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01日妙心寺成長教育講座

台灣多元文化的另一種思維──

以生態學、社會學、地理學的一個觀察角度(下)

吳錦發主講   妙心寫作讀書會整理

參、臺灣人的文化特色
        從以上臺灣海洋文化的性格與歷史經緯,我們可分三方面來瞭解近三四百年來臺灣人的文化特色。
一、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山與海的觀點
        首先,談原住民的大自然觀點──山與海的觀點。
        (一)山的觀點
        我認識布農族的獵人,我說:「臺灣好小!」他說:「怎麼好小?我上星期在山上獵到一頭野豬,走了三千公尺下去山谷,再爬三千公尺上來,剛好走了一個星期才回到家;你說臺灣很小?你自己走走看!」這就是山的觀點,他感覺到山脈來去的空間很大。漢民族只有平原的觀點,只看到西部海岸平原,所以連橫的《臺灣通史》,看到的也只有西部海岸平原,剩下的森林裡面,一概不知,這不是山的觀點。
    (二)海的觀點
        海的觀點,就是我剛才說的:蘭嶼的達悟族,離菲律賓很近,划船不小心就到菲律賓去,海上沒有國界的感覺。有一次,我問達悟族人,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蘭嶼,不感覺很寂寞嗎?有人聽不懂,我再說一次,問他第二遍、第三遍,後來我發覺自己犯了主觀上的毛病。
這等於是「獅子」問「海龜」的話,海龜怎麼聽得懂?海龜是兩棲動物,它的世界除了陸地外,尚有廣大的海洋,獅子的觀點與海龜的觀點就是不一樣。
二、河洛人的文化特色──生意人的性格
        除了山與海的觀點的原住民以外,臺灣還有善於航海的河洛人。河洛人是經商的民族,為臺灣創造了經濟的奇蹟,臺灣的祖先本來就很會作生意,不是現在才會作生意。作生意要具備生意人的性格,所以河洛人常常笑我們客家人吝嗇、寒酸、一毛不拔……但是我全世界走一趟,才發現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比河洛人浪費,請客要十樣菜,吃不完打包。拜拜從七月一日拜到七月三十日,每天都在拜拜。請客搶著付帳,這樣才有面子,全世界只有臺灣人搶著付帳,有的搶著付帳是真的,有的搶著付帳是假的,變成習慣,這是做生意人的性格。
        歷史上提到的施琅(16211696)和鄭成功都是閩南商賈,施琅知道經營臺灣做生意的利益有多大,但是要蒙騙朝廷營業會被認為造反,之後施琅占領臺灣,封靖海侯,他最大的要求,就是掌理這裡的貿易權,要做生意而已。其實,臺灣人會做生意,也有做生意的好處,它創造了很多經濟奇蹟。但是李登輝先生對此有時很生氣,說這是臺灣最壞的觀念,臺灣人這樣下去會死,做什麼事情都以「做生意」的心態,政治也做生意,法律也做生意,選舉也用做生意的方式來買票,這就是生意人的性格。
        另外,我們的祖先遇到問題不想去解決,只求擺平;用什麼擺平不重要,各種方法都可以,只要擺平了就好。這也是做生意人的性格。臺灣人這樣的性格,最後會變成什麼結果?就是「什麼人來管都一樣,讓我賺錢就好了」。多可怕!所以,日本人從臺北汐止登陸時,臺北和臺南府城的人怎樣看待,你知道嗎?他們拿兩支旗子:一支是黃虎旗,一支是日本旗,站在城牆上面看,看見義軍來了,將日本旗藏起來拿出黃虎旗,等義軍走了以後,日本人來了,又將黃虎旗藏起來拿出太陽旗,歷史記載就是這樣。臺灣人要認識歷史,歷史確實是這樣。劉永福的兒子去鎮守旗后砲臺,那時候,旗后砲臺是沈葆楨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所建的最好的砲臺。戰略已定,從正面過來守住港口這個扼要之地,日本人的吉野艦竟然從旗津背後上來,開了二十一砲,第一砲、第二砲剛好打中旗后砲臺門額題有「威震天南」的「震」字上。那晚九點,劉永福的兒子,就已跑到府城,第二天馬上跑到廈門去了。生意人的性格哪會去決生死?這就是閩南人的性格;我沒有笑河洛人的意思,一面是讚美,一面是做一個反省。
