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慧沼的生平與思想特色(上)

呂姝貞

        本文將從慧沼之姓名、生卒年、師承、生平事蹟、重要撰述及注疏、參與證義之經論、因明學的成就,及對唯識學之貢獻與法相宗之影響等方向,探討慧沼之生平與思想特色,藉以了解慧沼之思想淵源及重要建樹。
一、姓名、生卒與師承
  (一)姓名

        唐代慧沼(650∼714),諱玄1,俗姓劉氏。其法號又作「惠沼」或「惠照」。祖籍彭城,後遷淄州(今山東省淄博市),因此又被稱為「淄州沼」;又因「入法脩身,不違戒範」,乃被時人以「沼闍梨」2稱之。因「慧解超群」,被譽為「山東一遍照」3。最後,住淄州大雲寺弘法,後人稱之為「淄州大師」。
        後世尊稱為中國法相宗第三祖(一說二祖4)。由於第三祖與第二祖之不同,關鍵在於是否把玄奘視為初祖?但,因此說並不影響慧沼之地位與貢獻,故在此不作進一步探討。
  (二)生卒年
        慧沼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650 5,示寂於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十二月十七日6,享壽六十五歲。
   (三)師承
        贊寧《宋高僧傳》卷第四,將慧沼歸為「義解」類法師7。慧沼之師承,若溯及印度,應為彌勒(約270∼3508→無著(310∼390395∼470)→世親9→陳那(約400∼48010→無性(約450∼53011→護法(530∼561)→戒賢(529∼645528∼651)→玄奘(600∼664)→慈恩窺基(632∼682)→淄州慧沼(650∼714)。
        自玄奘傳回中國後,其法脈傳承則如〔表一〕(頁33)所示。
二、生平傳略
        慧沼深達相宗之玄旨,著諸疏義。屢次參與義淨、菩提流志之譯場,擔任「證義大德」,對譯經事業貢獻甚大。 12慧沼年少時極其聰慧,依于庠序,誦習賅通。於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十五歲時,唐高宗為新生兒子(即後來的睿宗)祈福度僧時,受度出家。青年時期已博通經藏,講《法華》、《般若》、《涅槃》等經,並專攻經論,擅長弘傳。
        自玄奘到京,慧沼曾親炙請益。麟德元年(664),玄奘示寂,乃轉依窺基(632∼682)受學。在玄奘的弟子中,窺基廣疏經論,闡揚唯識妙義,唐高宗賜號「百本疏主」。窺基的撰述,包括玄奘學說的主要內容。至窺基入寂(682)期間,窺基大都駐錫大慈恩寺,且致力於建立完善的唯識學理論並加以弘揚。高宗咸亨三年(672)慧沼至長安大慈恩寺,始從窺基、普光受學唯識。由於「慧解超群」,能深入堂奧,而得窺基之真傳,被稱譽為「山東一遍照」。
        沼的唯識、因明、諸疏,大概就在此時稟受師說,漸次寫成。窺基示寂後,慧沼遊行諸郡,講經二十餘年,同時撰寫《金剛般若》等經疏,和《能顯中邊慧日論》、《成唯識論了義燈》等著作。
        菩提流志在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時,慧沼被選任證義,同預譯場者皆為一時之選;因此,當時中書侍郎崔湜歎曰:「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 13於是奏請乞同潤色新經。晚年,又在義淨譯場任證義大德,例如:唐中宗神龍三年(707),曾召義淨入宮同譯經沙門九旬坐夏,他也參加在內。景龍四年(710)義淨於大薦福寺譯《浴像功德》等經、《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等律、《唯識寶生》等論,慧沼與文綱、勝莊等同任證義。景雲二年(711),義淨於大薦福寺14譯《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等經,和《能斷般若論頌》等論時,也由慧沼證義。
        所以,《宋高僧傳》卷四記載:
        初,沼證義於義淨譯場,多所刊正,訛言舛義,悉從指定,無敢踰制15
        足見慧沼的證義工作在譯場上的重要性。此外,慧沼所撰著及注疏之典籍,大都是闡揚玄奘、窺基之論述。其中以《金光明經》最為特殊;所採用的譯本係義淨新譯的《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他生平曾奉詔講經二次、補綱維大德六次、敕譯經論四次16。他是慈恩宗的嫡傳,或許因此而受到當時朝廷的重視。
