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91.9.16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

無我的菩薩精神(下)

                                                                               主講:釋傳道 整理:釋香幢

參、通願與別願
 
  菩薩在悲濟眾生、趣向佛道的過程當中,是以三心──菩提心(信願
大悲心(動機)、空無我慧(善巧方便),而廣修六度萬行;又以六度萬
行廣集福智資糧,來圓滿三心的,這是佛佛道同,平等無差別的通願但是
菩薩在因地,由於各人的因緣際遇、根性願樂不同,所以每一位佛菩薩除
了共同的通願──四弘誓願之外,又有各自不同的別願。通願,以代的名
詞來講,就是共同必修的課目、學分;別願,則如各別選修的科,人人別
異,所以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的偈頌中說:「(智、恩、斷)三德等
究竟,方便示差別。」

一、諸佛菩薩的通願──四弘誓願
 
   四弘誓願的內容,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
願學,佛道無上誓 願成。且分別說明如下:
     (一 )眾生無邊誓願度。菩薩為何要度無邊的眾生?可不是因為不度
眾生成不了佛,所以三聲無奈,不得不為的!理由我們前面講過,是因為
徹了緣起無我的真理,透視到眾生與我,及世間的一切是整體相互依存的
,所以眾生的沒有修養,就等同自己的沒有修養;眾生的憂悲苦惱,我們
亦感同身受。否則衣索匹亞鬧饑荒,關其他國家什麼事呢?世界各國為何
要加以援手?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予以援助的話,饑荒勢必持續下去而造
成人畜大量的死亡,之後瘟疫就會迅速地蔓延開來,甚至傳染至他國,後
果是十分可怕的,所以他們站在人道的立場,必然會去救濟。不止如此,
佛法的誓願度化無邊眾生,乃據於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深層緣起觀,觀
察到眾生在無盡生死的輪迴中,彼此都可能曾為父母、師長或眷屬;因此
悲濟眾生,即是知恩、念恩、感恩、報恩的義務與天職。
 「眾生無邊誓願度」,不論有緣或無緣;但不是說「佛度有緣人」嗎?
無緣的要怎麼化度他呢?「緣」,是條件、機會,對於無緣眾生,佛菩薩
會創造機緣或成就得度因緣,絕不放棄任何一個眾生。例如此時度他,他
不能接受;等他生了病或遭逢逆境,再藉機表達我們的善意和關心,他就
不會排斥了,這也是一種善巧。佛菩薩誓願化度眾生同入無餘涅槃──貪
、瞋、癡等煩惱永滅而自發菩提心,其精神為「忘己為人」。
   (二 )煩惱無盡誓願斷。佛說世間有種種的煩惱苦迫,包括我們生理上
的生老病死苦,因社會關係所帶來心理上的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以及從
自然界引生的所求不得苦;而我們這個「純大苦聚」的五蘊身心,則為諸
苦的根源,所以學佛就是要知苦、斷集,修道而後才能證滅。應滅的是我
們的貪、瞋、癡、慢、疑等煩惱迷惑,所以有了缺點一定要改,大缺點要
改,中缺點要改,小缺點也要改;根本煩惱要斷,微細的煩惱和習氣也要
漸修漸斷。
  有人曾這麼對我說:「師父啊!您不要再嫌我了,如果教您遇上三年
前的我,您準會嚇死!我那時候說多壞有多壞、說多兇有多兇,現在已經
收歛不少了,還嫌我!」各位!老子《道德經》四十八章有一句話說得好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我
們追求學問,是希望一天比一天累積更多的知識,所以說「為學日益」。
但是修養學道就不同了,最好我們的煩惱習氣一天比一天少,甚至完全沒
有,所以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壞個性、壞習氣,每
