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講座

◎94年10月1日妙心寺成長教育講座

臺灣多元文化的另一種思維──

以生態學、社會學、地理學的一個觀察角度(上)

吳錦發老師主講 妙心寫作讀書會整理

壹、前言──從「颱風對臺灣是好的」談起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呈現不同的面貌和意義,人的生命如此,大自然的山川、風雲變化也是如此。譬如:颱風,每當颱風來臨,臺灣的電視媒體、報紙就一直報導,認為颱風將給臺灣帶來災難。其實,颱風對臺灣而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且世間的很多事物,有好有壞,颱風不一定都帶來災難的一面,只要瞭解臺灣的地理位置,就會馬上明白:如果沒有颱風,我們連平日的飲水都有問題。
        以正面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可以創造成功的機會,所以面對山川風雲的變化,不一定用負面的觀點來看,譬如:臺灣每年都有森林火災。森林火災最容易發生的地區,是梨山到花蓮這一帶,因為這是臺灣對摺中間線,是日照最充分的地區,而這一地區,也是二葉松到五葉松等松科植物最發達的地帶。松樹的樹皮有油脂分泌,一經強光照射,向陽面就燃燒起來,自然變成森林火災。但森林火災就全然是災難嗎?我記得每一次森林火災,電視新聞就搶著報導:「梨山今天又森林火災……燒掉二億。」他們都認為森林火災,就像都巿火災一樣,是一種災難,其實它完全不一樣。森林之火燒毀二葉松到五葉松一定是不好嗎?你知道二葉松到五葉松的種子很硬,它要是定期被火燒,燒了之後,落在地上的種子,才會裂開;種子會彈出外面去,發芽長成松樹林,成為臺灣森林景觀的一部份。可見,森林火災有它的益處,但是當個政務官你就是不能說:「火燒不要緊,火燒有它的好處。」這樣人們是會罵的。事實上,有許多生物的延續,是經過火燒的。例如:美國野牛保護區,將野牛圍在一個範圍內放牧,結果到秋天時,祇剩乾草。為了保護野牛的繁殖,所以他們都製造人工火災,燒完以後,只要下一次雨,草根就發芽,發芽之後,牛就有草可吃,繁殖能力自然增強,保護區的野牛數量就增加,大自然就是這樣有趣。
        記得十幾年前,我去臺東作田野調查時,剛好颱風逼近,都利村有一個阿美族長老跟我講了一句令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他說:「颱風來是好的,讓我們擁有別人的東西,也讓別人擁有我們的東西。」當時,我聽不懂,不知道他說什麼?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颱風來的時候,會將植物種子、椰子、欖仁樹等海漂植物吹下,落入溪中,溪水流到海裡,海裡的海流再將它慢慢帶到別的地方。所以,阿美族長老才說:「颱風對臺灣是好的。」「颱風使得我們擁有別人的東西。」意思就是從菲律賓、馬來西亞海面漂來的東西,在這裡擱淺;椰子在臺灣生長,變成臺灣的東西,日子久了,變成臺灣本土種,檳榔也是;臺灣多樣化植物,大部份也都是這樣來的。所以,你要知道颱風對臺灣貢獻也很大。阿美族長老的另外一句話,也很有意思,他說:「颱風也讓別人擁有我們的東西。」你看!琉球沿海植物──水筆仔等都和臺灣一樣,而且有相當的數量。我相信這是臺灣漂過去的,所以說:「颱風也讓別人擁有我們的東西」,這是阿美族一千年來的相傳說法,可見他們多有智慧啊!
