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89期2005.9.1  生活萬象

數位化圖書館的趨勢

陳泓斌

前言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甘納桑:「圖書館是一個成長的有機體」。的確,圖書館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產生且不斷成長的有機體。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已進步到資訊時代,資訊技術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尤其在當今的網路時代,網路資訊服務提供更加智慧化和人性化的服務方式,成為使用者獲取資訊的真正助力。圖書館建設也隨著現代資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開始步入數位圖書館階段,它的電子化、數位化和網路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壹、圖書館與資料數位化
          E-Service:E-服務的流行,使「電子圖書館」更方便運用任一電腦系統與網際網路技術於圖書館業務和服務,並在讀者服務上,協助讀者有效獲取資訊、運用資訊,進而產生新的知識。而圖書館館藏,仍包括電子與非電子館藏。其服務趨勢包涵了個人化服務,如:量身訂作的服務(Customization)、有效果的服務(Effective)、有效率的服務(Efficiency)。以及群體化服務:由具有相同興趣、專長的個人彼此激發靈感、分享心得與知識,並具有私密性(Privacy)。
一、何謂圖書館?
        「圖書館是人類智慧的總匯」(A Library is Collec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而具體的定義則為:「圖書館是用科學方法,採訪、整理、保存各種印刷與非印刷的資料,以便讀者利用的機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p.2024)圖書館既有如上述的天職,便無法避免必須跟上社會脈動,無論在知識、常識、科技……各方面都需有強烈的敏感度,隨時汰舊換新,方足以應付讀者新的需求。然而圖書館既有的服務型態,每天固定而繁瑣的工作事項,又將館員限制在原有崗位上,幾乎沒有多餘人力可以致力於新知與新服務型態的研究上。因此有了數位圖書館、電子圖書館等名詞產生,而電子圖書館即是結合電子化資料、檔案、典藏、資訊、知識、服務以及作業的集合體。(柯皓仁,電子圖書館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二、數位化圖書館及其特性
     1.數位化圖書館
        數位化圖書館乃是擁有相關資源(如軟硬體設備、網路、專業人士等)的機構,其任務在對數位形式的資料進行挑選、組織、提供使用、解譯、傳播、保持完整性、長期保存等工作,並使這些數位形態的資料為使用者群快速且經濟地運用。
        此不僅只是一套單一且完整的數位系統,更允許使用者快速地從任何地點取得所有學科領域的所有資訊。相反地,數位化圖書館比較可能是異質系統與異質資源的組合、為特定的讀者群服務、為特殊的需求而建立。數位化圖書館亦將無限期地包含紙本式的館藏。
     2.傳統圖書館VS.數位化圖書館
        傳統圖書館:以科學方法採訪、蒐集、整理、保存印刷與非印刷資料,並據以提供讀者服務。
        數位化圖書館:嘗試運用電腦與網路科技,在對現有非數位化館藏資源轉化為數位化之過程,對於文本類資料可先用掃描器轉化成圖形檔後,再用電腦的文字識別軟體,轉換成文字檔案,不僅可大大減少建檔的資料量,而且便於解決檔的整理、存儲傳送和編輯工作。其瓶頸在電腦的文字識別後的校對,對於圖片類資料將其轉換成的圖形檔比較大,可針對不同的圖片採用不同的格式與壓縮方法,達到在不影響資訊完整性的前提下儘量縮小檔尺寸;對於聲音、視頻類資料可使用多種格式進行壓縮。
     3.數位化圖書館的特性
        數位化圖書館的特性如下:
  (a)可以跨時空查詢並獲取圖書館的各種資訊,讀者可以通過連結進入國內外網路圖書館查詢資訊而不受地區時間的限制。
  (b)數位化圖書館以電磁信號方式存儲資訊取代傳統圖書館的紙質存儲方式,大大壓縮了存儲空間,從而使資訊的存儲量大大增加了。
  (c)讀者通過用戶介面與數位化圖書館發生聯繫而不需要傳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d)數位化圖書館可將各種資訊的存儲管理、查詢和發佈集成在一起,並使這些資訊得以在網路上傳播,從而使這些資訊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貳、數位與傳統的衝突
        雖然現今大部份的日常業務多已電腦化,即使新的來源很多是電子資料,但資料中心仍存在眾多的實體資料,許多管理者為了種種理由尚未正視電子化館藏與數位化管理,這些理由大致可歸類如下:
       Q1:閱讀習慣很難改變:傳統的印刷資料容易攜帶、可不拘形式閱讀、又沒有電子設備和電源的問題,最容易被大多數閱讀者接受。何況電子資料必須透過終端機等電子顯示裝置才能閱覽,長時間閱讀易造成眼睛的負荷過重,又不易在多個檔案或文件間同時呈現比對,這種新設備適應上的問題常與使用者的年齡成正比。
       A1:數位內容和數位顯示器和當紅的半導體及明日之星的生技產業相提並論,可見「數位」已成不可避免的趨勢,隨著電子書及實驗性的電子教科書上軌道,閱讀的不便利將逐漸降低、數位資源將更普遍。