天都改掉一點,才能日新又新;缺點少了,個性好了,走到那裡,都不必
擔心與人處不來,大家樂於親近,菩薩利他的事業才得以順利推展。
   (三 )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說要斷煩惱,煩惱就輕易能斷嗎?說要
不任性,就馬上能做到不任性嗎?說要度無邊眾生,眾生就願意聽我們的
嗎?那有那麼容易!這唯有遍學無量法門才能奏其功。從認識自我身心,
到外界的一切人事物,不論是出世的佛法,或者入世的政治、經濟、技術
、學問、法律、醫學常識種種世俗諦,有機會都要去學。各人的煩惱不同
,有些人的煩惱是來自不擅詞令,一講起話來不是氣死人,就是把人給得
罪光了,這樣的人就必須去學習怎麼講話、怎麼表達的說話藝術。有些人
的煩惱是來自不會賺錢,這若不是因為體力不足,就是欠缺技術,要不,
就是沒有學問。錢,有的需靠體力賺取,有的需以腦力,有的則需仰賴技
術;要想賺錢,那就要鍛鍊、充實自己的體魄、知識或技術。有如是因、
如是緣,才有如是果,這叫做因果相稱。
  有的人雖然很會賺錢,可是花錢也花得很兇,一天才賺三千塊錢,卻
花了五千,所以還是得常常追錢。開源,還得懂得節流才有用;有的人是
會節流,卻不會開源,那再怎麼節儉,終究會坐吃山空。有的人很會賺錢
又很能節儉,既不隨便花錢,又不吃喝嫖賭,但還是沒錢,你們知道為什
麼嗎?因為他沒記性!常常拿了錢到店裡買東西,一買完他錢包也不拿,
掉頭就走,回家發覺後再回去找,已經不見蹤影了。還有一種人也是有錢
不起來的,因為他專門替人背書,別人一倒閉,他就倒大楣了,不但房屋
被抵押拍賣,人還要被抓去坐牢,他說:「師父啊!我真是好心沒好報!
」各位想想,真的是這樣嗎?諸如此類,從賺錢與花用,乃至任何事,是
不是都應該講究善巧方法呢?
  菩薩為什麼誓願修學無量法門?如有人需要我們幫忙,是因為他急需
用錢,那我們光靠一張嘴巴,是幫不了他的;必須真正有錢,才有能力幫
對方解決難題。如有人需要我們幫忙,是因為欠缺某方面的專業素養,那
我們要幫忙對方,就一定必須具備各方面的專業知識。眾生無量,問題也
就層出不窮,因此菩薩才需廣學多聞,要全方位、多方面的學習、攝取,
具備多才多藝而且慈悲為懷。那麼,自己生活則綽有餘裕,幫助他人,亦
得心應手,悲智交融。
 《八大人覺經》裡這樣說:「第五覺悟:愚癡生死。……第六覺知:貧
苦多怨,橫結惡緣,……。」貧窮的人怨天尤人,動不動就罵這個怪那個
,所以都與人結下惡緣。愚癡的人胡亂說話,行為又悖乎常理,所以也是
煩惱一大堆。是故「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
切,悉以大樂。」我們修學菩薩道,就要誓願修學無量法門。請記住哦!
不要說我朝山就好了,我念佛就有感應了,佛教的道理也是要多聞體解的
;道理懂了去朝山、念佛,更有意義。
   (四 )佛道無上誓願成。不以修學一般的人天行,求得人天的福樂 為
足;或學聲聞的自度自了,但求出世解脫為尚;更要進一步像釋迦牟尼佛
、彌勒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等諸佛菩薩一樣,發大心上求佛 道、
下化眾生。「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佛弟子應懷抱 著
「佛菩薩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的理想,精進不放逸地向
上、向光明而勤行不懈。那麼,只要往前進一步,便是向成佛的目標邁進
一步,如此孜孜不息地日日勝進,必有圓成菩提的一日。
  以上所說四種通願,總攝為一菩提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就是
菩薩行者共通必修的學佛課程。請問各位,現在台灣佛教界,有人教信徒
要這樣去學嗎?若有,各位是不是已經照著這樣去做了呢?度無邊眾生,
斷無盡煩惱,學無量法門,成就無上佛道!只怕大多數在意的是,那間寺
廟的佛菩薩較靈驗;那位法師會放光、會看三世因果。求的是感應,是放
生幾隻動物,功德有多大;殺生多少,地獄就要下幾年等等偏邪的心行。
請牢記:這四種通願若是不學,絕對成不了佛!   
  
