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與十大願

釋傳燈

  

一、前言
  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中,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協助宣揚如來教法,化導眾生,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普賢菩薩乘白象,為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著重三昧的修習,表現理、定、行三德,與著重般若的文殊菩薩相配合,成為大乘精神最究竟圓滿的表徵。
  《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中記載:「德周法界曰普,用順成善稱賢,攝德表人,名為菩薩。」普賢菩薩於無量劫中,行菩薩行、求一切智,以十願為眾生成就如來功德的主要法門。因此,也是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時的行為典範。
  此外,普賢菩薩也曾發心守護後世持誦《法華經》者。如《法華經》〈勸發品〉所述:「世尊,若後世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於三七日中,應一心精進。滿三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因此,甚得天台宗行者的重視。
二、相關經典
  與普賢菩薩相關的經典,最主要的有下列二部:
  (一)《普賢行願品》:由唐代般若三藏所翻譯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是佛陀成道後,藉普賢等諸大菩薩,開示佛陀的因行果德莊嚴、圓滿的要典。
  此經的內容,廣義而言,可說是《華嚴經》的內容。《別行疏》說:「西域相傳,普賢行願讚為略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廣普賢行願讚。」又說:此經是以「入法界緣起普賢行願」為宗旨。「普賢行願」,廣義指三世諸佛同有的因位行願,要義是指此經所提及的十大行願,說明法界緣起,要由修十大行願才能證入。因此,此經以證入華嚴法界、詮釋十大行願為旨趣,並以利益有情為入門,回向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為方便。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於參訪普賢菩薩時,普賢菩薩為之闡明:欲成就佛的功德,應修習十種廣大行願,並以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四法為喻,最後說明受持此經之殊勝功德。
  宋代義和法師於乾道元年(1165)集《華嚴經》及各種疏記中,有關念佛法門之文字,錄為《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因此,《普賢行願品》後來也成為淨土宗的要籍,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並稱為淨土四經。此外,普賢十願也普遍應用於我國的懺儀中。《別行疏》也說此經為「華嚴關鍵,修行樞機,文約義豐,功高益廣,能簡能易,唯遠唯深」,由此可見此經在教界中廣泛應用的緣由。因此,普賢十願的誦持,至今仍為我國佛寺朝暮二課,常誦持的內容。
  (二)《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為劉宋•曇摩密多所翻譯,又稱《出深功德經》,略稱《觀普賢經》、《普賢觀經》、《普賢經》。此經與《法華經》、《無量義經》合稱「法華三部經」。內容敘述佛陀於入涅槃之前三個月,在毗舍離大林精舍重閣講堂中,經阿難、迦葉、彌勒等人之請,開示佛滅後之修行法要及大乘精髓,乃為說普賢觀門、懺悔六根罪法,及懺悔功德。
三、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
  普賢菩薩的任務就是基於佛的本願力,立下利益眾生的大願而修行。因此,眾生可透過「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而了解如來的本願,所以又稱為「普賢行願」、「普賢願海」。
佛陀於《華嚴經》中,開示普賢菩薩的法門,說此菩薩有禮敬諸佛、稱讚如來等十種行願而歸於彌陀淨土,今略述如下:
  1. 禮敬諸佛:起深信解,以清淨的身、語、意,念念相續,無有窮盡地常禮敬十方三世佛剎諸佛。
  2. 稱讚如來:以甚深勝解,知見現前一切諸佛,念念相續,無有窮盡地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3. 廣修供養:起深信解,知見現前諸佛,常以上妙諸供養。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若能如法修行,續佛慧命,薪傳無盡,也是最上之供養。
  4. 懺悔業障:於一切諸佛菩薩前,誠心懺悔,念過去無始劫中,由於貪、瞋、癡三毒,造作身、口、意無量諸惡業,以懺悔業障,而回復清淨,恆住淨戒。
  5.隨喜功德:於諸佛、菩薩、六趣眾生,一切善根、功德悉皆隨喜。
  6.請轉法輪:以身、口、意種種方便,勸請成等正覺之諸佛轉妙法輪。
  7.請佛住世:對於將示現涅槃的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乃至一切善知識,勸請教化眾生,不入涅槃。
  8.常隨佛學:一切如來從初發心即精進不退,以身命布施,成大菩提,示現各種佛身,處於種種眾會,隨眾生之樂欲而說法,乃至示現入涅槃,悉皆隨學。
  9.恆順眾生:願隨順一切眾生的種種差別,以大悲心平等饒益,作種種承事供養。
  10.普皆迴向:以如上一切功德,悉皆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願眾生常得安樂,乃至成究竟無上菩提。
  四十卷本《華嚴經》卷四十:若有人以深切的信心受持、讀誦、書寫此十大願,能除滅五無間業,行無障礙,圓滿功德,成就微妙色身,乃至命終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蒙佛授記等。
四、結語
  大行普賢菩薩特重實踐的行願,為佛教徒所敬重。因此,於其聖誕(農曆二月二十一日)舉行法會,並以〈普賢菩薩讚〉:「普賢行願深,勸發菩提大心;三賢十地諸聖倫,令見彌陀尊。十大願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陳;果覺因心相符泯,證清淨法身。……決定即生達本真……。」來讚歎其聖德,並效法其甚深廣大的行願,勸發菩提心,力行無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