        依颱風的路徑,臺灣正好位在南島航路上,是黑潮經過的地方,但是我們現在的生態教育就不是這樣教了;我們所受的教育,仍然不知與自然共存,還以為人是宇宙的主宰。因此,若有任何政府官員敢說出:「颱風來,也不是壞的。」相信他鐵定會被罵死。說不定這位官員會因這句話而下台,事實上,臺灣政界是沒辦法說真話的。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是世間不變的真理。
        我很佩服日本明治時代的一位思想家──吉田松蔭(18301859)。他是明治維新的先鋒,他有一篇很重要的著作──《草莽崛起論》。書中,他呼籲各諸侯要改正自己的思想,後來他坐牢的時候,才恍然大悟:要既得利益者,自己改革自己,是不可能的事情。日本的社會若要改革,靠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的,唯有靠農民、町民,才能實踐,所以,他這本書取名為「草莽崛起」即是此義。這樣的文章一發表,注定會遭受打壓,甚至喪命,因為諸侯所看到的是:你居然鼓勵老百姓起來造反,認為我們沒有希望。果然,作者被判處死刑,臨死的時候,有人問他:「你有什麼遺言?」他揮筆留下遺言:「世間的事情,有人說好,有人說壞,只有天知道。」所以,颱風是好、是壞,這是見仁見智的。臺灣原住民和自然共同生活幾千年,所以他們領悟出宇宙自然的真理,有了這種智慧,就不會因颱風來而煩惱。我昨天跟原住民朋友一起唱歌,他們唱得很高興,他們說颱風沒事。
        臺灣人對大自然的誤解除了來自教育,媒體的誤導也是極大的因素。例如:有一次,記者聽說犁山有火災,為搶獨家新聞,如獲至寶似的飛到那邊。原住民同胞就問他說:「你跑來幹什麼?這是每年都在燒的。」唉!媒體人的思想,好像布袋戲中的黑白郎君,因為黑白郎君的二個生活哲學就是︰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成功,別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樂。我和總統去馬紹爾群島拚外交;我們拚命得很,晚上還要開檢討會,可是隔天看到從臺灣送來的報紙影印稿,內容幾乎都在罵我們,說總統所去的四個國家,如果冰河期溶化引起海漲,這四個島十年內會沈到海底,都是寫這些。但是愚癡的他們不知道馬紹爾群島附近擁有南太平洋豐富的魚產,我們和他們維持邦交,可為我們的漁民帶來機會。
        此外,颱風對臺灣人亦有密切的關係。日本一位社會學家,在其《颱風、毒蛇、童養媳》一書中,認為颱風、毒蛇、童養媳,足以代表臺灣人的性格。所以,他以為臺灣每年的颱風,影響了臺灣人生命韌性的養成,鍛練臺灣人不怕失敗的性格。今年被颱風摧毀的,明年重新建設,沒有怨言。所謂「一枝草一點露」,再大的壓力,也要去克服;再艱難的環境,總有路可以走出來。說到毒蛇,是因為臺灣沒有獅、豹等猛獸,毒蛇就表示陰謀手段很多。最後說到童養媳,就是社會體制。現在民主時代來臨,臺灣已經慢慢沒有童養媳了。但此書仍值得參考。
貳、形成臺灣多元文化的原因
        至於,臺灣為什麼會形成多元文化?這裡的「多元」不僅指種族多元,凡物種多元、生態多元、價值觀多元都是。我最近看到國科會的研究,臺灣單位面積所含植物種類佔全世界第一位,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單位面積內植物的種類,是全世界最多的國家。
        記得我半年前去加拿大,從飛機上往下看,大山大海,氣派十足,全部都是松柏樹林和紅木林,我嚇到了,因為我沒看過這麼大的山、這麼大的海、這麼大的平原。第一天開車到森林遊覽,感覺很好,因為樹很高大;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就煩了,因為每天觸目所及全都是松、柏,算一算不超過四種,不禁開始懷念起臺灣了。
        如果你進入臺灣的山林,九百公尺以下,什麼樹都有,九百公尺到一千五百公尺樹種更多,二千五百公尺以上扁柏、臺灣鐵杉……,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貌,每一個海拔也有不同的風情,低海拔有低海拔的鳥類,高山有高山的鳥類,所以聽鳥聲,也很別緻悅耳。此外,雖然野花遍地是,然而低海拔的野花與中、高海拔的野花,卻各有不同品類,爭奇鬥艷,吸引人們的眼光。那時我才知道臺灣的稀奇可貴:這麼小的島嶼,植物種類這麼多,動物種類這麼多,人的種類這麼多。所以,多元就是臺灣的特色。