        宋代贊寧法師,在〈窺基傳〉後作了一篇繫語:
    性相義門,至唐方見大備也。奘師為瑜伽、唯識開創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唯祖與宗,百世不除之祀也。蓋功德被物,廣矣!大矣!奘茍無基,則何祖張其學乎?開天下人眼目乎?二師立功與言,俱不朽也。17
        足見窺基對瑜伽、唯識弘法之重要性。同理,窺基若無慧沼,則法相唯識之法,也將難以發揚光大。
三、重要撰著、注疏及證義之典籍
(一)重要撰著、注疏之典籍
        慧沼撰《能斷般若》、《金光明》、《盂蘭盆》、《溫室》等經疏,又撰著《慧日論》、復著述《了義燈》等,凡六十卷。所翻經律等三百餘軸,盛行於當代18。有關慧沼之重要撰著、注疏,依《大正藏》、《卍續藏》收錄之順序,略述如下:
        一、《法華玄贊義決》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經號1724,解釋窺基著《法華玄贊》中之難義。
        二、《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十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冊,經號1788,經文是武周.長安二年(702)義淨譯,疏文也同時寫出。內容發揮了由窺基傳述所建立的三乘五姓說的宗義,並訂正以真如為三身正因的舊說19
        三、《十一面神咒心經義疏》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冊,經號1802,為唐.玄奘譯《十一面神咒心經》之現存註疏本。其主要內容為次第說明根本神咒、結界等咒,造十一面觀音像法,及供養念誦法等。
        四、《成唯識論了義燈》十三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三冊,經號1832,為慧沼最重要的著作,內容係闡明補充窺基學說。窺基示寂後,因新羅圓測(613∼696)著《唯識論疏》反駁窺基之說,慧沼乃撰寫《了義燈》,駁斥圓測、道證(生卒年不詳)等諸家異說,進而闡發窺基所傳的微言奧義,顯揚法相之實義。並把以窺基為首的慈恩系學說推崇為玄奘嫡傳的「正統」,且將「五種姓說」推向了極點,竭力反對西明系唯識學。此書與窺基的《成唯識論樞要》、智周(668∼723)的《成唯識論演祕》,總稱「唯識三疏」,又稱「唯識三大部」20
        五、《因明義斷》(以下簡稱《義斷》)一卷:又稱《因明入正理論義斷》、《因明論義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經號1841。偏重於斷諍,主要以破斥他師之邪義為目的,被法相宗尊為祖書之一,受重視之程度僅次於窺基的《因明入正理論疏》。
        六、《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以下簡稱《義纂要》)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經號1842,主要在彰顯窺基所傳之正確義理,闡發法相教義,為顯正之要籍,並進一步補充了因四相違過、自相與共相、缺支過、似能破十四過類的分析等內容,使法相宗達到最盛時期。《義纂要》在內容上,與《因明義斷》互補,為顯正破邪之二論,且同為研判玄奘、窺基等諸師因明理論之注解21
        七、《勸發菩提心集》三卷:為大乘佛教信仰之入門書,又稱《勸發菩提集》。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經號1862。係輯錄諸經論中有關菩提心之要文,具體陳述修學大乘佛法之實踐與修持等問題。此外,自玄奘譯出《瑜伽菩薩戒本》(以下簡稱《瑜伽戒本》)之後,其入室弟子多持大乘戒而稱號為大乘某,如窺基稱為大乘基等。尤其窺基每日必對彌勒菩薩像誦菩薩戒一遍,作為定課。足見,當時《瑜伽戒本》之備受重視。而由慧沼在《勸發菩提心集》中明列〈大唐三藏法師傳西域正法藏受菩薩戒法〉之部份,更可以得知窺基的弟子輩們仍繼續依《瑜伽戒本》受大乘菩薩戒。有關《勸發菩提心集》之內容,將另文撰述。
