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孝月的時代意義

釋傳燈

 

   農曆七月,在一般人的觀念裡,是一年中最忌諱的一個月份,譬如:不能在七月出遠門、結婚、出殯等;因為民間把七月稱為鬼月,從七月一日開鬼門到月底關鬼門,在這段期間,除了普度之外,最好是諸事莫做。
而事實上,七月在佛教稱為「教孝月」;而民間的中元普度,也是源自於佛教的盂蘭盆法會。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佛陀的歡喜日。在佛陀時代,所有僧眾於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結夏安居,每個人在這段時間精進用功修持,於七月十五日圓滿,稱為「解夏自恣日」。佛陀欣見諸弟子的精進而心生歡喜,因此,把七月十五日稱為「佛歡喜日」。時至今日,為紀念佛歡喜日,特設供僧大會來慶祝這個節日,並讓在家眾有機會供僧,廣修供養。
  至於農曆七月三十日,為了恭祝地藏王菩薩聖誕,各寺院皆會舉辦地藏法會,來超度先靈。地藏菩薩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由此,我們能感受到地藏菩薩的大願力與慈悲心。
  農曆七月有這些殊勝的活動,對佛教來講是特別有意義的。
  佛教對鬼神的看法,並不只是七月份才有,平常虛空中就有鬼神在活動。因佛教講六道——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輪迴;如尚未超出三界之外,也就是在這六道中輪迴不已。
  因此,佛教徒要有報恩的觀念,常存感恩的心,學習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效法佛陀心存:過去的眾生皆為我父母,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佛經曾譬喻父母恩:重如山、深如海;可知,懂得報恩是何等重要。
佛經常把貪欲心比喻為蛇吞象。佛弟子要少欲無為,身心才會自在,經常做施與者而不坐享其成做受施者;因為只有富足的人才有能力付出,有機會造福,隨喜結緣;廣結善緣,才會有貴人相扶持。
  每一位佛弟子,如果能夠事理通達,就不會受不正確的觀念影響。在這吉祥的七月中,特別祝福各位精進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