一、受洋流影響
        臺灣為什麼多元?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洋流影響。臺灣自古以來,就是南島航路的一站;南島航路經過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到臺灣、琉球,再上去到日本,臺灣剛好在南島航路上。南島航路可從海洋裡帶來大量的海漂植物,增加臺灣的物種。此外,南島航路也帶給臺灣對外交流很大的便利。當初杜正勝部長說臺灣地圖可以倒過來看,大家罵,其實他的觀點是對的,臺灣地圖橫過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臺灣跟菲律賓的距離這麼近,從海洋國家觀點來看臺灣就是這樣,所以洋流是決定臺灣物種多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受季風影響
        另外一個原因:是季風。臺灣冬天吹東北季風,夏天吹西南季風。我們知道有很多種子也是隨風飄揚的,飛落到臺灣來,就在這裡生根。另外,空中很多候鳥,夏天順著西南季風從南太平洋來,冬天從北方飛來,各種候鳥經過這裡,吃過的種子沒有消化,排泄之後,落在地上,樹就長出來。臺灣島這麼小,居然有四百多種鳥,美國那麼大,僅有一千多一點而已。季風使得臺灣的生態多彩多姿,不是只有鳥類,我們還做過蝴蝶飛行研究。四、五年前,我們捉到一隻身上寫有日文的蝴蝶,透過網站求證,竟然是在日本本州附近野放的蝴蝶,不可思議吧!所以,順著季風產生物種的交流,超過我們的想像。
        季風對臺灣還有另外一個影響是:季風決定了臺灣的命運。在十六世紀大航海的時代,西方世界想來臺灣,須靠兩件寶貝,一是洋流一是季風。臺灣剛好在季風帶、洋流帶上,使得臺灣在十六世紀時,就躍上了世界舞台,變成太平洋的一部份。要是臺灣沒有這二個條件,那只不過是第二個海南島罷了。海南島是大陸的延伸,歐亞大陸的一部份,但臺灣不是;臺灣是依著洋流、季風二個條件,而跳脫出歐亞一部份的命運,變成太平洋的一部份,所以我們的物種比較偏向太平洋。
三、種族的交流
        想想看:洋流和季風把大陸的物種帶過來,把動物的物種帶過來,當然也會把人種帶過來。南島民族的生命哲學影響到他們在整個太平洋的分佈,他們以為天堂是在地平線的那一端。為什麼這樣想?因為黑潮從他們的島嶼流過時,常常漂過來一些奇怪的東西,奇怪的花朵,譬如:臺灣的棋盤腳就是從另一處漂過來。假想你若常常在海邊拾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你不免會想像,天堂就在地平線那一端。基於這一觀念,使他們不停地向海洋邁進,去尋找天堂,這種生命哲學使得他們在全世界開擴生存領域,大致東起復活節島,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南起大洋洲的紐西蘭島,北到臺灣,剛好是三分之二太平洋的面積。
        我在想怎麼有可能一隻船跑這麼遠?我曾在玻里尼西亞看薩摩亞群島的人造獨木舟,他們把差不多二、三千年的樹砍下來,在樹幹上挖空,用網做平衡桿,上面用椰子樹編網做帆;人不是坐在獨木舟上,而是坐在網子裡面,而空的樹幹裡面放了滿滿的椰子,因為椰子不會乾掉,椰子殼在下雨天,還可以接雨水,這就解決了飲水問題。南洋民族的人在海裡漂蕩是很艱苦的,難怪到現在佳里北頭洋的平埔族還維持一個祭典叫嚎海的祭典,向著海哭,唱的歌很悲哀,為了追念祖先在漂流到臺灣的過程中,大多死了,大約百人只存活一、二個,所以臺灣平埔族的祖先是這樣來的。
        林媽利教授則指出玻里尼西亞的原住民,是從臺灣出去的,這是科學的說法。不過,我認為南島民族非全由臺灣出去的,但是絕對是像颱風帶來的物種效應一樣,有來有往,就如阿美族的長老說的:「颱風使我們有別人的東西,也使別人有我們的東西。」人種、物種等跟著海流來來去去,相互溝通、交流。
        所以,臺灣嚴格說來,也沒有純粹的原住民,洋流和季風造成臺灣種族多元的因緣。1650年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有一萬一千多名荷蘭人在臺灣,他們的資料說臺灣有四十九種民族,二百六十多個部落,可見有多複雜。後來,荷蘭被鄭成功打敗後,匆匆忙忙帶回二千三百左右的荷蘭人,留下來的變成了臺灣人,臺灣人就有荷蘭人的血統,如今大港口部落甚至可能有波蘭人的血統。這在《臺灣通史》有關貝尼奧斯基的描寫寫得很清楚。
