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那彩虹般的生命
 

呂春梅

 

  
  


  生命教育是現代人的共同課題,如何讓自己在忙、盲、茫的現代社會中,在生命過程中,體驗出真、善、美的優質生命價值,進而舞動生命,將生命價值創造更多的彩虹。
生命教育其實是靈性教育;生命教育的精神就在於發揮生命的勇氣,讓每個寶貴的生命都能在成長中茁壯,且領悟人生的意義。以往,我們都以為環境改善以後,人能夠活得更快樂;但顯然不全然是如此,當人的基本需求容易滿足時,就必然會去想探索生命的意義。而這項挑戰比填飽肚子困難多了。
  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人生?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幸福取決於我們自己。」心理學家鄭石岩曾說:他在40幾年的諮商實務經驗中,發現幸福的人在平常生活中,都是用正向方式去看待一切;不幸的人則比較執著,有很多負面情緒,「我執」或說「自我中心」非常強,相對的他感受到的壓力也比較大。
  因此,鄭先生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怎麼做就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如果想法是慈悲的、正向的、有愛的,那麼他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的想法充滿敵意,或覺得失望、沮喪,感受就會比較負向、逃避或防衛的,心裡也會不好受。
  總之,人一生中難免會有些風雨,我們都知道風雨過後陽光總會再次出現,顯然這些過程可以讓我們的生命再度成長、茁壯。但是,我們通常都不願接受風雨;所以,正向、樂觀的接受生命中歷練、學習過程中帶給我們的智慧、仁慈、寬容,將有助於我們活得更快樂。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祕書長陳進隆說:「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這也是陳先生從「種植優良品種的絲瓜」故事中體會出的話:農作物須由蜜蜂、蝴蝶幫助授粉才能結果長大;如果優良品種只有一小部份,社區其他大部分種植的是一般品種,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結的果實,就會一代不如一代。因此,與其抱怨環境不好,不如試著去改善不好的環境;與其抱怨教育很差,不如試著去增添教育的新氣象。而新氣象就從我們開始,這才是正向、具有創意與生命力的思維。陳先生也呼籲生命教育不只可以在小學實施,其實最好的場域是在家庭中:父母若能明白生命教育的重要與核心概念,會有助於建立有效的教養能力,與孩子產生親密關係,教養出充滿熱情、快樂、品格學識皆優的孩子。
  知名的教育家哈沃德.加德納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孩子的各樣智能並非同時發展,如果父母能優先幫助孩子發展優勢領域,孩子就會建立起自信心,願意去嘗試不擅長的項目,漸漸地有更全面的發展。鼓勵在自己優勢的地方累積成功經驗,一旦養成自信後,他就願意往更寬廣的領域開展。
  所謂的預防勝於治療,孩子從小有自信,正向思考,認識生命的意義、發覺生命的價值,進而珍愛生命。能夠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提升自我價值;能與他人、社會及環境維持和諧的關係。加上,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具有美好人格與靈性,因而在生活中做對的選擇,就能活出生命的光輝與價值。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一種腦內分泌物「多巴胺」和一種情感荷爾蒙「催產激素」;當我們運動、擁抱、幫助他人時,都會使這些內分泌增加,而讓人感到快樂幸福。
  另外,腦科學家曾經研究喇嘛的腦波,發現宗教界領袖、修行者的γ波比一般人強烈;這是因為人的大腦裡的島腦有個「慈悲中樞」,會釋放γ波,γ波經過後天的打坐、禪修會刺激增強;γ波愈強會讓人較有同理心,情緒也會較穩定,較會正向思考,容易有幸福感。所以,如何能持續覺得幸福?只有在我們自己的崗位上,行有餘力時就去幫助人,並且將這種精神發揮在日常生活工作上。
  「人際無逃於天地之間,就該學會如何頂天立地」。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主張無為而治、樂天知命、體會平安喜樂幸福。光是只有幸福快樂還不夠,關鍵在於是否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一個人是否感覺幸福快樂,關鍵在於這個人是否有優質的信念系統,他用什麼信念去看生命中的諸般境遇,決定了他是否幸福快樂。
  無論年紀多大,我們都要學習彩虹生命教育的四個向度:
  1.人與自己的關係:幫助人與自己和好,可以活得真實。
  2.人與人的關係:與人和好,可以活在愛中。
  3.人與環境的關係:與環境和好,可以活得自在。
  4.人與生命的關係:與生命和好,可以活得美好。
  每個人外表呈現的行為,都來自於心理所存的思想觀念;信念決定了態度,態度影響了行為。正面的信念會帶來正面的力量。健康的人是靈、心、身三方面都全方位的健康。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來到世界上,一定有他的功用與目的,愛因斯坦說:「只有為他人而活的人生,才是值得的人生。」當我們盡一己之力,將自己的才華,以慈悲寬宏的心胸,正向的信念生活、工作、服務於人群時,定能創造生命中更多的彩虹。
 

參考資料:
1.惠敏法師、鄭石岩、陶晶瑩著,《開啟幸福的生命智慧》,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出版,2013年4月。
2.陳進隆著,《創造生命的彩虹》,社團法人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出版,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