  二、諸佛菩薩的別願
   四種通願以外,還有各別的別願,如藥師佛發十二大願,阿彌陀佛發
二十四願,或說四十八大願。至於釋迦佛,則只發一願──願生在五濁惡
世的娑婆世界,教化我們這些牛頭班的學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就好比資優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若非諸上善人,也通不過托福
考試,到不了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那麼藥師佛呢?藥師佛則立願要度那
些殘廢、貧窮,沒得吃、穿,以及飽受病苦摧殘的眾生。地藏菩薩也是只
立一願,願教化那些比牛頭班還要凶惡,那些被鄙棄、下地獄的眾生,所
以他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為什麼會有這些各自不同的別願?譬如藥師佛,因為在因地修行時,
目睹沒有福利制度或醫療機構,貧病或殘障者遭人忽視、歧視,因此對貧
病、殘障等人士特別同情,遂而發願成就一切病苦眾生。再舉個實際的事
例:有位信徒,母親早逝,父親過世時已無錢可買棺木安葬,鄰居們幫他
勸募了些錢,但還是不夠,葬儀社的人便仗義對棺木店的老闆說:「將棺
木賒給他吧!假如他真的還不了,那就由我們幾個人來出錢好了!」他十
分感動,於是從內心發了一個願:在他有生之年,只要賺了錢,一定做慈
善回饋社會人群;尤其若有親屬過世沒錢買棺木的,他一定捐棺木,這就
是他的別願。他的作法是將十萬元寄存在這間棺木店,只要鄰里長出具證
明,就可以來店裡申請;錢如果快用完,就再補足,他就長期這麼的做下
去。   
  