        臺灣人做生意,最厲害:當年,匈牙利共產黨剛變成民主制度時,半年以內,我就去到布達佩斯。睡到半夜,聽到有人講河洛話的聲音,心想怎麼有可能?這裡是布達佩斯,結果隔壁傳來有四個臺灣人在打麻將的聲音。我問他們來做什麼,他們說來做生意,臺灣人就是這麼厲害,共產黨才倒,就來做生意。總而言之,河洛人的性格:愛賭博、浪費、奢侈、豪氣,什麼門子都能鑽,這是優點。所以,一百大企業家沒有客家人,二百大企業家勉強有二個客家人。以上是說最會做生意的河洛人。
三、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晴耕雨讀
        另外,來說客家人。以花蓮縣鳳林鎮為例,它的人口數一萬多人,不到兩萬人,但卻擁有八十八位校長;我們美濃不到四萬人,出了一百六十五位博士,三百二十多位碩士,六十五位校長。我們再看清朝,從道光年間一直到光緒,鳳山縣就出了六位進士,而這六位進士中,有五位出自客家莊;從此,你便可以看出客家人愛讀書的性格。客家人的生活就是「晴耕雨讀」──晴天的時候耕田,下雨天的時候讀書。
        我們再從客家三合院的建築來看,客家的祖堂和河洛式的不一樣,客家的祖堂,把祖先擺得高高的,不可以通到兩邊廂房。河洛式的祖堂,可以通到廂房,客家人把通到廂房的祖堂叫老鼠洞,這是不被客家人允許的建築方式,祖先就是要獨立在那高高的地方,像神一樣提到祖靈那樣高的位階。
        客家ㄇ字形的三合院建築,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前面有一個半月池,半月池旁邊都會種竹子,比較講究的家族,還會建一個小小的敬字亭,有些沒有敬字亭,就在村莊建二、三個敬字亭。從客家人的建築哲學,就可看出他們的思考。這個半月池就是墨盤的意思,竹子就是筆桿,凡是印有文字或有寫字的紙張,不可亂丟,一定要收起來,到了一定時間扛到敬字亭,將它燒成灰,而這灰也不可以亂丟,要擇農曆正月十五日,在河邊辦完法會之後,把紙灰灑在河裡,浮在河面上,凡紙灰流經的地方,必可人文薈萃,大家都很會讀書。另外,我們也拜文昌公──韓愈。
        由以上這些事例就可看出客家人的性格。客家人認為人生最大的境界,就是晴天耕田、雨天讀書。
       綜觀上述可見,客家人和閩南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閩南人偏好做生意,客家人偏好讀書,他們是有知識的農民,有知識的農民在農產歉收、貪官污吏硬要徵收的時候,就會起來革命。清朝時,鳳山縣六堆的客家人造反八次,鳳山縣的知府被攻下七次半,每一次革命都成功,只有最後一次,攻進去後就被逐退出來。鳳山縣的清朝官吏聽到客家人,就嚇死了,後來為了統治臺灣人,清朝下御狀給臺灣巡撫,內容大概是這樣寫的:「朱一貴之亂、林爽文之亂,這些亂之所以能夠平定,就是我們善於挑撥客家和閩南的矛盾而成功的。這個計策很好,以後要常常這樣做,但不要讓老百姓知道。」就這樣,河洛人和客家人之間的矛盾,時常被挑起。
        日本研究臺灣民眾「蜂起」事件的若林正丈先生,他最後得到一個結論,說臺灣的政治民亂事件,只要有客家人參加,就會變得激烈。大家不妨回憶臺灣近代史上因政治而引發的中壢事件,就是發生在客家庄。
肆、結語
        臺灣多元文化是地理、洋流、氣候造成的,從地理學、社會學、生態學的角度,可看出臺灣多元文化是必然的,因為是環境產生了這些條件。我分析原住民、河洛人、客家人的性格,但是這不是一個標準答案,我只不過說大家生活在這個島內,每一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也都有它的歷史來源,大家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也相互尊重,彼此接納,但是不要把它類型化。像我是客家人,太太是河洛人,外曾祖母是原住民,我的後一代是什麼人?是原住民?河洛人或客家人?此外,我的表舅媽是美國的猶太人,我太太的大姊嫁給外省人,二姊嫁給美國人,三姊嫁給義大利人,所以我的家是什麼家庭?到底是河洛人或是客家人?是多元化的聯合國。我這樣分析,可以給大家一個概念:要能夠彼此了解別的族群的思想、文化內涵,相互尊重,彼此融合。