        另外,臺灣是傳奇之島,也是探險家的天堂。例如:1771年到臺灣探險的貝尼奧斯基(Maurice August Ben-yowsky),他原來是波蘭伯爵在匈牙利當官,1769年參與匈俄戰爭中被俘,被囚禁在堪察加半島,他因誘拐俄國駐軍將領的女兒,與二十八位俘虜共同越獄,奪取俄國軍艦「可畏號Corvett」,航向太平洋,至北回歸線時,停泊在臺灣東岸秀姑巒溪口,上岸探險尋寶。
此外,1868年英國人荷恩(James Horn)率領噶瑪蘭人,企圖在南澳河口建立「噶瑪蘭國」的故事,也是相當有趣。當時,荷恩在淡水貿易商德國人美利士(James Milisch)的支助下,隨同二名蘇格蘭人、美國、德國、西班牙籍墨西哥人、蓋亞那裔葡萄牙人等各一名,率領三十位已被漢人掠奪土地的噶瑪蘭男女,搭乘帆船抵達南澳溪口,建立堡壘開墾。後來在清廷抗議下,一行人搭乘帆船離去,據說船遭風浪侵襲而沈沒,包括荷恩在內,有二十餘人遭難。今天在南澳溪口還有一處十來戶人家,村人當中還有貌似歐洲人者。
        所以,臺灣東岸也有波蘭人、英國人、多明尼加黑人血統的後代。
        相同的,鄭芝龍擅長經商,他在日本的歷史記載是一位偉大英雄,跟臺灣的記載不一樣。十七歲就離開他的故鄉安海;安海很貧窮,他跑去澳門,跟葡萄牙水手們相混不久,也會講葡萄牙文。後來,荷蘭人來了,他的荷蘭文也很溜,他會講葡萄牙文、荷蘭文、日文、中文,精通四國語言。
        他的經商事業漸漸發展以後,就投入一位很有名的海商旗下,這個海商叫做李旦,他主要是跟中國澳門做生意,根據地有二個地方:一個在日本的平戶,一個在臺灣的赤崁,就是現在的安平。李旦底下有十個得力的助手,其中一個叫顏思齊,鄭芝龍就是投在顏思齊的旗下,變成李旦的一個部隊,漸漸的經營生意。鄭芝龍愈來愈厲害,將所有的生意統統吃下去,包括李旦的也吃,李旦因此氣得吐血而死。鄭芝龍的生意做得有多大?北起平戶、九州,南到雅加達,東起臺灣,西到江蘇、浙江一帶。
        鄭芝龍縱橫這個海域做生意,這和臺灣人的崛起有關鍵性的影響。西班牙占領中南美洲,本來是哥倫布要尋找黃金之國(《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謂黃金之國指的就是中國和日本),結果他在世時,不但沒有到中國,也沒有到達日本,而是到達了多明尼加那一帶的小島。西班牙後繼者沒找到黃金,卻是找到大量白銀,白銀是中國和東洋華人圈裡最重要的貿易貨幣,所以西班牙來到臺灣,目標就是要和中國做生意。但是明朝、清朝因為是陸權國家,都害怕海上來的國家,所以貿易斷斷續續,使得西班牙不得不找一個根據地,占領北臺灣,暫時來往做生意。
        這時期,中國的官吏只相信中國人,所以鄭芝龍就做中間人。當時出資本做生意的,就是徽幫(浙江、江蘇一帶)。徽幫當時經營地下錢莊很有名,用地下錢莊來買賣生絲的貿易,就是徽幫的錢莊資本。
        至於航海,因陸權的漢民族最怕下海,因此,只有河洛人(閩南人)最會做生意,叫做閩南幫。大盤不用自己下海,只要叫閩南幫下海,鄭芝龍就統領閩南幫下海做生意。當時做一筆生意,可以賺到一百倍的利潤,所以閩南幫自己也壯大了。壯大以後,自己做老大,不需要徽幫,就把徽幫踢掉,河洛人就開始縱橫這個海域。第一批來臺灣的河洛人就是來做生意的。
        那個時候,鄭芝龍的勢力占領整個海域。他是一個雄才大略,很有民族意識的人,自己精通四種語言,非常現代化。他看到葡萄牙的大砲那麼強,而中國的是那麼落伍,他就將自己的戰船,改裝成三十六門大砲,再花錢買來放大砲的黑奴,後來鄭成功帶那個部隊第一個去攻打赤崁樓。福爾摩沙展的時候,你們去看看,鄭成功第一個黑人部隊是砲兵部隊,荷蘭敗退後,鄭成功將黑人解放,變成臺灣人,娶臺灣平埔族的女孩為妻,所以臺南人如果頭髮捲捲的,可能是黑人的後裔,所以黑人的血統,也溶在我們的血統裡,比林肯早解放黑奴的是鄭成功。
        鄭芝龍不僅精通四國語言,也將女兒嫁給荷蘭人,自己娶一個日本人當姨太太,來個種族大融合。後來清朝來的時候,鄭芝龍犯一個錯誤,認為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一樣。他為了想繼續擁有這航海貿易權,便去投降,也叫他兒子投降。他兒子就寫一封信給父親,說一事「被挾」,就萬事「俱挾」。我很想寫評論:臺灣和大陸現在的關係也是這樣,一事「被挾持」,就萬事「都被挾持」,你不感覺這樣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