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人間佛教禪修營心得分享

洪素枝

        回憶三年前報名參加第一次禪修的歷程,恍如洗三溫暖。記得小貞師姐鼓勵我去報名,隨即打電話到高雄法印講堂,結果得到的回覆,卻是:「名額已滿,可能要等候補。」兩個月後,講堂來電通知我候補上了。那時,正逢暑假,自己開設的教室還在營運中,若要安排十天禪修,很可能會流失許多學生。接到這個通知後,心底確實有著強烈的掙扎。
        老實說,學佛多年,聽聞佛法,平常都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卻未曾真正受到考驗。這回報了名,要真的進禪堂實修。我問自己真有這能耐嗎?也許是信心不足,於是就開始想各種理由替自己解釋,例如:每天要早起。沒辦法盤腿坐一整天。又如:我一出門,家裡二、三隻小狗會餓著。反正只要跟家裡有關的理由通通搬出來,同修在一旁看我急著找藉口,忍不住地開口:「去不去自己決定,錯失了機緣,不要後悔;『人要學著什麼時候放下』,你若擔心家裡的事情,我請假幫你解決,其餘的就看你自己了。」我愣了半天,原以為他常年東奔西跑,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幫忙照料。這下子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時間一到,只好收拾行囊準備出發。
        禪修的地點,是在山巒疊翠的六龜大行寺,之前曾和阿滿師姐來過,當時由得圓師開車,所以沒有注意兩旁的地標。這回自行開車前往,來到旗山時,看錯指標,直到杉林,問了路才轉出來,繞了半天怎麼還在山區裡,心裡開始慌了,本想打電話回家,告訴同修:我在山區迷路了,是不是可以回家?可是話到嘴邊,又嚥了回去。只怪自己出門前沒作好功課,現在都已經到半路了,還要臨陣脫逃,未免太「遜」了。幸好車上還有一本地圖,看清楚再上路吧!算一算時間,從臺南出發到大行寺,總共花了四個半鐘頭。

正式入禪堂

        到了目的地,辦理報到後,由志工引導到寮房,並介紹環境及分配學員出坡的區域範圍。傍晚,一頓豐盛的自助式晚餐令人懷念。進餐時,法印講堂的師父說明日常的軌範。
        晚間七點半,正式入禪堂。禪堂設在大行寺的大殿,進入莊嚴肅穆的大殿,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平靜多了,頓時感覺安詳寧靜。禪師(性廣法師)開示:「舉辦禪修是為了讓大家暫時拋開塵務,將身心安住,利於止觀修習,所以明天起全面禁語、不閱讀書報,禪堂不記筆記、不與人打招呼、不可打電話;禪堂沒有設置糾察,大眾隨鐘板作息,採取自動自發,自律自治的方式。」

感覺只有一個「痛」字

        隔天,清晨四點半準時入禪堂。剛開始要將平日散亂、紛擾的心境回歸到安靜專注的「安般念」──念息觀,可真不易。怎麼念息都會忘記,一遍又一遍,平時的一個呼吸,可說再簡單不過了(只要有生命的人都會呼氣、吸氣),如今怎麼這會兒上氣接不著下氣,尤其呼吸尚未調好,兩腿已經開始麻了,不到十分鐘,全身像蟲咬蚊叮,鑽來鑽去,腿怎麼擺放都不舒服,一天八支香下來,全身癱成一團,晚上回到寮房,倒頭就不醒人事。
        第二天,入堂看到蒲團好像跟它有仇一般,翻來翻去,就是找不到安住點。有時會好奇地半睜眼瞄一下四周學眾是不是跟我一樣,只見學眾們都是四平八穩地坐在蒲團中,而我卻為兩隻腳不知要如何擺放而苦惱。每日下午安排有小參時間,禪師問道:「可以安住嗎?」我差點哭出來地回答禪師:「第一次參加,迷迷糊糊,找不到所緣。」禪師耐心說明,教我下一支香不要去理會腳痛,專注於鼻息出入,心自然會靜下來。
        第三天,感覺上比前兩天更加難過,兩隻腳硬得像竹節,折不下去;折下去了又起不來,上下樓梯都要扶著欄杆,真是舉步維艱。坐在禪堂裡,昏沉、掉舉、點頭如搗蒜,全身一無是處,天啊!剩下的日子怎麼熬,忍不住眼眶一直酸酸澀澀起來。
轉換所緣不知所措
        第四天,雙腳雖然還是酸痛,但已漸漸適應。一天八支香偶爾還能坐到好香,可是問題又來了,前三天好不容易才找到安般念的所緣,身體剛有覺受──出入息,現在又換新的所緣──四大──四界分別觀。老實講,已往的第一年、第二年我並沒有體會出任何覺受,不知是自己聞法能力太差,還是根性不足,雖然依循口訣去觀想,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有時觀到眉心結成一團,腦門發脹。二年來心裡的迷團一直纏繞著,今年修到這裡時,打定主意,我絕不能再抱遺憾回去。我告訴自己要轉換心情、仔細聆聽禪師的教導及開示,並一步步依教奉行,總算突破困境,一掃前兩年積壓在內心的陰霾,身體的覺受也漸漸清晰。小參時請示禪師,禪師指出:之前的難題是因為自己的習氣使然,平日的習性、急躁,沒有耐性,所以在觀所緣相時,也會轉不過來,拖泥帶水,不夠乾脆。經禪師這麼一指點,自己簡直像是透明人一樣──直指人心,念頭清楚了,知道要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不可再猶疑不定。

