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驛站】單元緣起

編輯室

 

 


  
與「大悲學苑」緣起
  就在傳道師父示寂屆滿一周年前夕,迎來2015年成教講座壓軸場,由臺北「大悲學苑」德嘉法師分享「如何協助親友好走」。法師有感於南部地區對這方面資訊較缺乏,在我們2014年11月邀請演講者時,即答應安排時間南下。而在敲定時間及講題後不久,得知傳道師父往生,法師回憶起道師父在雲水堂前的身影,表達了內心的慨嘆。
  講座中,德嘉法師為我們釐清許多安寧照護的迷思,像是安寧照顧不該只是一味告訴病患要懂得放下,而是在傳統醫學無能為力時,積極與醫療團隊商討怎樣用藥能處理末期病患身體的痛。在面對死亡的時刻,也是心靈有無窮成長潛力的階段;因此,法師形容「死亡」其實也代表著「機會」,只有這個時候,人才會真切地回來看自己,臨終提供了絕佳的學習機會。這番話,震撼了在場的所有聽眾!
  法師也提到,現代醫療愈進步,善終愈難,許多富有的人,到這階段,靠著機器維生,已經失去對話的功能,只為了子女希望父母親能多「活」一段時間。在這領域努力多年的德嘉法師,經歷過許多人的死亡與別離,在臨終的階段,應掌握時機做到病情告知;法師透過真實案例分享,讓我們了解告知病情也可以很溫暖。在患者意識清楚時,即讓他了解接下來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狀態,也就是法師提到的「人體四大分解──地、水、火、風」。而這一切都是正常的過程,普徧的情況,每個人都會面臨的。知道這些可以幫助臨終患者知道陪伴者沒有漠視他的需求,而身體的崩壞都是可以被了解、被掌控、被規畫的。
  兩個小時的講座時間很快就結束了,在場的聽眾無不聚精會神,聆聽法師分享,無人提前離席。法師深感當時南部地區非常缺乏這方面的訓練,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發展。

「大悲學苑」參與社會關懷
  臺灣地區的安寧緩和醫療,經過20多年的努力,尤其結合佛法從事病人的靈性照顧之後,末期醫療照護品質已經位居亞洲之冠,然而大部分的末期病患希望在家中往生,「在地老化、在家往生」的社區醫療是未來發展的新趨勢。而病患出院後,卻仍然缺乏「靈性照護」的資源,許多病患無法完成回家往生的心願,有鑑於此,大悲學苑期許以十年為期,結合佛法與醫療,協助出院後的靈性關懷,為臺灣社會創立一個優質的社區靈性志工關懷團隊與典範。

《回眸》紀錄片觀影活動
  七年前辦了一場「如何協助親友好走」講座,今
(2022)年10月1日再次邀請德嘉法師蒞寺,為我們帶了一場臨終關懷的紀錄片觀影活動,片名:《回眸》,是大悲學苑這幾年的跟拍剪輯,記錄三位臨終患者的最後身影,法師們和志工們全心全意的陪伴,並分享這些年來持續努力的成果,感動在場所有人。
  觀影後,德嘉法師也引導大眾討論,思考實際遇到不同的情況,可如何回應。觀眾們不只專注觀影,也專注聆聽法師分享,德嘉法師開放提問,當她回答完所有問題,活動延長了半小時,總共3.5小時的課程,所有人幾乎都坐到最後,認真學習。大家都很重視臨終安寧照護的需要,不管是身為家屬,或是未來自己可能面臨的,覺得這樣的課程分享在南部很難得,多數人都表示幸好有到場參與。
  活動過後,許多觀眾回饋,想碰觸又不知如何進一步了解「臨終安寧」這領域,我們也想用有限的能力做些甚麼,因此萌生增設【安寧驛站】單元,專門分享大悲學苑臨終安寧關懷經驗的實例文章,提供讀者、子女家屬親人有不同的管道接收社區臨終關懷、安寧緩和的資訊。期能增進大眾對此專業領域的認識,也釐清一些可能造成誤解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