  三、菩薩由五明處中求
   四弘誓願是通願,十二大願或四十八大願,都是各別的別願。菩薩道
除共三乘的戒定慧外,更具備一乘不共的通願與別願。然則,菩薩道如何
求法呢?「菩薩求法,應於五明處求」。五明,就是菩薩學佛普度眾生必
修的五類學術。
   (一 )聲明:即語言文字學,包括音韻(也通於音樂)、語言、訓詁
、文法,甚至聲光電氣等等都是。道理懂得,但是表達出來的,對方如果
聽不懂,甚至會錯意,那就很麻煩!
  舉個例子來說,三天前有一位外省籍的老鄉來到妙心寺,因為鄉音很
重,不大容易聽得懂。他一來便說:「這裡有沒有得放烏龜?」知客師聽
了,就跑來說有人要來放烏龜,我想到我們幼稚園的放生池,裡面都是一
些錦鯉,要是放了烏龜進去,怕會弄髒池子,於是就請知客師轉告他說:
「我們這裡的池子太小了,還是到中山公園的大池塘去放生比較理想。」
這下子輪到他滿臉詫異了!後來才弄明白,他的意思是:「這裡有沒有得
放骨灰?」哇!這實在差得太遠了!放骨灰變成放烏龜!
  客家話和河洛話也是差很多,家師開證上人的客家話講得還不錯,可
是有一次我跟他老(已改名慈恩寺)去弘法,他心想聽眾全是老人家,講
河洛話怕他們聽不懂,就以客家話來演講。講完之後他問:「老人家,聽
懂了沒有?」豈知他們竟回答:「師父啊!我們聽不懂!」完了!講了一
個多鐘頭,全白費了!所以語言若是不通,要向不同族群的人教化就有障
礙了,除非能得個好翻譯。
   (二 )因明:因是原因、理由,這是依已知而推求未知,察事辯理的
學問。在語言方面,是辯論術;在思想方面,是理則學──邏輯學。如果
語言表達的能力不錯,對於佛法的了解也匪淺,但是一講起話來沒什麼組
織,想到東講到東,想到西就講到西,說了半天,別人可能還抓不住你所
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所以,一定要學習邏輯思辨,這樣才會組織、歸納
、演繹,講出來的言辭,也就鏗鏘有聲、精確縝密了。對於菩薩行者而言
,因明也是必修的課題。
  印順導師在〈佛教與教育〉中懇切地說:「聲明與因明,為自覺覺他
的必備學問。聲明是語文學,而因明是思辨的方法。沒有這二種學問,總
不免思想混亂,是非不明。不但缺乏教人的能力,就是自以為然的,也未
必就是正確的。在西藏,初學佛法,都從聲明、因明入手,因為這是理解
聖教的必備工具。我覺得,中國佛教的衰落,至少與聲明、因明的忽略有
關。」
   (三 )工巧明:這是所有的物理科學,以及實用的工作技巧。包括各 
種工作技藝,以及電腦、科技、藝術等等可以增進人類幸福,又可謀生的
技能。你如果是工程師,人家請了你,就得聽從你的專業知識。你是老師
,你跟學生和家長所講的話,他們就比較能夠接受。  菩薩對於工巧明
,是一定要修學的,如唐代的一行禪師,即是最有名的天文學家之一。我
們一般都說渾天儀是張儀改造的,其實,改得最好的就是一行禪師。若是
將『古今圖書集成』翻開,其中天文學的高級顧問,泰半是印度的出家人
,可見佛教的出家眾在這方面的表現毫不遜色。
   (四 )醫方明:這是醫、藥、生理、優生等學問。若是懂得醫方明,
醫術佳,醫德又好,更能夠直接救度眾生。有些父母、配偶講了都不聽的
病人,你當醫生或護士,你的話他們就聽得進去。有些當太太或先生的告
訴病患說,這種東西吃不得的,可是他(她)卻偏偏不聽,得醫生親口對
他們說:「你不可以吃某某東西!」他(她)才會禁口不吃。所以如果有
醫生、護士、老師、校長、藝文、媒體等專業人士、教育人士或公務人員
,要來請問佛法,只要我自己排得出時間,還有體力和心力,一定義不容
辭。因為他們直接面對的就是群眾,如果他們的觀念偏差,那影響力就深
遠了,所以,我列為教育的第一優先。
  在台南開元寺,有一位尼泊爾來的法師,他到台灣來,本來是要投考
成大研究所醫學系,但是沒被錄取,後來念了歷史研究所。我問他為什麼
想要學醫?他說:尼泊爾很落後,很多窮人生了病,都無法適時就醫,因
為醫藥費太貴了!若是學成回去,就可以免費幫他們治病。這樣的抱負值
得嘉許!
  一個宗教師如果沒有醫學常識,明明信徒得的是急性盲腸炎,你不趕
緊要他去看醫生,還反倒教他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那準會害死他!如果
懂得醫藥,往往就能在危急時發揮莫大的效用。我介紹一個最簡單的急救
,大家可以學起來,不是密醫,而是食療。直腸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
潰瘍,吃什麼最有效?生蕃薯(地瓜),削不削皮都沒關係,洗乾淨之後
,刨一刨搾汁,去渣,加上蜂蜜(不加亦可),拌勻以後喝下去,五分鐘
後立刻形成保護膜,馬上就可以止血。不管多嚴重,每半小時喝一碗,喝
到好為止,不會再發作,這已有幾百個人的臨床實驗,證明十分有效。但
是有一點要記住:胃穿孔的就無效,腸子有破洞的,就得開刀。還有一點
就是,治好了以後,如果仍然常常要發脾氣,或壓力、緊張不減,也是會
再潰瘍的。
  又如帶狀泡疹──神經系統的濾過性病毒,俗稱皮蛇(背疽),西醫
通常都是打針吃藥,其實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香附子(俗稱土香頭
),洗乾淨、晾乾後,再搗碎拌米酒,敷在兩手的腕動脈(寸關穴),然
後用衛生紙沾米酒裹二層,菜葉子裹一層,再綁上繃帶固定,每三小時換
一次,七十二小時之後,就會痊癒。不論它長在那裡,都同樣敷在雙手的
腕動脈,這一招很管用。
  印順導師慈悲垂示:「醫方明,是能除身心苦痛而得安樂的;工巧明
是利用厚生,增進人類物質幸福的。佛教的救濟世間,那裡局限於口頭宣
傳!醫方與工巧,正是菩薩利益眾生的實際學問。」旨哉言乎!
   (五 )內明:這是佛所宣說的經法與戒律,也可說是純粹的佛學。印
順導師說得精確:「佛教的教育,是在這共世間學的四明上,進修不共的
佛學,所以叫內明。」又,內就是向內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是損他或是
利他?是與貪瞋癡相應,或是與無貪、無瞋、無癡──慈悲喜捨相應?一
定要知道。對佛教的教理、修行的法門,以及度眾生的方法,種種內典一
定要徹了,通達內明,才能引導其他四明: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
悲濟有情,「即世間而出世間,世與出世無礙」,抉擇止惡、行善以臻於
淨心。   
  