圓滿結七

        學過「四界分別觀」之後,對於身體的四大覺受比較敏銳了,禪師再傳「慈心禪」。有了前面的次第,修「慈心禪」顯得輕鬆許多,而且修到自己所關心、鍾愛的對象,整個身體的覺受,就會滿懷喜悅、光明無限,對於四周的環境、人、事、物,心念更加柔軟。以前內心的怨、悔、慢三毒、五蓋,經過禪修之後,更能看出自己的錯誤,也因為修了「慈心禪」,內心多了一份懺悔、寬恕與感恩。
        結七當天早上,禪師開示學眾:禪修結七的目的,就是將一大群身心僵硬,莫名所以的人兜攏起來,催之、趕之、逼之、哄之,像趕鴨子上架一樣,驅策上道,所以入得禪堂,即要收攝身心,萬緣放下,以求淨心澄觀,體驗無常,但是精進禪修所得的止觀力道,若不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修持,又能帶給眾生何種益處?這些天來,如果沒有發心菩薩來護持等善緣,今天就沒有這些機緣讓大家坐在這裡。在禪堂裡所有的軌範,出了禪堂就要回歸正常,不能耽著禪樂,遠離人群,這與「人間佛教」菩薩心行,是不相應的。禪堂所修所學實是希望學眾能發起悲心,持續長時精進,不單是為己盤算。所以禪師準備了一份「日常禪觀功課提示」,希望大家依之奉行。其內容如下:
        功課共有六項:一、常行布施,分享福報。二、戒德清淨,威儀莊嚴。三、早晚靜坐保住實力。四、修持三昧,增長菩提。五、早晚寤寐,觀察息相,平衡四大。六、參加共修,彼此砥礪。
        提示有四點:一、老實正常,不要展示修行相。處於人群中,不要動不動就閉眼睛,修禪不是展覽品,大可不必遊街示眾,不要有眼無珠,目中無人,走到那裡,眼睛一閉,眼觀鼻,鼻觀心,儼然不可親近,千萬不要把自己弄得怪里怪氣,希望大家做一個正常、老實的修行人。正如印公導師的教誨:「佛弟子不可以舉止怪異,不可以索隱行怪,不可以顯異惑眾,不可以譁眾取寵。」二、平和處眾,慈心充滿。三、勤奮作務,全心投入:禪坐以外的時間,要投入生活,專心作務,參與社群,注意力放在所有必須作的工作,但是要覺察,在不同的情況,心念是不是都能保持警覺和平靜。不要對日常應作事務起厭煩心或潦草將它打發。這種老愛閉眼盤腿,能靜不能動的心行,其實是一種窄化修行意義的貪欲。大家不要被這偷懶好閒,厭煩怕吵的貪瞋假相所矇騙。靜坐禪觀,起身作務,只是所緣不同,向法的意義一樣。每天的工作是體會無常、苦、無我的好機會,不要等閒視之。冷漠不是中道,有些人刻意讓自己的心不起分別,這是麻木,也是遲鈍,麻木就叫不仁,遲鈍瀕臨死亡。最重要的是當下具足正念、正知;任何心念一產生,即當平靜觀察;進一步覺知一切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如對無常、無我的念觀無法專注時,就讓它生者自生,滅者自滅,不要對任何心念的內容連續癡想、瞋悔,繼續貪求。四、只要耕耘,必得收穫;只要恆心修持,就會進步。不要對證道心存任何幻想,真正的智慧是領悟並接受。每一個經驗都是短暫的,有了這樣的洞察力,對於無常、無我將有更深的體會,當能保持敏銳的覺察力,維持心意的平衡,就不容易被生活中的起伏所擊潰。
        其實,參加禪修,並不像先前所想像的那麼惶恐。尤其在禪堂可以允許用禪椅,甚至腿力不好的人,也可以散盤(只是要注意在禪堂裡不可在佛像前伸足)。這些都能適應不同根機者方便趣入。
        生命的火花要靠自己去激發,生命的洪流雖不能掌握,卻也不能隨波逐流。我有幸接受了佛法,多年來在妙心寺聽聞道師父講經說法,讓我在學佛道上,不偏離正法,進而確立了正知、正見。回憶在前後三次的禪修中,性廣法師要求剋期精進,讓我不退失道心。有了善知識,若無善緣,學佛障礙還是會存在的。在此除了要感謝師長的教誨之外,也要感恩同修的督促、鼓勵,讓我毫無畏懼。也感謝主承辦單位及護持菩薩,提供我學習的機會,讓我受益良多、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