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綿密多元,追尋真相真理
 

林政華

 

  

「茶律」有哪些?
  網路上,傳來『茶律』的一段文字,頗有多元思考的意義。例如說:
  「人一走 茶就涼 是自然規律
   人沒走 茶就涼 是世態炎涼
   人走了 茶不涼 是人生境界」

  第一句實講自然的現象,因為茶有熱度,或早或晚都會蒸發變涼,是自自然然的。(為了對比第二句,所以有「一…就…」的誇飾修辭)
  而第二句:人沒離開,茶就涼了;是比喻人間世態的現實,人際關係的快速疏離,由熱絡一翻臉就不認人,令人感到悲涼極了。
  第三句呢,「人走了,茶不涼」,好像人沒有離開,茶也沒有變涼。人,有來就有去,這是自然的規律;剛泡茶時熱,放久了變涼,這也是自然的律則。而今,人雖去而仍好像沒離開、茶泡久了仍像初泡一樣沒變涼仍然熱呢,這是要多大的智慧和心態的境界啊!
  進一步來思考,第一句,好像佛家禪學所示的第一層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句猶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雖然它是講反話,來諷刺世態的炎涼。而第三句,又回到佛禪的正面說法,指出「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得道後的「倒駕慈航,回渡有情」的高境界描繪。
  這三句,由泡茶來多面向思考世態、人生;它的下文有提:「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心即茶,茶即心」。
  由一杯茶,就思考出這麼多,啟示不少,真是難得。

一夢三解
  網路上,有位老學生傳來一通『心態決定命運』的勵志文字,大意是說:
  「古代有一位皇帝做了個夢,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半夜醒來,心中七上八下,似有不祥的預兆。急忙問枕邊人解夢。
  皇后知無不言,說:「不好了!山倒了,象徵江山不保;水枯了,象徵民心渙散;花謝了,表示好景不常!」
  皇帝聽了,竟然一病不朝。
  不久,某大臣詢問原因,才知皇帝突然間病倒的原因;但,他反而恭賀皇帝做了個好夢,掉了不少人的眼鏡。他好整以暇的說:
  「山倒了,平原更加廣闊,正象徵天下太平啊!而水枯乾了,平時潛藏在水底的真龍,這下現身了!花謝了呢?當然是要結果實了,花落實成;哪有花不謝而能結果實的呢!」
  經他這麼一「開破」,皇帝一聽,病痛豁然而癒。

  這樣的故事,一般人都會分出皇后和大臣的解夢:一為消極的心態,一為積極的心態。他們面對同一事情――皇帝的夢境,解讀不同,竟而造成皇帝完全不同的結果。但,沒有第三種、第四種……解夢法嗎?
  夢、解夢,至今都還有神祕的未知領域;所以,自來就有不少奇異、特殊的事件發生。故事中的主角皇帝,好像獃子一般,自己沒看法沒主見,任人擺弄:皇后憑其消極悲觀的心態解夢,害慘了皇帝;大臣用了積極樂觀的心態,解除了皇帝的心魔,得以不藥而癒。
  問題是皇帝的夢到底是反映、象徵個甚麼呢?雖然古今都無法確知答案,但至少他可以夢過了無痕,不要太在乎它。這也是另一種解夢――第三種法:夢而無夢,不受夢境影響,不落入好夢、噩夢兩極端的思維。像古今一般的平民一樣,不去管它,夢總會過去,大家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第四種,把好夢偏作惡夢解,意在警惕自己,不可得意忘形,躊躇滿志,反而礙了大事。第五種,把噩夢故意作好夢解,意在鼓舞自己,不可懷憂喪志,一籌莫展,以致無法成就大事。

