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乘

  

  五乘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或佛乘)。乘,必有三事:發心、目的、方法。五乘可略為三類:
  (一)人天乘為一類。人天乘發什麼心呢?叫「增進(或作勝)心」。在六道中生死輪迴,受苦不已,但比較說,人與天要好得多。所以學佛法的動機,有些人總是希望現在人間,及來世生天生人,比目前環境要好一點。現在的身體不圓滿,智識不深,生活不富裕,學法的目的,希求現生將來,身體、智識、生活都能達到豐滿安樂。此種心理,也是世間常人所共有的。發這樣的心,因此而學佛,這不過人天乘的發心。……現世在人間,希冀現生人間樂,未來世得生人間天上樂,這是人天法的目的。……,以人間正行,布施、持戒等為方法。如不能循人天的正道,損人利己,殺、盜、邪淫、妄語,那是要墮落的。如存此增進心,那無論學什麼高深佛法,結果也不出人、天道中。
  (二)聲聞、緣覺乘為一類,二乘的根性相同,僅稍有差別。他們的發心,與人天乘不同。他們深刻地感覺到三界生死是太苦了,就是生在人、天道中,到頭來也還是一切皆苦。所以,不追求現生樂與後生樂,於世間一切生起無常故苦的感悟,發「出離心」,想息除三界的生死,以證得涅槃為目的。修行的方法,也重於調治自心的煩惱。如但存此出離心,即使修行大乘法,也還是要退證小果的。
  (三)菩薩乘:菩薩發心,又與二乘不同。他也見到三界的生死是太苦,可是他又見到三界眾生與自身一樣的受苦,於是發「大悲心」為本的菩提心。對有情所受的苦迫,生起同情心,憐愍心,以自利利他的方法為修行,以度生成佛為目的。
  佛法雖無量無邊,歸納起來,不出此五乘法。學佛法,不出此五乘法,而五乘中以菩薩乘為高勝。如學佛而離開了此五乘的發心與修行,就是虛偽的學佛,不能免離惡道的苦難。

出處:《印順呂澂佛學辭典》P.404∼P.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