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6講于高雄淨心文教基金會


佛法十講(七)

釋傳道主講

 

第三講 佛法的教育


  

一、前言

  佛法的教育非常重要,世間也講教育,但佛法教育的不同點在於:是依各人的根機、層次等差異,方便施以契理、契機的覺化教育,以臻昇華淨化。
  各人的根機、程度本自不同,斷不能用一種方法來教育所有人,好比念幼兒園的,有適合幼兒的教材與教法,你就不能教他微積分;否則,他一定打瞌睡。同理,如果念大學、研究所、博士班的,你還教他幼教程度的課程,那他一樣會睡著,所以施設種種方便,目的就是為了契合他的程度,將他引入真理,以契應真理。
  換言之,契機,是入門;契理,才是佛法教育的終極目標。能夠了解真理,實踐真理,那表現出來的言語、行為就合理;言行合理,自然就能遠離災殃。現在有很多觀念、教育都錯誤、不合理,甚至不合理還硬要講到合道理,那叫做歪理,歪理就很麻煩!以政治來講,錯誤的政策比貪污嚴重,就是觀念不合理,卻自認為合理。
  我們世間要改革、要教育,有三種最困難,第一種是既得利益:無論個人、團體、社會或國家,對既得利益者都很難改革。因為只要他感覺自己與自己所屬的團體利益受到侵損,馬上就要與人拚命!
  第二種、既成觀念:既成觀念就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就無所謂對錯,只要和我同黨的都對,不同黨的都錯;和我同宗派的都對,不同宗派的都錯;和我交情好的都對,交情不好的都錯,這樣就沒有是非,那就什麼都不必說!
  第三種、既成習慣:這種最難教育,最難改革!因為他是意識形態加上慣性反應,不假思索又非理性,所以很難改!難改,意思是可以改;很難的意思,就是可能。你如果常常說很難,就表示你不敢面對自己,不敢自覺,不敢教育自己,那是推託之詞!如果這件事情合理,又有意義,我們想做,縱使有困難,理由千萬般,都會想辦法去克服。同理,如果我們不想做,那再怎麼簡單,還是理由千萬般,就是不去做!當然去做,不是就能夠成,但至少我們嘗試過、努力過!成與不成,就看因緣了。
  好比晚上是來聽課,或是去看電影、吃消夜,你必須在這三種當中作選擇。哪一種對你比較重要,你就會排在第一順位嘛!有一位老師就曾經對我說:「師父!妙心寺的佛學課、成長教育講座都很好呢!如果有辦,可得通知我呢!」就留下電話。
  到時候我通知他,他說:「抱歉啦!師父,有朋友請吃飯,下次辦再告訴我。」
  下一次我又通知他,他說朋友邀他看電影,要我改次再通知他。我這人就是很耿直,真的第三次又通知他,他告訴我:朋友邀他去爬山。……這一次,我終於懂了!我真的懂了!那是推託之詞嘛!所以要教育,真諦、俗諦都要通達呢!要不然往往白忙一場,還看不清楚事實。
  佛法的教育,是契理、契機的覺化教育,佛是先覺者,他以法啟發我們後覺者的自覺──自我教育,使我們覺悟出自己的缺點、錯誤和壞習慣,將它改掉。覺悟出自己的優點、長處,加以發揮;不足的,就再充實、再學習,這樣才能夠成就。
  很多人都說:「師父,你不了解我!」
  對這種人,我都會問他:「那你了解你自己嗎?」
  「我怎麼不了解我自己?我就什麼時候生的,我怎麼不知道!」
  我說:「我不是講這些!」我們自己缺點一牛車,甚至一卡車,壞習慣一堆,任性、脾氣不好,卻要求人家包容,注意哦!包容別人的錯誤,是美德;自己有錯不改,還強迫別人包容,那是缺德!容忍別人的缺點,是美德;要求別人容忍我們的缺點,那是缺德,那端不出去的!只能活在家人朋友,活在包容你的人群裡,繞不出那個範圍。因為離了那個範圍,人家不吃你這一套的,你就要四面楚歌,荊天棘地了!我們要有這種警覺呢!
  自覺,是學佛的第一步,自己覺悟自己最有力,學習也最快。有了自覺,才會感恩、報恩,才會去回饋我們的家人、親戚朋友和社會、國家,以臻昇華淨化,這才是佛法教育的真正目標。