肆、結語
  因為時間上的關係,我想最後就以菩薩無我精神的展現,來作一個
總結。菩薩行者的原動力,是來自對大眾的感恩和服務,所以是義務而不
是功德,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住。不是做那一件事情有什麼功德啦!即使
不求功德,行善還是有它一定的效用。譬如說你樂於幫忙別人,那慢慢地
你就得人緣、孚眾望,做任何事就比較容易成就,這樣怎會沒效果?但你
若是為了某種效果,才去幫忙別人,那就成了目的論,動機就不純潔了。
現在的人很現實,往往要求立竿見影,最好做了善行,立刻就有效果呈現
。各位要知道,吃下去馬上見效的藥,最好是不要吃,因為那是抗生素,
服用之後的後遺症很大的。同理,佛弟子只要深信因緣果報,不論眼前的
際遇如何,儘管放手去止惡、行善、清淨自他身心,荊棘過後終能到達涅
槃無生的彼岸。
  關於菩薩的無我精神,我提出三點:
  第一、忘己為人:菩薩度化眾生,教育自他,希望每個人都有修養,
每個人都能成賢成聖;能夠沒有貪心,沒有瞋恨,沒有愚癡,沒有嫉妒,
也沒有任何的雜染煩惱。一言一行都為饒益眾生,而不是為我自私;不是
因為這樣做,自己能得什麼利益,或希求他日更好的回報。即使對方恩將
仇報,在菩薩等視眾生如一子的慈悲襟懷中,仍無一可惡或忘恩負義的眾
生。「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菩薩的慈
心悲懷,忘己為他,多麼的令人嚮往不已!
  第二、盡其在我:菩薩對於利樂眾生的一切事業,向來是義無反顧的
投入,他不會觀望或保留實力,有三分力量,就做三分的工作;有十燭光
,就發出十燭光的光和熱。他也不會畏懼退縮,把自己裝扮成弱者的模樣
,等待別人來救度。或許在凡夫的心眼當中,菩薩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傻子
;但菩薩不是不識不知的幼稚園生,他在頭出頭沒的生死流轉中,得空無
我慧的正見,早練就了非常人所及的大悲、大智、大勇,所以他能不計利
害、無視得失,盡其在我的付出自己,「雖千萬人,吾往矣」!
   第三、任重致遠:修學菩薩行,我們講到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
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偌大的菩
薩事業,那裡是一生一世就得完成的?但是現代人凡事都要求速成,連信
仰宗教都要「一生取辦」、「即刻開悟」!實應效法太虛大師「無求即時
成佛之貪心」,腳踏實地、穩紮穩打地自凡夫菩薩學起。想想累世的父母
眷屬,都還在生死死生中流轉,我們怎麼可以丟下他們,就這麼跑掉?可
是凡夫的信心、意志是薄弱的,所以佛才勉勵地說三大阿僧祇劫有限有量
,只要該修的學分修畢就成佛。
  有些初發心行人害怕死了之後,來世如果失了正念怎麼辦?《阿含經
》裡,佛陀告訴我們:「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
惡趣。」只要我們具足正信、正見、正行,今生縱使不開悟,來世也一定
比今生好;萬一失了正念墮入地獄,由於惡少善多,又是甘心願意代眾生
受無量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所以下墮的時間很短,而且不會那麼痛苦。
佛經中譬喻為拍球地獄,如球拍下去,很快就又彈了上來。
  在開悟證真理解脫之前,每個生命都是不斷延續著的,我們與其要為
來世的果報擔憂,不如活在當下、把握當下的因地修行;常常在佛前發願
:願生生世世生在三寶前,從三寶修學佛法,那又何必憂心於退墮呢?希
望大家從今天起,立願學習菩薩的忘己為人、盡其在我、任重致遠,以服
務眾生的無我精神,去廣學多聞、成就一切。忘己為人,是菩薩大悲的展
現;盡其在我,是信願菩提心的堅持;任重致遠,是空無我慧相應的使命
感。以三心修六度,以六度圓滿三心,這樣的話,佛法一定興盛,影響所
及,我們的家庭一定圓滿和諧,社會一定安和樂利,國家也一定富強康樂
。這一切,都從推展無我的菩薩精神做起,而且就從在座的每一位開始。
(本文參考印順導師《佛法概論》、《佛在人間》、《學佛三要》、《印
度之佛教》、《成佛之道》等書,讀者可逕讀原著,必能窺其全貌,得其
旨趣。)