        八、《能顯中邊慧日論》四卷:略名《慧日論》,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經號1863,為確立法相宗佛性說之作品。內容是從法相宗唯識學之觀點,廣成五種姓各別、三乘真實、一乘方便之宗義,以駁斥法寶(645∼703)《一乘佛性究竟論》之主張。其中詳細討論與說明種姓問題,可說是一部種姓論專著。
        九、《因明入正理論續疏》二卷 22:今僅存下卷。慧沼自跋云:「于師曾獲半珠,緣闕未蒙全寶」,這是因窺基所著內容極為豐富的《因明入正理論疏》(以下簡稱《大疏》),書中幾乎涉及因明的全部問題,被慈恩宗奉為圭臬,備受推崇,為唐代因明諸疏之冠,內容涉及似能立、比量、現量、似比量、似現量、能破、似能破七門。但到了喻過部分就絕筆,而由慧沼繼窺基未竟之業,續成《大疏》下文的注解,所以稱為《續疏》。慧沼除作了《續疏》之外,還撰寫《入正理論義斷》一卷、《纂要》一卷,以引申《大疏》之說。
        十、《大乘法苑義林章補闕》八卷:現存僅卷四、卷七、卷八等三卷23。有關二量部分,由於《大疏》未及詳說,所以慧沼另外撰寫《二量章》,收在《法苑義林章補闕》之內,極為便利研究。
        十一、《因明入正理論略纂》四卷 24:或云偽作。
慧沼的著作,佚失的還有《能斷金剛般若經疏》、《發菩提心論疏》、《仁王般若經疏》、《盂蘭盆經疏》、《二十七賢聖章補闕章》、《溫室經疏》等(詳頁34)。
(二)參與證義之典籍
        慧沼參與證義之經典,有:《佛說一切功德莊嚴王經》一卷、《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毘奈耶雜事攝頌》一卷、《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五卷、《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卷、《成唯識寶生論》五卷。
        自後秦鳩摩羅什的譯場以來,佛典的漢譯多由國家支持,因此,歷代對翻譯佛經都採取十分嚴肅認真的態度。尤其唐代的譯場更不例外,並具有完備嚴格的組織規制,分別由譯主、筆受、度語、證梵文、潤文、證義、梵唄、校勘、監護大使等人員所組成,才能翻譯出許多質量兼備的漢文佛典,為後代留下豐富的文化瑰寶。
        有關慧沼參與譯場的證義一職,王文顏於《漢譯佛典之研究》中指出:
        筆受、綴文、潤文、正字、證義、校勘等六員,是專家譯場中常見的職位,他們所擔當的任務雖然各不相同,但就他們所處理的對象而言,目標卻是一致,均以研治漢譯佛典的稿本為工作重心。25
        而所謂「證義」一職所應負責之事,贊寧在《宋高僧傳》卷三中說:
        證義,蓋證已譯之文、所詮之義也。26
        王文顏於《漢譯佛典之研究》中,更明確指出:
        證義則是已譯成漢文之後,再「證」漢文佛典的「義」,看是否已正確反映梵典原義27
        足見慧沼參與證義工作,就是在翻譯成漢文的初稿經潤文人員修飾之後,再由證義人員審閱經典的文義;如此,不但可以防止潤文時篡改原義,同時也做最後一次的把關,以確保譯經之品質。
        而慧沼所參與的譯場,雖然都是義淨(635∼713)所主持的,但因義淨在那爛陀寺所學的,也都偏重瑜伽一系的學問;所以,義淨除譯出律部各經之外,還譯出瑜伽系方面的書籍,如:護法的《成唯識寶生論》(釋《二十唯識論》)等,而且義淨所譯之典籍,也都是玄奘翻譯所遺漏而有待補缺之處。
        古代的譯場,不僅是翻譯佛典的場所,更是傳播佛學知識、培育人才的地方;如:玄奘門下出了不少優秀的人才,對於當時及後代都有重大的影響。
(三)慧沼著作或證義一覽表
        茲將慧沼證義、撰著及注疏之經典,列表如〔表二〕 慧沼著作或證義一覽表(頁34)。所列經名皆為歷代諸目錄所收或該經未有標明慧沼證義者,其餘尚待求證者,則不列入。屬於慧沼撰著集之著作以「◎」標記,注疏以「☆」標記,證義以「△」標記,以便利區別。
        其中,編號11∼15之經典,為慧沼參與證義之典籍,故未出現於歷代諸目錄之中。而其餘之著作,在日本.永超集《東域傳燈目錄》(1094年成書)或日本.藏俊撰《注進法相宗章疏》(1176年成書),皆有記載。故可確知編號16∼23之著作,皆為已佚之著作。而編號9的典籍之卷上,現今已佚;編號10的典籍則已佚失五卷(即卷一、二、三、五、六)。(待續)