二、佛法教育的目的──斷惑證真,離苦得樂,轉凡成聖

  一般人會做錯,通常因為無知,有的人說他是無心之失,無心之失也是一種無知哦!他雖然無心,可是不講話則已,一講話就氣死人;不幫忙別人則已,一幫忙別人就害死人!還說「我言者無心,你聽者有意!」怎麼這樣講!自己這樣講,是在找臺階、找理由,那就是不改了!為什麼不改?就是自我醒覺不夠,所以一定要教育。
  一般世間教育的目的,是希賢希聖、成為世間的正人君子,至少也改變氣質。因為世間的君子、賢聖,他的所言所行,都合法、合理、合情,氣質自然高尚,值得我們肯定,並且作為效法的榜樣。只要有志氣想學,「有為者亦若是」,那就決定做得到!如果得過且過,苟延度日,這一生也就空過了!所以見賢思齊、見聖思齊,這種圓滿的人格教育,可說是一般社會教育的目的。
  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的,誠如韓愈的〈師說〉所講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所以應當從師受教育。以前的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可惜現在卻如同知識的販賣交易,師道之不存,自然更甚於前,這表示整個教育生態都改變了。為什麼呢?因為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個個像寶貝一樣寵著,我們也常常念啊!「幸(seng7)豬擎(gia5)灶,幸囝不孝」,明知道啊!跟他這樣講,他都說:「我知!」
  「知(栽)?欠澆水咧!」我通常都這樣回答他。花、樹種下去,不澆水是活不了的;我的意思是說:知而不能行,就不算真知,那是「量其大約」──大概這樣啦!不會那麼倒楣輪到我;等事情臨到己身,那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好比我們吃東西,如果都對孩子說:媽媽不用,爸爸不用,從小就這樣教,那長大以後,他也是媽媽不用、爸爸不用,當父母的就永遠沒份!你如果告訴他:爸爸這一份給你,媽媽這一份給你,那意思就不一樣。是爸爸媽媽也有一份,只不過爸爸媽媽捨不得吃,把這一份給他,這樣他長大以後才知道感恩。否則他讀到大學、碩博士,吃東西照樣沒你的份,他翹著二郎腿,自顧自在那吃。你說:奇怪?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其實,沒教成這樣,才不是你的孩子!這是教育必須知道的。
  佛法教育的目的是斷惑證真,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為了達成此崇高的目標,必得透過道理的了解,袪除迷惑,厚植善根,培養福報,直到福慧具足,身心淨化圓滿。這講起來是很理想,但是該從何下手呢?當從教育──多聞正法入手。佛法中的一切功德,可說都從聞法而來,所以說「由聞知諸法,由聞遮眾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➊經由聞法教育,才能分別善惡邪正,進而止惡行善,破邪顯正;再依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的道德根本,來淨化我們的身心,使形諸外的言談舉止,能夠合理如法,祥和安穩,不再起惑造業,也就能離苦得樂,終至解脫生死輪迴。
  所以佛法的教育,絕對不是局部的、表面的、暫時的(這不是說暫時的就不做);而是重在根本思想的淨化與導正,只要目標正確,動機純正,方法善巧,那麼,往前進一步,就是向目標接近一步。如果根本思想沒有教育好,你要他言行好,那是緣木求魚!內心清淨,表現出來的,自然是慈悲、信願與智慧;這種清淨自在、悲智雙運的完人氣質,正是佛法教育的目的。
  佛法的教育,有共通於世間,也有超越世間一般的;其中,最重要的道德根本是無我,這一點我們要記住!有的人很聰明,為什麼卻做出損人不利己,甚至傷天害理的事情呢?這都是因為有我的自私,只要有利害關係的那個私我存在,行事就會偏邪。你看計畫道路原本是直的,去到那裡竟然歪了;過了那裡,又歪回來,這很明顯就是有特權在那裡嘛!以佛教來講,就是有個「魔王」(「魔」是障礙的意思)住在那裡,所以說無我是道德的根本,理由就在這裡。