        客家人晚一百零一年來臺灣,住在山邊,你們說九層塔,我們客家人說七層塔而已,因為河洛地區的土壤比較肥沃,花期較長,而客家人住的地方貧瘠,花期較短。所以,客家人較貧窮,不可能像河洛人一請客,就一、二十樣菜。因為客家人省吃儉用,就是希望下一代能夠讀書當校長,所以比較節儉,如果他不節儉,是會餓死的,如果不了解客家人的文化背景,說客家人有夠吝嗇;反過來,客家人看河洛人也是這樣,請客要十幾樣菜,吃剩的養豬,豬比客家人吃得好,浪費到這種情形!所以,互相了解以後,可以溝通、諒解、互相欣賞,才能變成多元文化。
        臺灣本來是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地方,多元是必然的。像現在老一輩人說的:「現在客家人娶外籍新娘的很多,外籍新娘的問題,對我們是負擔很大的。」我說:「老前輩,你說這種話,也對,也不對。」我們美濃那邊娶越南籍、印尼籍、菲律賓籍的新娘,都沒有問題。所以,要調整過去一直以為「人家是番,水準比我們低」的心態,所以,不要這樣想,時代潮流是避免不了的,越南的新娘就將越南的文化帶到我們客家來,客家的文化就會愈來愈多元化,這不是好事嗎?不要都想到壞的,一直想那個媳婦是你的負擔,你的媳婦也想:我的公公很固執,是我的負擔。唯有敞開心胸,互相欣賞、互相諒解,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
        多元文化也是一種緣;河洛人、客家人娶外籍新娘(其實說外籍新娘也不敬,就說臺灣人的外國媳婦),已經有四十萬人,跟目前原住民的總數差不多了,原住民有四十五萬人,而我們的媳婦就有四十萬人。四十萬人是當事人,如果每個人生一個小孩,就變成八十萬人,生二個小孩,就變成一百二十萬人,一百二十萬人跟二千三百萬人,人口比率是多少,你知道嗎?你要認清這個事實,認清這個事實,怎樣來處理這個問題?臺灣人要做一個現代公民,必須有現代多元文化的思考,將來不要再什麼客委會、原民會、蒙藏委員會,都不是,合成一部,叫「多元文化部」。我認為加拿大的做法最好,加拿大就有一個多元文化部,它有很多移民,是來自中國、香港、日本,他們都是多元文化。目前他們的部長是香港裔,現在也是加拿大人;加拿大人透過國家整個成長,得到最大的利益。臺灣的多元文化對臺灣經濟、文化發展是有幫助的,所以不要去固步自封,了解這個道理之後,臺灣才能走出去,臺灣走出去之後,世界才能走進來。
        中國文化常常犯一個自大的錯誤,以為韓國、日本、越南要不是受中國文化影響,今天也不會這麼發達。其實,如果把中國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抽掉,還剩下什麼?而佛教文化是從印度來的,中國文化最精彩的部分是從印度來的,還笑別人是「印度阿三」,你看有多愚昧!其實,文化怎麼能夠去掉呢?我們知道今日臺灣所有的基督教文化,是藉船堅炮利帶來的結果,冒然要將基督教趕出去,有可能嗎?與其拔掉它,不如擁抱它,發揚它好的一面。我曾遇到一個印度人,他說我們印度人很慷慨,我們的祖先給鄰國兩個最寶貴的禮物,我們將菩提達摩給中國,將阿底俠給西藏。菩提達摩給中國以後,禪宗在中國開始流傳,一直綿延到臺灣、日本。將阿底俠給西藏,西藏才有密教深刻的思考。這位印度人的一番話,值得我們深思。所以要從根本去了解臺灣文化是多元融合的,惟有具備寬宏的心量,懂得欣賞不同的種族,一個民族的器度,才會顯現出來。今天,文建會要做的就是創造自己的國家內涵,創造自己寶貴的文化,使大家心胸看得開,看得遠,而不是「去中國化」、「去印度化」,最重要的是要臺灣人能夠建立自己的臺灣文化。
傳道法師回應:
        從吳副主委一場文化嚮宴中,使我們增加很多知識。事實上,臺灣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多元化的原因,來自於季風和洋流,也就是從空中或海底漂過來都有,但是,我們現在所教的不是全人教育,而是非人教育,都將人孤立起來,將事件孤立起來,說要去民族化、去省籍化……都不對。
