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法行」淺解

                                                                                       呂姝貞

        十法行,涵括聞、思、修三慧的修學,是現代人突破此心不安的修學法門之一。
        十法行(梵語daZa dharma-caryAH),指十種有關受持經典的方法,又稱為十種法行。今依《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辯中邊論》、《顯揚聖教論》等經論所說的內容,整理如下:
         1.書寫:於大乘典籍,不論是多或少,皆能以尊重恭敬之心,自己書寫或鼓勵他人書寫,或助印流通。但應以契理契機而適應眾生之需要,且理解後可受用的典籍為宜,切莫書寫、流通疑偽典籍。
        2.供養:對放置佛經之處所或塔寺,要以恭敬心用香、花等來供養。
        3.施他:樂於布施經卷教化眾生,不佔為己有;或為他人演說所聽聞之法義。
        4.諦聽:由敬仰、歸向而專心聆聽他人宣揚、闡讀經教義理。
        5.自(披)讀:自己發起淨信而披閱讀誦經典。
        6.諷誦:諷誦、宣揚經文,讓他人產生喜悅,樂於聞法。
        7.受持:諷誦後,為堅固受持,常溫習經典法義,領受教法,憶持不忘。
        8.開演:因悲愍眾生,隨眾生根機之淺深而開演經典文義、教法,使眾生生起信解。
        9.思惟:思惟籌量佛陀所說之經典文義。以正知見,立志行踐之信願菩提心。
      10.修習:實踐佛陀所說教法而不退失。如:修止觀等。
        至於為何需要修學十法行?因為十法行中,前八種是幫助成就聞慧的方便、第九種能幫助思慧的修學、第十種有助於修慧的完成。透過此十法行,更能引導信行人由信心進求智慧,獲得諸天護持等無邊功德,進而藉由方便道進入佛法的堂奧,達到究竟的菩提大道。
        在修學方面,雖然體悟法性是慧學的最高目標,但從修證的過程來看,是絕不能忽視聞、思、修的基礎。因此,聲聞教法中,從初學到現證,必須由親近善知識、多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配合依法、義、了義、智四法,次第修習三慧、六度、四攝。而大乘教典所揭示的十法行,則全被三慧所含攝。足見聞、思、修三有漏慧,是大小乘佛教一致認同進修佛法必經的途徑。而十法行,更是現代人進修佛法、安頓身心,不容忽視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