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心如一畝田:唯識50頌》閱讀心得

張明慈



 


  一行禪師,法國梅村禪修道場(Village Des Pruniers)的創建者,這是在我想要了解禪修的時,在網路搜尋中常會見到的字詞。由於我並無特定的宗教信仰,欲閱讀佛學經典,常因對名相的不理解,而無法對經典產生共鳴,因而有不得其門而入的難受感。
  但在看過一部深入描繪來自越南一行禪師與其建立的法國梅村禪修中心紀錄片Walk With Me(與正念同行)之後,使人能透過螢幕即可接收到,在村子裡面的修行人當下的平靜感受,不久後便在網路上找到一本,由一行禪師所著(觀行者譯),讓未曾深讀佛書的我,亦可以理解的現代佛書:《心如一畝田:唯識50頌》。
  在《心如一畝田:唯識50頌》一書中,一行禪師將艱深的偈頌,用淺顯易懂的簡約話語來解說佛法,使得未曾讀過佛書如我的一般大眾,能夠經由大師如此活潑且生活化的語言,來理解心的本質與運作方式,進而打開自己的修行之門。
  此書最初原以《在根本處轉化》(Transformation at the Base)之名出版,出版後因有許多心理學者、治療師等,都喜愛運用此書當作心理教學類的工具書。這讓時常閱讀心理叢書及研究心理學的我,更加享受書中所說的心轉與境轉的關聯性,和教導人們如何從自心執著中解脫之法,深感興趣。
  一行禪師將此五十偈頌分為六部:第一部,有藏識、第二部,末那識、第三部,意識、第四部,感官識、第五部,實相的本質、第六部,修行之道。一行禪師將佛陀、世親、安慧、玄奘、法藏等大師的智慧,不以傳統背誦艱深佛典的方式,而是自然地運用生活化的語法,讓佛陀所領悟到的覺悟和放下之心,不再是難懂難執行的佛教法門。一行禪師運用新的方式,將此法自然深入人們的心中,使其易於咀嚼與消化,進而將佛陀所傳達的概念深植於心。
  當我深深為此簡易佛學書著迷,時常專注於字字理解精讀時,當中的第一部『藏識 』,第九篇內所提及關於深藏於心中種子的概念,與我在閱讀此書之前,對於犯罪者的想法,有很大的差距。這讓身為人母的我有非常大的震撼;那震撼來自於教育,來自於心中,來自於我們的無力、無能,與漠視、默許。
  一個犯罪者的形成,有許多來自於年幼時在原生家庭的學習,以及一個人在長成階段所遭受到的一切對待,以及待人訊息的吸收。這所有來自外界的滋養與灌溉,賦予一位成長中的純淨生命各式各樣的長成養分。這長成的養分,並不是那種子所能選擇的;那給予其深深影響的養育及教育者,也非種子有能力過濾的。因此,當種子長成後,遇到突發狀況,導致莫名的情緒進入心中的那一刻,本能地反映出,這多年來被植入的養分。養分中有許多並非善的因子,在那一刻的緊急狀態下,一次迸發;迸發出的火花,有來自於多年間,被迫與自願的經驗學習,有來自於許多不同人格的特質,而那所有展現於外的面向,有許多皆非原當事人。但他卻需要為他內在所有集合的元素,所燃起的熊熊烈火負責?這似乎有欠公平。
  年幼的孩子,總能無憂地笑著,為何經過多年的長成滋養後,那甜美無邪的笑容消失了?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怎能忽視那身邊弱小的種子,並任由他受到不當對待地長大;怎能自顧自地漠視周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呢?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臺北捷運鄭捷胡亂砍殺事件:鄭捷是因為國小時的同儕問題,將事件記在心中,且深深困擾他許多年,導致最終發生了大家都不願見到的結果。但倘若在這過程之中,有位師長能夠發現孩子的堅持力,而將其引導至美好的事物上,也許這讓人難過與恐懼的事件,就不會出現在社會新聞的版面。
  著作此書《心如一畝田:唯識50頌》的一行禪師,總是以微笑待人,讓身邊的人感受到自然的愛與關懷。每每見到一行禪師的影片或相片,看著望著,總是會有種回到家的溫暖與舒適感。
  就在寫此心得的同時,看見了一部新聞影片,與上述所講的概念,又能夠融合在一起。那新聞是來自於美國的校園,原本有位學生帶槍正準備大開殺戒,用槍掃射師生們;幸運的是這孩子遇到了一位改變他一生的老師:這位老師見到這位怒氣沖沖,手持著槍的學生,非但沒有逃跑,也沒有斥責他,而是緊緊抱住這位憤怒的學生。監視器影片中,原本學生被老師抱住後,想要將老師推開,但老師並未因此放棄,依舊緊緊擁抱這位學生,並在此同時將槍械繳給一旁的同事。不一會兒之後,這位孩子也給了老師回應的擁抱,因此化解了一場巨大的危機。
  關懷與愛,能夠帶給人們的是無限心靈上的平靜,一行禪師分享給人們最大的禮物,就是自然。自然界的給予是不求回報的:大樹讓我們乘涼,從未要求回報;陽光日日灑下,從未索取回饋;雨水滋潤大地,未曾有過抱怨。我們得到如此多的分享,大自然無怨無悔,不停地付出滿滿的禮物,而我們能回報的?能做的有那些呢?
  佛陀所以離開皇宮舒適圈,目的是為了尋找人生的真相,為的是帶領人們離開生老病死的苦難之中。菩薩救苦救難,發願要度無邊眾生。渺小的我們呢?有什麼能做的?有那些能幫忙?修行是一生的功課,用心才能發掘真相。
  生命的目的與本質的探索,是人們此生需要行走的方向。在享受人生的同時,應對自己的內在與心念多一些理解,給予身邊的所有人事物,一個感恩之念,一個真心的關懷,一份理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