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思惟
 

郭廷立

 

  

  

是心是佛 非心非佛
  臨濟宗大梅法常學禪於馬祖道一,深得馬祖「是心是佛」之旨,於大梅山開山宏法。數年後,馬祖道一的另一弟子龐居士,行禪至大梅,問:「師兄當日親見馬祖,得個什麼密旨,在此開山宏法?」大梅:「當然是師父的『是心是佛』。」龐居士說:「師父近來不如此說了,改講『非心非佛』。」大梅一聽,勃然大怒:「這老和尚惑亂人心,莫此為甚!雖然他老和尚改講『非心非佛』,我還是講我的『是心是佛』。」話傳回馬祖道一耳中,馬祖只說:「梅子熟了。」
  孟子早就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大梅禪師深得此意,體會「盡信師,不如無師。」而且了解「依義不依語」,「上承佛祖,直下承當」才是最重要的。
  馬祖講「是心是佛」講了數十年,為何晚年改講「非心非佛」?難道馬祖吃老變相了嗎?當然不是,只是一個要旨傳了數十年,到最後常常只淪為「口頭禪」,而不再去深究其意。馬祖改講「非心非佛」主要是讓弟子從反方向思考,為何「是心是佛」變成了「非心非佛」?究竟目的還是要弟子深思「是心是佛」的要旨,同時深入體會,而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中去實踐,馬祖真是老婆心切啊!
  馬祖了解到,任何事物與觀念都有多元的面向,不能執著於自己所見而否定他人,要全方位地思考。老子在處世哲學上也說:「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又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這正如盾牌的兩面,站白邊的說這是白盾,站黑邊的說這是黑盾,都對,也都不對,都錯,也都不錯,各自對了一半,錯了一半。
  破除我執,接納一切,學習大地的包容,包容一切潔淨的、汙穢的;善的、惡的。所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這種融合乾坤,無私無我,坦然自在生存於天地之間的態度,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禪的生活」。

南泉斬貓
  南泉普願(748-834),唐代中期禪僧,鄭州(河南)新鄭人,俗姓王,自稱王老師,世稱南泉和尚,是臨濟宗馬祖道一的嗣法弟子。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於池陽(安徽省)南泉山建禪院,自耕自足,鼓吹禪道,三十餘年不出山。太和(827-835)初年,應請下山,此後學徒雲集,法道大揚。
  一日,東西兩堂爭貓兒,師乃提起貓,一手持戒刀,對大眾說:「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却。」眾中無有能應對者,泉遂斬之。至晚,趙州外歸,泉舉似州,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泉云:「子若再,即救得貓兒。」
  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公案,《碧巖錄》、《從容錄》、《無門關》均有收錄。我們知道「禪是靜慮」意。禪者為何要在山林中?雜阿含經即說:「若比丘於空露地,若林樹間,善正思維,觀察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是思惟,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所以者和?無常無想,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禪者是要向涅槃的大道上前進,今東西堂爭貓,心中有了愛執、貪欲、妄想,如何能「靜心修禪」?世尊在夜睹明星悟道時說:「奇哉!奇哉!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妄想就是不合理的想法和行為,我們稱為「顛倒」。所以南泉斬貓,要斬斷的是禪者的愛執、貪欲,和妄想,只是這公案中有幾種顛倒?我們來思惟一下:
  一、東西堂禪者顛倒:不修行、不坐禪,跑來爭貓,貪圖雜染,這不是顛倒嗎?
  二、貓顛倒:貓有何顛倒?貓不是該去捉老鼠嗎?跑來禪堂幹什麼?圖一點食物,撒一點嬌,博得人們的喜歡,這不是顛倒是什麼?
  三、南泉有沒有顛倒?當然有。開示就開示,善巧方便的方法很多,要操弄得這樣血腥,這不是顛倒是什麼?
  四、趙州有沒有顛倒?當然有。趙州是百分百的顛倒,真正的顛倒。鞋子應該穿在腳下的,他脫下來戴在頭上。正是這個「絕對顛倒」的舉止,對治了這個公案中所有的顛倒。所以南泉才會說:「子若在,即救得貓兒。」
  這是公案中的顛倒,現在我們來思惟一下,在社會上,我們的生活裡,有沒有許多顛倒?
一、父母與子女
  大約七年前,我住在臺南市安南區的表弟,在臺北蘆洲買了一間透天厝,包了遊覽車請親友們上台北同賀新居落成。途中,在一家餐廳用餐,我發現坐在對座的年輕人,約莫十五、六歲,吃完第一碗飯時,將空碗往右邊太太的面前一橫,那位太太立即接過,走到旁邊的飯鍋上盛一碗飯回來交給他,那位年輕人隨手接過,一句謝也沒有,好像理所當然一樣,自顧自地吃起來。
  我觀察了一下那位年輕人,他的腳沒有殘障,手也沒有缺陷,眼睛更是沒有問題。我終於肯定,這對母子心理和行為顛倒了。
  孩子在嬰兒期,當然一切都由父母打理。只是,孩子一年一年長大,體力、智力、能力也逐年提升,當然要成為家中的助力。只是,父母心中仍把他當成毫無能力的小孩,這讓孩子如何成長?如何能擁有他未來的一片天?
  常見到隔代教養的家庭出了問題,孫子拿木棒打死阿嬤,還大言不慚地說:「我小時候,妳給我五十元、一百元,到了國中,妳給我五百元,高中時給我一千元,有的時候,要三千元妳都給。現在我只不過要買一些提神的東西,要一萬元妳就不給,不拿出來,當然打妳了。」他哪裡曉得,阿嬤的老農年金,每月只有六千元,就算想要解釋,卻已是天人永隔。
「孝子」是孝順父母的兒子,「孝女」是孝順父母的女兒。現在許多家庭卻有孝順兒女的父母,被稱為「孝子」、「孝女」。怕子女不高興,依順孩子的意思做事,這不是顛倒嗎?
二、公婆與媳婦
  孝順公婆的媳婦叫「孝媳」,現在卻有許多婆婆、公公,都在當「孝媳」。媳婦回來,不用煮飯,不用洗衣,只管到了吃飯時間,下來吃飯。吃完飯也不用收拾、洗碗,自在地去滑手機、看電視,那這些工作誰來做?當然是婆婆啊!公公從旁幫幫忙,為什麼這樣?沒辦法,你想要抱孫啊!因為孫子是媳婦生的,你不敢得罪啊!這就奇怪了,難道以前人的孫子就不是媳婦生的嗎?我真的釐不清,這樣的對待方式是不是也叫顛倒?
三、老人有三好
  以前的人嫌老人,說老人有「三歹」。現在的年輕人比較開放,說老人有「三好」。你知道是哪「三好」嗎?告訴你,三好是「顧厝好,看孫好,死死的好。」
四、現代女性擇偶首選
  數年前,我在新化中興林場內的步道爬山,聽到兩位六十歲左右的阿婆,邊走邊聊。其中,突然有一個問:「妳知道現代女性,擇偶的第一首選是什麼嗎?就是有車有房,父母雙亡。」
  這讓我有些茫然,在講究倫理的文化觀點來看,這些都是顛倒。我們所住的世界,一半時間光明,一半時間黑暗;我們的心靈同時住著天使與撒旦。父母雙亡聽起來好像是笑話,但也不難看出,人類心靈深處,波旬應王埋藏的那顆殘忍的真心。想想,這又是何等可怕的顛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