三、佛法教育的類別

  佛法的教育重在因材施教,應病與藥;而不是哪一種病來,都給同一種藥;也不是應該看眼科的,叫他去看皮膚科,這都行不通的。要看對方是哪一種根性,哪一種毛病,再用什麼方法來教育他、對治他,所以大致可分為一般教育與特殊教育兩類。
  一般教育是以常道設教,也就是以中等資質者作為教育對象;至於智能極高和極低的,因為佔少數,所以需要特殊教育。例如我們臺灣的一位小提琴家王彥驊,他從小就有絕對音感,可是周遭的大人並不知道。所以每當他抱怨對音用的鋼琴音沒調準,而不肯拉琴的時候,大人都以為他在找麻煩,於是就招來一頓打罵。幸好在求學過程遇到兩位好老師始終沒放棄他,他才能在跌跌撞撞之後,再走回學習音樂之路,而終於以優異成績取得維也納國家音樂學院的演奏家文憑;否則,他的音樂天賦可能就此被埋沒!佛教中這種特殊教育的例子也為數不少,我們在底下的特殊個別教化再作介紹,先說佛教的一般教育:
            1.人、天乘法─────小學(包含胎教、幼教)
 (一)依教育層次分  2.聲聞、緣覺乘法───中學(包含自我學習)
            3.菩薩(佛)乘法───大學(包含研究所)
  由於各人的根性有別,佛也就依其發心不同而有五乘教法:
  
1. 人、天乘法
  佛法的修學是為了出世解脫,但「為了普及大眾,漸向解脫,所以有依人生正行而向解脫的人天行。」➋這是發增上生心,修集人天福德的法門。增上生,就是希望現生、後世眷屬圓滿一點,事業順利一點,人際和諧一點,得享富貴、健康、長壽,這是「希人」。有的希望來世生天,享有福樂,這是「希天」。這種人我們不能說他不對,至少他尊重自己,也想提升自己;畢竟「解脫樂」不是人人嚮往的,「現法樂」與「後法樂」對一般人可能還更切合實際些。
  對於這一類希人希天的眾生,以及新來的信眾,釋尊總是「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➌這布施、持戒(包括歸依三寶)、修定(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就稱為三端正行,或者人天三福行,是佛教中的人天乘法。主要是為了現生及來世的和樂善生,所以大體同於世間的德行;然只要在此基礎向上勝進,就可以進修出世解脫法。
  人天乘法的布施,著重在物質,這是以身外物的施與,來成就利他的善行;但一般多含有不純正的動機,所以佛說布施不如持戒。持戒是節制自己的煩惱,使身語行為能合於和樂善生的目標;但這是重於外在身語的德行,還不如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定,能從內心降伏煩惱,進而擴充為對一切眾生的同情。然而禪定較趨向內心的獨善,如加以取著或修深禪定,來世即會報生天上;若希望生在人間,依人身向佛道,還是以修五戒十善的戒行為宗要。
  人天乘法,類似世間的小學教育,不過講教育,佛教是從胎教與啟蒙的幼教開始講,這一點,可能學佛學了幾十年的人,都不一定聽過。我辦幼稚園辦了二十五年,最顛峰時期曾經有過四百八十個園生的紀錄,所以我對小孩子很了解。我去美國弘法,在大學,尤其是對矽谷科技中心那些高科技人員演講,我對他們這樣說,他們嚇了一跳。
  「師父啊!你又沒生過小孩,怎麼知道?我們這些媽媽學生是繳了學費,才跟教授學來的。」原來,教授第一堂課就站在講桌上對她們講話,這些媽媽學生仰著頭聽講,不到三分鐘就提出抗議了:「老師,你可以下來嗎?你這樣講話,我們很辛苦呢!」
  「你們覺得辛苦嗎?為什麼?」
  「這樣聽講,脖子很不舒服!」
  「喔!你們也感覺到了嗎?」
  「是啊!」
  我們都忘記了!忘記自己也是從小孩長成大人的,我們站著對孩子說話,孩子的感受就像這樣,所以大人應當蹲下來或是坐下來,這一點他們是花了很多美金才學到的。這在佛教教育裡頭就有了,平等嘛!眾生平等,佛性平等。
  講到胎教,我要為各位介紹兩部經,一部是收在《大寶積經》的〈佛為阿難說處胎會〉,➍這部經早在三十幾年前,我就為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臺北醫學院(今臺北醫學大學)的學生介紹過。內容可以說就是現代的胚胎學,從第一個七日是怎樣,第二個七日是怎樣……,一直到第三十八個七日,到快要生下來,胎兒每一週每一週的變化,有幾種感覺,釋尊都講得很清楚,這很好的。
  大家如果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 的「生命的奧秘」和「子宮內日記」,就知道片中也有詳盡的介紹。譬如媽媽在炒菜,肚子裡的胎兒聞得到;大人在講話,他聽得到;大人如果吵架,他也會受到驚嚇。媽媽如果常發脾氣,小孩子生下來,皮膚就比較不好;媽媽如果閉氣超過五分鐘,胎兒就要缺氧。相反的,媽媽如果經常聽輕音樂或是佛教音樂,同一種音樂就好,胎兒一聽到這種音樂,他就立刻安靜下來。
  我問過這些當醫生和當媽媽的,孩子在你懷裡如果哭個不停,你是抱左邊或抱右邊,他才會不哭?
  「不知道哩!如果抱左邊哭不停,就換右邊;抱右邊哭不停,就換左邊。」
  那是「青盲雞啄著蟲」,不小心碰對的!一定要抱左邊,因為這比較靠近心臟。再哭的話,就讓他的耳朵貼近心臟,他聽到心跳聲,就像回到媽媽的子宮,他覺得安全,就會止哭。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發脾氣,體內會產生毒素,所以在氣頭上,媽媽就不要餵母乳,免得孩子中毒。有人以科學實驗過,把我們最生氣那五分鐘呼出的氣體收集起來,放進中空的試管裡,裡頭放了蜈蚣,據說可以毒死九隻呢!可以毒死蜈蚣,那對自己的身體也一定造成傷害嘛!所以,罹癌的原因很多,生氣是其中一種。
  還有一點,在孩子兩歲之前,最好多讓他坐搖籃,前後擺動,這比你送他一千萬更好,因為長大以後,他大腦平衡特別好,就不會暈車、暈船、暈機。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父母親教育孩子,不要常講負面的話,比如「你很笨!」「你很呆!」「你很沒用!」「你沒救了!」這種話講一千遍,你的孩子如果不笨、不呆、不無可救藥,我就敗給你!那有暗示作用嘛!所以我們的教育真的應該改變,要多鼓勵啦!
  另一部更有意思,剛剛那是佛為阿難說的,另外這部是《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➎義淨三藏翻譯的。這部經很精彩!可以寫成小說,編成戲劇,拍成電影,相信可以感動很多人!難陀是釋尊的異母弟,長得很俊俏,據說是印度第三美男子(第一美男子是釋尊,第二是阿難)。他娶了一個絕美的妻子孫陀羅,難陀對她纏綿戀著,不暫捨離。釋尊知他得度的因緣已屆,就以巧妙的方便帶他至精舍,遣人為他剃髮出家;可是世俗情愛還縈繞不去的難陀,其實還沒準備好要走上出家修行之路。釋尊當然知道他的糾結,就帶他上天宮、下地獄去走了一遭,難陀的世俗心才徹底斷絕,心懷慚恥地在釋尊座下修習梵行,釋尊就為他演說入胎、出胎及四念處、五蘊無我等法,最後難陀終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參閱。
  佛教為什麼特別重視胎教、幼教和小學教育呢?因為這些階段單純,就像白紙,你把他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染成紅色就是紅色,臺灣諺語也說:「教囡子要嬰孩,教新婦(媳婦)要初來。」同樣道理,小支竹子沒有好好調治,成了大支竹就調治不來了。人天乘法也如此,他是佛教的基礎教育,是出世聖法的根基;基礎打好了,再向上勝進修學聲聞、緣覺乘法或菩薩乘法,也就不為難了!
  