〔表二〕慧沼著作或證義一覽表

編號   經         名 卷數 收           錄 撰著集 注疏 證義 備          註
1 法華玄贊義決 一卷 大正藏1724T34854c

     
2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十卷 大正藏1788T39175a  

  西元702
3 十一面神咒心經經疏 一卷 大正藏1802T391004b      
4 成唯識論了義燈 十三 大正藏1832T43659a      
5 因明義斷 一卷 大正藏1841T44143a      
6 因明入正裡論義纂要 一卷 大正藏1842T44158b      
7 勸發菩提心集 三卷 大正藏1862T45375a      
8 能顯中邊慧日論 四卷 大正藏1863T45408b      
9 因明入正裡論續疏 二卷 卍續藏71786869    

(卷上已佚)

10 大乘法苑義林章補闕 八卷 卍續藏880981     卷478
11 佛說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一卷 大正藏1374T21890b    

西元705
12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 五卷 大正藏1452T24415a     西元710
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一卷 大正藏1456T24517c     西元710
14 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毘奈耶雜事攝頌 一卷 大正藏1457T24520c     西元710
15 成唯識寶生論 五卷 大正藏1591T3177b     西元710
16 因明入正裡論略纂 四卷

     
17 仁王般若經疏 一卷      
18 能斷金剛般若經疏 ?卷     由於已佚故卷數不詳。
19 盂蘭盆經疏 一卷      
20 二十七賢聖章補闕章 三卷      
21 溫室經疏 一卷      
22 發菩提心論疏 三卷      
23 淨名經闕中釋抄 卷下      

               (於收錄欄中,凡「T」表《大正藏》、「卍」表《萬序藏經》,「※」表該著作已佚。)
註釋:
1.《法寶總目錄.大正新脩大藏經著譯目錄》第1冊(台北:新文豐),頁659a。李邕撰〈唐故白馬寺主    翻譯惠沼神塔碑并序〉,《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下,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50冊(台北市:新文豐,民66),頁180上。
2.贊寧撰《宋高僧傳》卷第四,收錄於《大正藏》第50冊(台北市:新文豐),頁728c。慧沼不違戒範,應可溯源於窺基對戒律的重視。因窺基除每日對彌勒菩薩像誦菩薩戒一遍,並屢謁西明寺道宣(586∼667),正所謂「端人也,其所友者必端矣」。此外,窺基祔葬於玄奘墓瑩時,除弟子哀慟,執紼送葬之緇素大德,竟是盈于山谷。若非戒行高邁,豈能感人如此深切?(〈窺基傳〉大正50•726b)
3.李邕撰〈唐故白馬寺主翻譯惠沼神塔碑并序〉,《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下,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50冊(台北市:新文豐,民66),頁180下。
4.齋藤昭俊、李載昌編,《東洋佛教人名事典》(東京:新人物往來社,1989),頁71中。
5.關於慧沼之生年,除慈怡主編的《佛光大辭典》採公元651年為其生年之外,以個人所蒐資料,目前中外學界皆持公元650年之說。
6.李邕撰〈唐故白馬寺主翻譯惠沼神塔碑并序〉,《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下,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50冊(台北市:新文豐,民66),頁181下。
7.贊寧撰《宋高僧傳》卷第四,收錄於《大正藏》第50冊,頁725b。
8.如覺法師編著《唯識思想入門》,頁31:大正10年宇井伯壽博士倡導「彌勒是歷史人物」之說,推定其生存年代為270∼350
9.有關世親菩薩之生卒年眾說紛紜:據諸書記載有西元420∼500年、390∼470年、350年歿、320∼400年、320∼380年諸說。
10.如覺法師編著《唯識思想入門》,頁33
11.同上。
12.《法寶總目錄.大正新脩大藏經著譯目錄》第1冊(台北市:新文豐),頁659a。
13.贊寧撰《宋高僧傳》卷第四,收錄於《大正藏》第50冊,頁728c。
14.齋藤昭俊、李載昌編《東洋佛教人名事典》(東京:新人物往來社,1989),頁71中。
15.贊寧撰《宋高僧傳》卷第四,收錄於《大正藏》第50冊,頁728c。
16.李邕撰〈唐故白馬寺主翻譯惠沼神塔碑并序〉,《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下,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50冊(台北市:新文豐,民66),頁181上。
17.贊寧撰《宋高僧傳》卷第四,收錄於《大正藏》第50冊,頁726b∼c。
18.李邕撰〈唐故白馬寺主翻譯惠沼神塔碑并序〉,《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下,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50冊(台北市:新文豐,民66),頁180下。
19.馬佩主編《玄奘研究》(河南:河南大學,19977月),頁260
20.同上。
21.同上。
22.《卍續藏經》第86冊,頁869上。
23.《卍續藏經》第98冊,〈目錄〉頁1
24.齋藤昭俊、李載昌編《東洋佛教人名事典》(東京:新人物往來社,19892月),頁71下。
25.王文顏著《佛典漢譯之研究.第三章 譯場制度與譯場組織》(台北市:天華,民7312月),頁185
26.《大正藏》第50冊,頁724c。
27.王文顏著《佛典漢譯之研究.第三章 譯場制度與譯場組織》(台北市:天華,民7312月),頁194
28.摘自釋明復編著《中國佛學人名辭典.圖表》(高雄市:太谷文化,民878月),表二十二,並略作修改及訂正訛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