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阿里山生態之旅」
 

釋圓祥

 

  

心理準備
  陳玉峯與月霞老師賢伉儷熱愛臺灣這塊母土,奉獻他們畢生的心力;更往下扎根,培育種子隊來傳承,於民國105年12月9、10、11日三天,舉辦「阿里山生態之旅」,帶領成大臺灣文學系學生,及妙心寺的學友們,共搭三部遊覽車上阿里山。難得有此機會跟老師們同行,聆聽老師對山林的深度解說,是何等的幸福啊!
  之前,我還在猶豫不決,考慮腳力的問題。已參加過環境佈道師營隊第二、三期的圓真師、圓善師鼓勵我:「走到哪裡,算到哪裡,不要讓自己有壓力。」於是Line給鄭邦鎮老師,詢問他是否有興趣,他回覆:「大有興趣,熟讀《阿里山物語》,未曾到過阿里山,感到心虛與慚愧。」有了鄭老師與師母的同行,我就毅然決定參加。
 

蓄勢出發
  9日上午7點,鄭老師們來妙心會合,同去成大綠建築集合;8點出發,10點多抵達石棹與陳老師們會合,在此用完中餐稍作休息後,直上阿里山。下午,由月霞老師帶領大家遊阿里山國家公園,邊走邊解說。過了「姐妹湖」之後,感覺雙腳有點不聽使喚,想起陳老師寫給初來登山者,會有不勝負荷感之因──「事實上最大壓力來自心理的放不下,無知無感而不願知不願感而集中心念懷疑自己,將登山視同工作目標。如果你願放鬆自憐,將洞察力放在萬象萬物,觀察、感受、欣賞、享受無窮新奇與美妙,儘可能融入環境,不慌張不忙亂,幾乎所有的焦慮、自憐都會消失,代之以喜悅之心,脚步也漸輕快……」
  看了老師這段勉勵的話語,也就不覺得那麼痛苦了,同時也回想起傳道師父說法時常提起的:「人類的三特勝──勤勇勝、憶念勝、梵行勝。」此時是否用得上,正是檢驗自己堅持與意念的好機會。
  沿途黃昏的樹林、楓紅與夕照之美,令人陶醉;只有在山上,才能欣賞到這種美景──真是美不勝收!
  愛好山林與積極推動環境教育的蘇振輝董事長,也老遠從高雄驅車上山為大家演講「自然的感動」,述說山旅的人生體悟。聽了些時,宜珊來說鄭老師要我回去休息,怕我太累;我於是回房。鄭師母來說:「明天大塔山,他們不去了,洪老師也說不想去爬。」既然來了,晚上休息養足精神吧!
 

登上大塔山頂
  10日早上,集合出發至大塔山登山口,陳老師為大家解說時,旅社小姐前來告知:「鄭邦鎮老師他們也要去,請稍等一下。」回頭望去,人已到門口,大家歡呼笑迎他們,說:「讚!」沿著眠月線鐵路走,是一段很長的鐵路,與鄭老師總是在最後幾位;永盛、明遠、志益、麗環、惠寬
、羽楓、宜珊,都在後面保護著我們,真謝謝他們的辛苦。
  再來的是石階,彷彿是在考驗著我們。慢慢一步一步的上去,看鄭老師真的不行呢,坐在地上休息。我只顧著安全,沿途的景色無心欣賞。鄭老師的意志力、耐力是堅強的,相當驚人,慢慢的也到了山頂,一望山色之美:山上的箭竹、杉林、岩峯,還有風和白雲,彷彿摯友一般,有種親切感,真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只有身歷其中,才能領悟它的意境。鄭老師躺下來休息,陳玉峯老師說:「他懂得人生。」
 

徐步下山
  吃過午餐後,準備下山。這下可好,下山真是一大挑戰!大家都已不見人影,最後只剩下我們幾個人如龜行般緩步下山;也因此,讓我有時間反思咀嚼,從一步一腳印的下山路途中,來體會人生。
  玉峯老師說:爬阿里山山區是散步,登大塔山勉強說是健行,到水山神木是平地訪友。走在水山神木區是最悠閒的,感覺逍遙自在,心靈澄澈,如有雲霧在森林中,則是另一種情境。
  道師父常說學問與遊歷的內容:「欲收遊歷之效,以儲學問為先;欲盡學問之道,以多遊歷為貴。」走訪大自然,真的更能深刻體會平日所學的道理。《六祖壇經》中提及:「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間的種種,不論在寺裡或是山林大地,都是我修學的好地方。
 

收穫與感恩
  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三天的行程,就將結束,從大家集合、上山登頂,到下山各自打道回府,猶如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所說的:「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
  這一趟三天的阿里山生態之旅,讓我體驗放下,心無罣礙,不僅能沉浸在陳老師的山林教育之中,認識大自然,也讓我更能了解道師父的教導,與印順導師所揭示佛法的道理,真是令人感恩、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