        我很贊同,不用「蒙藏委員會」、「少數民族委員會」,來做一個多元化的文化部,這是事實,不然三個委員會,才承認三個族,其他的都不承認了嗎?如果我們常常出國考察,我們知道新加坡是非常成功的,新加坡只有臺北的大小,而能做世界的典範,大家都不敢輕視他。而我們卻像氣球,當你出國,進入他國機場,填寫資料時,如果你國名欄填的是「R.O.C.」海關人員便不讓你入關;如果你填的是「Taiwan」,就會讓你進入。這是我的經驗。但是新加坡是怎樣成功?他怎麼教?他說不管從那裡來,我們都是新加坡人;而我們怎麼教?我們都是中國人,客家是從中國來、原住民也是從中國來,他們那樣說,凡是說華語,都是中國人,你們要不要承認?世界各國講華語的人很多,新加坡人就說:我不是中國人,我是新加坡人。因為新加坡每一個人都認為我生長在新加坡,所以我是新加坡人。這就是對土地的認同而不是民族的認同。所以他們沒有這種衝突。
        再說印度人的智慧是世界級的。我們說:「印度阿三」、「愚番扛廟角」,那沒什麼……,這是阿Q心理。我去美國時,我請教當地落根的人:「印度人適應能力如何?」他說:「印度人跟西方人吃飯用刀叉,跟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跟自己印度人吃飯用手。」我第一次聽到,不論博士、教授、校長照樣用手。他說:「印度人說:你們才是笨,東西好、壞、爛、熱、冷,都不知道,得用筷子或刀叉送進口裡才知道;我們用手觸摸就知道。」所以手的觸覺可以感受是軟、硬、冷、熱,是第一個享受。我們想想看,印度人是真有智慧。有一科技人員陪我參觀美國太空總署,他說:「太空總署的科技人員,印度人占最多,其次是亞洲人,如果印度人罷工,美國科技可能停擺。」
        再說文學,世界最好的是印度文學,胡適博士寫的白話文史中說:你不要看印度來的和尚,兩手空空,他們頭晃一晃,一背就是上萬首的詩,他們不但慷慨地將達摩送給中國,將阿底俠送給西藏,甚至將佛法送給全世界。另外也將他們最寶貴的數字,送給全球。其實,123 ……是印度數字,他們也沒有申請專利,阿拉伯拿去用,大家誤以為是阿拉伯數字,而我們的教科書真可愛,現在知道是印度數字,書本上卻寫為「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如果你們認為這樣可以通,我換一個角度來說小白兔,我說:「黑色的小白兔」,小白兔就小白兔,小黑兔就小黑兔,我們根深柢固地認為兔子是白色的,所以說黑色的小白兔,明明是印度數字就寫印度數字,什麼印度的阿拉伯數字!
        印度還有心靈上的跨國際,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就是。全世界的寓言故事和印度有關的占百分之八十,包括一千零一夜,也送給大家,傳到全世界去。我也懷疑原住民的故事也和印度有關,我讀吳副主委所寫的書,有很多都跟佛經和印度的故事有關。
        人的衝突來自誤會、不了解,我們如果能了解,不但會同情,會尊重,還可以互相學習,這樣我們的衝突會減少,就不必去民族化、去省籍化了。我們要覺醒,自己建立自己的文化,要有自信、水準、涵養,才能夠立足於國際上,如此,我相信:用什麼名稱,都不重要。
歷史小檔案:
六堆:「六堆」一詞,非行政區域,而是客家精神的結合體。1721年,朱一貴之亂,威脅到高屏客家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為保鄉衛家、抵禦外侮,而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義兵:中堆(竹田鄉)、先鋒堆(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六堆所屬鄉鎮,在清朝時代皆隸屬鳳山縣;日據時期也同屬阿猴廳或高雄州;光復後,除美濃改隸高雄縣外,餘皆隸屬屏東縣。
敬字亭:客家先民原居住在中原,自東晉五胡亂華時期開始南遷,在顛沛流離的遷徙過程中,客家人從不忘記「慎終追遠」的敬祖精神,並依舊保持著許多來自原鄉的傳統特色,例如:「晴耕雨讀」的風氣等。其起因於客家原鄉環境貧瘠、生活艱難,在惡劣的環境下,客家子弟為求突破困境,取得更佳的謀生出路,科舉考試也就成為重要途徑之一,於是形成「晴耕雨讀」之風,世代相傳,因此,客家族群中的讀書人,也就特別多,敬重文明的觀念便根深柢固,也連帶養成「敬惜字紙」的古風,並發展出鐫刻文化的遺跡代表──敬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