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菩提

「蝸牛終究會爬上枝頭」


──與沈謙老師的結緣兼談本書的編印

呂姝貞

        「沒關係!蝸牛終究會爬上枝頭。」這是業師沈謙教授勉勵我的最後一句話。
        94123日,我帶著畢業(936月)後自編的《勸發菩提心集》教學用書 ,到臺北拜訪老師。老師說:「我什麼都不缺。看到學生有繼續進步,就很高興了。」言談中,老師還說要幫我的碩論出書寫序文;但沒想到一個月後,老師竟溘然長逝!
        記得當天,老師還對我說:「沒幫妳什麼忙。」我說:「若沒有老師熱心的鼓勵與叮嚀,我的論文將不知如何進行,甚至是無法在第四年繳交的。」我向老師報告:「我總是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後順位,才沒辦法如老師的要求三年內完成論文,以及繼續升學。」臨別時,沈師勉勵我:「沒關係!蝸牛終究會爬上枝頭。」
        我想,蝸牛沒有高飛的本領,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向目標邁進。不論是求學路或是菩提道,我都應確立好目標,努力向前,才能報答老師對我的期勉。我也願意學習蝸牛踏實的精神,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厚植實力。
         回想779月,聆聽空大的「中國文學概論」,從電視上認識了素未謀面的沈師。有了這一師生緣,899月,我到玄奘大學就讀研究所;第一次在苗栗客運車上遇見老師,我趨前致意。下車後,老師親切地說:「我大部份的時間在中文系辦,有空來坐坐。」雖然老師如此親切叮囑,但因我自認為國文程度不好,就一直不敢前往拜訪。
        直到905月,我參加玄奘的教育學程考試,初審通過後,黃前所長運喜老師建議我修學中文學門,於是有機會聆聽沈師講授的「修辭學」。
        聆聽了幾堂課之後,沈師非常熱誠的鼓勵我:「妳的論文,可以找一部佛經,用修辭學的角度來寫。」當時聽了很高興,但不知是否能夠勝任;另一方面,自己的課業也很重,除了要兼顧研究所、教育學程、中文系課程,還要參與原來的編輯工作,甚至後來又兼任國科會計畫的研究助理,所以論文就遲遲沒有進度。
        研二寒假(911月),沈師來電指教我的考卷有二個地方寫得不是很明確,要注意一下,並說明其區別之處。突然接到沈師的電話,心想:怎麼有這麼認真的老師!還會主動打電話告訴學生哪裡需要注意,真是彌足珍貴。
         研二下(912月),我繼續旁聽老師開設的「應用修辭學」。每當老師需要補充資料說明時,就會指定我上台寫板書;我內心惶恐不已,因為自己平常不喜歡背書,記不得詩詞文句。我稟告老師:「我不會寫。」老師說:「沒關係!我唸妳寫。」就勉為其難的上台書寫。一開始,一直行只寫了四個字,老師也不嫌棄的說:「可見妳很大方!」如今記憶猶新。
        往後,每當在中文系教室走廊遇到老師,老師總是帶著激勵與肯定的語氣說:「論文拿來!大綱拿來!」於是老師那句:「妳的論文,可以找一部佛經,用修辭學的角度來寫。」的勉勵,就又縈繞耳際,久久不絕。自己也為此而思索著,印象中比較深刻的經典,就是從國中開始誦讀的《普門品》,以及第一部聽講的《勸發菩提心集》。巧的是,就在此時傳道法師也鼓勵我撰寫有關《勸發菩提心集》的研究。之後,我便到所圖借了《大正藏》第45冊,翻到《勸發菩提心集》面呈老師過目,並請示:「是否可以此經來撰寫?」老師說:「可以。」並詢問我:「是否有相關注疏或白話文本?」我說:「國內沒有。」老師說:「這樣妳會很辛苦。」我說:「沒有關係。」因緣真是不可思議!就這樣,自己的碩論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但仍懷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完成?
        研二暑假,老師還特地打電話說:「這個暑假,是寫論文的最佳時機,妳要好好把握。老師因健康考量,已辭去系主任的職務,比較有時間可以指導。」心想:老師這麼熱心,且為了健康辭去系主任的工作;我要利用北上至國家圖書館研習,順道去探訪老師。
        研習後,我依老師的指引,順利來到老師府上。老師要我坐一下,自己從冰箱裡拿出梨子切了一盤。看到老師在忙,我過去要幫忙,老師說:「妳坐著休息一下,這個我來就好。」內心實在坐立難安。老師端出水果後,又拿了二本修辭學的書,借我研讀,並問及論文的進度。我因沒有進度,只好拿出自己才正在標點的《勸發菩提心集》請老師過目。老師看了說:「對!這樣做,沒有錯。」老師接著問我:「會不會寫論文?」我說:「不會。」老師說:「不是不會,是沒有寫過。」
        這次的拜訪,在我的求學路上彷彿打了一針強心劑,更堅定了我求學的信念;尤其在論文的寫作上,老師有如燈塔上的明燈,引領我找到明確的目標。何況沐浴在老師循循善誘的啟發上?我更彷彿擁有了汲取不盡的泉源。