2.聲聞、緣覺乘法
  這類似中學教育,並且涵蓋自我學習教育。有一類眾生是這樣,他明白人生儘管榮華富貴,天堂儘管福樂勝妙,但福報享盡,終究要下墮;善緣盡了,惡緣又來;即使不苦不樂,平靜恬淡,終究離不了遷流變化,這遷流變化──無常的本身即是一種苦。所以他緣無常、苦,發起厭離生死的志願,而修學出世解脫法,這稱為聲聞、緣覺乘。
  不說福樂享盡,還墮輪迴那麼遙遠的事了,我們如果一天到晚,衣食住用,人家都幫我們服侍得好好的,不要三年,就懶惰得可以了!一旦這些條件失去,那真的是要未語淚先流了!所以人家說:「風流才子莫教貧」,風流才子一夕變窮,他是活不下去的;光想到喝茶要自己煮水、自己泡,就萬般委屈了!但是對我們這種出身寒微,生活大小事都得自理的人來說,一切原本就稀鬆平常。所以幸與不幸,不在於工作的難易,而在於有沒有經過教育和磨練,有沒有正確的知見和觀念。
  《昔時賢文》也說:「天憐貧窮多與健」,貧窮卑微的人因為多勞動,所以身體通常比較健朗,這個「天」是自然的意思。富有的人習慣被服侍,身體機能就退化得快,什麼病痛都來。
  對於發出離心的二乘人而言,世間如火宅,生死如冤家,所以人天福報已不能滿足他,他所追求的唯是離繫解脫。聲聞,是聽聞佛的聲教而悟道的,在古代是佛弟子的通稱,包括出家、在家。緣覺,又稱獨覺,是無師自通,觀自然界的落花流水或天災地變,悟無常、無我而解脫的。佛對這一類根性的眾生,是授以四諦十二因緣法來因勢利導;教他由實踐戒定慧三學、八正道而離苦得樂,趣證涅槃。
  如果有人說阿羅漢不度眾生,那是毀謗!阿羅漢也度眾生,只不過沒有菩薩的積極,他是隨緣度眾生:跟你講,你要嘛就聽;不聽,我也算了!所以他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很瀟灑!緣覺就真的不願意度眾生,因為他沒被人教過,所以他不會教人,也不想教人。如以菩薩教育的立場來講,這樣是不夠的,他不來,跑去打電玩,就去把他找回來;流連夜店,你也要將他拉回來,接著就來介紹菩薩乘法。
  
