法忍下去,便尿濕了半條褲子和輪椅坐墊。到了醫院後排隊入廁時,又有尿液排出,褲子更溼了,就這樣上了腫瘤科放射台,醫護和技術人員都看得很清楚。他說:當時,他覺得自己連最後一點尊嚴也喪失了。後來發現,自己因一生牧靈、福傳等累積了榮譽、地位,以及受人敬愛等,在下意識裡,有時也會讓自己自滿或得意,這些反而成了他親近「掏空自己」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之耶穌的「絆腳石」。他在病中的感言:病痛掏空了自己,並且治癒了虛榮心,讓他原本與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上垂死的耶穌,有一段距離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由以上這些故事,啟發我們「念頭」決定我們的態度,而態度又決定我們的命運,往往一念間的不同想法,讓我們的行為舉止有不同的呈現。
  其實,人生就是不斷的抉擇,端看我們是用什麼態度來面對,我們如果能凡事綜觀其正反兩面,將發現自己內心最深沉的恐懼,會在了解所有狀況後自行化為烏有。
  就如同樞機主教能夠「放下」與「感恩」,因而,讓他能更謙卑的體會掏空自己,轉念感謝天主給他學習純樸天真的機會,並且放下多年養成的頭銜與權威,才不會消極的感嘆年老體弱不受尊重等負面情緒。
又如深具智慧又樂觀的祖父與孫兒的對話,讓我們理解心境是可選擇的。記得從前有個故事:一位母親有兩位女兒,大女兒嫁給做傘的,小女兒嫁給做米粉的。晴天時,就擔心大女兒家的雨傘滯銷;雨天時,則擔心小女兒家的米粉發霉。因此,幾乎天天都活在憂慮之中,如果她能轉念,在晴天時,高興小女兒家的米粉能大量製造;在雨天時,欣慰大女兒家的雨傘大發利市,如此,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想法,卻能令人歡笑遠離憂鬱。一念間的轉變,並非是逃避問題而是人生態度的豁達看開。
  《祕密》這本書告訴我們「心想事成」的祕訣,其實也就是轉念的另一層實踐,內心要有好的想法才能心想事成。
  既然思想會決定我們的行為,我們若能謹記《心態,決定幸福》書中十個改變人生的承諾,並遵守力行,定能讓我們擁有良好的人生態度,現在就把它臚列於後:
  第一、尋找真正的內在自由:接受改變不執著於某個特定結果,就能讓心靈自由。
  第二、回歸單純的本質:就是負責任且實實在在的過生活。
  第三、接受當下的環境:就是活在當下接受現況。
  第四、維持規律的健康生活:休息與運動是活得健康快樂的關鍵。
  第五、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仁慈、愛心與智慧散播給別人。
  第六、得饒人處且饒人:寬恕是一種高尚的人格,把指責變成諒解。
  第七、慈悲為懷:必能擁有內心的和平與安寧,憐憫之心源自於無條件的接納。
  第八、生活化繁為簡、知足常樂:心存感謝,才能讓精神上感到富足。
  第九、真誠待人、擁抱真理:也就是將心比心,並且廣泛的接納多元化的觀點。
  第十、拒絕暴力、維護和平:身與心密不可分,常保內心平靜不生氣,尋找更有創意的解決之道來超越自己。
  只要有承諾就會有行動,它的力量一定大於戒律,定能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康正向的想法,當這些承諾在我們內心生根時,其實不必刻意要求自己遵守,就會自動的實踐。
  凡事能用更寬廣的角度看世界,遇到挑戰把它視為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體會學習事件過程中領悟到的智慧與經驗,激勵自己無論在順境中或逆境中,都能時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為自己開創更快樂、更幸福的人生,讓生命充滿活力,心中充滿愛。
 

參考資料:
一、102年「愛、生命、心希望」系列講座──胡國強老師──「就是要你老不休」、彭一昌老師──「用挫折按摩鬥志」、黃順成老師──「與自己親密」、杜家興老師──「心眼管理學」。
二、大衛•賽門著,譚家瑜譯,《心態,決定幸福:10個改變人生的承諾》,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