       Q2:技術問題難以克服:數位館藏需要資訊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並非大多數人可以輕易理解並管理。許多單位原本就欠缺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應付傳統的紙本資料還可以,應付數位館藏將成為新的挑戰。
       A2:自電腦發明以來,人機介面一直不斷的朝友善親和的方向改善,一個良好的使用者不一定需要是位好的工程師。汽車本身是相當精密複雜的工業品,如何設計裝置需要高度技術,但如何駕駛就非常容易,只要稍加培訓練習即可;數位館藏也會漸漸走入同一模式:設計和維護交由專業廠商負責(如同汽車工業的原廠與修護站)、使用者的日常作業只是簡易的使用而非高技術的問題。
       Q3:著作權問題難解決:雖然公立圖書館等社教單位屬於「合理使用」的範圍,但著作權法對於資料的「重製」有嚴格的定義,許多電子資料對於公共使用的解釋更是嚴格,遑論給不特定多數人使用的網際網路。
       A3:由於電子資料容易複製傳播,資料供應商過去都堅持著作權法規定,不可以重製在電腦或其他載體上,對於數位館藏的建立與管理皆是困擾。自2000年起,愈來愈多的資料供應商或智產權擁有者同意差異化的授權,如視聽資料的隨選點播(VOD, video on demand)即是一例:允許利用電腦設備提供給多人共享的模式,數位館藏的來源不僅包括歷史性的保存資料、更可以購買新的出版品來充實。
       Q4:數位館藏價格昂貴:不論購買書籍或期刊容易精確的計算單一或整體價格,但數位館藏需要採購電腦軟硬體及網路設備,進入門檻高於一般傳統館藏。尤其要將過去傳統資料轉為電子資源,數位化的工程費用更是一筆不低的開銷。
       A4:數位館藏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回溯性資料的數位化工程。大部份歷史性資料保存本屬不易,加上數位化的設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術支持、龐大的工作人力,乍看是額外的支出,但若以整體成本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 TCM)的觀點,可能呈現不同的結果。
參、結論
        圖書館界在電腦發明之後,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尤其擔心自己傳統的服務業務工作將會被機器取代,尤其在發展網際網路與數位化圖書館上,從務實角度來看,如何從建構大量傳統媒體館藏的圖書館環境,轉換調整為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資訊館環境,成為使用者知識加值應用的重要伙伴,網路化的資訊服務將成為常態性的發展活動。
        但經過半世紀多的發展,經歷了網路資訊的蓬勃與傳輸的方便,圖書館管理者的心態應調整由「擁有」轉為「可分享取得」,這種哲學性的轉變是順應時代而生的觀念。電腦科技界與圖書館界已經慢慢建立工作默契,亦即彼此是共生的夥伴。網路專業人員須大量借助圖書館員的專業能力,作為居中協調資料創作者和使用者(或讀者)的溝通管道,並憑藉一套有效率且具有專業知識的圖書管理與登錄系統,以建立關鍵詞、檢索點,讓使用者以最少時間,最少檢索次數,正確找到自己所需資訊。
        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不同資訊技術所產生的資訊產品整合為一,以一個統整的方式將資訊提供給讀者,這是圖書館在決策如何選擇電子資訊、架構檢索機制、規劃資訊服務及評估資訊利用時所需思考的問題。
        傳統圖書館與數位化圖書館並存的情況仍會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數位資料的管理與系統的建置已不是進行或不進行的層次,而是做到什麼程度和效益的問題,儘早規劃將有助於圖書館本身重新思考自己的館藏發展政策與服務方針,化被動為主動,不僅將預算花在刀口上,也更能提升圖書館存在的價值。
        最後,E-服務是數位化時代圖書館未來的主線,因為面對著新的資訊環境,圖書館的使命就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資訊的需要、服務於科技、教育等學門科目的需要,這除了需要資訊高速公路及國家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數位圖書館隨著資訊資源的導入,其現有的服務方式也要完全改變。此外,還應研究新的資訊環境下圖書館實現這些服務功能的新方法和所面臨的新問題,如文化資訊資源的平衡問題、資訊倫理的平等問題等。
參考資料
1.柯皓仁(2001/01),〈電子圖書館實施經驗談——以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書苑季刊》第47期,頁10-33。
2.陳亞寧(1999/03),〈另類圖書館:電子圖書館綜觀〉,《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5(3):59-73。
3.黃鴻珠(1995/11),〈經營數位化圖書館的第一步:認識數位化圖書〉,《澳門第一屆國際圖書館專業人員交流會》,澳門。
4.亞瑪遜網路書店:http://www.amazon.com
5.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http://www.nda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