        臨走前,師母說:「佛經很難,妳要研究佛經,真是不容易!」為了不讓師母認為佛典艱深難懂,我說:「不會。」老師謙虛地說:「沒關係,她研究,我們跟在她後面學。」當下自己明白:雖然口頭上說「不會」很難,但是在標點的過程中,確實有些是難以區分的。從此,就更加認真,每天攜帶著《勸發菩提心集》加以標點,不斷地讀出心得,重新修改。
        研三上(919月),在教室走廊上遇見老師,老師總是不會忘記叮嚀:「論文拿來!大綱拿來!」於是,自己費盡心神草擬了一份大綱,以便交差了事。沒想到老師接了我的大綱,卻認真地看,並且幫忙調整第二章的章節名稱,修改部份內容。尤其老師看到第四章的章節標目,因不需修改任何文字,就直說:「好!很好!妳已把修辭學和佛典結合了,這樣我就放心!」其他有需要修改之處,老師會直接改上較適當的語詞,並說:「這樣調整一下,會更好!」如此,不但確立了論文的撰寫要目,而且也讓自己充滿了信心。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對《勸發菩提心集》的內容,其實依然不是很熟悉。因此,用在「《勸發菩提心集》本文與引用原典對照表」的整理工作上,就花了許多時間。因為我認為若沒有充分了解經典的內容,是沒有辦法寫下去的。於是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標點、科判中,更有所獲,也更發覺它對現代人行菩薩道,確有其重要的啟發與指引性。就這樣,陸陸續續寫了三章。
        研三下(922月),老師要我在六月提出論文口試,我跟老師說:「我慢一點畢業沒關係。」老師隨即嚴厲地說:「碩士讀三年就好,不要讀太久。」之後又緩和地說:「碩士論文,只需三個月,就可以寫好。」雖然對自己的論文完成之期並沒有把握,但是看到老師如此堅決的態度,我意識到自己要勇於面對困難,把論文完成;也在此時才想到:還沒請老師簽寫論文指導教授同意書,於是趕緊到系辦領取表格辦理。之後三個月,我努力撰寫,論文也已完成了泰半;只是關於思想的部份,自己仍不滿意,希望老師能再給我時間處理。926月,返回臺南實習之前,老師還叮嚀:「論文寫好,寄一份給我,妳也留一份。我再用電話告訴妳修改的地方。」
        研四上(927月),實習期間,忙於教學、行政支援及經常參加研習,日子也就一天一天的過去。研四下,又開始積極修改論文。最後,終於在936月完成論文口試。
        有鑒於《勸發菩提心集》的重要,於是畢業後便在妙心人間佛教研修院講授《勸發菩提心集》,以進一步探討經典內容。為了此一課程,並陸續完成《勸發菩提心集科判標點本》、《《勸發菩提心集》暨相關典籍彙編》,以幫助學員研習之用。
        在此,要感謝傳道法師二十年前用心且精彩翔實地講解《勸發菩提心集》,引我入門,啟我茅塞。以及沈師的指引及持續叮嚀;否則,自己也不敢做此嘗試,甚至沒有完成之期。
        今年元月二日,突然接到沈師因心肌梗塞辭世的噩耗後,更積極完成內容的修訂,要將此書呈奉沈師在天之靈。沈師雖然謙稱自己不懂佛學,但菩薩化導眾生的四攝法,已於其嘉言懿行中展現無遺,更是我學習的典範。
        中國唐代慧沼大師之《勸發菩提心集》,是我第一部聽聞的佛典,也因其饒富人菩薩行之思想,而深受其影響。誠如美國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Abraham H.Maslow, 19081970)的名言:「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因而,我調整原來想要入山修行的念頭,希望能效法菩薩於五明處中求,而繼續在家廣學多聞。每當內心有所退縮時,總會再憶起《勸發菩提心集》的微言大義,深盼有朝一日,可以再加以研讀並弘揚。
        探討《勸發菩提心集》,除了可以欣賞、領略慧沼大師豐美的文辭、真摯的情感、至善的思想,以及高遠的意境之外,更能楬櫫「菩薩」的真精神。由於其內容不乏修學態度與門徑等,讓自己於研讀時,每每沉浸於法喜之中,而深深感念沈師之指引,著實讓我少走許多冤枉路。否則,自己可能還徘徊於佛典探究的門外。
        最後,要特別感謝傳道法師、昭慧法師、熊琬老師於百忙中,惠賜序文,崔成宗老師惠賜墨寶題簽。
        本書匆促完成,尚祈學者、先進不吝賜正。
        祈盼本書對讀者諸君之修學,有所助益。
        願所有的功德,與十方眾生同有。
        願十方一切眾生,度生死煩惱海。
        願十方一切眾生,共通三藏文義。
        願十方一切眾生,俱至無上菩提。1
                                                                                                                                           九五、三、二十九   敬序於妙心寺佛學資料中心
註釋:
1.融化自《勸發菩提心集》卷下〈四、八勝 五想門〉(大正4539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