思想綿密多元,追尋真相真理
  老學生洪君在網路上傳來四句「偈」語,說:
  『權勢是暫時的
   財富是身外的
   孫子是兒女的
   只有健康是自己的』

  末了附上一句說:「同學們都快邁入60歲了,有機會要善待自己。」
  這當然是勸人要重視身體養生的好話。我卻對他說:
  「您的用心很可貴。就一般人而言,您的高見一百分;但就我的學生來說,我們還要再深思,否則就世俗化了。
  試想權勢只是暫時的?台、外許多專制極權國家依然控制至今,有形無形的復辟,啃食民主時代的今人。
  財富是身外的嗎?沒財富怎麼有錢買吃買喝,維繫此身的生命、生活的需要呢?只是我們要取之有道,不能太執著於財富的求取,不顧其他。
  孫子只是兒女的嗎?爺爺、奶奶不也擁著他們、疼愛著他們嗎?阿祖、阿太就沒有含飴弄玄孫的福分嗎?
  可見言語要儘量照顧全面;也不能說得太肯定,萬一有反例,有第二第三種說法,就站不住腳了。周代的老聃說:「寧繁勿略。」說話前,需全面反覆周延地考量,多元思考,面面俱到,沒有遺漏,才能說出沒有毛病的話來。加油!」
  回信中我提到要「多元思考,面面俱到」。學生的原四句,都只是二元思考,在暫時-永久,身外-身內,兒女-父母,自己-別人的二元對立中討論。所以四句「偈」,乍聽乍見,非常勵志,可讓人首肯;但,理智深入一想,發現各句話中還是有話,有三元、四元思考以上的可能性了。不管多少元的思考都叫做「水平思考」。
  讀者也許會說「只有健康是自己的」,沒有錯呀。但,上句財富是自身的但也是身外的,要人切勿執著去求取;孫子既是兒女的,也是爺爺、奶奶甚至阿祖、阿太們的;權勢多半是一時的,但也有影響久遠的。而「只有健康是自己的」,在語法上與上三者不同,不能並列。
  因為健康,其實是自己的也是別人的;一個人不健康了,也會影響家人、國家(國力、健保、國譽等等)。何況除了健康之外,還有太多是自己要去擁有的,例如:學識、品德、文章、精神、靈魂……很多很多。不是嗎?
  總之,多元思考,讓我們思想更綿密,有理有則,作全面的真相真理的追尋。

改變心態方法百百種
  朋友蔡君臉書傳來下列一則具有權威的勵志文字:
  魯迅說:去五個地方,會改變你的心態:
  1. 醫院:這裡聚集了人間痛苦,才知道你有健康最重要。
  2. 和高人談話:才知落後,會激勵你不斷進取。
  3. 奢華商場:看到令人咋舌的高檔商品,才清楚自己是窮人。
  4. 建築工地:感受工人生活,上班艱辛,你會加倍珍惜自己的工作。
  5. 火葬場:會懂得不去計較任何事,活著比甚麼都重要!

  近代中國文豪魯迅(周樹人)的話,有不少道理;但是,我們也不妨問道:到奢侈商場而清楚自己是窮人:一則,了解自己是窮人,之後呢?他沒有明說;看上下文義,可能要回去賺錢,來脫離貧窮吧。但另一則,知道自己窮需要上奢侈商場才能辦到嗎?到別處,不能證明嗎?自己口袋空空,不必到哪裡也可以很清楚吧?越問,問題越多;我們的思路也越寬闊,越多元。
  當時,我立即回說:「改去學校、貧民窟、高山、海邊、寺院、大城市、古堡、法院……,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徹悟。」由魯迅的話作基礎,我們可以想出很多的命題,試圖一一思考找出答案;例如:
  1.不必去奢華商場,改去貧民窟:我們不是去了解「自己是窮人」,而是體悟到比起貧民,自己其實還算富有,知足常樂,可積極設法幫助窮人走出貧困。
  2.上高山:山友最知道登山的好處;尤其在高山上,俯瞰山下那種眼界、胸襟氣魄與無邊的希望襲來,對過去與未來,必有一番體會與瞻望,對己對他人的理解,也會大不相同。
  3.到海邊:海的遼闊與海浪的沖湧,又是另一種大自然的神奇。置身其間,你的心態不得不和過去大不同,將有大覺悟與大發現。如果還能上船,「遨遊四海」,那肯定更不一樣;這時,更可能是決定生涯或悟知改變過往的時機。
  4.去寺院或教堂:各種宗教的聚會場地,是人類心靈乃至靈魂歸屬安頓的所在,多少人在那兒找到終身的寄託,覓回了自我與看透了人世的一切,因而有更新的視野與處世態度。這時,境界更高了,思維更開了,心境也更平穩快樂。
  5.參觀法院:人世間難免有許多不愉快,走上法院,通常是因為「公、婆都自以為自己才有理」,需要仲裁。但在兩造攻防過程中,多少人性會暴露出來;一再的攻防中,法官一再的思索,蒐證、研究、判斷,才能有公平公正的審判。旁聽者可上了一堂多元思考課。
  6.訪古堡古蹟:古堡、古蹟是歷史的遺留,長期文化與文明的有形證物。要思考個人乃至群體人類的過去,瞻望未來,不能遺忘古堡與古蹟這一線索。它存在太多的密碼,仍待我們去挖掘與發現,思考人類的多元未來發展,何去何從。
  ……
  類似上面的例子,因為個人的需要、個人的能力,可有千百種思考方式。我們都可以是今天的魯迅,為個人心態的調整、社會群體的未來,多元思考出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