3.菩薩乘法
  菩薩乘就是佛乘,從因地說是菩薩乘,從果地則稱為佛乘,這類似一般大學和研究所的教育。聲聞、緣覺的根性,多半只願獨善其身,當個自了漢;但菩薩不同。他見周遭的人受苦迫,便興起拔濟對方苦痛的悲願,這是緣眾生苦而發菩提心的一類,名悲增上菩薩。
  另一類菩薩見眾生因愚痴而起惑造惡業、受生死苦報,深知唯有佛法昌明,緣起無我的聖教顯揚,才能真正教育眾生以智慧脫離苦海──這是不忍聖教衰微而發菩提心的一類,名智增上菩薩。此等根性的眾生,能以出世的精神,超越世俗名利情,發展入世的事業,使出世與入世,真俗二諦圓融無礙,所以稱為行菩薩道的佛乘。
  佛教的重心在出世法,出世,並不等於出家,而是超勝世俗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對於這種懷抱兼善天下胸襟的人,佛就授以六度、四攝等法門。度,是波羅蜜多的意譯,意為超越、成就。六波羅蜜多,就是六種可以從目前的煩惱困境超越,成就智慧功德,到達沒有煩惱生死的彼岸的法門,所以稱為波羅蜜多,譯義為到彼岸。六度,是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
  四攝,攝是攝受,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法作為攝化眾生的方法,所以稱為四攝。其中,布施是以物資施他,令他得到利益。愛語,是以和悅的顏色、誠懇的態度與人談話;即便是呵責,對方知道你是出於善意的關懷,也會樂於接受,這稱為苦切語,也包括在愛語中。利行,是所言所行要真正對他有利益,而能增長他的佛法功德。同事,是與他共同任事,同甘共苦,這最能感動人。四攝不僅是菩薩利濟眾生的方便,也是作一名領導者必備的條件。
  以上這五乘教法,是佛依眾生的根機而施設的教化。但事實上,法無高下,應機便是妙法;藥無貴賤,癒病就是良藥,我們既不必羨慕他人,也無須嫉妒。你不要看人家吃什麼藥最貴、最好,就也想如法泡製;譬如感冒,如果吃了人參,喉嚨就卡卡的,可能聲音就出不來了。感冒藥或許副作用很大,但也應該先把感冒治好,要調理身體再來調理,所以說藥無貴賤,能夠把病治好就是良藥。
  法無高下,契機便是妙法。我們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善別根機,不要學不了三招,對方程度如何還不知道,就把自己所懂的東西全倒出來獻寶了,也不管對方的反應如何,那就很「有趣」了!所以說法若不對機,對方是越聽越愚痴,這是佛法教育工作者所應當留意的。(請待續)(謝杏熏整理)

【註釋】:
➊ 印順導師,〈聞法趣入章〉,《成佛之道》(增注本),頁37。
➋ 印順導師,〈在家眾的德行〉,《佛法概論》,頁203。
➌ 《中阿含經》卷六(二八)《教化病經》,《大正藏》第1冊,頁460中。
➍ 《大寶積經》卷五五〈佛為阿難說處胎會〉,《大正藏》第11冊,頁322∼326。
➎ 《大寶積經》卷五六、五七〈佛說入胎藏會〉(又名《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大正藏》第11冊,頁32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